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昭君 |
释义 | 1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中文名:王嫱 别名:王昭君、明妃 国籍:汉朝 出生地:南郡秭归 职业:宫女,阏氏 主要成就:维护汉匈关系长期稳定 代表作品:《怨词》 配偶: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 儿子:右日逐王,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典故:昭君出塞 相关文学(石崇《王明君辞》 庾信《王昭君》 庾信《昭君辞应诏》 李白《王昭君》 李白《王昭君》另一 骆宾王《王昭君》 杜甫《咏怀古迹》 王安石《明妃曲》 董必武《谒昭君暮》 老街味道《王昭君》 翦伯赞 陈志岁《昭君出塞》(三首) 张仲素《王昭君》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大江朝纲《和汉朗咏集·王昭君》) ◎ 人物简介其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 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命画师画美女的画像,后宫宫女纷纷贿赂,而昭君自信于自己的美貌,被画师丑化。被派遣。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注释:1)“元帝”,刘奭,公元前48—前35年在位,西汉十一个皇帝中的第八个皇帝。 2)“案”,同“按”,查。“幸”,宠爱。 3)“阏氏(yanzhi烟支)”,匈奴君长的嫡妻。 4)“上”,皇上,即元帝。 5)“闲雅”,文静优雅。“闲”通“娴”,文雅。 6)“名籍”,名册。 7)“重信”,重视信用。 8)“弃市”,在市中斩首。 9)“籍其家”,“籍”,查抄财产,予以没收。据记载,同时被斩首、查抄的画师有毛延寿、龚宽、阳望、樊育。“巨万”,万万,数目极大的意思。 10)“葛洪(公元283年—公元363年)”,晋代有名的医学家、文学家。他写的《西京杂记》,托名汉刘歆(xin新)作,记西汉遗闻佚事。西京,今之西安。 译文: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皇帝不能每个都看,就让画匠把她们的相貌画下来,按照画上的美丑召来宠幸她们。宫女们都贿赂画匠,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只有王嫱(昭君)不肯贿赂画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一个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相当于皇后)。于是皇帝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召见了昭君,原来昭君的容貌在后宫没有能比得,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元帝后悔了但是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于是追究这件事,画匠们都被处死。 ◎ 人物生平◎ 昭君入宫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绮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匈奴说起。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 昭君出塞汉宣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单于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 塞外生活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也写作伊屠牙斯),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附录:《王嫱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译文: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专用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把自己的身体进献给陛下,死后也会留下我的芳名。却不料遭到画师毛延寿的报复,只好远嫁到异国绝域的匈奴,真心实意地以身相报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国内的人事变化难以预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手艺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 附录:《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附注: 苞桑:丛生的桑树。