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脉中北段上部,行政上隶属云南省景东县、镇沅县、新平县、楚雄、双柏县等五县市管辖。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4-101°30,北纬23°36-24°44之间。海拔2080—3165.9米,总面积50360公顷。 简介主要保护:种类丰富,成份复杂的动植物资源; 众多的以云南特有种类为优势的森林类型; 明显的山地植被垂直景观; 完整而稳定以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 该区不仅具有保护种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环境等重要作用,而且在植物学、生态学、森林学以及环境科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哀牢山脉中北部,为中国西南部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气候,给哀牢山的生物种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本区的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谱,山顶部的森林是目前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中山常绿阔叶林。高等植物种类约1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野荔枝等14种;高等动物种类有4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 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气候类型哀牢山在气候上的主要作用在于:冬季弱冷空气被山体所阻,强冷空气翻过山体后已成强弩之末;西南暖湿气流东进时,又受山体阻挡,形成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多于东部,气温较同纬度、同海拔的东部地区高,冬季寒潮入侵次数也较东部少。由于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独特的山地气候使植被具有明显垂直分布。西南坡垂直分布由阿墨江河谷开始:海拔1100~1800米为思茅松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带,1800~2200米为云南松林及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带,2200~2800米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2800米以上为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及灌丛带。东北坡植被垂直系列从元江河谷起:海拔500~1000米为干热河谷植被带,1000~2400米为云南松林及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带,2300~2900米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900米以上为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及灌丛带。 旅游特色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平县与景东、镇源、楚雄、双柏等五县交界处。海拔2080米∽3165.9米。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明文划定保护区面积是21.99万亩。1988年,经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哀牢山是云岭南延支脉,第四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面抬升,河流下切,高差增大,而形成今天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由戛洒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直下,江西部哀牢山脉与戛洒江为平行走向,山川交错,山高谷深。哀牢山主峰大底岩海拔3165.9米,耸立在者竜乡与镇源县接壤处;次峰大雪锅山海拔3137米,云缠雾绕,巍峨壮观,植物分布区系复杂,古老名贵植物种类较多,在气候、地质生物等方面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中外科学家合作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著名的大帽耳山、小帽耳山,婷婷玉立、千姿百态。江边一带多冲积扇和山丘,为鸡爪发育,是发展粮食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之地,江东为云南高原南部边缘地区,多属中山中切割地貌,适宜云南松和中亚热带水果生长。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东亚季风热带、南亚季风热带和青藏横断山系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云南省东西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分界线。它犹如天然“长城”,有力地阻挡了孟加拉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当气流运动到这里后,气温降低,有利于凝结降水,气流越过哀牢山后,减湿增温。故此,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哀牢山区,年降水量达2200毫米,海拔900米以下的哀牢山北麓,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900毫米之间。哀牢山保护区在动植物区系上是东亚与南亚、喜马拉雅和印缅区系的汇合处,不少动物南来北至,东进西入。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各得其所,和当地品种一道,形成现今的动物和森林植物群落,而且保留着完整的原始面貌。夏天,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身入林间,宛如进入翡翠宫中;冬天,则是白雪皑皑,冬树雪花,又似水晶龙宫。据新平县林业局调查,从该保护区采集记录到的高等植物有187科、541属、971种。境内的桫椤、水青树、水杉、滇山茶、红椿、楠木、厚朴、似血杜鹃、紫微、红花木莲、钟萼木、蓖子三尖杉等系国家重点保护林木。 哀牢山森林植被属国内热带南部山地垂直地带类型。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的影响,新平县境内森林类型较多,其中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的原始森林为主要森林类型,实属罕见,因而为中外学者所注目,被专家们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一块 “绿宝石”。组成这类森林群落的种类繁多,仅乔木就有75种。群落结构总的特点是乔木层以常绿树种为主,发育尚好,并处于原始状况;灌木、草木植物不发达;而附生苔藓特别发达,非常普遍,故有“苔藓林”之称。据勘察在大雪锅山附近海拔2800米处发现一块倒卯叶石栎苔藓林,其树高29米,胸径40厘米,平均每公顷蓄积1000立方米,它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发育最好的群落类型。海拔2900米以上地带,由于长年强风、低温和土壤脊落影响而形成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是常绿阔叶林罕见的矮林,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除此之外,小果拷和云南铁杉为优势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阔叶林向山地针叶林过渡的湿性针阔混交林。