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立红 |
释义 | 王立红,男,甘肃陇南人,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建筑学方面很有造诣,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发表了多部很有价值论文与著作。《循环经济》为其代表作之一。 简介王立红,男,甘肃陇南人,1950年4月生,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个人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联合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建筑物诊治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业绩:施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成果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编制、审批90多栋高层(超高层) 建筑的施工方案,引进推广了冷轧带肋钢筋、钢框和全钢大模板、商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泵送混凝土技术、可调式柱模、倒置式屋面等一大批施工新技术。冷轧带肋钢筋项目获2000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至2000年,与甘肃工业大学合作在省内率先进行《高强混凝土的研究》。选用本地产的水泥、沙石、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为主要材料,开发出了C50、C60高强混凝土,在金运大厦、电信二枢纽、招商银行、国芳大酒店、省财政厅、中广大厦等项目应用60多万立方米。本课题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混凝土性能稳定,利于在经济较落后地区推广。与掺加硅粉的高强混凝土相比降低成本50~100元/m3。企业获得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至2002年,完成了《高性能中低强砼的研究》课题。本课题采用超高掺(50%以上)粉煤灰的方法,成功解决了大流动度混凝土收缩裂缝问题,大幅度降低了泵送混凝土施工成本,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降低成本30元/m3 ,按本企业年产30万m3计算每年可降低成本900万元,按全市年浇筑混凝土200万m3计算每年可降低成本6000万元,而且由于该混凝土后期收缩非常小,可大幅度减少泵送混凝土的裂缝。截至目前已使用15万m3。成果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至2002年,完成《高位转换厚板施工技术》的研究。本课题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将1.5m厚大体积混凝土板分成0.9m和0.6m的两层,成功的将46kN/m2超大荷载降低为约20kN/m2,结合隔层传递支模法,解决了下部结构承载力不够和设备料占用周期长的问题。同时,结合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满蓄水养护使分层后混凝土核心区最高温度由预计的85C°降低到54C°,“二次振捣法”和“二次抹压法”的应用阻止了混凝土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发生。为解决同类工程施工技术难题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成果获甘肃省建设科技二等奖。 2001年至2002年,与甘工大、西北师大、西北市政设计院合作完成《橡胶隔振垫减震技术试点工程与施工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利用橡胶隔振垫吸收能量,有效的降低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大幅度降低建筑造价。本人作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改进隔振垫的安装固定方法,成功克服了外地工程中出现的定位不准、变形较大的缺陷。成果获甘肃省建设科技一等奖。 2004年,主持完成的《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以来,组织开发施工工法,先后开发出企业工法40余项,通过审定的省级施工工法3项,国家级施工工法2项,其中:《高位(大悬挑)结构转换厚板施工工法》为国家一级工法,《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施工工法》为国家二级工法。 施工技术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成绩显著企业先后通过ISO9002-1994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OASAS18001-1999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三标整合体系的认证。 企业获得: “鲁班奖”3项,甘肃省“飞天奖”39项(其中“飞天金奖”10项),兰州市“白塔奖”46项(其中“白塔金奖”9项)。企业还多次荣获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企业管理改革方面小试牛刀成效初显2005年以来,致力于企业的卓越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截止2007年12月27日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培训咨询学习、成立了领导小组与办公室、编制了评价系统框架,补充完善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框架文件、形成了多达10万字的57个文件、确定了66项评价指标并完成了初步统计、确定了标杆单位——云南建总总承包公司、完成了评价系统文件结构的设计、初步完成《自评报告》5万字的写作、完成了初步适应卓越绩效评价需求的《项目管理文件汇编》的换版,今天正式发布实施、形成了甘肃七建集“办公自动化系统(OA)、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为一身的”信息管理系统等10项工作。 参与省内外各种类型培训工作为培养我省施工技术人才贡献力量。先后编写了,《质量员培训教材》和《质量员培训讲义课件》。 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著作《悬臂支护桩内力的试验研究》、《悬臂式支护桩全过程内力瘠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分析》、《“隔震垫”施工技术在田家炳书院的应用与实践》、《兰州招银大厦30.3m标高1.5m厚结构转换板施工技术》、《中低强度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试验开发》、《冷却储存环工程测量技术》等。 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编制审定甘肃省地方技术规程标准《施工工艺规程》系列14本,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其中:执笔编写 DB62/25-3022-2005《钢筋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和DB62/25-3023-005《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参与编写审定的甘肃省地方标准有《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规程》等十多本。 人获奖情况近年来先后获得“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兰州市墙改节能市级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先后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励: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3项,(冷轧带肋钢筋生产加工及工程应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西北师大田家炳书院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分析、设计及施工技术;冷轧带肋钢筋生产加工及工程应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高强混凝土试点工程和施工技术;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高位结构转换厚板施工技术), 建设部优秀论文三等奖1次, 全国冬季施工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