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金平 |
释义 | 王金平,1941年3月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县路竹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籍福建漳州龙海市。1963年大学毕业。1975年,王金平在34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立法委员”。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了“十连任”的纪录,自1993年起任“立法院副院长”,1999年起任“立法院长”。1993年起当选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6月起当选国民党副主席,2003年11月担任连宋配竞选总部主委,被岛内舆论称为“政坛长青树,立委不倒翁”。 中文名:王金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1年3月17日 毕业院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 主要成就:现任中华民国第10任立法院院长 人物介绍中文姓名:王金平 英文姓名:Wang, Jin-Pyng 性别:男 生日:1941年03月17日 籍贯:台湾省高雄县路竹乡 祖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宋代——1957年为同安县,白礁王氏祖家为河南光州府固始同源于琅琊王氏) 配偶:陈彩莲 子女:2女1子(王馨敏、王馨淳、王柄尧) 党籍:中国国民党 党团:中国国民党 现任职:中国台湾“立法院院长” 选区:“全国”不分区 经历从政前王金平毕业于台南一中初中部及高中部,随后考入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系毕业后,王金平进入省立彰化进德中学实习,但退伍后即回到家中的食品工厂任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业务。 从政后高雄县工业会理事长 中国国民党政策会副主委 中国国民党工作会主任兼党团书记长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立法院副院长” 台湾职棒大联盟会长 “中华民国”义勇消防总会总会长 台湾癌症基金会董事长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0/6~2005/8)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协会理事长” “国家”生技医疗产业策进会会长 财团法人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策进会主任委员 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 台湾抗癌联盟理事长 财团法人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第三届董事长(2002年8月起) (任期:“民国”094年02月01日至“民国”097年01月31日止) 1941年3月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返乡协助经营家族企业。在家乡,王金平开始走上从政之路,并在34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立法院”最年轻的“立法委员”。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了“九连任”的光辉纪录。王金平在“立法院”共服务了近30年,被称为“政坛长青树,‘立法委员’不倒翁”。 王金平走上从政之路主要得益于高雄县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门人、高雄县前县长林渊源的大力提携。有了基层实力雄厚的“白派”作支撑,王金平的从政路走得非常顺利。1980年王金平因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2月被判刑6个月,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该年底的“立委”选举中,王金平虽未获国民党的提名,但自行参选的王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上扎实的政绩,以及“白派”在地方上的实力再次获得连任,奠定了其在“白派”的掌门接班人地位。王金平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林渊源老县长,“每次我竞选时,老县长都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替我拉票,比他自己参选还紧张。”如今贵为“立法院院长”的王金平,依然对林老县长执礼甚恭,视林如父、如师、如友。笃信佛教的王金平把替选民服务当成做善事,只要选民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王金平在“立法院”大力为高雄县争取地方建设经费更奠定了他在该县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此外,王金平能一路从“立法院副院长”做到“院长”,与其一向坚持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作风分不开。