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世充
释义

王世充(?~621)隋末割据者之一。隋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字行满。祖籍西域,本姓支。仕隋历为江都郡丞。大业九年(613)起,以镇压江南刘元进等部农民起义军,坑杀降众三万余人,升江都通守。十三年,被调北援东都洛阳,为李密所败,遂入据洛阳以自固。及炀帝被弑,他拥越王杨侗为帝,得以专权。旋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后降唐,被仇家所杀。

中文名:王世充

别名:行满

国籍:中国

出生地:西域

逝世日期:公元621

职业:郑帝

主要成就:占据河南称帝

所处时期:隋唐

年号:开明

国号:大郑

人物生平

王世充曾官至怀、汴二州长史。世充卷发,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大业中,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

他窥测隋炀帝颜色,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收买人心。杨玄感反隋时,朱燮、管崇于江南起兵响应,世充募江都万余人破之。齐郡农民义军孟让率十万众至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世充又设计袭破之。大业十二年(616)迁江都通守,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次年瓦岗军(见隋末农民起义)占领兴洛仓,进逼东都。炀帝命世充为将军,统率诸军十余万屯洛口拒战。十四年,世充领兵数万渡洛,被起义军击败,只剩千余人,走保河阳(今山西沁阳南)。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屯含嘉城。

炀帝崩后,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奉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同年七月,世充杀文都、卢楚,专制朝政。时李密虽破宇文化及,还屯金塘(今河南洛阳市北),但兵力损失很大。世充乘机进击,大败之,李密势蹙降唐。世充收集其余众,自为太尉、尚书令。

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三年,唐高祖李渊遣秦王李世民攻郑,进逼东都,世充乞援于夏主窦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败夏军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阳降,郑亡。

七月,唐徙世充及其家属于蜀,路上,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史书记载

《旧唐书 王世充传》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祖支颓耨,早死。父收,随母嫁霸城王氏,因冒姓焉,仕至汴州长史。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法,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辞议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

大业中,累迁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世充知隋政将乱,阴结豪俊,多收群心,有系狱抵罪,皆枉法出之,以树私恩。及杨玄感作乱,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兵江南以应之,自称将军,拥众十余万。隋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等讨之,不克。世充为其偏将,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十年,齐郡贼帅孟让自长白山寇掠诸郡,至盱眙,有众十余万。世充以兵拒之,保都梁山,为五栅,相持不战,乃倡言兵走,羸师示弱。让笑曰:「王世充文法小吏,安能领兵?吾令生缚取之,鼓行而入江都。」时百姓皆入壁,野无所掠,贼众渐馁,又苦栅当其道,不得南侵,即分兵围五栅。世充每日击之,阳不利,走还入栅。如是数日,让益轻之,乃稍分人于南方抄,留兵才足以围栅。世充知其懈,乃于营中夷灶撤幕,投方阵,四面外向,毁栅而出,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遁去,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余万人。炀帝以世充有将帅才略,复遣领兵讨诸小盗,所向尽平。

十一年,突厥围炀帝于雁门。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炀帝闻之,以为忠,益信任之。十二年,迁江都通守。时厌次人格谦为盗数年,兵十余万在豆子?中,为太仆卿杨义臣所杀,世充帅师击其余众,破之。又击卢明月于南阳,虏获数万。后还江都,炀帝大悦,自执杯酒以赐之。及李密攻陷洛口仓,进逼东都,炀帝特诏世充大发兵,于洛口拒密,前后百余战,未有胜负。又遣就军拜世充为将军,趣令破贼。世充引军渡洛水,与李密战,世充军败绩,溺死者万余人,乃率余众归河阳。时天寒大雪,兵士在道冻死者又数万人,比至河阳,才以千数。世充自系狱请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征还洛阳,置营于含嘉仓城,收合亡散,复得万余人。俄而宇文化及作难,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奉越王侗嗣位于东都,拜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文都谓楚等曰:「今化及弑逆,仇耻未报,吾虽志在枕戈,而力所不及。为国计者,莫如以尊官宠李密,以库物权啖之,使击化及,令两贼自斗,化及既破,而密之兵固亦疲矣。又其士卒得我之赏,居我之官,内外相亲,易为反间,我师养力以乘其弊,则密亦可图也。」楚等以为然。即日遣使拜密为太尉、尚书令,令讨化及。密遂称臣奉制,以兵拒化及于黎阳。每战胜,则遣使告捷,众皆悦。世充独谓其麾下诸将曰:「文都之辈,刀笔吏耳,吾观其势,必为李密所擒。且吾军人每与密战,杀其父兄子弟,前后已多,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出言以激怒其众。文都知而大惧,与楚等谋,因世充入内,伏甲而杀之,期有日矣。纳言段达庸懦,恐事不果,遣其女婿张志以楚等谋告世充。其夜,勒兵围宫城,将军费曜、田闍等拒战于东太阳门外,曜军败,世充遂攻门而入,无逸以单骑遁走,获楚杀之。时宫门闭,世充遣人扣门言于侗曰:「元文都等欲执皇帝降于李密,段达知而告臣,臣非敢反,诛反者耳。」初,文都闻变,入奉侗于干阳殿,陈兵卫之,令将帅乘城以拒难。段达矫侗命,执文都送于世充,至则乱击而死。达又矫侗命,开门以纳世充。世充悉遣人代宿卫者,然后入谒陈谢曰:「文都等无状,谋相屠害,事急为此,不敢背国。」侗与之盟。其日,进拜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世充去含嘉城,移居尚书省,专宰朝政。以其兄世恽为内史令,入居禁中,子弟咸拥兵马,镇诸城邑。

