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勇超
释义

王勇超,男,汉族,1957年7月生,陕西长安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委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中文名:王勇超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长安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职业:高级工程师

一、主要业绩

他是中国民俗文化抢救第一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他累计投资近3亿元,抢救性地收藏和保护民居、石雕、砖雕、木雕、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关中民间文物33600余件(套),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关中地区的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作坊、礼仪乡俗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千多个精美的石雕拴马桩和四十院明清古民居是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共同财富,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赞誉为“地上兵马俑”、“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世界性的奇观珍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整合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王勇超选址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创办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2008年,该博物院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了宣传、研究、弘扬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他组织专家学者召开了“关中民俗艺术研讨会”,“抢救保护关中民俗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编辑出版了33万字的《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并先后发表《抢救文化遗产重在民间遗物保护》、《珍藏历史,把根留住》等论述多篇,呼吁人们认识、抢救和保护民俗优秀文化遗产,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的民俗文化事业谱写着新的辉煌。

二、博物院简介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20余年创办的,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带动项目。该院坐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建设规模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具体分为: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建设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民艺、民风、民情的历史风貌。尤其以享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最为引人注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填补了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历代民间文化力与美的化身,是中国北方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

博物院的建成,将填补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成为以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研究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对于进一步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