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一知
释义

王一知(1916.12.23—1987.11.26),女,原名郭维轩,是周保中将军的夫人,中尉军衔。1916年12月23日出生在吉林省依兰县(现属黑龙江省)马家沟的一个农民家庭。她排行最小,取名郭维轩(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后,改名为王一知),后因乡间土匪猖獗,举家迁入依兰县城。1929年,王一知考入高小。“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依兰县城,王一知几度辍学。

一.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抗日

1934年初,王一知进入依兰县中学女子班继续读书。就读期间,在葛宝云(刘槟野)革命工作者的帮助教育下,她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进步很快,于1934年8月加入共青团,翌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后,她更加努力工作,组织反日会员为抗日部队收集情报、运送物资,秘密组织学生抵制日本统治者的奴化教育。

1937年初,王一知中学毕业,根据党的指示,考入佳木斯省立师范学校简易师范班,开展地下工作。因同志暴露了目标,为防不测,组织上安排她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去工作。

1937年8月中旬,王一知到达阎家岗,在这里见到了抗联五军周保中军长,被分配到军部骑兵警卫队,开始了戎马生涯。

婚姻

1937年9月,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她离开了部队,来到设在依兰县克上克沟里的省委秘书处工作,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砺了坚强的意志。1938年11月,敌人在依兰、刁翎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讨伐”,省委秘书处奉命合并到了二路军总指挥部,王一知兼任五军妇女团第二大队指导员。在跟随周保中南征北战的斗争生活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于1939年10月6日在二路军总部临时驻地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

掌握无线电收发报技术

1939年11月,王一知奉总部命令去苏联参加整理中共吉东省委档案文件;1940年3月又奉命在苏联学习军用无线电通讯技术,同年9月学成回东北,担任抗联第二支队分遣队政治指导员兼无线电台台长。

1942年8月,抗联教导旅(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88旅)正式成立,王任无线电连政治指导员。9月又组建了教导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局(亦称东北党委员会),王为候补委员兼妇委书记。1943年初,王一知升任无线电营政治副营长,晋升为中尉,和其他领导带领同志们经过数月寒窗苦读,全面掌握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在以后的小部队潜回东北活动中及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9月8日,王一知来到长春,化名佟涤新,奉命担任了接管伪满中央放送局的军代表。

1946年2月,王一知担任了吉辽军区骑兵警卫大队临时政委;4月,当选为吉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2月又担任了吉林省民主学院行政系主任。1948年2月,王一知被任命为中共吉林省委委员,同年3月9日就任吉林省立女子联合两级中学校校长;1949年1月,王一知当选为东北妇联执委委员。

建国后职务

1950年4月,王一知离开了战斗30余年的东北到昆明,受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指派,以军事代表的身份,先后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驻云南外交特派员公署和国民党云南省侨务委员会,将其改组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处和侨务处,并担任侨务处处长。1951年12月,被中共云南省委任命为省妇委第一书记兼省妇联主任。在云南工作期间,她正确执行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各民族、各党派的同志通力合作,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予的艰巨任务。

1952年12月,王一知调任中共西南局妇委常委、西南大区妇联秘书长。1953年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副司长、司长和全国侨联委员等职,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王一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在逆境中,她坚信党、坚信共产主义,同他们进行了坚决斗争。粉碎“四人帮”后,王一知先后担任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病逝

1987年11月26日,王一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朝鲜驻华大使代表金日成主席前往北京医院吊唁,致以深切的哀悼。

二.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

简介

王一知(1901—1991),女,湖南省芷江县人,原名杨代诚,是张太雷烈士的夫人。1901年出生于芷江县一个封建家庭。1915年离家前往湖南桃源省立第二女师求学。五四运动爆发后,勇敢技入斗争,宣传罢市,查烧日货,上街游行示威。1921年下半年从二女师毕业后,立志报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受到家庭阻拦,改赴向警予创办的湖南淑浦女校教书。1922年2月与女师同学丁玲等进入中共主办的上海平民女校读书,不久参加马列主义研究会,后经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

1922年冬,随党中央和团中央机关迁到北京,在团中央妇委工作,住在李大钊家中,常与缪伯英去北京女师大做女学生的工作,开展妇女运动。1923年下半年,进入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在向警予领导的妇女协会工作。1925年春,受陈独秀派遣从事工人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参加过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的抬尸游行。1925年底,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到广州,在邓颖超领导的广州妇女协会任宣传部主任,主编《光明》周刊,并协助广州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张太雷开展工作,不久与张太雷结为夫妻。1927年底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她转入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坚持白区城市地下斗争长达10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与龚饮冰回到家乡芷江,欲在芷江开设一书店,传播抗战文艺和新文化知识,开拓后方抗日工作。1938年初,奉周恩来之命和龚饮冰在上海设立3个秘密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中台,定期与延安的党中央联系,担任情报传递工作,以主妇身份掩护党的机要交通工作。1942年9月,李白电台暴露,报务员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原型)被捕,她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另两个电台的人员转移,并将财产作了善后处理,收回大笔款子交给党组织。随后去重庆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底在西柏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接见,她请求从事教育工作。上海解放时,奉命接管上海最大的吴淤中学,任校长。

建国后职务

建国后1950年10月任华北中学校长。1952年华北中学并入北师大附中为二部,她任副校长。1953年北师大附中二部改为北师大二附中,任校长。周恩来总理到学校视察,提出干部子弟特别是高干子弟,应与工人子弟打成一片。于是1955年起北师大二附中改为普通中学,她提出把学校命名为“一○一中学”,说:“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1964年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写信,要求在全日制重点中学试行半工半读,自己编写教材。刘少奇批示后,率先在全日制中学试行半工半读,创办校办工厂,组织师生参加劳动。“文化大革命”中因此受到迫害,1977年平反,恢复一○一中学校长职务。1981年离休,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了30年。她曾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荣获北京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称号。

病逝

1991年11月2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0岁。她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建国后成为知名的教育家,致力于中学教育30年,桃李满天下。李铁映、伍绍祖、施光南等曾是她的学生。

主要作品

早年发表过《我们目前的政治斗争》、《废除娼妓制度》、《妇女解放与劳工解放》、《空前的妇女大运动》等文章。

晚年著有《忆太雷》、《纪念向警予》、《五四运动引导我走向革命》、《回忆李大钊二三事》、《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回忆蔡和森》、《永不消逝的怀念——忆李白》、《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等革命回忆录,以前驱者之绩作为后来人的启迪之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