形容;形体和容貌。曲房;皇宫内室。 颉颃:音协杭。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委:堆。 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泱泱:水深广貌。禁脔:指帝王专享的猪头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独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进退升降。 日月:比喻国君。窜:隐匿。 译文: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 历史传说◎ 昭君出塞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口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于是挑灯披衣,濡泪和墨。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元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向汉元帝写信: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希望可以回到中原。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 和番为国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著马,冒著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收继婚制),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 人物评价昭君卒于何年,不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 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单于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 四大美人之由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由来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闭月”: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杨玉环被选进宫时,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情景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宫女们也议论纷纷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沉鱼”: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 “落雁”: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 昭君后人伊屠智牙师,右日逐王(后来爵位升为右谷蠡王)。匈奴的单于是可以传弟的。呼韩邪一生共娶三女,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伊屠智牙师以外,其他6人居然都当过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韩邪之子。复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谐若鞮单于,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复株累若鞮之弟。 车牙若鞮单于,名且莫车,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谐若鞮之弟。 乌珠留若鞮单于,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车牙若鞮之弟。 乌累若鞮单于,名咸,13—18年在位,乌珠留若鞮之弟。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名舆,18—46年在位,乌累若鞮之弟。 《后汉书》说呼都而尸单于想要把单于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杀害了伊屠智牙师。 ◎ 相关文学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多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石崇、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张仲素、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陈志岁等。 王昭君故事有清章回小说《又凤奇缘》;元杂剧《汉宫秋》、明传奇《和戎记》、杂剧《昭君出塞》均演此故事, 1900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 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 庾信《王昭君》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 庾信《昭君辞应诏》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 李白《王昭君》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 李白《王昭君》另一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 骆宾王《王昭君》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王安石《明妃曲》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董必武《谒昭君暮》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 老街味道《王昭君》大漠狼烟长,胡儿弓马强。卫霍生其时,万骑卷平岗。 干戈化玉帛,天赐玉娇娘。世人叹青冢,一女定边疆。 ◎ 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陈志岁《昭君出塞》(三首)其一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 临行回首望天阙,似有衷言说与君。 其二 骏马嘶鸣催泪人,琵琶戎服向胡尘。 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 其三 边事年年风雨中,今朝身现得宁戎。 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高标逸韵《王昭君》 烽烟未绝镝声频,欲报君王舍此身。 不籍雄兵千百万,琵琶一曲静胡尘。 ◎ 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林黛玉《五美吟.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 大江朝纲《和汉朗咏集·王昭君》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
2 2007年电视连续剧◎ 基本信息片名:王昭君 片长:30集,每集45分钟 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电影制片厂江苏英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片人、监制:萧锋 导演:陈家林 主演:杨幂 刘德凯 丛珊 陈思成 张子健 国家:中国内地 类型:电视剧;古装; 历史 语言:国语 拍摄时间:2006年 上映:2007 中国内地 ◎ 演员表角色 演员 配音 备注 王昭君∕李夫人 杨幂 刘明珠 16至25岁。名嫱,宁胡阏氏(六阏氏)/汉元帝宠妃 刘奭 刘德凯 41岁左右,汉元帝 王政君 丛珊 26岁,西汉孝元皇后 呼韩邪 涂们 40多岁,挛堤(本字革旁)氏,名稽侯珊,匈奴单于 蔡姑姑 李建群 40岁,年老宫女,昭君的教习 管婕妤 刘晓庆 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昭君母亲 潘虹 王盾母亲 宋春丽 牧羊人 巍子 王盾 陈思成 王怀之兄,早年从军,后因战功回乡做郡骑督尉 王怀 宋楚炎 王盾之弟,比昭君年长4岁,与昭君自小一起长大的同村青年 张子先 张子健 30多岁,昭君家乡的县令 班姬 翁虹 婕妤 雕陶莫皋 任天野 呼韩邪长子,后为复株累单于,比昭君年长1岁 且莫车 史力嘉 呼韩邪最喜欢的三儿子,比复株累小2岁 都隆奇 赛星噶 黄总管 王伟屹 40多岁,内庭总管 毛延寿 吴加仪 40多岁,宫廷画师 李大将军 卢勇 50岁左右,汉边关守将 李挫子 石小满 兰莫几 谢魏 30多岁,屠耆孤涂的部将 王丽君 张笛 16岁,与昭君同时被选入宫中 昭君父 陈卫国 昭君兄 夏凡 张猛 蔡棣 40岁,汉使 甘延寿 陈钢 40多岁,汉将 呼衍王 僧格仁钦 呼韩邪单于妻父,呼韩邪颛渠阏氏和大阏氏之父 右贤王 丹巴 40岁,名屠耆堂,呼韩邪单于叔辈,自立为单于 云娜 阿丽玛 郅支 苏德斯琴 与呼韩邪年龄相仿,呼韩邪之兄 王盾父 李志 颛渠阏氏(皇后) 斯琴高娃 呼韩邪正妻。且莫车、囊知牙斯生母 大阏氏 伊托雅 呼韩邪妻,颛渠阏氏之胞妹。