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炎堂
释义

人物简介

王炎堂,申伯纯的女婿。原籍陕西省合阳县,1923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县。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王炎堂到了延安,进了陕北公学第九队。不久,到中央党校学习了半年,党校毕业后,又到马列学院学了两个月,然后被调到社会部。参加了第三期社会部情报人员训练班,又学了两个月,1939年1月正式开始工作。 后任中央社会部科员、科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情报部处长,中央军委情报部处长,中央军委联络部情报顾问,军委联络部处长,中共云南省委调查部副部长,总参谋部情报部局长,中央调查部局长,中央调查部“五七”干校党委书记等职。1980年10月后历任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驻埃及大使馆参赞,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保密委员会专职委员,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中央纪委驻农牧渔业部纪检组组长等职。2004年6月离休。他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部长级医疗待遇)王炎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清理文件

1939年,王炎堂才16岁,他的工作岗位是社会部办公室的文书、秘书。文书、秘书是协助领导工作的,工作性质很重要,工作内容却很平常:抄写记录,收发电报,文件整理,刻蜡版,油印材料等。王炎堂做每一项工作都认认真真,全力以赴,并且注意从工作中学习。他管理文件,每天都接触大量的材料,日本的、国民党的、党内的,东西很多,他有意识地去熟悉它们,不断地积累,逐渐记住了许多东西。有人问,或查找个什么,他都能找到,慢慢地在社会部获得了外号,叫“活字典”,成了领导最信得过的工作人员之一。

1946年11月得知胡宗南要进攻延安,延安立即大疏散,清理文件,将必须要保留的文件整理了20个大箱子,10个牲口驮,还有老弱妇孺,一起转移到瓦窑堡。1947年1月,又得悉国民党要空投伞兵,毛泽东主席命令:把文件减少到最少,不要丢掉,烧掉80%,他们坚决执行。李克农派王炎堂负责文件的销毁。警卫团派了个大车,王炎堂连夜赶往瓦窑堡。80%,就这么一句话,怎么掌握,什么要,什么不要,不知道,真令人着急!一共三天三夜,在老乡家里,关起门来,白天在屋里清理,晚上在院子烧,除了王炎堂,只有一个看文件的警卫同志。三天里,王炎堂只有一个概念:“80%,留最该留的东西。”一件件地审阅,没有什么标准,凭着日常积累的业务能力,他的判断就是标准,20箱留了4箱。就是这4箱东西,成了后人的“宝贝”。由于社会部严格执行主席的指示,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没有出现丝毫纰漏。

情报专家

随着战争的发展,情报工作也进一步深化。1941年,根据中央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精神,中央情报部(社会部)非常重视抓情报业务建设,强调加强系统的调查研究。王炎堂此时不仅仅是经手大量文件,也不仅限于整理情报、撰写通报,同时还注重分析研究情报,并逐渐成了这一方面的专家。

在战争年代,机密情报往往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调查材料,就不能对情报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没有全面的调查研究,就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政策。比如,“抢救运动”扩大化的造成,除了主管部门康生要负责任以及领导方法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单位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什么是特务,以致把复兴社、CC、三青团等同于职业的特务组织。后来,在“甄别”工作中,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处长周兴特意邀请通报科科长王炎堂讲课,专门介绍国民党特务系统的内情。听课以后,边保干部大有收获,甄别工作有了实施的依据,走上正确轨道。

革命家庭

王炎堂的岳父申伯纯是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专家,在申家,有十位老八路和一位革命烈士。其中,除二女婿成荫是导演和二子申仲义是工程师外,九位均是红色特工,他们是:申伯纯、爱人郭西、长子申仲仁、二女儿申伸、二儿媳妇齐翔延、三女儿申小丛、三女婿李成、四女儿申晓白、四女婿王炎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