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岳 |
释义 | 1 唐代画家[唐]善画。李嗣真云:“空有其名,不见画踪,不可定其品格。” 《李嗣真画品录》、《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 2 丹陵县委常委、副县长丹 分工: 负责县人民政府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财政收入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审计局、县商务局、县粮食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烟草公司、县盐业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县财产保险公司和县政府机关党委。联系县人大常委会。 简历: 1993.07--1994.06 南交大峨眉分校学生工作部政治辅导员 1994.06--1995.07 西南交大峨眉分校团委副书记、机电系团总支书记 1995.07--1996.05 西南交大峨眉分校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6.05--1999.06 西南交大峨眉分校团委书记、大学生旅行社副总经理 1999.06--2001.06 西南交大峨眉分校土木系党总支书记 2001.06--2002.12 丹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2.12--2006.10 中共丹棱县委常委 2006.10-- 中共丹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3 湖北咸宁南山肝病研究所技术顾问王岳 主任医师 男,汉族,1936年出生,湖北省咸宁市人,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现任湖北咸宁南山肝病研究所技术顾问。湖北咸宁制红厂技术顾问。主要简历;长期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主要业绩:全从事医学科技工作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远近闻名,尤对肝病,独树一帜,用独特理、法方、药,拓出了一条名医之路,为攻克十硬化腹水这一世界难题,他经研文献,副贯古今,奖传统的中医药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中禁区里,挖掘出经验方级,发明“奥秘克”新技术,经实验证明:该技术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可靠性,做到定时,定量排水,开辟出了一条使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重新走向新生的绿色通道,创造出一条消腹水走向康复的奇迹,黄疸是肝细胞衰竭的一种严重形式,加速黄疸有着独特的退黄效果,资料表明:每星期可退黄150-200个单位,治疗乙肝课题“诺贝得”可奖HBV100%灭活,该课题奖对控制HBV作出巨大贡献。他撰写了《病毒性肝炎防治与康复》、《乙肝咨询》、《浅谈黄疸》等专著均由中国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主持完成新药课六项,曾荣获部级奖五项,省级奖多项98年获国医学创机关报金奖,受到卫一部长张文康的接见《人民日报》“东方之子”均为他作过专题报导,咸宁市多次授予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4 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王岳,男,汉族,1973年6月生,四川岳池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工程硕士,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历任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副书记。2009年4月任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试用期1年)、党组成员。 5 微生物学家、庆大霉素发现者王岳(1915-1985),福建闽侯人,生于福州市上渡通明巷,我国重要的微生物学家,为我国抗生素事业和沼气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父王蔼庐,清末秀才,以文章、书法闻名,是福州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光复后担任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王岳幼承父教,秉性刚直,待人诚恳,勤学好问,勇于进取,十二岁(1927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29年转入福州三一中学,学习刻苦,名列前茅。 1933年王岳高中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继续留校攻读化学研究生兼任助教。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华北,北平沦陷,他被迫辗转于昆明。1939年8月,他到昆明的清华大学植物生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翌年3月,聘为成都华西大学讲师,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1941年8月,他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荐引,赴美国新泽西州的洛格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著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抗生素研究先驱、链霉素和新霉素的发现者瓦格斯曼教授的指导下,他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完成全部研究课题,194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微生物博士学位,获得SIGMX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受聘为美国默克药厂化学治疗研究所研究员.在美国学习期间 ,他的导理师瓦格斯曼教授很器重他 ,劝他留在美国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 ,并给他提供优厚的就业和科研条件 。但他认为 ,中国尽管贫穷落后 ,毕竟是自己的祖国 ,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返回祖国 ,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 。特别是在1943年9月爆发的全美华侨抗日救国浪潮的推动下,他于1944年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毅然回国。 1944年4月到1948年12月,他受聘为中央卫生实验院技师。1947年,他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过程的一系列变化的论著,这在我国是首创。他还发表了介绍各种新抗生素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推广和进行试验,以发展我国的抗生素事业。但是,他的满腔热情得不到当时政府的重视,没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使他感到失望。早在学生时期,他就关心我国农村的卫生事业,开始系统地研究我国农村粪便的科学处理。后来在教学之余,他常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留学回国后,又继续进行农村卫生和农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可是国民党当局对他的研究成果根本不重视,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成了泡影。他感叹自己十年寒窗最终“一事无成”。 1949年1月,他被聘任为福建研究院研究员,3月转任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4月,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解放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把抗生素作为战备物资,对我国实行禁运。当时正是世界各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国内却极度缺乏抗生素药品,在这紧要时刻,王岳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为民分忧,立志要填补祖国医药学上的空白。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1953年他在福建师范学院简陋的条件下首创抗生素研究室,开始了筛选抗生素的研究。1954年,受聘兼任中科院菌种保藏委员会研究员、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初创时期,他因陋就简,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医用抗生素作为长远的研究方向。经过努力,终于在1955年从链丝菌中找到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并提取结晶样品,随后在全国第一次抗生素学术会上作了详尽的报告。他的这一发现,为我国找到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随即投入生产。他重视从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项目,努力发展抗菌素研究的新领域。 1965年,他在我国首先提出从小单孢菌中寻找新抗生素的研究领域。 1966年,他和助手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到闻名全国的庆大霉素产生菌,并在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大庆时正式投产。据统计,自投产到1985年,全国有40家工厂生产,产量达868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庆大霉素的发现,将我国抗生素研究、生产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为我国医药界做出重大贡献。 