未几,李密破化及还,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疲倦。世充欲乘其弊而击之,恐人心不一,乃假托鬼神,言梦见周公。乃立祠于洛水,遣巫宣言周公欲令仆射急讨李密,当有大功,不则兵皆疫死。世充兵多楚人,俗信妖言,众皆请战。世充简练精勇,得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军于洛水南。密军偃师北山上。时密新破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世充夜遣三百余骑潜入北山,伏溪谷中,令军人秣马蓐食,迟明而薄密。密出兵应之,陈未成列而两军合战。其伏兵发,乘高而下,驰压密营,又纵火焚其庐舍,密军溃,降其将张童仁、陈智略,进下偃师,密走保洛口。初,世充兄世伟及子玄应随化及至东郡,密得而囚之于城中,至是尽获之。又执密长史邴元真妻子、司马郑虔象之母及诸将子弟,皆抚慰之,各令潜呼其父兄。世充进兵,次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举仓城以应之。密以数十骑走河阳,率余众入朝。世充尽收其众,振旅而还。侗进拜世充太尉,以尚书省为其府,备置官属。世充立三榜于府门之外:一求文才学识堪济世务者,一求武艺绝人摧锋陷阵者,一求能理冤枉拥抑不申者。于是上书陈事,日有数百,世充皆躬自省览,殷勤慰劳。好行小惠,下至军营骑士,皆饰辞以诱之。当时有识者见其心口相违,颇以怀贰。世充尝于侗前赐食,还家大呕吐,疑遇毒所致,自是不复朝请,与侗绝矣。遣云定兴、段达入奏于侗,请加九锡之礼。二年三月,遂策授相国,总百揆,封郑王,加九锡备物。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图谶,乃上《孔子闭房记》,画作丈夫持一竿以驱羊。释云:「隋,杨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后,明相国代隋为帝也。」又取《庄子人间世》、《德充符》二篇上之,法嗣释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国名矣,明当德被人间,而应符命为天子也。」世充大悦曰:「此天命也。」再拜受之,即以法嗣为谏议大夫。世充又罗取杂鸟,书帛系其颈,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有弹射得鸟来而献者,亦拜官爵。段达、云定兴等入见于侗曰:「天命不常,郑王功德甚盛,愿陛下揖让告禅,遵唐、虞之迹。」侗怒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若隋德未衰,此言不可发,必天命有改,亦何论于禅让?公等皆是先朝旧臣,忽有斯言,朕复当何所望!」段达等莫不流涕。世充又使人谓曰:「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复子明辟。必若前盟,义不违负。」四月,假为侗诏策禅位,遣兄世恽废侗于含凉殿,世充僭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郑。先封同姓王隆为淮阳王,整为东郡王,楷为冯翊王,素为乐安王。次封叔琼为陈王,兄世衡为秦王,世伟为楚王,世恽为齐王。又封琼子辩为杞王,衡子虔寿为蔡王,伟子弘烈为魏王,行本为荆王,琬为代王;恽子仁则为唐王,道诚为卫王,道询为赵王,道?夌为燕王;兄世师子太为宋王,君度为越王。立子玄应为皇太子,封子玄恕为汉王。世充每听朝,必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百司奉事,疲于听受。或轻骑游历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按辔徐行,谓百姓曰:「昔时天子深坐九重,在下事情,无由闻彻。世充非贪宝位,本欲救时,今当如一州刺史,每事亲览,当与士庶共评朝政。恐门禁有限,虑致壅塞,今止顺天门外置座听朝。」又令西朝堂受抑屈,东朝堂受直谏。于是献书上事,日有数百,条疏既烦,省览难遍,数日后不复更出。

五月,世充礼部尚书裴仁基及其子左辅大将军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数十人谋诛世充,复尊立侗。事泄,皆见害,夷其三族。六月,世恽因劝世充害侗,以绝众望。世充遣其侄行本鸩杀侗,谥曰恭皇帝。其将军罗士信率其众千余人来降。十月,世充率众东徇地,至于滑州,仍以兵临黎阳。十一月,窦建德入世充之殷州,杀掠居人,焚烧积聚,以报黎阳之役。

