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蕴 |
释义 | 1 东晋会稽内史王蕴(329~384年),字叔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蒙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父。 ◎ 人物简介王蕴(329~384年),字叔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蒙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父。起家为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掌典选,进达有方,性平和,不抑寒素。补吴兴太守,有德政。女儿成为皇后,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辞让不受。改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再次辞让。谢安以褚裒故事劝说他,方接受任命,镇于京口。不久,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王蕴因为自己是外戚,不想在朝内,一再请求外任,被任命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常侍如故。 嗜酒,晚年尤为严重。在会稽内史任上时,常终日不醒。但为政和简,为百姓所悦。知人,有识鉴,次子王恭与王忱交好,王蕴看出他们个性不合,交情不会维持始终,后来王恭与王忱果然反目。 太元九年(384年)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有五子:王华、王恭、王熙、王履、王爽。 ◎ 《晋书》本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常侍如故。 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2 《儒林外史》人物《儒林外史》中王蕴的原型——汪洽闻 [王蕴——汪洽闻](第四十八回) 汪阆洲七十寿序(节录) (清)金兆燕 乾隆戊辰,先君子作休邑司训,休邑与歙相邻比,有事遏郡守,则沿歙之西南乡以往。常携兆燕过槐塘,欲求阆洲订交而不可得;槐塘有汪洽闻者,古君子也。…… (《棕亭古文钞》卷八) 编者注:王蕴的原型,据何泽翰的考证是汪洽闻。 ——摘自:《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朱一玄 著 3 南朝宋官吏王蕴,字彦深,王景文兄子,琅邪临沂人也。父楷,太中大夫,人才凡劣,故蕴不为群从所礼,常怀耻慨。家贫,为广德令,会太宗初即位,四方叛逆,蕴遂感激为将,假宁朔将军,建安王刘休仁司徒参军,令如故。景文甚不悦,语之曰:“阿益,汝必破我门户。”阿益者,蕴小字也。事宁,封吉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为中书、黄门郎,晋陵、义兴太守,所莅并贪纵。在义兴应见收治,以太后故,止免官。 废帝元徽初,复为黄门郎,东阳太守。未之郡,值桂阳王刘休范逼京邑,蕴领兵于朱雀门战败被创,事平,除侍中,出为宁朔将军、湘州刺史。蕴轻躁,薄于行业,时沈攸之为荆州刺史,密有异志,蕴与之结厚。及齐王辅朝政,蕴、攸之便连谋为乱,会遭母忧,还都,停巴陵十余日,更与攸之成谋。时齐王世子为郢州行事,蕴至郢州,谓世子必下慰之,欲因此为变,据夏口,与荆州连横。世子觉其意,称疾不往,又严兵自卫,蕴计不得行,乃下。及攸之为逆,蕴密与司徒袁粲等结谋。事败,走斗场,追禽,斩于秣陵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