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哲人
释义

王哲人教授: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4年院系调整到同济大学路桥系,1955年毕业留校,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随导师蔡乃森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195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研究所所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交通学院分委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教委同济大学道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交通部路、桥、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公路局技术委员会顾问等,以及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变;王哲人教授从事的道路工程教学与研究,历经了从晴雨通车到高速公路网建设不同历史阶段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早年从事旨在实现北方地区晴雨通车的关键—道路翻浆与冻害防止的研究,因突破美、苏规范的限制,六十年代创造性地应用石灰土防止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翻浆与冻害,并在七十年代成功地应用于哈尔滨国际机场道面工程,1979年分获省科学大会三等奖和中国民航总局优秀设计奖。八十年代初我国进入高等级道路建设阶段以来,主要从事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研究,所提出的松弛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阐明了温和的长江流域也出现沥青路面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机理,1990年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荷载-结构-水温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出发所设计的多孔板体路面垫层结构,1992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按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天津市城市道路路面管理系统,1993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主持的科研项目32项,其中交通部、建设部共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德国科学联盟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1项,获奖14项,论文48篇,参编专著4部、统编教材1部。1994年以来由理论结和实际、以理论储备为主,转向集合大工程发展理论阶段,先后结合长春—四平,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承担路面材料、工艺与结构的研究课题,聘为指挥部与设计院技术顾问参与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大工程的实践为采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建设道路学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从1958年随导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道路工程专业,1986年获得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共指导培养硕士48人,其中工程硕士8人。博士24人,博士后2人,已毕业硕士40人,博士3人,博士后出站2人。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当前正从事沥青路面工程质量过程控制,路面工程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路面结构系统控制等研究,其中基于结构系统优化原理,以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优化为指导思想的阶段研究成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研究,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