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叶悬钩子 |
释义 | 三叶悬钩子(学名:Rubus delavayi)别名: 三叶藨 (云南木本植物名录) ,绊脚刺、小黄泡刺 (四川) ;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杂木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蔷薇目 Rosales 科:蔷薇科 Rosaceae 属:悬钩子属 Rubus 种:三叶悬钩子 R. delavayi 分布区域:云南省;生山坡杂木林下,海拔2000-3000米。 简介三叶悬钩子别名 三叶藨 (云南木本植物名录) ,绊脚刺、小黄泡刺 (四川) 特征直立矮小灌木,高0.3-1厘米;枝红褐色,圆柱形,无毛,具小皮刺。小叶3枚,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两面无毛或下面沿主脉稍具柔毛及小皮刺,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叶柄长2-3厘米,顶生小叶柄长5-8毫米,侧生小叶无柄或近无柄,无毛或具疏柔毛,疏生小皮刺;托叶线形。花单生或2-3 朵;花梗长1-2厘米,具细柔毛或近无毛,疏生小皮刺;苞片线形;花直径约1厘米;花萼外具细柔毛,有稀疏小皮刺;萼片三角披针形,顶端长尾尖成长条形,在果期直立;花瓣倒卵形,白色,具细柔毛,基部具爪,比萼片短得多;花丝短而稍宽,具细柔毛;花柱短于雄蕊,花柱与子房均无毛。果实球形,直径约1厘米,橙红色,无毛;核小、具细皱纹。花期 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产云南省。生山坡杂木林下,海拔2000-3000米。 药用价值叶和根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痢、驱蛔之效。 全株:甘,微酸,平。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虫。用于乳蛾,目赤红肿,痢疾,疥疮,风湿关节痛,蛔虫病,痄腮,乳痈,无名肿毒。 全草治疗扁桃腺炎,火眼,痢疾,疥疮,风湿性关节炎,蛔虫病《怒江药》。全株治疗白带,痢疾,蛔虫病;根治疗扁桃腺炎,急性结膜炎,疮疡,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