王金平在政坛几乎没有树敌,从而获得“立法院”很多“立委”的支持。 作为台湾地区中国国民党本土派的龙头老大,陈水扁、李登辉多次拉拢他,以达到分裂国民党的目的。 2000年3月国民党丢失执政权后,“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身为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本土派大将,受到泛绿阵营方面的大力拉拢。李登辉意图拉拢王出来另组政党,以彻底分裂国民党。陈水扁更是将其视为策反国民党“本土派人马”出走的指标性人物。但王金平仍坚持一贯的“广结善缘”、各不得罪的作风,与各方势力交好。在2002年2月的第五届“立法院长”选举一役中,王金平因受到蓝绿两大阵营的支持,最后以近乎百分之百的高票获得连任。正因为如此,一些党内同志对王金平游走于蓝、绿阵营之间的政治立场大加质疑,呼吁其不要“脚踩两只船”。为消除外界疑虑,王不得不再三表明心迹,称自己是忠贞的国民党员,对国民党忠心耿耿,没有人比他更爱国民党。 最具加分作用的“竞选总部主委” 对王金平起到的作用,连战和宋楚瑜心如明镜。他们深知,一旦王金平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将有助于他们拉抬选情。不少国民党和亲民党“立委”更明确指出,王是“最具加分作用”的主委,位子已经空在那,就等王去坐了。 连宋之所以看重王金平,主要是因为他是国、亲两党都能接受的最佳人选。泛蓝军是由国民党与亲民党两个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政党结合而成,如何在选战中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辅选效果非常重要。基层实力雄厚、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的王金平是泛蓝内部最能被国、亲两党都接受的人选,从而有利于王在辅选过程中协调两党统一作战。再加上身经百战的王金平具有多次操盘“立委”选举、“总统”选举的经验,对地方民情了如指掌,因此,能帮助连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辅选模式。 此外,王金平的出山还有助于连宋开拓台湾南部票源。南台湾一直都是泛绿军的“大票仓”,泛蓝军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加之泛绿阵营不断在南台湾四处散布有关连宋当选将导致“外来政权执政”、“旧黑金势力复辟”的话,对连宋在南部的选情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在台湾南部七县市具有相当号召力与影响力的王金平,将有利于泛蓝争取南部选民的支持与认同。因此,有媒体指出,一旦王金平接手连宋“竞选总部主委”一职,为连宋竞选大做宣传的话,连宋的人气将有可能迅速飙升。 生平·1941年3月17日出生 台湾省高雄县人·1975年,当选“立法委员” ·1990年,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主委 ·1992年,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 ·1993年―1999年期间先后出任六年两届“立法院”副院长职务 ·1999年当选为“立法院”院长 ·1999年至今 任“立法院”院长 ·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副主席 ·2005年国民党主席改选王金平落选败给马英九 ·2007年国民党2008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提名人马英九邀请王金平担任副手,王金平于5月底正式拒绝。 2012年2月1日上午,台湾第8届“立法院”举行“立法院长”选举会议,第7届“立法院长”、中国国民党籍“立委”王金平拿下68票,击败民进党许添财,当选第8届“立法院长”,这也是王金平的第5任院长。这届任期将到2016年1月底,届时王金平的“立法院长”任期达17年,将超越任“立法院长”时间最长的倪文亚。 个人影响王金平走上从政之路主要得益于高雄县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门人、高雄县前县长林渊源的大力提携。有了基层实力雄厚的“白派”作支撑,王金平的从政路走得非常顺利。1980年王金平因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2月被判刑6个月,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该年底的“立委”选举中,王金平虽未获国民党的提名,但自行参选的王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上扎实的政绩,以及“白派”在地方上的实力再次获得连任,奠定了其在“白派”的掌门接班人地位。王金平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林渊源老县长,“每次我竞选时,老县长都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替我拉票,比他自己参选还紧张。”