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

简介

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该区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种类为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区内四季皆景,洁净的空气、溪流、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令人流连忘返。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2.7℃,为消夏避暑、观赏花卉、品尝森林蔬菜的好去处;秋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景色壮丽;冬季可赏雪、观看野生动物。在王朗的周边还生活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白马民族,其语言、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资金、技术、专家方面的援助,是以保护为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实行预约制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有50人的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形成,正在争取得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被国际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目前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菇识别路线、登山、野外露营、晚间讲座等;并可以举办一般会议培训和青少年夏令营以及学生实习。

历史沿革

成立前

在没有建立保护区以前,王朗是当地放牧的牧场,当时人民形容资源的盛况为“棒打獐子瓢舀鱼”。直到1952年10月,川北伐木公司进入白马及王朗林区建立了川北森工局,在王朗进了为期3年的采伐,为宝鸡到成都的铁路修筑贡献了大量的资源。由于当时采伐工具、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极为落后,造成采伐量有限,并且为有序采伐,使王朗的采伐迹地能在40年后恢复的较好,形成今天沿河两岸的针阔混交林。在大跃进期间,由于生活物资缺乏,县乡成立了打猎队,对王朗野生动物资源有一定影响。1959年中国科学院朱靖等领头在王朗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开始规划王朗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

成立阶段

1963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为贯彻国务院国林谭字287号“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以(63)川农字第0191号批转省林业厅“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报告”。确定在平武县林区划定一万公顷的范围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和金丝猴。

根据(63)川农字第0191号文件精神,平武县组织专人对王朗林区进行了考察,认为在王朗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置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条件优越。平武县人民委员会(65)会办字第022号专题请示将自然保护区建立在王朗,并设立平武县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省人民委员会(65)川农字第0511号同意平武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设立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意见,并决定管理站所需的编制在省下达给专区的林业事业编制内调剂解决。鉴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范围原是胡家磨森林经营管理所的管理范围,平武县将该所原有的5人编制一并纳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看山守林阶段

建立保护区后,王朗一直由平武县林业局胡家磨经营所代管,在日常工作上停留于看山管林,因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的偏僻难以开展科研、环境教育等其它保护区的功能。对珍稀动物的抢救也是出现问题来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管理计划和目标框架。当时到王朗,没有公路,没有照明,职工从平武到王朗值班全靠马匹驮运物资,要走三天才能到达。在100多公里的山路山留下开创者们奋斗的足迹。

在1967年4月始,中国科学院、林业部、东北林学院、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组织人员对王朗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活动得到社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村民争先带路。后因文革的动乱考察工作半途而废,考察队员在当地群众帮助下从勿角经广元撤回成都。第二年又继续该次考察活动。这次大型的科学考察活动在73年有了较大的喜讯,73年1月的《人民画报》专版介绍了这次考察活动的收获,以及王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等,王朗逐渐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76年,一场大地震突然来临,给周边的地区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王朗处于地震中心区,但由于王朗具有良好植被,大片的原始森林,从而保护了王朗的山体,保护了王朗的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979年,省革委川革发【1979】36号“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通知”,确定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县共同领导,以省为主。同年,省革委会办公厅川革办函【1979】34号“关于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问题的批复”同意省林业局“关于请求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问题的报告”,确定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科一级的管理所,保护区增编到15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资金、技术、专家方面的援助,是以保护为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实行预约制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有50人的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形成,正在争取得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被国际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动物资源

豹猫

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是生活在亚洲的猫科动物,许多台湾的地方民众则习称为石虎。豹猫的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但各亚种的差别比较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亚种平均体长45厘米,尾长20厘米,而西伯利亚的亚种体长则达到60厘米,尾长40厘米。豹猫的毛皮也有很多种颜色:南方的豹猫为黄色,北方的则为银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猫的斑点一般为黑色。豹猫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豹猫的妊娠期为65-70天,每胎2-4个幼仔。

华西蟾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华西蟾蜍

拉丁文种名:andrewsi

中文属名:蟾蜍属

拉丁文属名:Bufo

中文科名:蟾蜍科

拉丁文科名:Bufonidae

中文目名:无尾目

拉丁文目名:ANURA

特征:雄蟾体长7厘米左右,雌蟾10厘米左右。皮肤粗糙,除头部外体背满布大小不等的瘰粒,耳后腺醒目。体背棕色或橄榄绿,杂有深色斑。雄性第一、二、三指基部有黑色刺状婚垫。