雕陶莫皋、且麋胥、咸之生母 三阏氏 萨仁 五阏氏 托娅 昭君嫁到之前,呼韩邪最小的阏氏 赵监头 魏德山 张汤 范辉 韩昌 40岁,汉使 陈汤 30多岁,甘延寿的副将 屠耆孤涂 30多岁,北匈奴郅支单于之子,匈奴叛军首领 丹知牙斯 10岁,五胭脂所生的小王子 囊知牙斯 15岁,呼韩邪的四儿子 咸 14岁,呼韩邪的五儿子 舆 13岁,呼韩邪单于的六儿子 伊屠知牙师 昭君之子 温丹 呼韩邪部的女巫 左伊秩訾王 50多岁。呼韩邪单于的老臣 老单于 50岁,呼韩邪之父,右贤王之异母弟 刑未央 40岁。老单于近臣 单于阏氏 30岁,老单于的颛渠胭脂(皇后) ◎ 故事梗概汉匈边界狼烟囱起、汉匈关系十分紧张的公元前36年,生长于南郡姊归〈今属湖北〉的山乡少女嫱儿〈此时本名嫱儿〉,正值豆蔻年华,清纯美艳中透着野性活泼,为三人衷心所爱:一是与嫱儿两小无猜的少年猎手王怀,一为时任姊归县令的张子先,一为王怀之兄、回乡省亲的朝廷大将军王盾。王怀年少混沌,虽聪敏却不思进取,嫱儿虽有意属,却恨其不图自强,王怀因此负气远赴边塞从军,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只存心念。张子先贵为县令且风流饲饶,却因使权弄势,更遭嫱儿坚拒。王盾则因少时从军离乡,对嫱儿只是心属,从未点破,更因得知父母早已为嫱儿与王怀配亲,则一味退缩,只把呵护当成爱。时逢皇宫选美,皇命浩荡,嫱儿美艳,自在选中。王盾、张子先二人为护所爱,各出其招,百般设法,要帮助嫱儿逃脱大劫。嫱儿则在三个男人各有所“ 碍 ”的“ 爱 ”中, 生出奇念:皇帝这个男人“起码还有些胆量 , 也不用管他爹他娘他弟弟怎么想”,意气勃发,毅然挺身而出应招入宫,掖庭待招。嫱儿入宫,改名昭君。不料,入宫后,先遭众宫女妒忌,再遭毛延寿使坏,更被皇后算计,不仅无从得见皇帝,反被一举打入冷宫。 公元前33年, 汉匈王朝皆被三百年交恶所累,意欲求和养元,其单于首领呼韩邪入汉访元帝,恳称“愿做汉家婿”,提请汉帝嫁女和亲,元帝大悦之下,慨然应诺。皇后不愿亲女远嫁,请元帝于宫内寻女“赐公主身”代嫁,圣昭下达,无人敢应,昭君于冷宫之中得知,倔性顿起,决然应招。出塞之前,昭君从都隆奇(前匈奴将军、汉朝俘虏〉师习匈文匈俗之间,始得面见元帝,元帝惊其美貌,爱其聪慧,赏其大义,欲改初衷,要留在身边为妃。昭君一抒义理情怀,“小女在家乡生活十余年而终未嫁,进宫多年难面君,独在此时呼韩邪向大汉求亲,小女自请远嫁之日便己觉得呼韩邪正是月下老人所造,听到都隆奇夫子说匈奴,更觉合小女心意,这般来,小女不嫁呼韩邪又当嫁谁呢?”终究说服元帝,远嫁而去。 此后,昭君作为呼韩邪宠爱有加的宁胡阏氏,于匈奴单于庭中,以申大义的智慧、勇敢和贤淑,接受匈俗,传播汉习,辅王哺幼,扶正法邪,消除众“阏氏”( 单于妃妾)的敌意,化解单于兄弟争权的内乱,并于纷乱的战事遭遇和游牧迁徙中,先后报恩王盾、劝归王怀、救助张子先,赢得了这三个深爱她的大汉男子至死不渝的敬重,直至呼韩邪去世,遵从匈奴习俗,移嫁袭位的复株累单于( 呼韩邪之子),生儿育女,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 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匈奴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被称做 “青冢”。时至今日,两千年矣。 ◎ 原声音乐主题曲《声声慢》 作曲:王黎光 演唱:庞龙 碧玉簪,金银钗 邻家有女花自开 明镜俏高台 天然去雕饰 红唇点粉黛 最是怜看芙蓉国 婷婷入画来 玲珑心,情窦开 红袖添香春已怀 问君声声慢 恨嫁入宫去 思侬出阁来 最是遥念情归处 山河载梦还 片尾曲《此情可问天》 作曲:王黎光 演唱:汤灿 朔风万里去 青冢倚月归 离离原上忘忧草 可听见,湖畔琵琶去未了 化作彩云追 生来天仙配 惊世汉家女 岁岁枯荣望春风 可曾见,炊烟缕缕绕毡房 相思长流水 此情可问天 千年终不悔 莫怨错描女儿红 长河日同辉 此情可问天 千年终不悔 羌笛无须怨杨柳 绝代爱相随 3 1987电视连续剧◎ 基本信息片名:王昭君 片长:10集 产地:中国大陆 导演:孙光明、董利武 编剧:谢文礼 ◎ 演员名单王昭君——黄虹 单于——满达 乌达鞮——桑宝 左贤王——董少敏 ◎ 故事简介西汉元帝时,南郡姐归美女王昭君被选进宫。王昭君性格刚强、不畏权势,被人陷害而遭冷落。时值胡汉修好、单于求亲,元帝因公主年幼,要以宫中美女加封替嫁。王昭君为了民族大义,毅然请行。昭君出塞,一路艰险,她妥善化解了各种矛盾冲突,赢得了单于的信任与欢心,更赢得了草原人民的爱。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93;(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王昭君不仅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王昭君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该剧获得骏马奖、金鹤特别奖。 ◎ 主题曲和插曲香溪河边望月楼 花白橘红叶正稠 古有少女初奉诏 别井离乡强咽愁 天高云翳月如钩 掖廷梧桐锁清秋 远接胡天肥劲草 大漠春秋走马牛 天下为家百步游 玉颜金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琵琶曲 青草离离永未休 王谫的《最美人》 她的外貌让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故而被称为落雁。