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守义
释义
1 1、爱国华侨王守义

王守义是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十三香”沿袭北宋兴隆堂独特的原料配方,依照中医理论和用药要求严格配方,精心炮制而成,使烹饪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公司在经历创品牌、打假维权的艰苦创业过程,以“抓质量、树名牌、守信誉、为顾客”为宗旨,取得较好业绩。“王守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十三香”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被列入“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20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另有爱国华侨、泰安县郭嘉乡教委主任、大同大学校长、甘肃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同名人物。

王守义(一八九八——一九八一年),字仲仁,回族,河北高阳县西田果庄村人,著名爱国华侨,多年侨居法国。

王守义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我国,民不聊生之时。

王守义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启迪,在老师王峰吉的影响和帮助下,毅然抛弃教师职务,投奔李石曾在本县布里村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留法工艺学校,学习法文、国文、数学和劳动工艺,意欲留学法国进行深造,以报效祖国。

一九二0年十一月,王守义赴法国勤工俭学,同船去法国的有周恩来、郭隆真等二百余人。王守义到法国后,不怕辛苦,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但他又发现自己文化太低,不懂物理、化学,法文底子太薄,很难继续深造,一度处于苦闷之中。

经过反复思考,自己不能深造,就做工挣钱,资助有能力的人去深造,为国家培养有为人才。他把这个理想告诉大家,同学们深感惊讶,也深受感动。他说:“我这样做,从自身来说确实是个牺牲,但从为祖国多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来考虑,这难道不是个很大的收获吗?我为此将终身不悔!”

他一面做工,一面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用自己劳动所得资助留学同胞,使多人读完大学。在他的资助下先后有张德禄成为机械学博士、王毓瑚获经济学硕士、程茂兰获天文学博士等。后来王守义考入巴黎航空驾驶专科学校,毕业后获得飞机驾驶员证书。抗战胜利后,他便以法国航空驾驶员的身份,为祖国输送回上百名有名望的科学家。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及使馆人员人心浮动,举棋不定,国民党驻法大使代办在我地下党的支持下首举义旗,宣布脱离国民党的控制投奔光明。对此王守义态度明朗,全力予以支持。他拿出一笔钱,解决了使馆人员的生活与工作问题,使起义得以顺利成功。一九六四年一月,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王守义积极组织在法华侨游行庆祝,并第一批换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一九七一年旅法华侨成立“旅法华人俱乐部”,王守义当选为常务委员、副主席。在此期间,他大力协助处理了多起、华侨遗留问题,维护了海外游子的合法权益。

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王守义曾与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交往密切。一九七二年王守义回国省亲时本欲拜望昔日挚友,但时值“十年动乱”未能如愿,怅然而返。

一九七五年五月,邓小平同志出访巴黎,在机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王守义,两人热情拥抱,互道别情,使在场的法国官员深受感动。如今二人笑谈的巨幅彩照仍悬挂在巴黎华人俱乐部的大厅中央。

一九七八年王守义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聂荣臻同志设宴招待,曾在巴黎的老同学钱三强、王德昭等许多科学界名流作陪。同窗故友欢聚一堂,八位科学家共同倡议赠送了王守义同学一件纪念礼物——签名簿。

回国期间,王守义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巨大变化使他感慨万千。回到故乡高阳县,给西田果庄小学和县一中各捐赠彩电一台,赠送保定侨联丰田轿车一部,以表赤子之心。

我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在法国名噪画坛,法国政府将其作品列为禁出国文物。王守义对其作品极为赞赏,曾多方鼎力协助举办展览。一九七七年潘玉良女士去世后,为防其作品遗失、损坏,王守义出巨资在巴黎博物馆租赁陈设间,并承担保险、保存等费用,使三千多件艺术品得以保护,并于一九八三年全部运回了祖国。

一九八0年邓颖超同志出访法国时,在巴黎四次邀见王守义,并谆谆嘱咐他要珍重身体,早日回国定居。王守义在邓大姐的热情劝慰下,即决议落叶归根,并着手进行准备,可惜未及如愿而身先去,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在巴黎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2 2、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守义 (回族)十三香的创始人。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4年,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纯天然调味品生产企业,前身是兴隆堂调味品厂,在纯天然调味品行业中独占鳌头,产品形成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知名品牌。兴隆堂历史悠久,始创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专营草药、香料,其创始人原为官宦之家,善烹饪,后辞官在开封开药铺,取名“兴隆堂”。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

早在50年代,兴隆堂的继承人王守义的从祖父手中继承了这一秘方之后,在原配方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并加以实践、研究,根据特定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容纳中国传统调味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食疗观念,将配方完善改进,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延续至今日。实际上“十三香”并非十三种原料构成,而是以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砂仁、白芷、良姜等二十大多种经受月华雨露之纯天然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实可谓大自然的浓缩,纯天然的精华,健康生活的好伴侣。

