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 |
释义 | 阳明谋略的核心在于心学之“无招胜有招”,至少从他龙场悟道以后,他活得真诚至极,从而既能立德立言又能建功立业。本书主要对其方略进行了研究。 版权信息书 名: 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 作 者:周月亮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 ISBN: 9787801004000 开本: 32 定价: 26.00 元 目录第一章悍然独往随机转化 1.阳明这只鞋 2.阳明这支夜光曲 3.面对不阴不阳的小人 4.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5.传家宝: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 文摘书摘 这种态度决定论,“苟利国家,生死以之”是历代志士仁人共奉的格言。 其实,阳明的纸上谈兵是纸上谈“心”。 他对孙子的《用间》虽发了议论,但不获谛解,以为“知此一法,任敌之坚坚完垒,而无不可破,横行直撞,直游刃有余了。总之,不出‘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语。”他对孙子的解读结穴于发窍处,用“校计索情”一以贯之。这已漏出心学自大的毛病,他忽略了孙子劝戒慎用间的一贯思想——用间乃死道是相当危险的。 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就是平宸濠时派学生冀元亨去当间谍,被“国家”当成叛党,蒙冤身死,还不能享受烈士待遇。更有人因冀元亨在宁府,而说阳明先是串通宁王的,见事难成才反而起兵攻讨之。阳明为给元亨辩冤,呼号数年,上疏:宁肯我不要任何封赠,也必须给元亨平反。 阳明不算不仁,元亨不算不智,具备用间的条件,但毫无功效却悲惨不已。这是人治体制常见的“悲剧”,任谁也难游刃有余。 心学能够自大起来,自有其法门:一靠“化约法”;一靠“意会法”。这在纸上谈兵时显得简易直接,轻松漂亮。如他对《仨略》、《六韬》的读法就像伯乐相马“略其斑黄,取其飘逸”。对“上略”无评,于“中略”只抓“揽英雄”这三个字,并且非常自信地说:“《三略》大义,了然心目矣。”寥寥三五句,即了帐。对“下略”话更少,还是为了应证“端的不出‘务揽英雄’一语。”这除了是心学之英雄万能论的体现,还透露出他后来广招门徒实乃“务揽英雄”的心迹。 化约对象时是体现化约者的心理轨迹的。“意会法”则像诗学审美法了。他读《文韬·文师》只批了一句:“看‘嘿嘿昧昧’一语,而韬之大义,已自了然。” “嘿嘿昧昧”在原文的意思是韬光养晦,暗中准备,这样才能“其光:必远”。阳明把“韬略”归结为韬晦、阴谋,应该说勾出了其中“玄”意,的确一语破的。号称姜太公的《六韬》和黄石公的《三略》的确是杂家的“术”书,不合阳明之志。他也认为讲阴谋的《六韬》“明是后世奸雄附会成书,读者可尽信乎?”他用的是“理校法”(陈垣术语),因为“文王圣人,不必言矣,即尚父(姜太公)荐扬,何遂阴谋取胜至此?” 不能嘲笑阳明书生气,他的儒生立场是合理而正义的。因为,“兵者,国之大事”,关系人民生死,民族存亡,国家兴衰。不用正义统帅必成“凶器”。儒家奉行和平主义,孟子耻言齐桓晋文之事。苟子谈兵,受后儒讥评。社会越来越复杂,单靠拒绝的态度纯是迂腐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