1978年,他参加审编的《抗生素生物理化特性》一书和庆大霉素的研究成果都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是年10月11日,他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1979年1月,他当选为民革第五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委,不久,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岳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担任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并兼任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教授;当选为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还曾被评为福建省职工劳动模范。 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的、各单组份的国家标准品。1981年,他在我国首先倡导并组织“干发酵”产出沼气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1982年,他所领导的微生物研究所又从小单孢菌分离到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抗感染的新的氨糖类抗生素,这就是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同时,他还提出开辟酶抑制剂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领域的设想,不久就组织实施。是年,他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参观了美国太空研究中心、科研机构和大学、制药厂等,签订了学术交流、选派研究生的协约,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样品。他还在国际微生物研究中心瓦格斯曼研究所的讲坛上作了自己研究工作情况和成果的报告,使美国的科学家们感到震惊。母校洛格斯大学授予他该校“R”纪念章荣誉。是年他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3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找到当代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的产生菌,后又找到几种胃蛋白酶抑制剂的产生菌,这些新发现,引起全国医药界的强烈反响,大大推动我国器官移植和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开展,把我国抗生素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领域,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1955年1月,福建省政协召开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他作为科学技术界委员,出席了会议。1959年和1964年,他被推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1983年10月,他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84年6月 ,当选为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席 。次年11月,出席全省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双先”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就在这一年,发现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认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为自己提出“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座右铭。 1985年,他被民革中央推荐出席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但是在会前,癌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于1985年9月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70岁。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为纪念他对微生物事业的贡献,选编他的67篇论文,出版《王岳教授论文集》。 6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副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法律事务小组负责人。曾公派日本昭和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和美国乔治敦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医药企业EMBA培训项目和医院院长EMBA培训项目的常年特聘教师。 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中华生命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公共政策与立法课题组成员。现任《中国卫生法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卫生》、《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医疗保险》、《中国医疗前沿》、《中国药房》编委。《健康报》、《中华医师论坛报》、《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上海社会科学》的常年特聘撰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医药事务部主任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人(临床法医学类),北京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及外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曾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编著有《卫生法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事法(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疗纠纷法律问题新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指南》、《医疗纠纷案件索赔指南》、《美国公共卫生法律解读》、《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第一卷)》等教材、专著。 7 民国陆军中将王岳(1907~1980)字岳彬,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汕头中学校毕业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科。 1926年8月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一师独一团党代表,第十一师独立旅营长、团长。1937年7月任第七十六师参谋长,暂编第七师旅长、师长。1943年9月授陆军少将。1945年11月,任第十集团军参谋长。1947年6月,任整编第十八军、十九军参谋长。1948年10月任第十军副军长,授陆军中将。同年12月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中被解放军所俘。1951年2月,任解放军军事学院研究员、教员。1953年11月后任南京市第三十中学教师,南京市政协委员和文史资料专员。 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个人简介王岳,男,1962年10月生;199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顺华学院教学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副院长;现任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兼),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 研究方向原油及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研究;油品储存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成品油管道蜡沉积及混油规律研究;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技术研究;成品油物流优化技术研究。 ◎ 主讲课程瞬变流、油气储运工程概论、管道输送技术、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储运专业英语、管道与阀门等。 ◎ 科研工作近年来共完成了24项纵向、横向科研课题以及40余篇论文。其中主要科研课题有:中石化《储油罐区自动化监测及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制》、中石化《油罐脱水跑油及罐顶冒油预警系统的完善》、中石化《炼厂燃料气充分利用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辽河石油勘探局《辽河油田稠油减阻实验研究》、辽河石油勘探局《高凝油降凝工艺技术研究》、吉林油田《乾安原油热处理输送工艺工业性试验研究》等15项。 ◎ 获奖情况曾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九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科技工作积极分子等奖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