公司在“艰难”中起飞,在“强身”中发展,坚持“强身健体”,靠实力赢得市场。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以“诚信”为本,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周边国家。根据市场需求,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成为调味品行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逐渐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鲜”、 “鸡精”、“包子饺子”调料为主导产品的四大系列、二百多种规格的产品。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管理多元化、产品多样化、营销多边化、充满现代气息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王守义十三香,正以勃勃的姿态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十三香成功之路

“市场售价仅1.40元;土黄色扑克牌盒式包装;创始人王守义人头像;手 写体十三香字样;配料远不只十三种,它是包含有20余种中草药香辛料研磨调配而成的调味品……说起十三香,人们大多耳熟能详。记者在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园店门前,随机询问了13位消费者,回答最确切,最详细的费大妈(回族)竟然还指出了王守义十三香的净含量是45克,贴有1分硬币大小的防伪标识。由于方便了人民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烹调方式,十三香作为河南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研制生产的系列调味品的特有品牌,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知名商品。也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件微利小商品竟然被塑造成了一个大品牌,成就了王守义十三香集团这样一家大企业。

带着对十三香的喜爱,带着对民营企业成功实践的关切,记者日前专程赴河南省驻马店市十三香路采访了十三香集团。

品牌初创———香自苦寒来

1959年,祖居河南开封的王守义老人迫于维持生计,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始创了十三香调味品。王守义的二儿子,现在已是集团总经理的王银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不胜感慨。他说,当时他们父子几人是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经营的,当时每小包十三香售价仅1角钱。为了取得信誉,王老先生在加工出售的调味品纸包外面盖上“十三香”印鉴。虽说本小利薄,但由于信誉好,老百姓逢年过节都非常喜爱这种产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高潮,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无人敢再经商做买卖,王老先生无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王守义老先生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不论是寒风严冬还是烈日盛夏,他从不间断出摊。由于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终于慢慢使人们再次接受了他的十三香。于是,王守义父子开始产生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1984年末,王银良毅然停薪留职,开始和父亲与三弟一起经营十三香。随着销量不断增大,1985年初,他们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1987年1月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父子三人随之创办了河南驻马店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加工厂,走上了企业稳步发展之路,并由此结束了中国有史以来长期使用五香粉、八大味等单 一调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调味品也在国内开创了调味品的新潮流。

品牌之路———好花自芬芳

如果说王守义老人是以一个传统生意人的勤奋和坚韧为十三香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的话,那么王银良则是以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见地和谋略使十三香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并缔造了一个业内瞩目的现代化调味品生产企业。随着市场繁荣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调味品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建厂开始王银良就特别注意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把外购材料质量关:一是健全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职能,加强采购及外协单位产品质量的控制,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提 出“宁要高价优良品,不要低价劣质料”的口号。记者在该公司看到5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库房内存储了大量从全国各地采购来的优质纯天然原材料,垛放整齐如城垣,让人叹为观止。二是购前认证,预防为主。即积极开展对供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认证,并帮助指导供方提高质量水平,保证外购材料的质。三是提货“四检”:即对外购材料从选点调查到签订合同、进厂检验,以及仓库保管发放的全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标准。实行投产前“四检”,即上车检、进厂检、投产检、上线检。提高配料精确性:十三香是老字号,配料要求很严很细,技术性较强。虽然王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配料工艺,但误差在所难免。为此,公司特别从德国进口了热风循环温箱,对数十种原材料先烘干再检测。十三香还在同行业中首家使用了电子配料工艺,改变了传统的磅秤配料,有效地克服了产品批量差异问题,产品质量平稳优异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十三香对计量、技术数据、生产报表、档案存储、工艺流程采用计算机应用管理,使几百年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成能够连续机械化作业的大工业生产。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今的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两亿多元,每年上缴国家税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累计创利税近亿元的大企业。主导产品十三香系列调味品年产400余万件,畅销全国。“王守义十三香”在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全国重点保护商标”;2001年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评为“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20强”。同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被河南省评为名牌产品,被国家经贸委等10部委联合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2002年又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不仅是河南省免检产品,企业又在全国纯天然调味品行业中惟一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打假维权———霜重香愈浓

随着市场经济潮头涌起,1987年,王守义十三香开始了注册商标的工作,随后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小小的十三香产品一共注册了5个商标。后来王银良以超前的眼光,又用他父亲的头像和名字注册,印制在包装盒上。然而市场上假冒产品防不胜防,屡打不绝,“按下葫芦起来瓢”。1993年,十三香集团根据《专利法》向郑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诉省内专利侵权的10家调味品厂。郑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决:责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所有伪冒产品,赔偿经济损失。官司刚刚胜诉后,1993年底,河南省内又冒出了20多种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阳、漯河遍地开花,尤其是豫鲁交界地区,制假者在暗处,打游击,捉迷藏。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过《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补充规定》,坚定了十三香集团打假的信心。在公、检、法、工商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一举端掉豫、鲁交界的两个制假大窝点,并将制假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成为国内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为保护“十三香”特有名称和品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为调味品领域一个特有的名称和社会公众知晓的品牌。”1999年、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两次下文要求山东、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省区的工商部门对仿冒十三香严重的20种产品进行严肃查处,2003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十三香”为特定名称。从80年代起,十三香集团用于打假的费用已超过2000万元,配合执法部门查处制假售假侵权案件96起,目前尚存侵权生产“十三香”产品的厂家在全国仅剩下5、6家,且均为作坊式个体工商户。无怪乎王银良说:“十三香发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打假打出来的,是从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场。”打假保护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十三香”成为社会公众可以信赖的产品。