保护好哀牢山区原生森林植被和稀有野生动物,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变化,繁殖生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茂密的森林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哀牢山延绵数百里,横贯于云南中部,跨于热带和亚热带,形成南北动物天然“走廊”,是世界 上某些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是保存生物种源难得的“基因库”。其优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迎来了“远方之客”,幽静的森林环境,使它们留连忘返而定居繁殖,故哀牢山分布着多种区系的森林动物,号称为“动物王国”,是国内动物资源窝集的宝库之一。哀牢山保护区的鸟、兽类多达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长臂猿、黑叶猴、灰叶猴、蜂猴、懒猴、熊猴、短尾猴、水鹿、黑麂、穿山甲、苏门羚、斑羚、绿孔雀、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岩羊、林麝、斑犀鸟、红腹角雉、锦鸡、肉角鸡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珍贵经济动物、药用动物和观赏鸟,罕见种的相思鸟、多种画眉、噪眉、太阳鸟、三索锦蛇、眼镜王蛇、黑熊和赤麂等。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经中国科学院推选,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越来越显得重要,已有一批批的中外学者到此进行考察,并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到此旅游、观光。 自然资源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 那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层峦叠嶂中藏着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顽强的毅力在这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世界闻名的、壮美的梯田。这片土地给了哈尼人物质所需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艺术圣地。 哀牢山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定位观察点。峰峦叠嶂,雄天坷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是离昆明最近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有以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梭罗树为首的1016种高等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钟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野银杏、蓖齿苏铁、红花木莲等15种植物,以及众多的省级保护植物物种。被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凰冠上的一块“绿宝石”。哀牢山横跨热带和亚热带,形成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种“基因库”。哀牢山群山中生活着许多珍禽异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孟加拉虎、绿孔雀、黑长臂猿、云豹、蟒蛇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鸟类和珍稀动物,如相思鸟、太阳鸟、眼镜王蛇、黑熊等,以及奇特的地质、大气、水文景观。主要景点有南恩大瀑布,大磨岩峰、大雪锅山、国际候鸟迁徙保护区—打雀山、大(小)帽耳山等自然景观。 生物资源保护区由下至上随海拔的增高,水温条件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垂直气候带、土壤带,从而形成了其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 保护区是以保护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森林顶级群落—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及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黑冠长臂猿、景东石栎、疏齿栲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种子植物约有2000余种,现已登录805种,隶属145科435属(裸子植物6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39科424属792种)。类型划分为5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马缨花杜鹃林,山顶苔藓矮林,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包括华山松林,云南松林两个群系),河谷稀树草丛和毛蕨菜灌草丛。林下密生各种竹类灌木、草本植物,形成上下空间紧密生长的原始森林。热带成分50.1%,温带成分46.4%,充分体现着亚热带南北、东西过渡的显著特征。保护区内珍贵树种较多,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蓖齿苏铁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香果树、云南山茶、野茶树、红花木莲、翠柏、红椿、拟单性木莲等;水青树属单科单属单种植物;云南特有种有疏齿栲、景东石栎、绿背石栎等13种;哀牢山特有种:长尾青冈,绿背石栎、景东石栎,拟丰产鳞毛蕨;天然生长的红花山玉兰属罕见种类。 动物资源有397种,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东洋界成分占77.1%)。兽类有28种,隶属于8目15科。种类较少,但云豹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熊猫、水鹿、林麝、斑羚等11种动物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省级保护动物有1种。保护动物占兽类种类的46.4%。 鸟类:有356种,隶属于10目23科4亚科,其中繁殖鸟和留鸟278种,旅鸟和冬候鸟71种。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颈长尾雉、绿孔雀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凤头鹰、松雀鹰、蛇雕、红腹角雉、白鹇、原鸡、白腹锦鸡等18种。“打雀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构成了候鸟迁徒的重要通道,其种类、数量仅次于洱源县的鸟吊山。在云南四大候鸟迁徒通道中位居第二,又是云南四大通道中唯一在保护区内的迁徒鸟道。 爬行动物:记录有13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蟒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瘰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的微蹼铃蟾在大中山也有发现,这说明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采到这种动物标本后,其分部范围的又一次北延;在哀牢山中段已经消失的黑颈长尾雉在大中山仍有一定种群数量。 生态旅游哀牢山峰峦叠障,雄天坷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绵亘百里,是云岭南延支脉。第四纪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形成山川交错、山高谷深的山地地貌。山势西北高、东南低。保护区处东亚热带季风、南亚热带季风和青藏横断山系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气流越过哀牢山后,减湿增温,形成一道调节云南内地气候的天然“长城”,有力地阻挡了孟加拉北上的西南温湿气流。