三年二月,世充殿中监豆卢达来降。世充见众心日离,乃严刑峻制,家一人逃者,无少长皆坐为戮,父子、兄弟、夫妻许其相告而免之。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邻人不觉者,诛及四邻。杀人相继,其逃亡益甚。至于樵采之人,出入皆有限数,公私窘急,皆不聊生。又以宫城为大狱,意有所忌,即收系其人及家属于宫中。又每使诸将出外,亦收其亲属质于宫内。囚者相次,不减万口,既艰食,馁死者日数十人。世充屯兵不散,仓粟日尽,城中人相食。或握土置瓮中,用水淘汰,沙石沉下,取其上浮泥,投以米屑,作饼饵而食之,人皆体肿而脚弱,枕倚于道路。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死于沟壑。七月,秦王率兵攻之,师至新安,世充镇堡相次来降。八月,秦王陈兵于青城宫,世充悉兵来拒,隔涧而言曰:「隋末丧乱,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计熊、谷二州,相去非远,若欲取之,岂非度内?既敦邻好,所以不然。王乃盛相侵轶,远入吾地,三崤之道,千里馈粮,以此出师,未见其可。」太宗谓曰:「四海之内,皆承正朔,唯公执迷,独阻声教。东都士庶,亟请王师,关中义勇,感恩致力。至尊重违众愿,有斯吊伐。若转祸来降,则富贵可保;如欲相抗,无假多言。」世充无以报。太宗分遣诸将攻其城镇,所至辄下。九月,王君廓攻拔世充之轘辕县,东徇地至管城而还,于是河南州县相次降附。窦建德自侵殷州之后,与世充遂结深隙,信使断绝。十一月,窦建德又遣人结好,并陈救援之意。世充乃遣其兄子琬及内史令长孙安世报聘,且乞师。四年二月,世充率兵出方诸门,与王师相抗,世充军败。因乘胜追之,屯其城门。世充步卒不得入,惊散南走,追斩数千级,虏五千余人。世充从此不复敢出,但婴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三月,秦王擒建德并王琬、长孙安世等于武牢,回至东都城下以示之,且遣安世入城,使言败状。世充惶惑,不知所为,将溃围而出,南走襄阳,谋于诸将,皆不答,乃率其将吏诣军门请降。于是收其府库,颁赐将士。世充黄门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逊,先诛之,次收世充党与段达、杨注、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秦王以世充至长安,高祖数其罪,世充对曰:「计臣之罪,诚不容诛,但陛下爱子秦王许臣不死。」高祖乃释之。与兄苪、妻、子同徙于蜀,将行,为仇人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子玄应及兄世伟等在路谋叛,伏诛。世充自篡位,凡三年而灭。

人物经历

登场

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年幼时母亲改嫁汉人王氏,因此随继父姓王。王世充性格狡诈,口才伶俐,熟悉经史、兵法、律令,这样的人遇到隋末乱世,可以算是生逢其时了。

王世充的初露头角是在隋炀帝大业六年,当时王世充担任江都郡丞。这一年隋炀帝营建江都宫,派了大臣张衡(当然不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到江都监工。这个张衡很有来历,在隋炀帝还只是晋王时就已经是隋炀帝的心腹,太子杨勇被废的阴谋,大多都是这个张衡的主意。大凡人干了不那么有面子的事,总是不愿意见到知情者,以免回忆起阴暗往事。隋炀帝也是这样,看到张衡每天在面前晃来晃去,居功自傲,不免暗生杀机。但是要杀张衡需要借口,在外人眼里,张衡是心腹中的心腹,有谁敢冒险去说张衡的坏话?就这样,隋炀帝一直没能下手,于是只好经常把张衡远远地发出去出差,这次建造江都宫也是这个意思。不知如何,隋炀帝的这种心事居然让王世充看出来了,王世充就向隋炀帝打小报告揭发张衡,罪名说来荒谬,居然是说张衡监工不严,江都宫有豆腐渣工程的嫌疑。隋炀帝收到王世充的举报后大为欣赏,立刻下令逮捕了张衡。?

由于王世充检举揭发张衡有功,隋炀帝让王世充取代张衡建造江都宫,隋炀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王世充体察圣意,把江都宫修得天堂一般,大大得到隋炀帝的赞赏。王世充又不时搜集些珍贵礼物献给隋炀帝及其左右亲信,渐渐成为隋炀帝的宠臣。

崛起

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乘隋炀帝亲征高丽,国内空虚之机,突然叛乱,进攻东都洛阳,当时各地有不少人打着响应杨玄感的旗号起来造反,在江都附近就有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三支起义军。后来这三支队伍更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事情越闹越大了。隋炀帝派了大将吐万绪、鱼俱罗镇压,这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镇压到这年年底,隋兵基本取得了胜利,击毙了管崇,并把刘元进和朱燮围困在建安。由于连续作战,将士劳累,这两员将领请求暂时休兵一段时间,不知是谁向隋炀帝进谗言,说该二人故意不进攻,有不臣之心。炀帝大怒,即刻将吐、鱼二人撤职法办。随后,隋炀帝任命王世充指挥进攻刘元进,并在淮南征募了数万新兵,交王世充指挥。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王以生力军进攻刘元进、朱燮,连战皆捷,刘、朱先后战死,但仍有不少余部散在各处为盗。王世充找了个黄道吉日,集合有关人员,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约定降者不杀。刘元进的余部听说后,纷纷投降,不到一个月,王世充就平定了吴郡。不料王世充是个背信弃义之人,大局已定后,王世充把所有投降的共三万余人全部坑杀。