生物学:生活在海拔750-3500米草丛间或石下。繁殖季节一般于3-5月。

分布:平武、青川、九寨沟等,王朗保护区豹子沟站至各沟均有分布

铜蜓蜥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铜蜓蜥

拉丁文种名:indicus

中文属名:蜓蜥属

拉丁文属名:Sphenomorphus

中文科名:石龙子科

拉丁文科名:Scincidae

中文目名:蜥蜴目

拉丁文目名:LACERTILIA

特征:雄性全长16-23厘米,雌性全长16-25厘米。体背面古铜色,背中央有一条断断续续的黑纹;体侧有一条宽黑褐色纵带。

生物学:生活于海拔100-2000多米的平原、丘陵山区。繁殖时期在7-8月。

分布:平武、青川、松潘、北川等。王朗豹子沟至珍宝桥等处可见。

北方山溪鲵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北方山溪鲵

拉丁文种名:tibetanus

中文属名:山溪鲵属

中文科名:小鲵科

拉丁文科名:Hynobiidae

中文目名:有尾目

拉丁文目名:CAUDATA

中文俗名:杉木鱼、羌活鱼、娃娃鱼、山辣子

特征:雄鲵全长17-21厘米,雌鲵17-20厘米。头扁平,躯干圆柱或略扁。尾基部圆柱状,向后渐侧扁。皮肤光滑,体背土黄色杂以深色斑。掌部腹面无角质垫,具4指、4趾。

生物学:多生活于海拔2000--4400米的高山区溪流内。繁殖时期在5-6月。

分布:平武、青川、九寨沟、茂县等。在王朗的各条小溪均有分布。

川北齿蟾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川北齿蟾

拉丁文种名:chuanbeiensis

中文属名:齿蟾属

拉丁文属名:Oreolalax

中文科名:角蟾科

拉丁文科名:Megophryidae

中文目名:无尾目

拉丁文目名:ANURA

特征:雄蟾体长5厘米左右,雌蟾6厘米左右。瞳孔纵置,鼓膜隐蔽。体背满布圆形刺疣。体背棕黄散有黑色圆斑。雄性第一、二指有婚刺,胸部具有刺团一对。

生物学:生活于海拔2000--2200米左右的流溪及其附近林区内。成蟾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入小溪石下产卵繁殖。

分布:平武、青川、在王朗大草坪可见。

西藏齿突蟾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西藏齿突蟾

拉丁文种名:boulengeri

中文属名:齿突蟾属

拉丁文属名:Scutiger

中文科名:角蟾科

拉丁文科名:Megophryidae

中文目名:无尾目

拉丁文目名:ANURA

特征:雄蟾体长5厘米左右,雌蟾6厘米左右。瞳孔纵置,体背面橄榄绿或灰褐。雄性第一、二、三指有婚刺,胸部有刺团2对。

生物学:生活在西部高原海拔1900--5100米的山区小溪的近源处。繁殖季节一般6--8月。

分布:平武、王朗保护区大草坪

菜花原矛头蝮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菜花原矛头蝮

拉丁文种名:jerdonii

中文目名:蛇目

拉丁文目名:SERPENTES

中文科名:蝰科

拉丁文科名:Viperidae

中文属名:原矛头蝮属

拉丁文属名:Protobothrops

中文俗名:花麻蛇、菜花蝮、菜花蛇(四川西南)、菱斑竹叶青

特征:成体全长75-84厘米。头三角形;躯干细长尾短。头背被覆细小粒鳞。背面油绿间杂菜花黄色斑,背正中有镶边红色斑块。

习性:常生活于海拔1500--3000米左右的高山高原。繁殖时期一般在7-9月。有毒。

分布:平武、青川、松潘。见于王朗保护区豹子沟站2400米海拔。

蓝马鸡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蓝马鸡

中文目名:鸡形目

中文科名:雉科

中文属名:马鸡属

同物异名:Phasianus auritum Pallas,1811,

中文俗名:角鸡 松鸡 呼和-哈登哈日阿 马鸡

拉丁文目名:GALLIFORMES

拉丁文科名:Phasianidae

拉丁文属名:Crossoptilon

拉丁文种名:auritum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英文俗名:Blue Eared Pheasa

