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思治 |
释义 | 简介王思治,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男,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生于1929年8月。2012年3月13日14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术带头人。 1989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讲学与交流。1996年至1998年,被聘为香港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1999年8月退休。2005年9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东方史学文库”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明清论丛》编委,参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学术工作。 在古史分期、两汉社会性质、清史上均有深入研究,是两汉奴隶社会说和魏晋封建论的代表者。 主要著作《清史论稿》,《清代通史》康熙朝(主编及撰稿人之一),《康熙事典》(合著),《康熙大帝》,《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以上三书在台湾出版),《两汉社会性质问题及其他》,《人类史》第5卷之《16—18世纪的中国》(本书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各国专家撰写本国部分,本卷主编是牛津大学Peter Burke教授),《清代人物传稿》第一、三、五、八卷(主编及撰稿人之一),《王思治自选集》(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之一)。论著曾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主要论文《关于两汉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历史研究》1955年第1期),(《历史研究》1956年第9期),《再论汉代是奴隶社会》(《历史研究》1956年第9期),《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分歧的原因何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这些文章均是两汉奴隶社会论的代表文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