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昭君被选入宫后,有位名叫毛延寿的画工,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他礼物,他就画得美一点,反之画得丑一点。但王昭君却不愿意做送他礼物这么世俗的事。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 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是一个北上匈奴的,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让昭君流芳百世。 4 1967年香港电影◎ 基本信息片名:王昭君 外文:Beyond the Great Wall、Beauty of Beauties 地区:香港 类型:古装 / 戏曲 片长:98 min 日期:上映1967年8月 导演:李翰祥 ◎ 主演林黛 赵雷 蒋光超 洪波 李英 ◎ 剧情介绍元帝凭图选美,洪波演的画师毛延寿借机勒索昭君。昭君获皇帝恩宠,毛逃往他国,向匈奴单于献上昭君图像,造成昭君和番,成了政治牺牲品。 5 潮剧剧目潮剧《王昭君》 汉元帝时,宰相石显贪功,欲伐匈奴,肖望之等则力主和亲。时毛延寿奉旨选美女,王昭君被选入宫,因主和亲得罪石显,石显命毛延寿改其图像,使不得近帝。 北匈奴郅支单于入寇,雁门校尉陈汤、甘延寿联结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共拒之,斩郅支单于。因非奉旨行事,回朝请罪。石显欲斩之,肖望之、史游请赦二人罪,与南匈奴和好。元帝准奏。南匈奴使者请婚汉女,元帝命于新选美女中择人。石显为谋报复,举荐昭君前往。肖望之以言慰昭君,告以和亲有关国家大计,昭君欣然领命。呼韩邪来朝,元帝宣昭君上殿,惊其美,有悔意,责石显,并怒毛延寿改图,斩之。元帝欲留昭君为妃,昭君以不可失信于外邦,不允,并以谏帝。元帝无奈,许成全其志。昭君与弟王龙欣然出塞,遇其兄王豹,知石显党羽扮胡兵欲劫昭君。幸肖望之已密谕甘延寿、陈汤沿途暗护,败石显党羽,搜出石显密札,回朝参奏。昭君遂随呼韩邪一同出塞。 潮州歌册有《昭君和番》、《王昭君》唱本;60年代北京京剧团有新编本演出;地方剧种多有此故事的剧目;60年代,梅正潮剧团演出。 6 陈钢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后又一力作,是专门为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而写的,并由西崎崇子与1986年在上海首演,作曲家更以这作品视为《梁祝》的姐妹篇;它继承了《梁祝》的抒情、戏剧性;但在感情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有着深层的刻划。 千百年来,王昭君这位美丽高洁、正直善良的古代女子出塞和亲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传统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美术、音乐等各类艺术,以昭君为题材的数以千计。陈钢第一次用小提琴协奏曲这种外来形式表现这一题材,他在独奏小提琴与交响乐队的合唱中所刻划的王昭君,有着他独特和鲜明的审美视角。陈钢心目中的王昭君,既不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凄婉弱女,也不是慷慨高歌,为国和亲的巾帼英雄,他力图表现的是一位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和多重性格的古代女性,一个美丽高洁的王昭君。 《王昭君》是首一气呵成的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全曲由“娉娉汉宫”、“萋萋塞外”,“峨峨青峰”三部分组成,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表现内容。 “娉娉汉宫” 曲始的引子亮出豪迈激越的歌颂王昭君的主题。此后,轻转的音乐把人们带入隐隐笙歌,絮絮垂柳的汉宫。在竖琴晶莹轻柔的衬托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雍容华贵、美丽动人的王昭君主题和活泼俏俐、生气蓬勃的副主题,钩画出王昭君神采清明,顾盼生姿的的美丽形象。和她恁栏踱步、仰望碧空,向往着自由和幸福的心情。 “萋萋塞外” 展开部“萋萋塞外”是全曲的主题。作曲家通过渐层开展的三个层次来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王昭君地艰辛的出塞途中,感情的多重起伏,从而揭示她复杂的性格组合。 展开部在沉重缓慢的主题音调上开始,颤抖的下行音调和向上的音群模进将人们带入寒风凛凛,秋草萋萋,黄沙茫茫的大漠荒原。