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耘 |
释义 | 古人:王耘简介字文重,贵州黄平县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举人,出任石阡府教授。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进士。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出任江南嘉定知县,后历任过两次乡试同考官。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告老还乡。为官有善政,深得民心,在嘉定时,一老绅士为其《永怀集》;在上高时,士民为其著《留爱集》;在南宁时,为其在名宦祠内雕像。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参与编修《贵州通志》,又主讲贵山书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避战事,客居湖南武陵。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六月十三日逝于武陵,葬于黄平罗朗。 著作有《四书管见》、《敖署新编》、《四书文稿》、《蒲水居诗赋稿》、《读易文》、《尚书文》、《燕台草》等。 五子登科共五个儿子中,有举人二人,有进士二人,太学生一人,被誉为"五子登科",黄平东郊建有"五子登科坊"。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耘性别:女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研究领域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评价 学习经历1979-198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教育学士学位 1985-1988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获教育硕士学位 1998-2001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攻读思维与认知发展,获教育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3-198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助教; 1985-1988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助教; 1988-1995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讲师; 1995-200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2002-200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2004- 今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研究方向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评价 承担、参与课题(2001-2003)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二级课题:儿童注意困难的表现特点、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 (2002-2003)北京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时期的师生关系特点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001-200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子课题:影响儿童英语学习的语境条件和学习材料特点的研究 (2000-2005)青岛市北区教育局横向课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2002-2005)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横向课题:老年心理健康的维护 已发表论文王耘,王晓华。小学生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池丽萍,王耘。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4 ------------------------------------------------------------------------------------------------------------------------------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耘简介王耘,男,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出站。本科期间为机电工程背景,硕士期间从事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研究,博士期间主要研究中药复方中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及其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教育简历1991年 - 1995年 北京理工大学 本科 1995年 - 1998年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1998年 - 2001年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2001年 - 2003年 北京大学 博士后 工作经历2003年 - 2005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2005年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医药复杂系统建模、中药方剂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科研项目先后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并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发表研究学术论文60余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医三阴三阳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及其在癫痫预测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三阴三阳系统的药性组合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荣誉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2007北京青年榜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发表论文王耘,张燕玲,郭亦然,刘颖,乔延江,王永炎,三阴三阳系统与药性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77-82 王耘,史新元,张燕玲,刘颖,乔延江,系统生物学意义下的中药研发与药性理论,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39-43 王耘,颜素容,乔延江,基于三阴三阳系统的藏象思维模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152-155 王耘,乔延江,实体语法系统与中医药理论现代化,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 6(5):6-10 Wang Yun, Entity grammar system: a grammatical tool for studying the hierarchal structures of biological systems, 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gy, 2004, 66(3): 447-471 Wang Yun, Zheng Rao, Qiao Yan-Jiang ,Modeling, Learning and Simulating Biological Cells with Entity Grammar. Y. Shi et al. LNCS, 2007, 4490: 138–141 ——————————————————————————————————————————————————————————————————————————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耘个人简介姓名 王耘 出生年月 1973年6月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博士 人物生平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分配至苏州大学文学院任教。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生态批评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工作。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博士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美学史、宗教(佛教)美学等;博士后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性哲学、生态美学等。 荣誉及获奖情况科研奖励: 《唐代美学范畴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 2006年6月获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7年9月获苏州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2008年11月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奖励: 1、2005年9月获苏州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2、2006年12月获苏州大学文学院2006年度优秀本科生班主任奖。 个人成就 : 2001年至2008年期间,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1.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美学范畴史研究》。由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振复教授主持,已出版《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共三卷。本人曾在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参与过该项目,承担了第二卷第二部分的写作。 2.国家社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由苏州大学文学院鲁枢元教授主持,已出版《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料库》(学林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共二卷。本人自2005年9月开始参与该项目,负责“中国部分”的搜集、整理以及研究工作,为副主编。 3.2007年8月独立主持了2007年度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复杂性深层生态哲学研究(07SJD720012)。 近几年的科研成果个人作品:1.《西域研究》2002年第四期:《舍心无倦——摩诃萨埵本生之美学解读》P71-75 2.《中州学刊》2003年第一期:《阿摩罗识与阿赖耶识》P158-161 3.《学海》2003年第一期:《涅盘:走向绝对之美》P176-180,该文同时发表于《上海佛教》2003年第四期P9-11 4.《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一期:《唯实量论的美学意蕴》P89-93 5.《五台山研究》2003年第一期:《<成唯实论>的美学意蕴》P3-9,该文同时发表于《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一期P27-31 6.《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美”字新释》P72-74 7.《北方论丛》青年学者园地2003年第二期:《唯识学之美学阐释》P19-24,该文同时分上下发表于台北《海潮音》2003年第十一、十二期 8.《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二期:《净土信仰中的艺术世界》P126-130 9.《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论法称之“现量”观》P16-19,该文同时分上下发表于台北《海潮音》2003年第七、八期 10.《延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生活世界”与“法界缘起”——现象学与华严宗内在旨趣之会通》P16-20 11.《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反启蒙:阿多诺否定美学的宗旨》P29-32 1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水在方圆——唐代书学与佛学化之关系论述》P88-93,该文同时分上下发表于台北《海潮音》2003年第三、四期 13.《贵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逸品”新说》P48-52 14.《太原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解读“对偶”》P46-49 15.《船山学刊》2003年第四期:《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之检省》P92-96,该文同时发表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十期P1-5 16.《唐都学刊》2004年第一期:《<二十四诗品>:唐代美学融摄佛学的垂范》P41-45 17.《社会科学报》2004年12月23日:《生、心之美学》 18.《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一期:《论唐代美学思想中“悟”观念的形成与体现》P84-90,该文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四期全文转载。P23-29 19.《装饰》2005年第六期:《中国佛教叙事性壁画的构图形式及其内蕴理念》P103-104 20.《江海学刊》2005年第六期:《唐代净土信仰的美学解读》P170-174 21.《中国美学研究》(第一辑):2006年5月《论审美过程的复杂性》P96-101 22.《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五期:《摭拾?体悟?疏瀹——评〈静读园林〉》P125-126;该文同时发表于《苏州日报》2008年4月25日书香B07版 23.《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五期:《论文学技巧的思维模式》P20-24 24.《精神生态通讯》2007年第4、5期:《复杂性生态哲学论纲》P2-3 25.《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四期:《从<外国道人>到<鹅笼书生>——论佛经故事向志怪小说的叙述范式转型》P42-45;该文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二期全文转载P67-71 26.《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六期:《论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三种早期范式》P78-81;该文同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一期学术卡片辑录P191 27.《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六期:《论怀特海与生态哲学之关系》P19-21 28.《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二期:《论开放性的生态哲学》P111-115 29.《兰州学刊》2008年第五期:《论浅层生态哲学的话语体系》P187-190 30.《新东方》2008年第五期:《“深绿”的突围——复杂性生态哲学初探》P38-40;该文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年第八期全文转载P51-53 31.《走进大林莽——四十位人文学者的生态话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深山里藤的启示》P126-132 专著出版专著: 1.《唐代美学范畴研究》 学林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2.《复杂性生态哲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 《隋唐佛教各宗与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参与编写: 1.《中国美学范畴史》(第二卷第二部分)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文学概论》(第五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副主编) 学林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4.《中国美学简史》(第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其他信息 书评及影响: 1.《新东方》2008年第五期:鲁枢元《复杂性理论与生态哲学——读王耘<复杂性生态哲学>》P46-47 2、《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五期:宋桂友、董向丽《在理论的深处思考——评王耘<复杂性生态哲学>》P143-14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