经过这次效率极高的镇压活动,隋炀帝发现王世充有将帅之材,此后就经常派王世充去镇压各地起义军。王世充也确实有能力,多次获得胜利。大业十年十二月,山东起义军孟让率部十余万进攻江都,王世充故意示弱,孟让中计,十分轻敌,恰好孟军中缺粮,孟居然解散部队去各地抢粮。王世充趁机突袭,孟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大业十二年十二月,河间郡起义军格谦聚众十万,自称燕王,王世充前往镇压,击毙格谦,格的余部在高开道率领下逃走,后来高开道占领了北平,也是隋末反王的一员。同月,隋炀帝将王世充从江都郡丞提拔为江都通守,那是从行政官员变成军政一把手了。不过有趣的是,据说王世充这次升官不是因为他剿匪有功,而是因为他献给隋炀帝的青铜屏风大得隋炀帝欢心。也难怪王世充能在隋末乱世里成就一番事业,象他这样又有军事才能,又懂溜须拍马的人才,历史上本来就没有几个。

三连败

大业十三年七月,瓦岗军李密、翟让猛攻东都洛阳,多次击败守军,洛阳求救的文书雪片般飞到江都(隋炀帝于大业十二年十二月南巡到达江都,此后一直滞留于江都)。炀帝不得已,调全国各地精兵救援洛阳,在各路援军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的江淮劲卒二万人。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薛世雄在进军途中于河间七里井意外地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歼灭,隋炀帝任命王世充继任援洛大军的总指挥。王世充在毫无准备下突然升官,自然大为高兴,不过升官也使他不得不作为隋军主将与头号反贼李密对决,是吉是凶,实在无法预知。

九月,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使隋在洛阳的兵力达到十余万。王世充出兵向李密挑战,双方在洛口对阵。王军士气正旺,全力进攻,首战告捷,击毙李密重要将领柴孝和。不料李密以部分兵力牵制王军主力,亲率精兵进攻王世充设在黑石的大本营,王世充军狼狈撤退,被李密乘机追击,先胜后败。十一月,两军再战于石子河,王世充军又是先胜后败,好在李密刚火并了翟让,因担心军心不稳而没有扩大战果,否则王世充难逃一劫。王世充两战两败,又羞又怕,以为要被撤职法办了,没想到当时洛阳的最高领导越王侗虽然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却很明白事理。

从大业十三年九月起,王世充与李密大战三次,三次都先胜后败,丧师无数。王世充自知无可推卸责任,于是在河阳上书越王杨侗,引咎辞职并自请处分。越王侗派王世充的哥哥当使者前往安慰王世充,并赐王世充金银美女来安抚他,王世充这才敢回到洛阳。三连败后,洛阳兵力大受损伤,王世充只能勉强苦守孤城,不让李密冲进来,至于要消灭城外耀武扬威的李密军,那是有心无力了。

兵变

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隋炀帝被弑。五月,炀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越王侗于是作为皇位继承人被拥立为皇帝,年号皇泰,在后来的历史中被称为皇泰主。王世充被皇泰主封为郑国公,与段达、元文都等其他六人共同辅政,时人称为“七贵”。皇泰主登基时,洛阳已被李密重重包围,有效统治范围只有洛阳一城,其前景着实黯淡无光。六月,宇文化及的叛军到达洛阳郊外,意图攻克洛阳作为根据地。宇文的叛军其实就是隋炀帝的近卫军,是隋军精锐中的精锐,越王侗虽然满心想干掉反贼宇文化及为隋炀帝报仇,但实在力有未逮,反而还要担心被宇文叛军灭了自己,因此忧心忡忡。这时洛阳三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李密和宇文化及都以攻克洛阳为目标,虽然是李密先下手,但争地盘从来没人讲什么先来后到,对于李密来说,宇文化及是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对宇文化及来说,洛阳处于李密的包围之下,要攻洛阳就必须先赶走李密。结果是李密和宇文化及在洛阳城外大打出手,本来应该被进攻的王世充则在洛阳的城墙上看热闹。

皇泰主“七贵”中的元文都和卢楚二人商议,洛阳兵力实在不足以抵御宇文,不如与李密暂时联合,

皇泰主招安李密一事引起了洛阳军方的极度不满,这也毫不奇怪,昨天还是仇敌,今天忽然就可以成为战友,这种事只有政客能够理解和接受,那些在与李密的战斗中失去了无数部下和同事的军人们是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李密受招安后,洛阳朝廷认为天下从此太平,于是在上东门开庆功宴,席间大家纷纷歌功颂德,只有王世充跳出来扫兴,说道国家官爵只可以给有功之人,如今却给了李密这反贼头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话传到元文都耳中,元当然大为不快,从此与王世充有隙。

王世充只是外军将领,元文都则是洛阳地头蛇,皇泰主部下的兵力并不弱于王世充,本来双方势力对比王世充处于弱势,不大可能兵变成功,但元文都等人低估了洛阳部队对李密的反感和不信任,从而给王世充可乘之机。王世充反对与李密结盟其实是代表了洛阳军方的观点,元文都竟因此要杀他,大大引起了军方的反感,王世充的兵变甚至得到了皇泰主直属部队的响应,皇泰主的大将段达给他通风报信,跋野纲(跋野是复姓)则在兵变中倒戈,军心如此,王世充想不成功都不可能。王世充的成功,实在是元文都造成的,用王世充自己的话说,“元文都之辈,刀笔吏尔”。

