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洛 |
释义 | 简介王洛(1921—1987),原名雅云,解放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诸城市城里人。1936年初中肄业后,在东关初级小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从兄王树成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11月参加诸城县国民党游击队。1938年1月参加革命。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党的统一组织下加入蔡晋康部作政治宣传工作。后因国民党的排挤,统一退出蔡部,南下徐州,加入东北军五十七军112师667团任连部文书。他利用职务之便,积极团结士兵,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参加连云港守备战、夜袭合肥敌机场、宿迁阻击战等多次战斗。同年在滕县破袭铁路激战中,左腿中弹负伤,自己把炮弹皮挖出包扎后,继续战斗。1940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由东北军调到八路军115师5旅司令部任秘书。后任一一五师支队秘书,政治部保卫干事;1944年调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任连长、政治指导员,1945年参加解放诸城战役。1947年调13纵队110团任营教导员、团参谋长,9月在抗击蒋军进犯胶东半岛的阻击战中。 社会评价他亲临前沿阵地与战士并肩舴战;屡次击退敌人的强攻。1948年济南解放后,先后任军政大学政治处主任、政委、华东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任职期间,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不谋私利。1965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随代表团出国访问,任副团长,严守外事纪律,对授赠的纪念品全部交公。1975年12月任67军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7月任济南军区炮兵政治部顾问。1980年7月以副军职离休。1987年11月5日病逝于济南。 地名王洛简介位于河南省襄城县,是一个乡镇名。在城关镇正北方,中间有十里铺乡相隔,北接禹县,东临汾陈乡,南临十里铺乡、库庄乡,西邻郏县。相传镇名王洛是“王落”的谐音,襄城古时名“汜”,因周襄王姬郑十六年躲避战乱居于汜,王洛由此得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