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乐陶 |
释义 | 人物简介王乐陶(1921--1998),笔名老陶,别名默庐,安徽歙县人, “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安徽中医学院教授,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921年生于著名的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年青时即来绩溪行医,又因无配夫人和继室皆系绩溪人,故将绩溪同作为故乡。1952年绩溪县医院副院长,1956年,安徽中医学院开办,王乐陶即奉调任为教师,后聘任为教授,直至于1998年逝世。王乐陶一生行医,教学之余,爱好书法,行、草、隶、篆皆精。同时,又擅长画竹。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1996年,在合肥市与著名画家石谷风联合举办书画展。 从医王乐陶先生曾历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华中医内科学会理事(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曾担纲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温病学》教材副主编,主编《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续医述》,主校《医述》,著有《老陶读医随笔》等学术论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王乐陶先生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先生承新安医学遗风,精研岐黄,融古汇今,为国内新安医学和温病学学科带头人之一,著述丰硕,德术双馨,医文兼通,享誉国内外。先生以其在中医药事业与高等教育事业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卓越贡献,于1991年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的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颁发的“林宗扬医学教育家奖”。王乐陶先生幼承父兄之教,传新安王氏医学,早年行医乡里,善用仲景方屡获殊效,享誉皖南,被誉为“王伤寒”。临证擅长于中医温热病与心脑系病证诊疗,临床善于运用“条达木郁”、“滋肾柔肝”、“寒温同用”、“异病同治”等治疗大法;用药特色明显重“慎”、“轻”、“巧”,临证施治,屡起沉疴。 诗词、书画先生世居新安,受徽州文化底蕴影响深远,加之家风熏陶,乡儒发蒙,医事之余,喜爱诗词、书画。1985年参与发起安徽省诗词学会,并担任理事,有《题红梅诗》、《题傅青主书丹枫阁》、《题绩溪城南隐张坃》等佳作流传,并有《诊余诗草》传世。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名誉理事。擅长行、草、篆书,精于画竹。书法界评价先生之书法,甚富书卷气,作品处处能入古,常常出新意,形成自家风貌。在书画艺术上,于1994参加歙县新安画派研究会。先生擅长行、草、篆书,擅画竹。学书从虞世南入手,后致力于李北海,上追“二王”;行草出入于荆子愿,米万钟;篆曾习《石鼓》、以及汉《张迁碑》。中年以后以书法求教于启功先生,向溥松窗先生学画竹。书法界评价先生之书法,甚富书卷气,行书如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无一倦笔;隶书笔势遒逸,体骨隽秀,古韵盎然。作品处处能入古,常常出新意,形成自家风貌。书法题跋有《黄宾虹书法之〈大盂鼎〉真迹题记》、《韬庐隶法》题跋、《岳忠武书〈吊古战场文〉朱拓精印本题跋》、《何子贞书道因碑精本跋》、《十琴轩印谱题记》等。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得到业界广泛认可。1993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作品竞赛超拔奖。1995年6月6日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石谷风、王乐陶书画展,集中展出170多幅书法代表作,深受书画艺术界高度评价。1996年书法作品《九龙璧》入选《中日书法作品汇观》。1996年至1998年7月有多幅作品选送参加中日韩书法作品展,中央美术馆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展等。此外,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展出,亦曾出展日本等国,并为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际友人收藏。常言有,字如其人。由于深的皖派汉学,新安画派真经。王老的书法,富有文人书卷气,行云流水,笔法流畅,刚劲有力,运笔存神,一如王老治学之“慎”,临证之 “巧”,谴药之“灵”。 “每于烂漫见天真,草草方笺手自亲;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亦传人。”这是近代名医程门雪先生题何鸿舫编年药方墨迹的一首诗。我想在这里借用程先生的题诗,作为评价王乐陶先生的处方墨迹再合适不过了。古代有“礼、乐、射、书、数”六种科目,称为“六艺”。书法为六艺之一。历代文人墨客,雅士,乃至帝王将相等都十分钟爱。古时医家处方、记载脉案,都以毛笔行文,许多著名的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许多医案、处方本身除了现在所说的医疗文书的性质,还是一副弥足珍贵的艺术收藏品。读处方、脉案既可以学习、揣摩医者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的特点,又可以欣赏其书法。说道王乐陶先生的书法,除书画本身存在的艺术美之外,还透露出文化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