大捷

王世充掌权后,洛阳与李密之间的虚假和平立即烟消云散,李密又开始围攻洛阳。坚持到九月,洛阳的粮食储备已所剩无几,一斛米卖到八九万钱,眼看将支持不住。王世充不得已,决定破釜沉舟,与李密做拼死一战。但这时洛阳守军连战皆败,兵员不足,士气低迷,轻举妄动一定全军覆没,为了鼓励士气,王世充找了一个叫张永通的普通士兵,说周公三次给这张永通托梦,答应帮王世充保卫洛阳。据说洛阳城最先就是周公建的,所以他来保卫洛阳也是理所当然。王世充于是重修周公庙,请了个巫师去周公庙祷告,这巫师梦了一会儿周公后,就说周公让他转告洛阳守军,应当立即进攻李密,周公会保佑守军大吉大利,如果不听话,周公会降瘟疫来惩罚守军。王世充的部下主要是淮南人,淮南自古就崇尚鬼神,因此王世充的部下完全相信了王世充安排的鬼话,纷纷来找王世充请战。王世充见军心已成,于是挑选了精兵二万(王世充刚到洛阳时有精兵十余万,现在只有二万了),最后一次主动出击李密。为了表示有神明相助,王世充命令在所有旗帜上都写上永通二字(因为周公托梦给张永通),我们现在看来这实在有些滑稽,但当时的王军确实就在这永通旗下士气昂扬地出发了。

次日凌晨,王世充亲自率部进攻李密大营,出发前,王世充进行了简短的誓师仪式,说明此战所争的不是胜负,而是生死,成则共享富贵,败则死无所葬,“所争者死,非独为国”。王军拼死进攻,李军因轻敌而准备不足,未及列阵就被王军冲了进来,双方混战。王世充早已准备了一个相貌与李密相似的人,这时突然将此人押出来,高呼捉到了李密,王军士气倍增,高呼万岁,李军则不知真假,人心浮动。此前王世充已派了一支二百多人的小部队潜入北邙山内,在李密军阵后埋伏,这时乘机突袭李军后背,李军终于不支溃败。李密北邙山之败后,手下大将单雄信、邴元真、张童儿、陈智略等人纷纷率部归降王世充,瓦岗军迅速瓦解。王世充趁势攻克偃师城,王世充的家属,包括其子王玄应、王玄恕在内,本来呆在江都,宇文化及兵变后被宇文军裹胁西来,宇文败于李密后,又被李密俘虏,李密为了招降王世充,特意在出兵时把王的家属带到偃师,没想到方便了王世充全家团圆,也算黑色幽默。李密逃走后,其在各地的守将纷纷向王世充投降,王全部占领了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猛然扩展到整个河南。王同时还得到了李密部下的秦叔宝、程知节(就是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名臣大将,手下因而人才济济。对王世充而言,北邙山之战,简直就是一战而定天下。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无理,李密在双方势均力敌时可以多次让王世充惨败,却居然在我众敌寡且敌人缺粮这种几乎可以必胜的情况下戏剧性地大败,而且一败不可收拾,再无反击之力,简直让人怀疑是否真有周公在暗地里干了些什么。当然,所谓周公什么的只是王世充为鼓舞士气耍的花招,但当王军被麻醉后,在精神力量的支持下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实在是巨大,精神力量真是可怕。

篡位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皇泰主封王为太尉,开太尉府,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三省六部徒存虚名而已。王这时摆出一代贤相的架势,开放太尉府大门,凡自以为有文武之才者,有治国之方者,有未雪之冤者,均可随时入府陈述。于是登门求见者日以百数,王世充均亲自接待,殷勤抚慰,来者皆大欢喜,以为言听计从,却不料王世充只是做做样子,过后无一施行。时人评论为“徒为儿女之态,以悦下愚”,所谓口惠而实不至,就是指王世充了。不过王也算善于收买人心,起码他肯亲自来陪笑脸说好话。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象王世充这种胸怀大志的人,不是一个小小的太尉就满足得了的,王世充的这种心理被不少人看出来,就有那么些人来劝他自己称帝,说什么天象,什么王气,什么祥瑞,反正一切现象都说明他王世充就是真命天子了。也不知是谁创造的先例,篡夺者都喜欢搞禅让这一套东西,所谓禅让,是指上古时期尧舜禹之间退位让贤的事,国王主动把王位让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当然是一件感人肺腑的事,那个接受禅让的人当然也脸上有光,也难怪篡夺者喜欢打禅让的招牌。这禅让当然是大事,要分几个步骤进行,大概是加九锡、加殊礼、正式让位这三步曲,王也照此办理。