3 3、秦安县郭嘉乡教育委员会主任

1943年11月生,甘肃天水人,秦安县郭嘉乡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历任郭加乡教委主任、郭加教育工会主席。秦安县人民政府兼职督学。1997年甘肃教育学院(自考)毕业。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所撰论文《路,就在脚下》,被收编于《中国知青感悟录》(1999年1月下篇);《教育面向现代化》,被收编于《现代教育文集》(1999年5月第8卷);《关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讨》收编入《中国知识经济文选》。自制教具“分数演示仪”,于1996年获县级三等奖、市级优秀作品奖,并拟在全县学校中推广使用,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万余元。其篆刻《心正》被选入《20世纪九州书画家精英》;《青松》、《秋菊》等作品获奖。被吸收为甘肃九州书画协会会员。

4 4、中共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

概述

王守义,1956年生,山西长子人,中共党员,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山西省哲学学会、逻辑学会会员,山西省高教学会理事。1979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1983~1986年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主任,长治学院院长。他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1986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计二十余万字,参编出版全国性哲学教材两部近四万字、有半数以上论文先后或同时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山西年鉴》全文转载或论点摘要。其中有4篇论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有两篇论文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学原理纵论》论文集,有3篇论文被收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文库。2006年8月27日经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王守义同志任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2006年9月23日经山西人民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王守义任为山西大同大学校长。2011年9月任中共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2012年1月起任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不再兼任校长职务。

个人荣誉

1987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等三部委授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95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等部委联合授予“山西省先进理论工作者”称号,

1998年被山西省教委评为“山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5 5、政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工委副主任

高级政工师。男,1944年3月出生,河北清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委组织部长,筑路工程局党委副书记、塔河县委副书记,加格达奇林业局党委书记、地委副秘书长。现任政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工委副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兴安岭红景天开发应用研究学会理事长。主要贡献:主要从事党政企工作。,在北国边陲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工作30多年,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出版有《故其固情思》、《松风集》……。撰写的《关于确立“鹿式经营格局”的构想》被《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收录。

6 6、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图)

笔 名: 陇山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0

民 族: 汉族

甘肃陇西人。196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岷县一中教师、教研组组长,《甘肃文艺》、《飞天》杂志编辑,甘肃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第三届委员、省第八届政协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纸皇冠》,长篇报告文学《新河》,中篇报告文学《极光下的梦》,电影文学剧本《淘金王》、《黄金大盗》、《驼路神赴女》、《血灯》(均已拍摄发行)等。电视连续剧《七十二贤人》(西影拍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黄沙下面是沃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2000年)。

《纸皇冠》获甘肃省第三届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极光下的梦》获全国1990年-1991年优秀报告文学奖、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新河》获甘肃省第三届优秀图书奖、第二届敦煌文艺奖,电影文学剧本《淘金王》(已拍摄发行)获1985年文化部18部好影片(之一)奖和198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优秀故事片奖、《黄金大盗》(均已拍摄发行)获建国40周年全国电影剧本优秀奖。长篇广播剧《新河》获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第三届敦煌文艺奖。

7 7、菏泽地区武术协会副主席

生于1931年5月。自五岁随著王松元(梅花拳14代传人)练武。山东菏泽人。1936年随父习武,少年时便掌握梅花拳基本功老架、七节鞭、流星锤、徒手和器械对练等。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任济南部队武术队队长兼教练,同年10月在全军武术选拔赛中获全能冠军。1959年参加第二届全军运动会武术比赛获拳术亚军、器械第三名。后曾任“八一”武术队班长兼教练。1970年转业到菏泽地区体委任武术教练,先后向山东省武术队输送了十余名优秀运动员。1978年获全国少年儿童业余武术优秀教练员称号。1982年被评为菏泽地区模范共产党员。现为省武术协会委员、菏泽地区武术协会副主席。

1970年转业到菏泽地区体委,任武术教练,继而创造菏泽地区武术学校,任校长及武术总教练。王老从武几十载,把精力全部奉献于武术事业。他承办了全省第一次武术比赛;创办了全区第一个专业武术班,建立了第一个省武术重点班。他输送的队员张玉萍在国际武术邀请赛、亚洲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比赛中共获金牌38枚。1995年,王老在全国武术界当代"中华武林百杰"评审中,获得当代"中华武林百杰"荣誉称号,是山东省市、地级唯一获此殊荣者。

(概述图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