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学德
释义

1、重庆东方文化艺术联谊会会员

王学德,1942年生,河北文安人。初中文化,农民,曾任村弹簧厂厂长、转椅厂业务经理,重庆东方文化艺术联谊会会员,中国公关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员。《牡丹图联》曰:“展宏图方为国然;创基业本是天香。”

2、浙江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王学德(1957-02-15~),男,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4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1984年和1987~1990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工作,1995~1996年在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任副教授。1997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2000年12月任教授,期间(2003.11-2004.2)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形态发生与发育的遗传学和育种学,侧重于纤维细胞和雄配子细胞发生与发育的机理研究,以及在棉花等纤维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1990~2001年《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和转GST基因恢复系的选育》等4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转基因三系杂交棉育种的方法》和《提高三系杂交棉制种产量的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研究领域

植物形态发生与发育的分子遗传学,侧重于棉花纤维细胞和雄配子细胞发生与发育的机理研究,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

[1]、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3]、纤维细胞发生与发育的功能基因。

近期研究课题

[1]、棉花纤维特异mRNA的克隆及育种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彩色棉的纤维色素与品质形成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棉花纤维品质关键基因的功能验证,国家“973”课题;

[4]、转基因棉花育种技术,国家“863”课题;

[5]、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选育及产业化研究,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植物与产业化专项;

[6]、三系杂交棉超高产、高优质育种和产业化准备,国家教育部科研重大专项;

[7]、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的研究与利用,浙江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8]、作物花药特异mRNA的克隆及育种应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代表性的论文

[1] 、CHENG Chaohua, WANG Xuede (王学德), NI Xiyuan, 2005, Observation of fiber ultrastructure of Ligon lintless mutant in upland cotton during fiber elong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2):126-130.

[2] 、Zhonghua Chen, Feibo Wu, Xuede Wang(王学德),Guoping Zhang, 2005. Heterosis in CMS hybrids of cotton for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Euphytica, 144:353-361.

[3] 、Wang Xue De (王学德), Zhu Yun Gua, Yagya Dutt and NiXi Yuan, 2004. Development of CMS-based hybrids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in China.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74(10): 529-33.

[4] 、X. Li, X.D. Wang (王学德), X. Zhao, Y. Dutt, 2004, Improvement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by transforming the acsA and acsB genes into Gossypium hirsutum L. by means of vacuum infiltration. Plant Cell Reports, 22 (9): 691 - 697

[5] 、Dutt, Y., Wang, X. D (王学德), Zhu, Y. G. & Li, Y. Y. (2004),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and fibre quality in coloured cotton. Plant Breeding, 123 (2):145-151

[6] 、Wang Xue De (王学德), Yagya Dutt, Ni Xi Yuan, X. Zhao and K. S. Nirania. Breeding for semi-okra leaf hybrid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A global vision' held at UAS, Dharwad (Karnataka) from Nov., 21-23, 2004, Pp 469

[7] 、Yagya Dutt, Wang Xue De (王学德) and K.S. Nirania. Effect of sterile cytoplasm on lint yield and contributing traits of F1 hybrids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A global vision' held at UAS, Dharwad (Karnataka) from Nov., 21-23, 2004, Pp. 216-219.

[8] 、WANG Xue-de(王学德), JIANG Shu-li, LI Yue-you, XU Ya-nong,2002,A suppressed gene in integument cells of a fiberless seed mutant in upland cott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5):594-599

[9] 、Wang Xuede(王学德), Zhu Yuxian, Ji Daofan, Jiang Shuli, Li Yueyou, 2001, Cloning of fibe-specific cDNAs and their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4fiber mutant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3):234-237

[10] 、Zhu XF; Wang XD(王学德); Sun J; Zhang TZ; Pan JJ,1998, Assessment of cytoplasmic effects of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in upland. Plant Breeding, 117, (6):549-552

[11] 、Wang Xuede(王学德), Zhu Yingguo, 1998,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between sterile and fertile anther of rice and analysis of cDNA differential fragment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41(2):217-224.

[12] 、朱云国、张昭伟、王晓玲、解海岩、王学德,2005,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棉花学报,2005,17(6):382-383

[13] 、朱伟、王学德、华水金、张小全、蒋培东,2005,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38(11):2211-2218

[14] 、赵向前、王学德,2005,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成分的研究。作物学报,31(4):456-462

[15] 、赵向前,王学德,2005,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的杂种优势和制种研究。棉花学报,17(1):8-11

[16] 、程超华、王学德、2004, IAA和GA3对棉花纤维突变体纤维长度的离休诱导作用.作物学报,31(2):235-239

[17] 、李晓,王学德,2004,根癌农杆菌转化棉花花粉的研究. 棉花学报,16(6):323-327

[18] 、孙志栋、王学德、倪西源、赵佩欧、黄坚,2004,棉花微卫星DNA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2(4):593-596

[19] 、孙志栋、王学德,2004,棉花DNA提取方法的探讨. 浙江农业学报, 16(4):177-181

[20] 孙志栋 王学德 倪西源. 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SSR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5-16,40。

