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绍南 |
释义 | 王绍南(1906—1979)湖北省天门市人。曾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师司令部参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作战股股长,教导团队长。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王绍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天门市 出生日期:1906 逝世日期:1979年6月8日 人物简介王绍南(1906—1979.6.8)湖北省天门市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师司令部参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作战股股长,教导团队长。参加了长征。 人物生平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代团长,旅副参谋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参谋长,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晋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 个人履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第一步兵学校校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副主任,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绍南-步入征程王绍南(左九) 王绍南,原名伯达,1906年出生于天门市石河镇段家场一贫苦农家。8岁起,断续读私塾5年,后因父亲病故而缀学。老师赏识他勤奋有志,同情他的情况,一直免费为他补习功课。成年后,王绍南招收本乡儿童开馆授课,历时两年,因难于糊口,遂效仿老师龚宝卿一度弃教经商。未及半年,亏损殆尽,并欠下债务,不得已变卖二亩田偿债,从而失去生活依赖。在兄长们的鼓励与支持下,重操舌耕旧业,苦撑度日。 1926年10月,叶挺率领的北伐军攻克武汉,全歼守敌。同年12月,王绍南邀约同乡青年四人,无奈投刘佐龙鄂军第二师当兵,随即编入北伐军北上。 1931年9月,苏维埃运动的秘密“灰色组织”在段家场开展活动,因他一度身任教师,惜苦怜贫,久著人望,革命伊始,很有号召力和组织才干,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区委会收发员、宣传干事。次年5月,在熊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红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十一连当战士。在潜江县浩口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火线擢任连队文书兼党支部书记。不久,湖北省保安团进犯红军驻地,他自始至终随师长卢冬生转战前沿,奋不顾身完成各项任务,战斗结束,调任红七师十九团文书、九师政治部文书、红三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等职,促使他在革命的征程奋进。 王绍南-开辟黔东王绍南开辟黔东 1934年5月,红军就决定在黔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黔东险地,山岳连绵,汹涌乌江直贯其中。封建剥削很厉害,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贫苦,有“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谚语。这里缺乏党的工作基础,人民群众对红军一无所知,人们听说红军来了,很多人都吓跑了。王绍南宣传队对某些开明的上层分子进行了许多统战工作。这就使顽固的地主恶霸分子更加孤立,分化了他们的封建组织。王绍南按照部队首长的指示宣布:地主、富农只要不反对红军,不再剥削人,都可以回来住。这样一来,许多逃到城里或外县去的地主、富农都回来了。 王绍南工作队以点带面,成绩显著,受到军长贺龙的高度赞扬。1934年秋,红三军改为红二军团,设立参谋部,王绍南被选入参谋部任参谋。 王绍南-袭夺鸭池河渡口王绍南袭夺鸭池河渡口 1936年元月,红二、六军团为了抢渡乌江,进军黔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突然调转方向向西南挺进,直逼贵阳。国民党军驻贵阳的第九十九师、第二十三师紧急收缩兵力,加紧构筑工事。同时,蒋介石还调集3个师由遵义出发,南渡乌江,企图与驻贵阳的军队载击红军。红二、六军团绕到贵阳北面,造成攻夺遵义的假象。国民党军惧怕红军渡过乌江攻打遵义,赶快举兵防守乌江两岸。红二、六军团在运动中解除了右翼顾虑,即改变方向,向西急进,直趋乌江上游鸭池河,以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鸭池河上的老街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主要渡口。抢占老街渡口,是红二、六军团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关键。为此,贺龙总指挥从各师抽调了120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组成精悍的侦察队,由参谋王绍南任队长。 队伍一过河,直朝小山头上扑去。敌人一看红军冲过来了,纷纷弃阵而逃。侦察队和一营占领小山头制高点后,王绍南即令一部追击敌人,一部坚守制高点,另一部分带领老百姓搭浮桥。浮桥很快搭好了,红二、六军团全部到达,立即过河。一直过到下午1点多钟,跟踪而来的小股敌人赶到。侦察队和一营凭借有利地形,进行火力压制,掩护最后两个团渡河后,将浮桥毁掉。敌人只好眼巴巴地在对岸放枪“欢送”。 过了鸭池河,红军迅速进军黔西。这时“追剿”红军的国民党军二十三师和九十九师,才刚刚来到鸭池河边。他们气得直跺脚,只好望河兴叹了。 1936年8月,红二军团到达陕北,王绍南任红二军作战股长,1937年2月,调任教导团队长,历时两年,该团被上级党委命名为“模范队”,他并列席在陕北陈炉镇召开的党代表大会,1938年8月又调任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长。 王绍南-人物品格王绍南 呕心育英,高风亮节 1948年,党中央注重提高军事干部的素养,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任命王绍南为晋绥军事干校教育长,这是他专职从事军事教育之始。1950年,中央军委鉴于他的军事教育才干,免去他所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师师长之职,调宝鸡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为提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大批吸收进步知识青年入伍和入校学习。是年冬,王绍南返乡探亲时,就卓著远见慧识地动员在校或毕业的进步知青踊跃参军参干,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为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作出贡献。此后他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从1959年起,学校按大专院校招生标准择优录取应届高中毕业生,造就了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红专军事人材。 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王绍南少将军衔。在此期间,他多次随同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出国访问。 1960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依照中央军委总参关于战史编写工作的指示成立,王绍南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他不计个人年事已高,事必躬亲,率领编辑人员广泛深入收集采访大量档案、书籍、报刊、口碑资料,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秉笔直书,历时三年多,编纂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初稿)。《战史》脱稿后,王绍南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部副主任,为促进防化兵种现代化,夙兴夜寐,不遗余力。 “文化革命”伊始,王绍南因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一事,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为“贺龙黑线人物”,顿罹浩劫,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之下,大节凛然坚称“贺龙是好同志!”因“死不改悔”而被遣送设于江西新干县的防化兵“五七”干校监督劳动,以致成疾。 王绍南“齐家治国”,一贯立党为公,从不以个人职务、地位行使任何特权,也不允许子女以“革命后代”自视特殊,谋求殊遇。子女一旦离开学校,就被分送农村、部队锻炼。为使后代不忘根本,先后将长子、三子送回天门老家,接受劳动锻炼。凡下乡的子女,均按国家规定招工。他的长媳是回乡知青,婚后在太原某厂做临时工,当厂方提请王绍南批购汽车而后为其儿媳转正并调回北京时,被他严辞拒绝。他和老伴患病期间,由他山西岳母家内侄女在京照料多年,不少人建议为侄女迁办户口粮油关系,以他的地位和需要,都是“顺理成章”不费举手之劳的。但他拒绝开这种“上行下效”的方便之门。他的六个子女都是普通工人和工作人员。他告诫他们不能伸手向党和人民索取包括住房在内的任何特殊待遇。全家老少三代一直聚居在一幢旧杂院式的平房里。他生前为子女制订的“准则”之一,就是无权分享父辈的“功劳荣誉”,能继承的唯一“特权”,就是父辈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赤诚。王绍南位尊不忘忧党国,言行一致,风范鉴人。 王绍南-担任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绥军区第一纵队 司令部 参谋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 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 副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 顾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