唐武德二年(由于隋炀帝在去年驾崩在了江都,此后的纪年就改用李渊的年号)三月,王世充开始进行篡位工作的第一步,派了段达去向皇泰主要求给王世充加九锡,九锡是高规格的车、马、弓、矢等九种物品,平时只有天子可以使用(就象后世只有皇帝能用明黄色),天子为了荣宠大臣,允许他在这九种物品上可以采用与天子相同的标准。古代君臣之礼就是体现在谁用什么器具,谁穿什么衣服这些事情上,加九锡使大臣与天子享受同等待遇,王世充竟然主动要求加九锡,这用意实在太过明显。皇泰主当然不愿意随便就失了君臣之份,就搪塞段达说,王公破李密有功,已经封他当太尉了,等以后王世充立下新功,再加他九锡也不迟。段达倒也诚实,回答道“太尉欲之”,好一句太尉欲之,“为什么我要给你?”“因为我想要!”就算苏秦张仪复生只怕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理由了。皇泰主大概当场气昏了,反正他目瞪口呆地看了段达半晌,然后说,随你们好了。次日,王世充被封为相国、郑王(王去年三月被封为郑国公,再升官当然就是郑王了),加九锡。第二步加殊礼立即就随后进行了,加殊礼是指赋予某位大臣以准皇帝的身份,百官以对待皇帝的礼节对待此人。王世充派人抓了些鸟,弄些布条来写上“郑王当有天下”之类的字样,把布条系在鸟脖子上然后放飞,之后又布置人手装作无意间捕获这些鸟,发现布条后,就说是天将降大任于王世充(这种招数好象陈胜吴广也用过,不过那布条是放在鱼肚子里而已,大概上次王世充冒充周公得了甜头,忍不住又来一次吧)。朝中大臣都是聪明人,那还有不明白的,于是百官联名劝进,皇泰主也下令加王世充殊礼,王世充连连谦让,连上了三次表章推辞,无奈皇泰主和众百官执意要给他加殊礼,连续三次驳回了王的推辞,王最后见盛情难却,民心所向,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好象有些不对劲,怎么变成皇泰主主动要给王世充加殊礼了?王世充又怎么还推辞三次?第一个问题,那是王世充强奸民意,皇泰主下令加殊礼以及随后三次不许王世充推辞,都是王世充派段达假借皇泰主名义干的,对加殊礼一事,史载“皇泰主皆不知也”。第二个问题,这没有什么道理,完全是程序而已,不知道由谁开始,以前的篡夺者在加殊礼时都会推辞三次,王也是照本宣科。)

第三步正式禅让发生在四月,王世充派段达等十几个大臣去劝皇泰主,让他让位给王世充。皇泰主大怒,痛骂这些大臣说,如果天要亡隋,就让王世充直接称帝好了,何必假惺惺搞什么禅让,你们这些人都是隋的大臣,我家没有亏待过你们,今日何出此言!有这几句话,皇泰主不愧是隋文帝的后代。虽然皇泰主进行了抵抗,禅让毕竟还是进行了,王世充照旧在谦让了三次之后当了皇帝。幽默的是,王世充在禅让仪式上还郑重地表示,如今天下大乱,皇泰主年纪太小,能力不够,我不得不暂时代替他当皇帝,等我扫平天下,一切正常后,一定将皇位还给皇泰主,云云云云。就这样,王世充即皇帝位,大郑皇帝诞生了。这里要介绍一下皇泰主的结局,他在王世充登基后,只活了一个月。事情是这样的,虽然隋朝已经灭亡,但毕竟还有些大臣忠于皇泰主,这些人密谋兵变,杀掉王世充,让皇泰主复辟,结果事情失败,反而被王世充所灭。这事情连累了皇泰主,王世充担心此后又有人以皇泰主为号召,于是在这年五月派了侄子王仁则(就是电影少林寺里的那个大坏蛋)用毒酒毒弑了皇泰主。皇泰主临死之前,焚香发誓,“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篡夺者这个称呼,毫无疑问是贬义词,但其实篡夺本身并不可耻,是否可耻完全由篡夺者自身的行为决定。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改朝换代是通过篡夺前朝来完成的,曹操(虽然他自己没有称皇帝)、赵匡胤都是篡夺者,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良好的统治者,隋朝的天下也是开国皇帝通过篡夺北周而得来的,如今又亡于篡夺也没什么好奇怪,说极端一些,篡夺是有能力者的特权,既然统治者不能保证自己的强大,那么被更强大者篡夺也是无可奈何。但是,王世充这个篡夺者太过分了,其篡夺过程充满了露骨的奸诈和背信弃义,皇泰主在被弑前,曾对杀手说,太尉(这个倔强的大孩子仍然只承认王世充是太尉)答应过今后会把皇位还给我的……但是,王世充还是弑了他,就在信誓旦旦地保证把皇位有借有还后不到一个月……

风雨欲来

王世充还是想当个好皇帝的,即位初期,他丝毫不摆皇帝架子,经常亲自轻骑简从在洛阳城内视察,也不要求搞什么清道(皇帝出门原本是要戒严的),王世充经常对人说,以前的昏君都是因为深居宫内,不了解民情,所以才会被奸臣蒙蔽,我不能重蹈覆辙。王世充还表示欢迎天下人评论朝政,专门开了两个办公室,一个负责接待上访伸冤,一个负责接待直言进谏,这些亲民措施大有成效,献策上书的每天都有数百人。也许是成效好得过了头,王世充发现,原来当一个亲民的皇帝如此之累,于是慢慢的这位大郑皇帝也开始“深居九重”了,至于那两个办公室,自然也就精简机构了。

在乱世里,称帝标志着一种惟我独尊的志向,所谓天无二日,王世充称帝,也就明确表示了他要消灭其他势力的决心。王世充的称帝大大得罪了李渊和窦建德,不过那也没有办法,中华九州之地,王世充只占了豫州(就是河南)一州,要想一统天下,李渊和窦建德是一定要得罪的。