形态:大型鸡类。全长约90厘米。体羽青灰色,具金属光泽,披散如毛发状。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两簇白色耳羽呈短角状;面部裸皮鲜红色。飞羽带褐色,具金属紫蓝色外缘。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枝披散下垂如马尾,两侧尾羽基部白色,其余为紫蓝色。嘴淡红色,脚珊瑚红色。虹膜-橘黄;嘴-粉红;脚-红色。叫声:受惊的雄鸟发出gela-gelage叫声。求偶期雄鸟的叫声为wu,wu,wu或ga,ga。受惊时雄雌鸟均发出ziwo-ge,ziwo-ge的叫声。

血雉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血雉

拉丁学名:Ithaginis cruentus

同物异名:Phasianus cruentus Hardwicke,1821,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Hardwicke,1821)

英文俗名:Blood Pheasant

中文俗名:松花鸡 太白鸡 松花鸡 血鸡 薮鸡 绿鸡 柳鸡

物种分类: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

形态:体小(46厘米),似鹑类,具矛状长羽,冠羽蓬松,脸与腿猩红,翼及尾沾红的雉种。头近黑,具近白色冠羽及白色细纹。上体多灰带白色细纹,下体沾绿色。胸部红色多变。雌鸟色暗且单一,胸为皮黄色。诸多亚种羽色细节上有异。指名亚种胸部具红色细纹,仅最外侧尾羽无红色;beicki头无红色,三级飞羽栗色、羽轴绿色;berezowskii头无红色,但三级飞羽全为栗色,sinensis雄鸟似berezowski,i但雌鸟斑纹较粗;affinis外侧两尾羽无红色,额黑;tibetanus耳羽黄,胸红,颈项无黑色;kuseri颈项及耳羽前方黑;marionae眉纹黑,颈项不完整;rocki胸部红色较少,但喉红并带白色细纹;clarkei喉及脸颊几无红色;geoffroyi 头部全无红色。虹膜-黄褐;嘴-近黑而带红色蜡膜;脚-红色。叫声:雄鸟发出短促的si叫声,报警时咯咯地叫。有时数声si哨音连接为sisisi声。雄、雌鸟均会发出鸢一般的chiu-chiu尖叫,以召集分散的鸟群。

王朗自然保护区海拔2400-3200都有分布。

植物资源

斑唇红门兰

基本信息:

红门兰属

属中文名:红门兰属

属拼音名:hongmenlanshu

属拉丁名:Orchis

中国植物志:17:242

描述:Orchis L. 红门兰属,兰科,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常见于王朗牧羊场以上路边和河边。

刺黄花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刺黄花

英文名:Berberis polyantha Hemsl.

科:小檗科

Family:Berberidaceae

属:小檗属

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达4.5米;老枝灰褐色,有槽和疣状突起;刺单生或2-3分叉,长1-3厘米。叶革质,矩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有时微凹,或具小凸头,基部楔形,边缘具疏刺状小锯齿,每边有5-11齿,少有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圆锥花序稍下垂,分枝多而开展,长6-12厘米,宽3-5厘米,有花30-100朵;花黄色,直径约1厘米;梗长2-4毫米;小苞片2,三角形;萼片9,花瓣状,排成3轮;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子房有胚珠20浆果长卵形,长7-8毫米,深红色,有宿存花柱。根和茎含小檗碱,可为黄连素原料。在王朗生于向阳荒坡、路边及河谷内。

单花无柱兰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单花无柱兰

英文名:Amitostigma monanthum (Finet)n Schltr.