如今贵为“立法院院长”的王金平,依然对林老县长执礼甚恭,视林如父、如师、如友。笃信佛教的王金平把替选民服务当成做善事,只要选民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王金平在“立法院”大力为高雄县争取地方建设经费更奠定了他在该县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此外,王金平能一路从“立法院副院长”做到“院长”,与其一向坚持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作风分不开。王金平在政坛几乎没有树敌,从而获得“立法院”很多“立委”的支持。2000年3月国民党丢失执政权后,“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身为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本土派大将,受到泛绿阵营方面的大力拉拢。李登辉意图拉拢王出来另组政党,以彻底分裂国民党。陈水扁更是将其视为策反国民党“本土派人马”出走的指标性人物。但王金平仍坚持一贯的“广结善缘”、各不得罪的作风,与各方势力交好。在2002年2月的第五届“立法院长”选举一役中,王金平因受到蓝绿两大阵营的支持,最后以近乎百分之百的高票获得连任。正因为如此,一些党内同志对王金平游走于蓝、绿阵营之间的政治立场大加质疑,呼吁其不要“脚踩两只船”。为消除外界疑虑,王不得不再三表明心迹,称自己是忠贞的国民党员,对国民党忠心耿耿,没有人比他更爱国民党。王金平自1990年以来多次来大陆,1991年9月在北京受吴学谦副总理的接见,1992年9月曾陪同其妻到大陆求医。此一时期的王金平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建立和平解决争端机制,认为两岸仍以统一国家为目标,但“台湾必须争取国与国的对等地位”,以此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前提。自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后,王金平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他认为南部“独”的意识比较强烈,但不关心或不同意“独立”的人还是很多,强调“只要稳定与和平,台湾才能全心全力推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财政稳健,也能进一步提升民众所得,改善居住环境,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至于造成“统独”之间的内耗,造成大家更不团结、更加对立。另一方面,他在2003年12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泛蓝的两岸政策以“维持现状、台湾主权、台湾优先”为基调,泛蓝军至今没有否认“一边一国”,也绝对不会反对“台独”,在维持现状前提下,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敏感的岛内舆论分析,不排除“台独”选项是选战开打以来,泛蓝军战略的一次大跃进,其转向幅度之大,不亚于由反对“公投”转而以“公投”与泛绿军对抗。 2004年底“立委”选举前后,王金平在两岸关系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在两岸关系定位上,王金平于8月15日提出“两区三通”新论述,称此提议回避了台当局“两国”与大陆“两岸”的“难题”。在两岸交流方面,王金平于2004年9月19日表示,两岸关系应尽快解冻,有助于台湾加入亚洲经济体系,否则台湾会被边缘化,经济发展会窒息。在两岸协商方面,2005年1月1日,王金平表示,希望年内前往大陆访问,针对和岛内民众福祉相关的措施和议题,与大陆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讨论。 来访大陆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后,王金平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他认为南部“独”的意识比较强烈,但不关心或不同意“独立”的人还是很多,强调“只要稳定与和平,台湾才能全心全力推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财政稳健,也能进一步提升民众所得,改善居住环境,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至于造成“统独”之间的内耗,造成大家更不团结、更加对立。另一方面,他在2003年12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泛蓝的两岸政策以“维持现状、台湾主权、台湾优先”为基调,泛蓝军至今没有否认“一边一国”,也绝对不会反对“台独”,在维持现状前提下,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敏感的岛内舆论分析,不排除“台独”选项是选战开打以来,泛蓝军战略的一次大跃进,其转向幅度之大,不亚于由反对“公投”转而以“公投”与泛绿军对抗。 