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少安 |
释义 | 1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常见人名。著名人物有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少安,华西口腔医院教授王少安。 王少安,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郧西县,中共党员,教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共党校。历任焦作工学院教务处科长、副处长、院办主任、院长助理。1996年起任焦作工学院副院长,2002年任党委副书记,焦作工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史志办,中共十七大代表。长期致力于工程测量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级或大型企业科研课题 20 余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各一部。 2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简介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3年、1986年和1989年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2000年在英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进修学习。现为全国口腔执业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专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口腔修复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获得过霍英东教育基金、四川省应用研究基金各1项的资助。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目前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4篇,编写专业论著1本 ◎ 泄露考题2007年9月21日晚,众多考生突然得知,第二天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和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推迟。检方相关材料证实,2007年9月20、21日,连续有人通过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的电子邮箱和传真机,举报国家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泄漏。考题及答案涉及国家机密,卫生部决定推迟考试。受此影响,全国有22.7万考生被迫延期参加考试,经济损失达7000余万元。当时,王少安声称自己没有泄题。 泄题 源自学术交易的诱惑 事发后,卫生部、公安部成立了调查组。2007年11月前后,警察找到了王少安。不久,王被带往北京接受调查。 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悬挂在走廊里的公告栏显示:王少安,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还是口腔材料研究室主任。知情者称,王少安被警察带走后,在学院师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法院的判决书等材料证实,2003年,王少安在北京开命题会时,认识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处负责人孟磊。2005年6月,在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一座大厦开审题会时,王少安找到孟磊说,他是口腔类台湾研究生班的负责人,如果这个班的通过率太低,对他本人及华西口腔医学院都会有不好的影响,能不能给他透露考题。当时,孟磊没有同意。后来,王少安多次给孟打电话,提出可以帮助孟磊的妻子发表学术文章等条件。 孟磊的妻子在北京一家口腔医院当医师,医院要求在职医师每年要发表一定数量的专业论文。王少安兼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杂志编委。孟磊经不住“诱惑”,最终答应和王少安“合作”。随后,孟磊用U盘将口腔类考题复制回自家台式电脑上,从中抽取360多道题,经过整理后,再考到U盘上。考试前一周内的一天,两人秘密在北京的重庆饭店二楼茶馆碰面,孟磊把U盘上经整理后的考题,复制到王少安的手提电脑上。通过同样的方式,王少安获取了2006年、2007年的口腔类考题。获得这些“考题”后,他在给台湾研究生上辅导课时,通过电脑投影播放给学生。 2007年11月16日,因涉嫌泄漏国家机密,王少安被刑事拘留,10多天后又被释放。案发后,成都警方曾协助调查组在王少安的手提电脑中找到了已删除的“考题”。2008年7月1日,王少安被羁押,两周后被批准逮捕,被送往北京的看守所关押。 刊发论文 他一个人做不了主 华西口腔医学院相关负责人2009年7月29日表示,王少安泄题给自己带的学生,只是他的个人行为。法院判决后,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王少安此前的任职等进行处理。“该撤销的撤销,该开除的一定开除。” 校方相关人士称,学校对此一直不知情,因为在学界的影响和地位,华西口腔医学院有不少教授被推荐成为出题专家,但学校绝对不可能授意出题专家把考题透露给本校学生。 对于王少安承诺的发表论文,《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该刊物是四川唯一一份同时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精品期刊”的专业学术刊物。该刊物的发稿程序非常严格,一篇稿子能否发表,先要由同行业专家匿名评审,然后还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再次评审,最后由编委会负责审稿。王少安虽然曾担任刊物编委,但一篇专业论文能否刊登,他一个人做不了主。 一名老教授认为,王少安泄题一案,或多或少暴露了口腔医学界、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背后的一些非典型性丑闻。学界杜绝各种“学术交易”,需要更加严格的学术评价制度及监督机制。“但愿‘王少安泄密案’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 评价同事印象 有学问的海归“背包客” “确实没想到,他人其实还多开朗的!”昨日,王少安的同事告诉记者,1989年,35岁的王少安获得了当时华西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并参与临床医疗救护工作。1992年,王少安带着家人出国,在英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进修学习。2000年前后,王少安返回成都。“听说就他一个人回来,妻子和孩子留在国外!”一名知情者说。 回国后,王少安继续在华西口腔医学院工作。有时候,王还要作为门诊专家“坐台”。一名女同事称,王少安英语非常流利。遇到同事,常常会用英语问好。平常,他总是背一个大旅行包,笔记本电脑、护照等重要证件都装在里边。“感觉像是一个‘背包客’!”有的护士甚至觉得他是个“奇怪的人”。“他把所有东西都装在包里,万一丢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嘛!哎呀,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他还是比较有水平的,发了不少论文!”对于王的水平和能力,许多人给出了肯定的评价。昨日,医学院的公告栏上,王少安的资料还在。照片中,王戴着眼镜,系着领带,穿着洁白的衬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