科:兰科

属:无柱兰属

形态:陆生兰,高6-10厘米。块茎小,卵球形,长约5毫米。茎纤细,中部生1枚叶,无毛。叶卵形、匙形或椭圆形,顶端钝或急尖,长2-3厘米,宽6-10毫米。花苞片条状披针形,急尖,几与子房等长;花单生,淡粉红色,带有紫色班点;中萼片舟状,椭圆形,长约4毫米;侧萼片卵形,长约5毫米,顶端钝;花瓣与中萼片等长,偏斜、阔卵形;唇瓣长、宽各约8毫米,上面中部至基部多少具毛,4裂,侧裂片近斜卵形,顶端钝,中央具2枚裂片,矩圆形;距几伸直,长约4毫米;蕊柱短小;子房无毛。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变种毛茎无柱兰 var. fo-rrestii (Schltr.) Tang et Wang 和正种主要区别点为茎上被乳突状长柔毛。分布于云南、西藏。生于高山草地上。王朗常见于竹根岔白沙沟。

梓木草(紫草)

基本信息:

学名: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

英名:Zollinger Gromwell

科属:紫草科紫草属

特性:多年生匍匐草本。生花的茎高5—20厘米。叶长圆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6.5厘米,宽8—20毫米,两面有短硬毛,毛的基部细胞膨大;常近无柄。花单生于新枝上部的叶腋;花冠长15—20毫米,外面有毛,紫蓝色,很少白色,喉部有长约3毫米的鳞片。小坚果白色,表面有皱纹。花期4—5月。

短尾铁线莲

植物种名:短尾铁线莲 Clematis brevicaudata

简要介绍:草质藤本。分枝褐紫色,疏生短绒毛或近无毛。1-2回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长卵形。

生于山地灌丛或平原路旁。

区域分布:北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

川赤芍

芍药科,芍药属,又名赤芍、山芍药、红芍、花叶红芍,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直径1.5—2厘米。茎高30—80厘米,少有1米以上,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宽卵形,纸质,长7.5—20厘米,叶柄长3—13厘米;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宽4—16毫米,顶端渐尖,全缘,表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小叶柄长1—4厘米。花2—4朵,生茎顶及上部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花开放,而叶腋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4.2—10厘米;苞片2—3,分裂或不分裂,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长1—1.7厘米,宽1—1.4厘米;花瓣6—9,倒卵形,长2.3—4厘米,宽1.5—3厘米,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长5—10毫米,花药长1.5—3毫米;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3(—5),密生黄色绒毛。蓇葖果长1—2厘米,密生黄色绒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云南西北部(永胜、宁蒗);生海拔2500—37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分布于西藏东南、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南部、山西。

地理位置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平武县境内。东经 103 ° 55 ′ --104 ° 10 ′,北纬 32 ° 49 ′ ---33 ° 02 ′,东南面接平武县白马藏族乡,西南面与松潘县黄龙寺接壤,东北及北面与南坪县 ( 现九寨沟县 ) 的九寨沟、勿角等为邻。总面积 322.97 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5.4%。保护区管理所牧羊场距平武县城94公里,距绵阳市265公里,距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41公里,在保护区外有柏油公路直达绵阳及成都,交通较为方便。区内公路34公里。

王朗大窝凼景区

从牧羊场出发,在珍宝桥(有路标)处向右,就进入大窝凼景区。溯清澈的河流而上,沿途是密密的河滩针阔混交林,以各种柳树为主,有时公路两边的柳树还通过枝桠的互相缠绕,将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人行其下,能感受到自然的贴近。在阳坡,依海拔基本是灌丛、草坡、裸岩,裸岩附近是岩羊、羚羊的活动地带。沿途可观赏地震遗迹,看花(不同的季节分别观赏杜鹃、珍珠梅、蔷薇、山梅花、马先蒿等)

在海拔2700米左右,有一段落差很大的河流,冬季冰瀑流泉,夏日珍珠飞溅,是停留摄影的好地方。该地段植被是以冷云杉暗针叶林为主,林相较好,河边还有许多生长在石头上或横倒在河流上仍茁壮生长的大树,让人感慨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海拔2800-2900米左右是保存完整的冷-桦、云-桦林下的成片箭竹林,是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代表。有一段生长很密的中幼龄林,将公路上方遮盖,人步行其下,别有一种滋味。人或车费力地翻过一个山岈,眼前豁然开朗,约400亩的大草坪、远处的林海、阳光下的雪山、开满野花的草坡,是大窝凼景区的精华。

海拔2880米处,林间公路到了尽头,这里是王朗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植被为典型的亚高山暗针叶林,粗大的冷云杉直指苍穹,年龄在400--600年左右,直径100cm的古树比比皆是。可在大草坪上享受日光浴,在高山草坡上望远、滑草,在原始森林里面探幽寻密。沿洋洞沟可徒步翻越九寨。沿大窝凼正沟从海拔2880米到3600米,依次可观赏暗针叶林、云杉纯林、亮针叶林、高山杜鹃纯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流石滩植被等植被带谱。

