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心鉴
释义

字兰山,号清风堂主。山东临沂市人,是一位颇有见地的书画评论者,文章具足文人雅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中国武术五段,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山东省分院常务理事。酷爱诗、词、书、画、印,对墨竹深有研究,有大量题竹诗广为流传,余暇深研传统,贵有创新,笔墨明净、厚重、蕴有诗意,洒脱自然。笔底兰竹阳刚大气,充满活力和时代感,其兰竹作品上溯元明,遍及历代名家经典,诗画相映,自然天成。

中文名:王心鉴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971年

职业:书画评论家,书法家

王心鉴:

王心鉴主张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画竹要首先懂得竹理,弄清竹子的文化内涵,是当代优秀的画竹理论专家和青少年美育教育专家,显示了当今书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其画竹理论和题画竹诗词被许多专家、学者所引用、赞赏。王心鉴爱竹,并不断的研究竹子,其曰:“竹虚心,竹高华,心若为竹,神与竹化。我手写心,我心即竹。”书画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等众多书画集,其喻诗于画的画作被众多文化名人所珍视。

画竹著述(节选)

竹:是古代中国艺术之概括,是现代中国民族之精神。

墨竹技法,唯中国独有之艺术。人喻之君子高风、劲节、虚心、凌云、清雅、脱俗……凡此种种。盖把其拟人而论,实因中华之文明尽在其里。清秀于外,雅逸于心。

竹之难,难在雅与俗之间!

我所画竹,意在写今日中国之万千气象。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墨即是色,色即是墨。用墨明净,顿分五彩。色墨元不分,感悟在其心。

画一幅竹,并不是如实的表现她的某一枝,而是要概括的去描绘她的形、神、意等特征。

构图、章法全在我心。湖州语“胸有成竹”、板桥语“胸无成竹”,心鉴语“心即是竹”。在经营位置上以己为主,不尽依前人,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和物我对比关系,在前人之中突出自己的思想特性。

多读书,多研究,多观察竹的特点和四时规律。

画谱载的是前人的眼睛,手底写的是我的心灵。

我以我法写兰竹,三千废纸满小庐。参天悟地师造化,海月山风入画图。

遍访古人谁为师,偶从雁荡逢大颐。腴筠瘦竹疑无路,乱写松枝作竹枝。吾笔底气韵,得天寿先生良多。转移物理,感悟物态,把万物的共性溶入竹的特性。把自己的思想,倾注于笔墨。

绘画思想:

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规,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有独特的认识、修养,才能有人格精神的体现。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耳;板桥之无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莫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心鉴画竹,平淡天真,盖心即是竹也。身与竹化,心与竹通,青风摇曳,笔墨通幽。尽依古人法理,尽脱古人面目。古来天下多君子,当与古人同席,不可捡古人牙慧也!

世人不可乱题写竹。明明描画,怎敢妄言称写?心鉴所见写竹,唯此数人耳:曰缶老、曰董寿老、大颐寿者。

中国画家所画之竹,已不单单是对竹的简单图像之描摹,其笔下所展示的而是一种中国的精神,民族之魂魄!的确,很中国!关于对竹的描写:一不能对影摹形,一味照搬,形如照片;二不能太过欺世,只追求笔墨逸趣,而无竹的具象美感。

文湖州、郑板桥,如书之颜柳,一筋一骨。不拟双峰并峙,直如两江并流。近世以降,唯大颐寿者、乡贤坤峰可并肩耳!

板桥之地位,在于亲民,在于有节。他的画突出了竹的瘦、硬,一扫元明之熟、媚。

中国绘画艺术门类众多,但每个画种、每种艺术的根本都和竹有关联。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枝独秀竹,是中国文化的性灵 写真。唯有在对竹的描写上,中国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竹,浩若烟海;竹,淡雅独处。

竹,与梅、兰、菊历来是中国画的基本功。自唐明皇、王摩诘、文与可开一代风气,元、明以降,凡画家无不从其入手起步。

心即是竹,无不是竹。心鉴眼中,天地造物皆是吾师。对苍松写竹,得松之高华;对野草写竹,得草之荒率;对怪木疏林写竹,撷其茂朴华滋……凡此种种,怎一个悟字了得!

余画竹凡20余年,尽收前人竹谱,广读博览,不敢妄称写竹。一个“写”字,非缶老、大颐寿者、董寿老扛鼎之笔,孰敢妄言!

赵松雪“兰竹如同草隶然”非下苦功深入其内不可体会也。余所画竹,始不明其法,继而循法,再忘其法,广博群法,全抛其法,由心而法!

以自己的格调、感悟,在笔底表现出对美好生活、情趣、理想的追求。

苏东坡“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境界,与心鉴“我心即竹”相通尔。

广集历代前贤竹谱,熟读于心。然后遍临前贤,探究自然,啜英咀华。千纸以后,竹才是竹。

学画贵师其意,心神所致,万物皆可取法,不必尺拘于形势也。我手写心,我心即竹,身与竹化,神与竹通,人既为竹,笔底自然是竹,得其逸气、精神耳。古人云:天人合一;吾以为,天人本无二。

作兰竹立意净、静、清三字可也。

心鉴以为,古人的文化财富可宝之,但今人万不可落古人窠臼,尽言前人之语。要尊重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多体察自然之神韵,笔底才有奇逸秀雅之趣。

艺无古今,法无定式,惟勤能补拙,但更需超脱。惟勤能熟之,惟熟能化之。正如竹人人可画,但她又是高深莫测,神意通幽的。内蕴天地哲理,包含无极变化。若畅游沧海,游之逾深逾远,逾惊叹海之博大深邃。

心鉴作画会心处在东坡,稼轩之豪悍与雄阔。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诗、画之道,其理相同。学前贤,能开阔后学之心胸。

好竹应贵有独创性,画中须有诗意。

作兰竹,应体会其清真幽澈,内蕴深达。

双手剑:

王心鉴双手剑师从于八卦掌名家丁其林、于承惠先生,大气磅礴的双手剑在手,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手底宝剑,将所有的锋芒不露痕迹地融化在苍山秀水和清风明月之中,透露一种豪悍锋芒的力量。 王心鉴画竹、练剑,剑与竹融为一体,竹就是剑,剑就是竹,竹与剑化,剑与竹同。他认为:“剑、画之道,其理相同。在这种竹节剑气中参禅悟道,每一寸竹都是一种追求、一种力量。文化之根越深,其竹越清;其志越远,其剑越劲。艺无古今,法无定式,惟勤能熟之,惟熟能化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长久的翰墨飘香和武道教育的修炼,游于心,止于艺,从“道”的层次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情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