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庆辉 |
释义 | 王庆辉,是一个多人同名词。这里收集有绘画艺术家、插花师、菊花培育人、房地产董事长等。 1、绘画艺术家王庆辉,号一芥,步雪堂主,男,1956年生于甘肃,现居北京。职业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会员,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景德镇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建国60周年120米巨幅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历程》主创画家,北京博艺雅苑艺术中心,《美术市场》画廊签约画家。 2003年作品《春》入编大型画册《中国中青年美术作品选集》。 2004年作品《梅花》入选“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作品《吉祥图》在“鸡年画鸡,首届中国画金鸡奖”中获优秀奖。 2010年10月作品《太行印象》,《燕山雄姿》参加上海世博“永恒世博,中华文化艺术博览会”主题展览。 2010年11月作品《官地之春》参加“走进京郊感悟怀柔”美术作品展在军博展出。 出版《王庆辉作品集》,《王庆辉青花瓷专辑》和《王庆辉水墨画作品集》。 2、 插花师王庆辉 ,男,1985年生于江苏省邳州市炮车镇圩北村, 从事仿真花、商业插花、艺术插花、花艺软装等艺术。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 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公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装饰需依环境及场合的性质而定,不同场合和对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会商厦、酒楼开业,以及宴会厅等隆重场合的喜庆用花,花材色彩要鲜艳夺目,花形硕大,以展示热闹、有气派:反之,哀悼场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净如白色、黄色花材,籍以寄托哀思。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3、菊花培育人王庆辉,男,出生于1988年。2007年考入淮海工学院,录取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但刻苦学习,兼修多门其他专业,在选修培育技术方面有很深研究,多次获连云港生物自然培育一等奖,学院也大力支持优秀学生。为此淮海工学院单独为其开辟试验田,专门培育菊花,俗称菊花园。王庆辉也成为了淮海工学院菊花培育第一人,并被载入校史。 4、房地产董事长王庆辉,男,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经过商海拼博,不懈努力,成为深圳一家房地产老板。事业成功后,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热心老龄公益事业。家境贫寒的王庆辉是幼小时被送人抚养长大的。他对父辈们的养育之恩刻骨铭心,精心照顾父母和90高龄的祖母。母亲不幸骨折,王庆辉将其接到深圳治疗。他经常回家乡看望老人,祖母患病,他到福州请来专家为其看病,并端水喂药,亲自护理。王庆辉不仅是个孝子,还积极捐款捐物,奉献家乡老龄公益事业。他每人每月160元生活费,助养了村里四位特困老人,捐资3.5万元为两户特困老人修建住房。春节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为松里、尾透两村800多位老人交纳了3年新农村合作医保费5万多元。他还捐资480万元为本村老人兴建了五层楼的养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及其它老年设施。为方便老人看病,他还捐费40多万元给县疾控中心添置两部出诊救护车辆。除此,王庆辉还参加家乡建设,修路、改水、改厕等新农村建设,他共捐资近800万元,捐献本县慈善总会30万元,除此,他还捐款80万元为母校建教学楼、捐45万元,建立教学基金。 王庆辉的敬老之心和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的崇高道德思想,当地社会和媒体中广为传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