[21] 、孙志栋 王学德 倪西源. 2005,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SSR分析,中国农学通报, 21(2):15-16,40

[22] 、冯建军、王学德、刘权、张伟、叶建国,2004,优质枇杷新品种‘宁海白’. 园艺学报,31(2):279

[23] 、陈仲华、邬飞波、王学德、张国平、金珠群、蒋美巧,2004,农艺因素对杂交棉浙杂166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若干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 棉花学报,16(3):175-182

[24] 、朱云国,王学德,2003,棉花恢复系的恢复力与花药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关系. 作物学报,29(5):693-696

[25] 、倪西源,王学德,2003,棉花表型性状基因的SSR标记定位. 棉花学报,15(6):357-360

[26] 、王学德、李悦有,2002,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的转基因恢复系的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35(2):137-141

[27] 、徐亚浓、王学德、蒋淑丽,2002,排除棉酚等干扰提取棉纤维细胞RNA方法的研究. 棉花学报,14(3):143-146

[28] 、李晓、王学德、朱玉贤、卢迎春、赵向前,2002,农杆菌真空渗透法转化花粉获得棉花转acsB基因植株.作物学报,28(5):709-712

[29] 、朱云国,王学德,李悦有,2001,用AFLP技术构建棉花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F1的DNA指纹图谱. 棉花学报,13(3):158-160

[30] 、王学德、李悦有,2002,彩色棉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选育及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浙江大学学报,28(1):1-6

[31] 、李悦有、王学德,2002,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浙江大学学报,28(1):7-10

[32] 、李悦有、王学德、徐亚浓,2002,棕色棉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学观察. 浙江大学学报,28(1):11-15

[33] 、蒋淑丽、王学德,2002,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发育过程中主要物质的积累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28(1):16-21

[34] 、蒋淑丽、王学德,2002,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和纤维的离体诱导. 棉花学报,14(2):71-75

[35] 、王学德、赵向前,2002,不育系花器含糖量对三系杂交棉制种产量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28(2):119-122

[36] 、赵向前、王学德,2002,纤维颜色作为指示性状的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28(2):123-126

[37] 、王学德、李悦有,2002,彩色棉纤维发育的特性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28(3):237-242

[38] 、王学德、李悦有,2002,彩色棉纤维色素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28(6):596-600

[39] 、李悦有、王学德,2002,彩色棉纤维的超微结构观察. 浙江大学学报,28(4):379-382

[40] 、李晓、王学德,2002,几种陆地棉腋芽快速繁殖的研究. 棉花学报,14(4):215-218

[41] 、蒋淑丽,王学德,2001,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的胚珠形态与农艺性状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7(3):285-289

[42] 、王学德,2000,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线粒体蛋白质和DNA的分析. 作物学报,26(1):35-39

[43] 、王学德,1999,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淀粉酶与碳水化合物. 棉花学报,11(3):113-116

[44] 、俞志华、王学德,1999,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及改良. 棉花学报,11(5):268-274

[45] 、俞志华、王学德、蒋淑丽,1999,棉花雄性不育性状的RAPD标志和Taq酶用量对其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25(5):503-504

[46] 、王学德、潘家驹,1998,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的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和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31(2):70-75

[47] 、王学德、朱军、朱英国,1998,排除酚类物质干扰提取线粒体DNA的简易方法,棉花学报. 10(4):205-209

[48] 、王学德,朱英国,1998,水稻雄性不育与可育花药的mRNA差别显示和cDNA差别片段的分析. 中国科学(C辑), 28(3):257-263

[49] 、王学德、潘家驹,199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Ⅱ.恢复基因与育性增强基因的互作效应. 遗传学报, 24(3):271-277

[50] 、王学德、潘家驹,1997,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的细胞质效应. 作物学报,23(4):393-399

[51] 、王学德、张天真、潘家驹,1996,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I恢复基因及其遗传效应.中国农业科学, 29(5):32-40

[52] 、张天真、潘家驹、王学德等,1995,棉花雄性不育种质的收集、研究和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通讯, 11 (3):32-35

[53] 、王学德,潘家驹,1990,棉花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物学报,16(1):32-38

[54] 、王学德、潘家驹,1989,陆地棉芽黄指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2(1):1-8

[55] 、王学德,1988,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产量结构特点. 中国棉花,15(5)8-9

3、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

人物介绍

王学德,男,1977年3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1、中国宇航学会 会员

2、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研究方向

1、复杂流场的数值模拟;

该方向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飞行器外流场的数值模拟算法、并行技术及软件的研制。

2、稀薄气体DSMC方法;

该方向主要研究分子气体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在非结构/结构网格下的DSMC方法等。

3、复杂外形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技术;

该方向主要研究复杂外形的非结构网格、多块对接结构网格以及直角网格生成技术。

4、双曲型守恒律高精度数值算法。

5、飞机燃油箱惰化系统的设计及数值模拟

学术成就

1.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余篇,EI收录9篇,INSPEC收录1篇;

2.完成博士创新基金项目一项;

3.参与完成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研究项目与经费

1、主持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

2、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

3、主持校科研发展基金项目一项;

4、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气动预研项目2项;

5、主持军品横向课题三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