2004年底“立委”选举前后,王金平在两岸关系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在两岸关系定位上,王金平于8月15日提出“两区三通”新论述,称此提议回避了台当局“两国”与大陆“两岸”的“难题”。在两岸交流方面,王金平于2004年9月19日表示,两岸关系应尽快解冻,有助于台湾加入亚洲经济体系,否则台湾会被边缘化,经济发展会窒息。在两岸协商方面,2005年1月1日,王金平表示,希望年内前往大陆访问,针对和岛内民众福祉相关的措施和议题,与大陆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讨论。 2003年11月22日上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台北市长马英九等国亲要员齐赴“立法院长”王金平高雄路竹老家,正式邀请王金平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职务。王金平表示欣然接受这项职务,决意追随连宋两人,挑起辅选连宋的重担,“共同为民众利益和大家一起努力”。王金平执掌选战兵符,并兼任高雄市竞选总部主委,除担负统一整合泛蓝军地方组织外,重点抢攻本省籍、中南部选票,弥补泛蓝在中南部的选情弱势。 连战、宋楚瑜选择王金平担任“竞选总部主委”,当然是想借重王金平,稳定、拉抬选情声势。其一,王金平雄厚的地方实力、协调能力、左右逢源的本领,有利于王在辅选过程中协调国、亲两党作战。其二,台湾南部是泛绿军的“票仓”,而王金平长期经营地方,了解当地情况,有助于连宋开拓台湾南部票源。其三,王金平本省籍身份,有助于缓解泛绿军所谓“外来政权复辟”、“黑金势力复辟”等谣言对连宋选情的冲击。连战形容王金平“胜过千军万马”,连宋“如虎添翼”。 王金平的地方人脉主要以南部7县市为主,连宋将南部7县市的主导工作交给王,而他确实在巩固桩脚、部署选举方面有所收获。2004年3月13日高雄50万人大造势,与在云林县的“台湾工业界站出来”活动,王金平出面协调工业总会相助,展现相当实力。但“三一九枪击案”打乱了泛蓝军的部署,王金平在地方的人脉实力,瞬间被陈水扁塑造的“台湾人形象”吞没。泛蓝军不仅未能稳住中南部票源,反而流失了不少选票。选后,国民党内部拟定新的论述,与民进党针锋相对,强调要以所谓“在地化VS本土化”、“新民主运动VS新文化论述”、“保护台湾现状VS台湾独立”,想以此与民进党争夺中南部选票。但不少舆论评论,这种作法不但不能争取中南部选民,反而有可能因为改变反“独”立场而丢掉部分泛蓝铁票。 王金平能够坐上“立法院长”宝座,能够成为国民党副主席,自然有核心班底为其出谋划策,岛内将这些人称为“王家军”。 “立法院秘书长”林锡山被政坛视为“王家军”的重要级人物。林锡山曾任三届“立委”,是王金平的首席幕僚。其父林炳森是连任三届的“增额立委”,为彰化红派精神领袖,与王金平相交多年。1990年初,林锡山28岁时接下其父棒子进入“立院”,是当时台湾最年轻的“立委”。1998年“立委”选举,林意外落选,首度当选“立法院长”的王金平延揽林锡山。王金平两次“立法院长”选举,林在幕后出力不少;王金平重要政治抉择,包括2003年要否接任连宋配竞选总部主委,林锡山献策不少。 兼任党职的“立委”,也有不少是王系人马,包括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副执行长陈健治、郑逢时、黄昭顺等。他们的特质有的是地方出身,有的是本土派代表,都与王金平意气相投;曾永权与王金平更是“配合无间”,从组发会主委下来的陈健治更被王金平找去当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办公室主任。但是这些党职重量级“立委”,有的想连任不分区“立委”,有求于党中央高层;未来如果王金平不能替他们实惠,这些人是否还会跟王金平走,尚待观察。至于所谓的“国民党本土派立委”,是一个泛称,王金平身为党内本土派领袖,自然与这些“立委”互动密切。高雄县的林益世、台中县的徐中雄、台北县的陈宏昌、彰化县的卓伯源、彰化市的陈杰、云林县的许舒博、台南县的郭添财,这些人无论是连任“立委”还是另择他途,都与王金平时有互动,因而被贴上“王家将”的标签。除了“立法院”系统外,广结善缘的王金平在全台各地都有人脉。由于两次担任蓝军竞选总部主委,王金平在全台走透透,与基层地方派系的关系更加密切。如2004年“大选”前建议连战“将党主席交给王金平代理”的云林县长张荣味,就被视为是“挺王大将”。 岛内舆论分析,王金平在政坛八面玲珑,但真正谁是他的“铁班底”,却又不是十分明确。以忠诚度来看,真正效忠于王的,只有幕僚长林锡山,但林已开始有其生涯规划;其他“本土派立委”、地方实力派人士,却又各有算计。如果王要发挥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进而朝“政坛大位”挺进,必须对自己的自治风格和身边幕僚群众进行调整。 捐款救灾四川省发生强震引发严重灾情。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个人捐出新台币20万元,“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捐10万元新台币协助赈灾,并发起全体“立委”及“立法院”职工乐捐一日所得,协助大陆办理紧急救援事宜。王金平在台“立法院”接受媒体访问表示,四川强震造成严重伤亡,他对大陆灾区表达关怀。 台湾民众曾一起经历“九·二一”大地震,至今仍有许多人无法抚平心理伤口,对震灾冲击有深刻体验。两岸人民有相同文化渊源,爱心不分界限,呼吁所有台湾民众一起献出爱心,以行动表达对灾民的关心,协助他们走出震灾阴霾,重建家园,早日面对新生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