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水明 |
释义 | 王水明,男,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心指导教师,黄埔法院客座教师,广东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曾在七海化工集团和霍英东集团担任多年行政部经理,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08-09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王水明老师作为第一编委参与了《证券法》的编写工作,并在《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美国刑事司法制度》双语教学被评为校优。 主任医师王水明 男,1940年10月生,福建漳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内二科副主任、中医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科技水平。对慢性胃肠道疾恿、乙肝及HBsAg携带者等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药治疗有满意的疗效,尤其反流性胃炎,西药需长期维持治疗,而以其独创的专方治疗,疗程短,有特效。多次被邀请访问欧美、澳大利亚、亚洲及香港。曾获 96首届国际中医药杰出成果交流展示会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专著1部。 新闻工作者人物简历王水明,男,主任记者,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在浙江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有22年。历任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浙江卫视新闻中心主任等职, 个人荣誉荣获浙江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人才。 长年累月,他始终秉承坚定的政治信念,胸怀新闻理想,淬炼出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敬业实干精神。他采写了一系列的精品力作,曾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9次获得中国电视奖(其中特等奖2篇,一等奖4篇,二等奖3篇)。他主创的《冲破贸易壁垒 浙江别无选择》获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7年,他策划和主创的《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带领新闻中心团队荣获2007年度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 新闻报道深入新闻现场,反映基层百姓的呼声是他孜孜以求的动力。 王水明长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走遍全省80多个县(市区),不断在采访实践中学习,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他来自农村,对农业和农村题材有特殊的情结。1989年,他采写的《省长亲临富阳解决农民卖菇难》,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农产品卖难提供了新的思路。1990年,他在衢州农村采访中发现当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帮助农民抗旱保生产,受到农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使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为之融洽,他拍摄了新闻特写《全旺乡农民贴对联》,获得良好反响。上述两篇报道都获得了当年度中国电视奖特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挣脱了土地的束缚,开始闯荡全国。王水明带领团队寻访浙江人艰苦创业的足迹,满怀热情地拍摄了新闻专题片《浙江五匠遍全国》,生动描绘了浙江数百万能工巧匠,如修鞋、泥水、弹棉花以及做小买卖的农民告别家乡外出闯天下的故事,作品获得1989年度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91年,他带队拍摄了反映浙江贫困现状的内参电视片《富饶掩盖下的贫困—浙江贫困现状纪实》,在浙江的文成、泰顺、景宁、青田四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不通公路的穷乡僻壤,他和摄制组硬是靠两条腿磨破了一双鞋拍摄到震撼人心的贫困面貌,该片在当年的省委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积极推动了全省扶贫帮困工作的全面展开。2000年,他带队远赴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新疆等省份,主创八集新闻专题片《跨越》,描绘了浙江与中西部经济合作的新篇章。 深入现场,做重大事件的忠实记录者,是王水明同志坚定的信念。1994年,震惊中外的“千岛湖事件”发生,他和同事一直坚持在现场,克服重重困难,拍摄了报道《千岛湖案纪实》。同一年,浙江和福建的部分渔工在台湾宜兰海域遭遇台风翻船罹难,他和同事赶赴台湾,及时通过卫星发回一系列《来自台湾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也是大陆媒体较早地进入台湾采访报道突发性事件。 1996年,他带领采访组蹲点镇海炼化公司,拍摄新闻专题《闯关—来自镇海炼化的报告》;2002年,为创新成就报道采摄的《追寻第一》,他策划了“追寻第一·回顾”、“追寻第一·现场”、“追寻第一·发展”三段式结构,较好地实现了主题报道的贴近性和可看性,两篇报道都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创新电视新闻的表达方式,掌握报道规律性是他永恒的追求。 为不断增强浙江卫视新闻的竞争力,他率先提出一个新闻理念——做大浙江人新闻,着力报道全球浙江人关注的浙江新闻,关注全球浙江人发生的新闻。 