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矮山底村 |
释义 | 矮山底村简介矮山底村位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六塘镇西北面6公里的地方,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村子依山而建,呈长方形,设有三座进村的“大宅门”,修建的30多套老房子皆为泥砖木质结构,户户相连,门门相通,使村庄形成了一个整体。像城堡、似迷宫,只要你进了一家的门,就可足不出户地走遍全村。只要把村里那几扇“大宅门”一关,外人就休想进村。 矮山底村文化矮山底村是个150余人的小村,除现代新建的房屋外,过去的30多套老房子的构筑是户户相连,门门相通,使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整体。 该村为泥(砖)木结构,村貌呈长条形,共设有3座进村的“大宅门”,除此之外,还有10扇通往村外的私家小门。 矮山底村房屋的构筑形式,特点是每户分界的墙体均采取共用的方式,因而形成了整个村子如同迷宫一般,户户相连,不管你从哪一座“大宅门”进村,都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任何一家。不管你从偏门还是正门穿过,总是这样的感觉:从这一家的厢房过去就是那一家的厅堂,刚出这一家的后门又进了那一家的大门,环环相扣。每一套房屋都是同一种建筑模式,只是因为年代的不同而在装饰上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而已。例如,建于清朝的房屋,其窗格和饰物比起民国以后的建筑要来得美观精细;现代建造的房屋家堂设置在厅堂内,而清代建造的房屋家堂则设置在楼上。 矮山底村的祖先为何要将该村建成城堡式、迷宫式的房屋?原因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照应,大家串门方便,所以采取了这种户户联通的房屋构建方式。李炳勤说,他们村住在这个“城堡”里的人家,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很少发生争吵现象,且从来没有发生过丢失财物的事件。村民们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心情舒畅,村人大多健康长寿。现整个村子150人,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有10多位。 还有一个原因:过去那个年代很不太平,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军队欺压百姓,强盗、土匪经常扰民。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和强盗、土匪掠物,先人才建成了这样的村落。如此这般,如遇匪贼袭扰,村民可打开各家的内门相互串联,聚集强大的力量进行抵抗。一旦情况紧急,只要把三座“大宅门”和通往村外的10条小门一关,敌人就难以进村,村民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向后山转移。1945年,日本鬼子的铁蹄踏进了六塘。一天,一伙日本鬼向矮山底村逼进,企图对该村实施烧杀虏掠。李庆才和全村的乡亲们,在鬼子的敲门声和嚎叫声中打开了通往后山的小门,爬上了矮山,躲进了溶洞,避免了这一场劫难。 矮山底村因建于矮山底下而得名。据该村村民介绍,矮山底村附近的望山脚下,在明朝时期是商贾云集、匠人往来之地。这里曾有繁华的十字街。因这里的十字街上有九口水井随街分布,故名九井十字街。后来,这里的街圩日渐衰退,到了明朝末年便渐渐泯灭。现村民在其原址上还可以挖出街道两旁房屋的门槛、瓦砾等物。 据该村古墓碑刻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他们的始祖税聆、税清兄弟两个从湖南(详细地址已不清楚了)来到九井十字街上某生,以做石匠为业。由于家道贫寒,兄弟俩建不起房子,只好在矮山上选择一个溶洞作居室。待到兄弟俩双双成家立业后,方在山上建了房子,取名为矮山上村。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经过100多年的繁衍生息,这里的村民才将家搬到山底修建,因而才有了如今的矮山底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