其实王世充与李渊早就是敌国关系,在王世充三连败的那段倒霉日子里,李渊名义上与李密是盟友关系,曾派李建成和李世民进攻过洛阳,很是耀武扬威了一番,这种事王世充当然不可能忘记。不过,真正激化双方矛盾的是武德二年四月(这是王世充称帝之前的事)朱粲的叛唐降郑。这个朱粲在隋末也是一家反王,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末起兵,称迦楼罗王,后来更于大业十四年十月自称楚帝。这个楚帝最出名的事是吃人,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吃,而是他全军以人为军粮。在隋末乱世中,除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都在打仗,农民连命都保不住,哪里还能种地,所以,军粮问题一直是困扰各路好汉的最大难题,几乎是有粮则兴,无粮则亡,李密的兴起就是靠了攻克隋最大的粮仓兴洛仓。朱粲这个楚帝居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军粮问题,所用的手段就是吃人,大业十四年这年朱粲的地盘饥荒,朱就教导他的手下说,“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于是朱军就去收集“军粮”。这种人的存在,可以说是天下百姓的不幸。做老百姓的,最老实也只能做到宁可饿死也不造反,但明知道自己要被楚帝的军队吃掉了,那也只好起来反抗,朱粲的地盘内四处起火,朱支持不住,不得已于武德二年闰三月投降了。

武德二年下半年,唐的主力正在应付刘武周、宋金刚的进攻,河北兵团则被窦建德牵制,王世充乘机对李渊的唐朝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并接连取得胜利,杀掉了唐的大将张善相、李公逸等人。其中尤以张善相著名,张原是李密部将,李密被王世充消灭后,张善相不肯投降王世充,于是归顺了唐,李密后来图谋叛唐自立,就是在去投奔这个张善相的路上中伏被杀的。王世充进攻时,张善相死守孤城,力尽被擒后不降而死。对张善相的死,李渊评价为“吾负善相,善相不负吾”,做臣子的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很少见的了。

经过半年的进攻,王世充基本消灭了唐在河南的势力,可惜的是,局势的变化出人意料,李世民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在武德三年四月消灭了刘武周和宋金刚,接着,唐的主力出发进攻王世充,唐与郑的决战拉开了序幕。

困兽犹斗

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世充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25州啊!),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大将张镇周降,郭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阳降,王要汉以汴州降。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在隋末各家反王里,手下将领最热衷于投降的就是王世充了,其实,在唐大举进攻之前,王世充的部下就已经有不少降了唐。下面介绍几个最著名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王世充的人才为什么会迅速流失。秦叔宝、程知节,原为李密部下,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于武德二年闰二月降唐,该二人对王世充的评价是“多诈”二字,程知节更评论王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诅誓,此乃老巫妪耳”,如果下级认为上级的为人好比老巫婆,那当然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忠心可言。罗士信,武德二年七月降唐,罗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勇将,王给他的待遇与无名之辈邴元真之流相同;王的侄子看上了罗的坐骑,罗不肯献上,王强夺了罗的马送给了自己的侄子,罗终于怒而降唐。古人崇尚“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王世充“徒为儿女之态,以悦下愚”,当然得不到人心。

眼看局势不利,王世充亲自出面向李世民求和,双方在洛阳城外隔着洛水谈判,王世充发言道,唐帝关中,郑帝河南,我没有去进攻你的关中,你为什么要进攻我的河南?(井水不犯河水,我是无辜的)李世民答道,我大唐志在四海,你挡了我的路,我为此而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你觉悟吧)王又提议说,让我们罢兵讲和,“不亦善乎”?(你看我已经在苦苦哀求了)李答道,我爸爸只命令我来灭了你,没有授权我和你讲和。(我就是不讲理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于是和谈破裂了。

既然无法求和,王世充只得全力迎战,无奈人心已失,连战皆败,正面打不过,那只好用偷袭了。李世民作为主帅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只带少数手下到最前线去看地形或侦察敌情。王世充早就知道李世民的这个爱好,一直都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机会在九月辛巳这天出现了,李世民只带了五百骑兵到魏宣武陵看地形,王世充立即帅步骑兵万余人前往突击,将李世民重重围困,唐军主力这时也已得知情况危急,屈突通领援兵拼命来救,但都被王部拦住。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杀散李世民的卫士,直冲到李世民马前,眼看李世民就要当不成唐太宗,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尉迟敬德的奇迹,在单雄信举槊刺向李世民的一刹那从侧面把单雄信挑落马下。随后,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终于和来接应的唐军主力会合,尉迟随即回身向王世充发起反冲击,出入王军如无人之境,士气大振的唐军跟随其后,结果反倒是王世充全军覆没,仅以身免。这传奇的一战后来被改编为枣园夺槊、单鞭救主的说唐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时王世充已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去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与王世充是敌非友,王世充此举实为饮鸩止渴,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了。窦建德于武德三年十一月回信表示同意援救洛阳,但窦建德不怀好意,希望唐郑之间继续交战,到两败俱伤时再由他收渔翁之利,因此一直隔岸观火,不发援兵。

