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跃林 |
释义 | 1 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师 王跃林1958年3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工艺美术厂技术科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展销有限公司,景德镇东陶瓷有限公司特聘画家,工艺美术系列中初级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王跃林的父辈都是瓷上肖像画的老艺人,他从下就受到瓷上艺术界的熏陶,酷爱刺伤一书。1975年高中毕业后,正是跟随瓷上艺术界的前辈陈信高先生学习瓷上肖像画,并有幸得到瓷上肖像画冯杰大使和中国美术大师杨厚兴老先生的指导。由于其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注重艺术实践和大胆创新。几年后,他的绘画技艺在同档次画友中脱颖而出。在艺术和大胆创新上,他从不满足,三十年来,对瓷上肖像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他的作品在变现艺术上既继承了中国画注重传神的优秀传统,有博采众长,吸取了摄影、油画、粉画、水彩画、邓姊妹艺术技巧,他笔下的人物肖像逼真、自然、传神、形神兼备,达到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境地。其色彩鲜艳、质感鲜明、层次丰富、清晰、肌肤细腻、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势的独特风格。几十年来,他的作品畅销国内外,许多中外收藏家们和知名人士订购其作品。并为不少国家领导人绘制肖像画。出版年画作品《丰乐图》和《牡丹仙子》。其代表作彩色瓷板画《八一起义旧址》作为江泽民总书记出访前苏联的国礼赠送给前苏联博物馆;瓷板肖像画《日本高耸市长胁·信男》作为南昌市人民政府的礼品赠送给胁·信男市长收藏;彩色瓷上肖像画《陈香梅女士》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礼品赠送给陈香梅女士收藏;瓷上肖像《齐白石先生》收藏于江西省工艺美术馆。一九九七年其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 2 长治市郊区政府副区长王跃林,男,汉族,1962年5月生,山西沁水县人,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 1981年10月至1983年10月在沁水县柿庄中学任教员;1983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晋东南教育学院学习;1985年10月至1989年10月在沁水县柿庄中学任教员;1989年10月至1991年9月长治市城区西街政府工作;1991年9月至1995年10月任长治市城区卫生局副局长(期间1995年9月至1997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函授学习);2001年12月至2006年任长治市城区区委办公室主任;2006年至今任长治市郊区政府副区长。 3 硅宝公司董事长◎ 资本之路- 资本初体验虽然自称“新兵”,但王跃林并非资本市场的初哥。1999年,深交所开始筹备创业板,时任广州白云粘胶厂常务副厂长的他,力主将这家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并且取得了上级领导的支持,但更高层面的领导却并不同意,最终未遂,但显然王对资本并不陌生。 事实上,王跃林是通过个人投资才成为成都硅宝的最大股东的。这家以生产有机硅室温胶产品和设备的公司由王有治、郭弟民等创建于1998年10月,他们三人都是化工部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又称“晨光院”)的旧同事,其中王有治还是王跃林一个宿舍的“兄弟”。正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才有了后来的合作。2005年,王跃林分两次共投入360万元,成为硅宝的最大股东,并担任董事长。他并不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但此次登陆创业板,却正是王跃林具体负责。 “硅宝上市跟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我这个人是很愿意把技术、市场、资本结合在一起的人。我上市的目的,一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更有效的资本平台,二是要通过上市更加规范我们的管理。”王跃林说。 和创业板的多数创始人一样,王跃林也是做研发出身,并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说自己“把市场永远摆在第一位”,这种对商业的重视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1992年,王跃林离开“晨光院”,去广东南海嘉美精细化工公司工作。老板是一个香港人,当时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没什么技术人员,王跃林扮演了多面手的角色,除了主要负责的技术开发,还对生产、市场、推广、宣传、客户服务都有很多接触。1995年,王跃林转往广州白云粘胶厂,在此期间,他主持开发了玻璃密封胶、结构密封胶等项目,并成功将其产业化。 “我在广东最大的收获是市场经济的理念,我们开发的产品如果不被市场认可,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意义。”王跃林说。 2002年,广州白云粘胶厂终于开始改制,作为副厂长,王跃林出资几十万元获得了部分股权,但在他看来,这次改制并不太成功。