王朗竹根岔景区

从珍宝桥向左,沿途经过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即进入竹根岔的大草坪、白沙沟景区,车需穿过大约3km的原始云杉纯林。大草坪是拍摄《爬满青藤的小木屋》等电影的地点,有很多的人文景观,该处地势开阔,背景好,适于留影。从竹根岔的正沟河白沙沟徒步可达黄龙寺。正沟可观赏到杜鹃林、红杉林及高山草甸等原始景观。海拔3000米处的原始森林,方圆10km,是生长最整齐的一片。林间的大片泥石流河滩,是休息、露营的好地点。可徒步考察白沙沟,需5小时,观赏地震遗迹和啮齿类动物。不同季节观赏花卉和鸟。

王朗周围的山脉

王朗附近最高的山脉为雪宝顶,在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脉的主峰,其余的高山都是雪宝顶的组成部分。

岷山山脉是一条南北向高大连绵的山岭,长约200公里,主体在九寨沟、松潘县境内,九寨沟、黄龙寺、王朗等保护区就在岷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岷山是中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的东南有一系列5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峰,如雪包顶为5400米,是平武县的第一大高峰。

摩天岭山脉横亘于县境北部与九寨沟县、甘肃省文县的边境,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山脉组成。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窝凼边境上的拉拉坪是摩天岭西段与岷山山脉的交汇处。

生态旅游

王朗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该区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A种群的枢纽;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种类为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区内四季皆景,洁净的空气、溪流、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令人流连忘返。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2.7℃,为消夏避暑、观赏花卉、品尝森林蔬菜的好去处;秋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景色壮丽;冬季可赏雪、观看野生动物。在王朗的周边还生活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白马民族,其语言、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王朗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资金、技术、专家方面的援助,是以保护为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实行预约制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有50人的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形成,正在争取得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被国际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目前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菇识别路线、登山、野外露营、晚间讲座等;并可以举办一般会议培训和青少年夏令营以及学生实习。

特产

王朗山珍-牛肝菌

营养保健功能:100克干菇中含蛋白质20.2克,碳水化合物64.2克,热量338千卡,灰分4.0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铁50.0克,核黄素3.68克。除食用外,尚有很好的药用效果。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还可治疗妇女白带症不症。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

食用方法:将该品放入淡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清水浸泡,漂洗干净,挤去水分,可素炒、清炖,红烧等,用去款待佳宾盛宴,也是难得的山珍美味。

保藏方法:避开阳光照射,高温潮湿,放置阴凉干爽处。

王朗蜂蜜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中国大熊猫第一县--平武县西北,它北邻九寨、西接黄龙,海拔高度2000米以上。其间林海莽莽,奇花烂漫,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区内无居民居住,无任何工农业污染。

“王朗牌”纯天然蜂蜜就酿自于此,她源于野生名贵中药材天麻、党参等70种主要蜜源植物。其风味独特,野味浓郁,具有保健、药用、养颜之奇效,加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口感特佳,是馈赠、食用、美容之佳品。

交通

四川省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东经 103 ° 55 ′ -104 ° 10 ′,北纬 32 ° 49 ′ -33 ° 02 ′,东南面接平武县白马藏族乡,西南面与松潘县黄龙寺接壤,东北及北面与南坪县 ( 现九寨沟县 ) 的九寨沟、勿角等为邻。总面积 322.97 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4%。保护区管理所牧羊场距平武县城94公里,距绵阳市265公里,距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41公里,在保护区外有柏油公路直达绵阳及成都,交通较为方便。区内公路34公里。

扩展阅读:

1

http://cn.made-in-china.com/import-export/LDnQuatdFxbrprofile1/%E5%9B%9B%E5%B7%9D%E7%8E%8B%E6%9C%97%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html

开放分类:
地理文化旅游自然自然保护区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1次
最近更新:2012-05-19
创建者:窦氏一家亲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窦氏一家亲 

辛勤贡献者:

yangke19941112 

baikerenjia 

winmf 

2qianyuqianxu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