2002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一年,浙江企业屡遭国际贸易壁垒的围堵。王水明从温州打火机主动应对的视角切入,以深入翔实的采访和入情入理的述评,采摄了《冲破贸易壁垒,浙江别无选择》,使浙江题材呈现全国的普遍意义。2008年,在金融危机面前,他组织策划推出经济述评《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等一系列报道。北京奥运会刚闭幕,又拍摄经济述评《五环浙江风》,理性分析奥运大舞台到处充满的浙江制造的元素,提出浙江制造转型升级仍然任重而道远的深刻主题,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力。 如何利用现代传媒的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他总结推出了一种新的报道载体——新闻行动。2006年,策划实施大型新闻行动《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他带领采访团队沿着红军长征线路,横跨八省60多个市县,采制完成40篇电视特写和9篇电视专题,沿途又举办“瑞金出征”、“走进遵义”、“情系会宁”三场大型活动,并在全国率先发起“留住历史、认护长征旧址”这一大型公益行动,众多浙江企业出资修缮了15处濒临消失的红军长征旧址,用实际行动弘扬长征精神和浙江精神。 2007年,为迎接省12次党代会而推出大型新闻行动《经典浙江》;2008年,又成功实施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航拍《锦绣天地看浙江》,天上航拍与地面寻访相结合的报道方式,精彩纷呈,增强了主题报道的“三贴近”和影响力。2009年,他带领新闻中心团队相继策划举办“中国寻亲大会”和“中国相亲大会”,为失散的亲人构建圆梦契机,为相亲者寻找到自己的爱情,高举主流媒体的公益大旗。 王水明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观众的收视心理,认真研究新闻直播的现状和趋势。2006年,他提出把台风作为新闻资源的理念,针对浙江台风多发的情况,引进浙江电信遍布全省各地、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全球眼”视讯系统,对台风侵袭浙江的现场实况进行直播报道。由此,浙江卫视的台风直播成为全国电视界的一个品牌。近几年来,新闻中心相继实施“抗击冰雪”、“抗震救灾”、“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地铁塌陷事件”、“杭州5.7飙车肇事案”等众多直播报道,王水明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 作为新闻中心主任,他带领队伍努力钻研业务,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浙江卫视抗台七姐妹”成为急风暴雨中的铿锵玫瑰,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新闻报道品牌,2006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个人理念几年来,他发起全省电视新闻协作网“鲜活新闻大赛”,加大业务研究、通联培训和报道协作,制订了《全省电视新闻通联工作规程》,提出“团结一致上央视”的策略,浙江卫视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播出数量和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全省电视新闻协作联合体高效、高质量地运行发展。 新闻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赛跑,他常常告诫自己,只有胸怀新闻理想,兢兢业业工作,才能在竞争中永立潮头。 获奖作品1989年度,《省长亲临富阳解决农民卖菇难》 中国电视奖特等奖 1989年度,《富春江堵坝目击记》 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89年度,《浙江五匠遍全国》 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90年度,《全旺乡农民贴对联》 中国电视奖特等奖 1992年度,《杭城竞争交响曲》 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94年度,《台湾苏澳各界为大陆遇难渔工举行公祭》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94年度,《千岛湖案纪实》 中国电视奖二等奖 1994年度,《来自台湾的报道》 中国电视奖二等奖 1995年度,《“药化厂”工人欢迎工作组进厂》 中国电视奖二等奖 1996年度,《闯关—来自镇海炼化的报告》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997年度,《朱卡嘉没有走》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999年度,《跨越海峡的生命传递》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2002年度,《追寻第一》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2年度,《冲破贸易壁垒 浙江别无选择》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人物简历王水明,男,1964年8月出生,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心指导教师,黄埔法院客座教师,广东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曾在七海化工集团和霍英东集团担任多年行政部经理,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研成果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08-09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王水明老师作为第一编委参与了《证券法》的编写工作,并在《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美国刑事司法制度》双语教学被评为校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