独奏小提琴在散发的咏叹之后,转入低音区奏出主题,表现了王昭君在踏上塞外之后涌上心头的孤寂之感和回顾茫然的凄凉心情。 历来传说王昭君在出塞途中弹奏起王琵琶以吐心曲;这里作曲家在第二层次中运用了大段的琵琶独奏,描写昭君遥望故土,梦萦家园,在颠沛流连的塞外独操琵琶的情境。琵琶独奏、小提琴以拨弦应和,乐队则视托出宁静的月夜般的背景。之后,音乐逐渐变得刚强、果断,充满勇气,直到引出气息宽广豪放、盛情浓烈、深沉的高潮,深刻地表现了昭君对故土的热爱和深明大义的情操。种种复杂的情感和痛苦,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和升华。 第三层刻划王昭君内心细腻的盛情涟漪和坚定的信念。一开始由独奏小提琴极为婉转地奏出来自粤剧的唱腔,王昭君美丽温柔的形象,得到了更好的强调,音乐渐渐发展,从温柔、含蓄、深沉过度到坚定、昂扬的行进之声,然后引向激情慷慨的华彩乐段,推向全曲的高潮。 “峨峨青峰” 北飞的大雁在碧幽幽的蓝天上高翔,峨峨的青山横空屹立,葱茏不老。小提琴再现王昭君的主题,表现了她在历尽艰难坎坷之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乐队奏出的歌颂王昭君的引子音调反覆出现,赞颂着美丽高洁的汉家少女。最后,独奏小提琴以顿挫有力的快弓直贯至尾,鲜明有力的结束了全曲。 7 歌曲《王昭君》歌曲:王昭君 作词:黎锦光 作曲:改编广东古曲 原唱:梁萍,翻唱:蔡幸娟 许玉兰 萧丽珠 李燕萍 阎荷婷 凤飞飞 杨燕 萧丽珠 美黛 刘珺儿 丽莎 (邓丽君) 叶倩文 刘燕燕 甄妮 谢采妘 韩宝仪 张伟文 卓依婷 老顽童 等 歌词: 王昭君 闷坐雕鞍 思忆汉皇 朝朝暮暮 暮暮朝朝 黯然神伤 前途茫茫 极目空翘望 见平沙雁落 声断衡阳 月昏黄 返照雁门关上 塞外风霜 悠悠马蹄忙 镇日思想 长夜思量 魂梦忆君王 阳关初唱 往事难忘 琵琶一叠 回首望故国河山 总断肠 忆家庭景况 椿萱恩重 棣萼情长 远别家乡 旧梦前尘 前尘旧梦 空惆怅 阳关再唱 触景神伤 琵琶二叠 凝眸望野草 闲花驿路长 问天涯茫茫 平沙雁落 大道霜寒 胡地风光 剩水残山 残山剩水 无心赏 阳关终唱 后事凄凉 琵琶三叠 前途望身世 飘零付渺茫 蜀君也茫茫 魂归汉地 目睹朝阳 久后思量 地老天长 天长地老 长怀想 一曲琵琶 恨正长 8 1984年香港亚视电视剧◎ 基本信息剧名:王昭君 地区:中国香港(ATV) 类型:历史人物 片长:25集 首播:1984年 监制:王心慰 演员:魏秋华伍卫国黄秋生吴毅将冼焕贞 ◎ 剧情介绍王昭君(魏秋华),更被誉为中国“四大美人”之首。她和汉元帝(伍卫国)之间那段哀艳缠绵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扉。本剧着重描写一代美人“王昭君”不平凡、坎坷的短暂一生。她那舍身取义、出塞和番的勇气,确实令人敬佩非常!再加上配以时而幽怨、时而慷慨激昂的琵琶声,更为本剧增添色彩。 9 出塞曲《出塞曲》 演唱 李玉刚 (选自李玉刚原创大型歌舞剧《四美图》) 作词:王生宁 作曲:栾 凯 歌词: 北风卷 关山月残 梦醒五更灯火寒 琵琶叹 痛到心坎 不忍回想是长安 金雕栏 如花美眷 谁曾相思年年盼 盼倾城 只恨太晚 试问谁 情何以堪 思念的眼泪望断南飞雁 风雪几程 匆匆又过万重山 天给的注定 爱为家园担 纵然今生一去再也不归还 10 唐朝榜眼上官仪诗◎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王昭君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上官仪 【作品体裁】乐府 ◎ 作品原文王昭君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 注释译文①玉关:即玉门关。唐朝李白《王昭君》诗之一:“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金朝元好问《送李参军北上》诗:“生男莫作班定远,万里驰书望玉关。” ②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古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这一带用兵。唐朝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朝贺朝《从军行》:“金河未转青丝骑,玉筯应啼红粉颜。” ③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后蜀?张太华《葬后见形》诗:“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清朝昙筠《题春睡图》诗:“玉人午倦背花眠,松尽云鬟堕鬓蝉。” ④缄jiān:捆扎器物的绳;书函。缄书:书信。清朝曹寅《西轩赋送南村还京》之二:“南村饶乐事,早晚报缄书。” ◎ 作者简介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家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楚国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