好在洛阳城的防御能力是极强的,守城器械里还包括了当时最强大的武器大炮飞石和八弓弩箭机,大炮飞石能将五十斤的大石掷二百步,杀伤力极强;八弓弩箭机则强大到夸张的程度,“箭如车辐,簇如巨斧,射五百步”,靠了坚城利“炮”,王世充在守城战中获得了成功。但是,象当年李密围城时一样,洛阳的粮食又快用完了。王世充决定在断粮前全力一搏,希望能重现上次击败李密的奇迹,于是,王军在武德四年二月开城出击,不知是否巧合,王军出击的人数与当年破李密时相同,也是二万。两军在洛阳城下血战,王世充和李世民都亲自上阵,王军在此战中斗志极高,死战不退,给唐军造成很大伤亡,连李世民都险些阵亡,大将段志玄一度被俘(又自己跑回来了),可惜王军最后仍然不敌唐军,在战死七千人后不得不撤回洛阳。这一战是唐郑之战中最惨烈的一战,也是王世充最后一次战略出击。此战之后,王世充只有咬牙死撑,每日里除了拼命守城,就是望眼欲穿地盼望窦的援军。

落幕

由于缺粮,洛阳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了,老百姓吃完城内的草根树叶后,只好把泥土混上些米屑做成饼来吃,城内的尸体相枕于道。当年李密围洛阳,郊外的老百姓为避战火逃入城内的有三万家,现在还活着的连三千家都不到了。挨饿的不仅是老百姓,即使贵为公卿,也只能有些糠吃,饿死的也有不少。情势困窘,人心离散,洛阳城内密谋开城投降李世民的前后有十三次之多,只是由于王世充小心防范,这十三次都没有成功。

围城的李世民也并不轻松,唐军从武德三年七月出关,持续作战已经大半年,洛阳久攻不下,将士均疲敝思归,李渊也发来密信,要李世民暂时撤兵。李世民认为如果撤兵,所有辛劳将功亏一篑,因此抗命不撤,号令军中说,洛阳一日不下,我军一日不还,再有敢说撤退的,立即处斩(这话当然不能对李渊说,李世民派了封德蠡去做李渊的思想工作,取得了李渊的谅解),于是唐军再无敢言撤兵者。

就在攻守双方互拼耐力之时,夏王窦建德认为卞庄刺虎的机会成熟了,于是王世充苦侯的援军终于在武德四年三月到达了洛阳城东的虎牢关。窦建德援军号称三十万,声势极盛,唐军将领大为恐慌,包括萧禹、屈突通、封德蠡在内的重臣大将纷纷请求李世民暂避锋芒,李世民认为虎牢关易守难攻,窦军短期内绝无可能与城内王军汇合,这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绝对不可功亏一篑。于是李世民留李元吉领一半兵力继续围城,自己率另一半兵力赶去虎牢关迎击窦建德。李世民就在大白天堂而皇之的撤走一半兵力去虎牢关增援,王世充在洛阳城头看在眼里,明知援军已到,却没有能力出城接应,夹击唐军,取胜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如果窦建德在二月到达,王世充的二万子弟兵出城夹击,不知局势会是如何。如今王军已丧失战斗力,使唐军可以轻松调主力迎击窦军,王世充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王世充梦想着窦建德的援军能解洛阳之围,不料事与愿违,两个月后,王在洛阳城上看到了兵败被俘的窦建德,窦为援救王世充而来,却不料比王更早一步落入李世民之手,郑帝和夏王只能相对而泣。王粮尽援绝,又无力突围,只得开城投降。在受降仪式上,王跪在李世民面前,李嘲弄他说,当年你常认为我不过是个毛头小子,今天见到了我,怎么又这么恭敬呢?王无言可对,只有磕头而已。

攻克洛阳后,李世民饶了王世充全家性命,但是王的将相大臣就没有那么幸运,段达、单雄信、杨公卿、朱粲、张童儿、郭善才等人都被处斩。单雄信,隋末著名勇将,早年与徐世绩一同随翟让起兵,在荥阳大海寺战役击毙隋第一勇将张须陀,军中号为飞将。李密败后,单投降王世充,在唐郑洛阳之战中率部奋勇作战,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单骑救主,几乎在战场上生擒了李世民。单雄信与徐世绩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二人誓同生死,后来二人虽然各为其主,但情谊仍在。李世绩向李世民请求用自己全部的功勋官爵换单雄信一命,但被李世民拒绝了(李世民一贯的作风是不计前嫌,努力招揽人才,这时为何一定要杀单雄信,着实另人不解)。李世绩固请不得,痛哭而出,单临刑前,李世绩割自己的股肉一块送于单,说“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不负昔日之誓”。朋友之间发誓生死与共,自古多有,但真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连桃园三兄弟也没有做到,象李世绩和单雄信这样的朋友,也可以名传千古了。单雄信死时,有他的朋友李世绩送行,吃人魔王朱粲死时,送行的是一群愤怒的百姓。由于朱粲实在太天怒人怨,他被处斩后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百姓纷纷抛掷砖瓦石头打他的尸体,片刻之间,朱粲的尸体就灰飞烟灭。

七月,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将王世充、窦建德献于李渊,窦建德被处斩,王世充则因主动投降,而且李世民曾答应饶他全家性命,因而逃过一劫,李渊对他的处分是贬为庶民,全家发配四川。由于押解人员还没有准备好,王世充一家暂时被关押在长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来了几个唐官称李渊有旨,要王世充接旨,王急忙出应,不料那几人立刻乱刀齐下,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后来查明,那几人中带头的是唐定州刺史独孤修德,他的父亲独孤机是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图降唐,被王世充所杀,独孤修德杀王世充是为父报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6: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