也许是一种巧合,这一年,王跃林被委任负责开发气相法白炭黑项目,不久这个项目从白云粘胶厂内部孵化出来,成立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王将自己在白云粘胶厂的股份全部置换到吉必盛,后来吉必盛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王跃林又与几位合作伙伴掏钱成为吉必盛的最大股东,此时,他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创业。 ◎ 资本之路- 另一个计划到2002年,王跃林做机硅胶科研已有14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王跃林在离开白云粘胶厂的时候签署了保密协议,但并未签更为严格的同业禁止协议,这意味着他可以随时重起炉灶,进入他最为熟悉的领域,但他还是等了3年,才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回到硅胶行业。 作为硅宝的董事长,王跃林平均每月会去成都一两次,除此之外,他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了吉必盛公司。他的另一个目标是将吉必盛也带上市,事实上,“如果不是一些意外,吉必盛可能比硅宝的发展还要快,上中小板都有可能。” 吉必盛的产品是气相法白炭黑,这种纳米新材料主要应用于橡胶、涂料、医药等领域,并且它是以多晶硅的副产品为原料。简单来讲,吉必盛是用光伏产业的副产品作为原料,生产出极具商业价值的新材料,“它可以把多晶硅行业的副产品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变废为宝,可以说是真正的循环经济。”王跃林说。 但和所有创业者一样,王跃林的创业过程远非一帆风顺。2001年,吉必盛引进乌克兰250吨气相法白炭黑装置,经过3年的调试改装扩容,到2004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即将进入规模生产时,其工厂所在的江西当地政府引进一家跨国化工公司,这家公司要求当地不得有同类企业,吉必盛江西公司被强行关闭。 2005年,吉必盛吉林工厂建成不久,遭遇“11. 3大爆炸”,爆炸点就在其工厂正对面200米处,厂房被毁,加上松花江污染,整个工厂停产半年多。这两次打击对吉必盛来说,几乎都是致命的,“整个2006年,公司只有几十万利润,和2001年的时候差不多。” “我这辈子走的艰辛实在是太多了,该遇到的问题全遇上,不该遇到的也遇上。我很无辜,但碰上这种事情能怎么办?完全没辙。”王跃林说,“你处在这个社会,要学会接受,我心态好,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从时间上看,投资硅宝正是在吉必盛最困难的时候,“做了那么多年的胶,没有情结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时谁会想到硅宝会这么快上市?”而经过了最困难的2006年,吉必盛也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现在吉必盛的发展速度和硅宝前两年差不多。” 王跃林很自豪。 作为两家高成长公司的董事长,无论是在业务还是在资本上,未来王跃林显然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从产业链上看,吉必盛在成都硅宝的上游,其产品可以作为后者的原料,但现在两家公司并无关联交易。 “将来有可能会合作,完全避免关联交易也没有必要,只要是在合理公正的前提下就行了。”王跃林说,“我们肯定也会做并购,整合的机会还是有,我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的绝对龙头。” 4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跃林,男,1959年,江西省南昌人,1982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年8月到1998年1月在浙江大学信电系工作,1995和1996年曾应邀分别到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访问研究一年,1998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到上海冶金研究所任研究员主持微机械研究工作,历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10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助理。2003年6月起兼任上海微系统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3月任上海市政协委员、长宁区政协副主席。2009年4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 1999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首席科学家,2004年7月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度再次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BNI融合的微纳传感器及其系统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1987年他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将硅/硅键合技术应用到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工作,独立提出了与IC工艺兼容的压力传感器新技术“硅盒技术”,为传感器的制造提供了全新的加工手段,奠定了硅/硅键合技术在微机械的重要地位,国际上这类综述性文章几乎都要引用他的成果,直到1998年还被 Proceedings of The IEEE引用;随后利用硅/硅键合技术进一步研制出了硅一体化微机械谐振器,国际联机检索表明,这一成果属首次报道;还研制了力平衡真空传感器、加速度计及微机械陀螺,其中力平衡真空传感器是全新原理的真空传感器,被邀请发表在1998年8月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IEEE微机械特集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