在动植物区系上是东亚与南亚、喜马拉雅和印缅区系的汇合处,保留着完整的原始面貌。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多样,高等植物有1482种(不包括苔藓、地衣等),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钟萼木)、国家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野茶树、野银杏、蓖齿苏铁、旱地油杉、红花木连、倒卵叶石栎等15种植物,还有众多的省级保护植物物种。 哀牢群山中生活着许多珍禽异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孟加拉虎、绿孔雀、黑长臂猿、云豹、蟒蛇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珍贵经济动物,药用动物和观赏鸟,如相思鸟、太阳鸟、眼镜王蛇、黑熊等。 哀牢山横贯于云南中部,在新平县境内绵亘、盘环,其最高峰大磨岩峰海拔3165.9m雄居其中,跨热带和亚热带,形成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是难得的生物物种“基因库”。1992年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 哀牢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目前,已开辟的哀牢山风景区景点主要有“南恩瀑布”、“陇西世族”庄园、“十里河风光”、“茶马古道”等。 管理现状发展现状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复〔1995〕49号文件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在同年成立保护区管理所,下设一个林区派出所,四个管护点。 鉴于它的特殊保护价值,在省州相关部门重视、加之我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之下,于2003年4月17日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2003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扩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343公顷。其中按土地(林地)权属划分,国有林11356公顷,占总面积的65.5%,集体林有5987公顷,占总面积的34.5%。我县保护区在省、州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加之县党委、政府比较重视,为保护区的申报及保护区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目前,我县保护区正在做《保护区科考》及《保护区总体规划》阶段。 保护区以1990年12月20日经南华县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四至界线清楚,林权明确,无争议。 自1995年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为减轻群众负担,根据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将保护区周边25327公顷的集体林交由保护区进行统一管理,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2000年,南华县人民政府又以正式文件规定,此集体山林权属不变,由保护区统一管理,但因保护区人员较少,经费不足,完全由保护区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为此,保护区管理所又于2001年初与当地政府协商,达成共同管理意见,并订立共管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管理所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社区群众的责任、义务和权利,通过依法治林,文明执法,高度自治的原则,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失。多年来,社区群众与管理所从未发生过纠纷或争执,均很满意。 保护区还注重社区宣教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广泛宣传,与周边乡镇有很好的协作关系,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各级政府和周边社区群众均支持保护区管理工作,对森林防火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也积极配合。同时,保护区管理部门十分重视与周边社区有关的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路子。 为了减轻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带来的压力,促进社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保护区帮助社区居民种植柑橘、佛手、核桃等经济林木4万多亩。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封山育茸及野生食用菌保护工程,光1999年社区群众采集野生菌达3.6万公斤,产值达53万元。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 周边乡村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 在保护区周边生存着4种民族41494人,9675户,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依赖着这些土地上面的各种自然资源生存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许多集体森林被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给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到保护区放牧及采集非木质林产品往往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2、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及机构能力差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管理局虽已批准,但管理局善未成立,相关事业经费和基础建设资金还未到位,致使无法适应保护区建设的需要,保护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资源家底不清,划界定桩没能实施。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野生动物肇事无力补偿,特别是前几年很少见的黑熊,近两年来在保护区内频频出现,2003年11月1日在保护区边界还发生黑熊连伤两人的事件。保护区野生动物到周边社区采食农作物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尽管国家制定了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赔偿办法的规定,同时也拨了一定的肇事赔偿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赔偿的需要,使得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与周边社区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冲突,如何解决这方面的不足是下步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关键。保护区“打雀山”由于缺乏相关管护经费,我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毕竟资金有限,传统的打鸟习惯还是屡有发生,使保护区候鸟保护增加了难度。由于管护面积大,战线长,且条件复杂,人手较紧,疲于应付,加之人员素质较低,技术装备落后甚至没有,管理与执法的效率低下。 