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少卿
释义
1 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1938年生,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大专毕业,现任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管专家,兼任河南省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省常务理事,开封市美协副主席。1957年调开封汴绣厂任美术设计室主任,1960年到北京中国画院进修一年,1965年在汴绣研究所工作,1980年调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所长。自1958年至今,作品参加历届省市美展并多次参加全国花鸟画邀请展,获第六届省花鸟画展一等奖。《白牡丹》、《冷艳》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工艺汴绣设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地之春》入选“中国画三百 家作品展”。1985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设计刺绣我《秋光丽日》。1988年,他赴日本与开封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户友市考察,进行文化交流。作品在河南、湖北、北京、河北等省级出版社发表近百幅。出版有《王少卿牡丹写生集》、《王少卿画集》二册。

2 已故江苏省著名京剧琴师

(1900~1958),京剧琴师。江苏盐城人,出身梨园世家。父亲王凤卿是汪桂芬传人,伯父王瑶卿为青衣宗师,弟王幼卿亦为京剧名旦。

幼年学老生,宗谭派,曾受业于贾洪林、鲍吉祥。1914年在上海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1918年改拉胡琴,师从曹心泉。20世纪20年代应邀为梅兰芳伴奏,并为《西施》编制新腔,此后即与梅合作终生。在为梅兰芳伴奏时,王少卿与徐兰沅合作,共同研究将二胡引进京剧以丰富乐队。王少卿所创制的新腔颇多巧思,对脍炙人口的“梅腔”殊多贡献。姜妙香的新腔也有不少是出自王少卿的创造。王少卿的胡琴取法于梅雨田、孙佐臣,手法细腻而刚劲。托腔则千变万化,单双弓交替使用,随腔若即若离,与锣鼓配合尤为紧凑。

亦工昆曲,并爱好京韵大鼓,喜弹三弦,曾对京韵大鼓发展长过门及吸收二簧音调作出了贡献。

3 已故扬州市评话名艺人

??

王少卿 王少卿(1891—1945) 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原名熙庄。扬州评话名艺人。出身评话世家。为王玉堂次子。10岁起,从父学说全本《水浒》,从鲁智深醉打镇关西起,至宋江征江南方腊止。13岁登台,先随父插演小段,后单独演出,一举成名。清末民初,遵从父命,不与其兄少堂同在一地对台,他主要在里下河及两淮地区说书,有时与少堂对调,也到镇江、扬州和上海挂牌演出。20世纪30年代初定居镇江,长期在城内各书场上演。王少卿学艺时,《后水浒》书目曾得其父精心指导,故说此书尤为擅长。他的说表功底深厚,书词干净,口风刚劲,表演注重“口到、手到、神到”,描述人物神态与景致、器具等细致人微,书中人的喜、怒、哀、乐与烦闷、苦恼,都能在面部肌肉上反映出来。他的表演动作幅度很大,表现长靠开打时,腰、腿、脚均有示意。“石秀大闹翠屏山”后,时迁在书中出现,他把“鼓上蚤”这一其貌不扬、胆大心细、聪明绝顶的武丑角色演得可敬可爱,活灵活现,被人誉为“活时迁”。王少卿在里下河一带常与盐商中的文化人交朋友,注意收集社会生活素材,用于扩编书目,增饰细节。将原演一年左右的全书《水浒》扩编成近五百万字书词,连说一年零八个月,特别使后《水浒》有了很大的扩展。抗日战争前,他在镇江经常参加书社联合会组织的各项义演活动。书艺传于儿子小堂、幼堂与义徒张正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