3、环境劣势 保护区距县城较远,离周围乡镇善隔一段距离,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使得保护区工作人员条件艰苦,子女就学难,职工福利跟不上,寒冷高湿的气候致使大多数职工均不同程度地患上风湿等急病,加之保护区没有医生,缺乏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待遇低等现象。如何改善这些条件是下步建设好保护区的关键。 4、生态环境挑战 一是周边社区人口增长过快,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增加; 二是保护区菌类等野生资源的不合理采集利用,加大了保护区的负荷; 三是外来物种在周边社区的引进,对保护区生物种群生存构成潜在威胁。 保护成效保护区成立后,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确保了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从而大大体现了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 保护区内林地年蓄水约22000—25000万立方米,从而保证了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用水,同时也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保持土壤肥力,保障周边社区和礼社江、兔街河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改善周边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2、社会效益 通过保护宣传及社区共管的开展,改善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的关系,加之生物多样化的优势为保护区建成科学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同时的旅游优势为下步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周边社区过剩劳动力,同时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经济形式,增加群众收入。 3、经济效益 良好的资源优势,保证了它的经济效益:其一,保护区内的松茸、牛肝菌、鸡棕、楤木、核桃等产品,不但为居民提供了食物,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光1999年野生菌采集量达3.6万公斤,产值达53万元人民币;其二,保护区内的蓄水资源,可为周边社区400多公顷水田,4.2万人口和8.2万余头大牲畜提供优质生产生活用水;其三,加之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成立,可以招聘周边剩余劳动力作为护林人员,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保护好了保护区。随着保护区管理的不断完善,资源不断增长,其保护效益将越来越显著。 发展计划保护区本着按照“三生态”的总体战略思想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在保护好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同时,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保护区资源优势,作了如下计划: (一)、以保护区为品牌,有效推动我县对外宣传 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丰厚的民族文化沉淀以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引来了国内外许多专家我县保护区进行考察,应该以它作为对外的一个窗口,充分借助于这块现成的金字招牌,向国内外广泛地宣传介绍我县的丰富资源和优良的自然条件,籍此吸引各种类型的项目和资金,通过招商引资来夯实我县的经济基础。 (二)、开创精品旅游,带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其人文资源,孕藏着强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我县应充分借助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开创精品生态旅游,以此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 (三)、引种珍稀特有树种,营造珍贵树木基地 保护区珍贵稀有和特有的植物较多,专家预估仅种子植物就有2000余种,目前已登录种子植物805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Ⅱ级保护植物有7种,这些珍稀植物都是中国特有的、稀有的或在科研和经济价值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濒危、渐危种类。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有特殊用途的且比较容易繁育的珍贵树种进行引种栽培,建成珍稀树种苗圃基地,然后在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大规模营造珍贵树种森林。在珍贵木材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我们如果能够拥有大量的珍贵树木,就是拥有了巨大的财富。 (四)、提高科技含量,开拓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近年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价格日渐飙升,野生动物的繁殖和饲养不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能够获取高额的利润,是一项新兴的致富和增收渠道,但由于其科技含量较高而一直难有重大有突破。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观念,下决心在科技水平上有所引进和突破,掌握先进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在保护区开发养殖一种或几种有特殊用途的珍贵特有动物,开拓我区的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开拓一个特有而高效的市场。 (五)、开发绿色食品产业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食品是绿色的食品。在人民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看重于食品的质量,绿色食品开发方兴未艾,绿色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县保护区生长繁殖着许多绿色植物,其中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野生可食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等等,是“绿色食品”的优质原料。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大力营建“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培植“绿色食品”产业。 (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林下野生花卉产业 利用保护区林下野生花卉资源优势,特别是一些比较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林下野生花卉,应加大这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大开发力度,筛选出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花卉和观叶植物,进行规模化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保护区的又一个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