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家斌
释义
1 著名茶叶学家

王家斌,多义词人名。本词条主要介绍了茶学家王家斌,长期在浙江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建设专业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创建植保联系点,恢复创新名优茶和推广机械制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浙江茶业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还简要介绍了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王家斌、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家斌、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研究员王家斌、山东省临清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家斌的生平和事迹。

人物生平

王家斌,原名嘉宾,笔名重农、王佳、佳冰。生于1929年农历11月10日,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太湖之滨”横扇镇一个工商业者家庭。父亲经商,开办过百货店、米行、榨油作坊;母亲经营水上客、货运输交通航船。后来,父母离异,他与母亲一起,迁往苏州,母子相依为命。1943年,王家斌在横扇中心小学毕业,之后考入苏州中学学习。

王家斌的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杀人放火,家乡沦陷,日伪军到处扫荡,太湖土匪抢劫钱财,人心慌慌,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据他的母亲回忆:他的家前后被抢劫、敲诈、勒索达27次,亲眼目睹一个好端端家庭“一贫如洗”。1946年,王家斌从苏州中学转学到吴江中学高中,学习至毕业。这时的王家斌不仅学习了文化基础知识,还认识到做人做事要讲“认真”两字,以及国家、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的朴实道理。“读书为了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很深,尤其是母亲对他的教导尤深。他母亲面对一次次抢劫与挫折,克服困难求生存的坚强个性和母爱精神,永远使他刻骨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家斌考入江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语文系(肄业),次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学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农学院迁往沈阳,茶叶专业迁往安徽大学农学院。王家斌于1953年8月毕业,分配到杭州浙江省农林厅特产局(今经济作物局)工作。

王家斌在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工作了43年,曾任技术员、农艺师、茶叶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等职。在社会活动当中,他先后任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茶叶》杂志副主编,浙江《茶人之家》副执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茶学系兼职教授等。他的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1项以及科技优秀奖多项。王家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王家斌退休,但仍做了一些科技咨询等工作。他“一生许茶”,为浙江茶叶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技术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浙江的茶园零星分散,产量锐减,茶业凋敝。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2.12万公顷,茶叶产量仅0.66 万吨,茶园单产很低。王家斌认识到提高单产,茶园是基础,首先要高标准建设基地茶园,改丛栽为条栽。因此,他积极推广“条栽密植”新茶园。新茶园每亩(667平方米)1330丛,比原来丛栽茶园每亩(667平方米)400丛密度增加2倍,而且成园快,单产高。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不到10年的时间,全省这种条栽密植茶园发展到4.7万公顷,与1949年相比扩大了1倍,产量增加近4倍,达到2.33万吨,已接近抗日战争前2.45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1958~1962年的“大跃进”,使茶叶产量急剧下降,1962年只有1.55万吨。

“文化大革命”后,省农业厅基本瘫痪,人员分流下放,当时留他一人在生产班子里负责全省的茶叶技术工作。面对茶叶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王家斌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干扰,认真贯彻毛泽东主席1958年9月16日发表的“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进行思想发动;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总结推广绍兴上旺大队“荒山变茶园”条栽密植(单条播,双条播)的种植方式和经验。经过几年努力,1977年浙江茶园面积由1966年的4.7万公顷发展到15.8万公顷,产量突破5.2万吨。“文化大革命”后的1982 年,浙江省茶叶产量达到10.7万吨。同年5月,农业部在安徽休宁召开全国年产5万担茶基地县经验交流会议,浙江省作了经验介绍,得到农林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肯定和支持。此时的浙江茶叶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之冠,这其中,王家斌为浙江茶叶的崛起作出了很大贡献。

浙江历来是手工制茶,工效低,成本高,农忙季节劳动力矛盾突出,随着茶叶生产发展,实现制茶机械化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20世纪50年代,王家斌参与在建德和余杭炒青绿茶机械化试点工作,从机器选型到产品试制都亲临现场,操作实验,拟订了炒青绿茶初制机械与工艺技术规程,并组织同行专家通过鉴定,定命为“浙江58型茶机”,投入批量生产。1959年,生产7000余台茶机,开始向全国推广应用。1963年,全省办起3000多个红、绿茶初制厂,50%以上茶厂实现了初制茶机械化。1967年又进行鉴定,改名“浙江67型茶机系列”。1985年浙江省新建、扩建8000多个茶叶初制厂,炒青眉茶、珠茶、红茶、烘青等大宗茶基本上实现机械化。1988年由他共同主持的“推广制茶机械化”项目,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1990年后,浙江省成立茶机协作组,他主持的“6CCH-64型远红外电热炒茶炉等五种名优茶机高效节能加工设备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课题,199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10月被列为联合国信息中心(中国分会)“科技成果”发表。

王家斌根据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凡是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以及中共浙江省委:“在搞好茶叶初制的同时,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社办精制厂”等有关精神,于1979年与省社队企业局同志(现改为乡镇企业局)赴江苏考察,回来后,向省政府、农办、财办写了报告,并要求在重点茶区建立初、精制联合加工厂,得到省政府批复同意。之后,选择国营茶场和绍兴上旺茶厂,临安横畈茶厂等进行初精制联合加工试点,获得成功,并改过去出售毛茶原料为出售成品茶与口岸直接挂钩,使经济收入倍增。1981年,全省已有18个县45个国营茶场和重点乡镇建立初、精制联合加工茶厂,为开创浙江茶叶生产连续化、产业化新格局起到重要作用。

王家斌在积极从事茶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把培养人才作为己任,每年举办茶叶技术业务交流会或技术培训班。他强调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推进浙江茶叶向优质、高效、低耗目标和现代化方向发展。1985年,他受聘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任兼职教授、硕士导师后,认真备课,为该系学生讲课,指导研究生实习,努力做好传、帮、带,为造就一批跨世纪的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

王家斌论著颇丰,不仅有茶叶科技领域方面的,还有茶历史文化方面的。他通过多年研究,以翔实严密的材料证实,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浙江余杭径山茶宴并经演变而成。1983年,浙江省茶叶学会与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在杭州联合召开“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究会”,他在会上宣读了《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并获得学者好评。

简历

1929年11月10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原吴江县)横扇镇

1936-1943年 横扇镇中心小学学习。

1943-1946年 苏州中学学习。

1946-150年 吴江中学学习。

1950-1951年 无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学习。

1951-1952年 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学习。

1952-1953年 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学习并毕业。

1953-1995年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任茶叶科长,于1983年晋

升高级农艺师,1994年晋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1995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庄晚芳,王家斌等合著.中国名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2 王家斌.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见,浙江茶叶学会.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究会论文集.1983:139~142

3 王家斌.浙江茶叶.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5

4 黄继仁,王家斌,王汉全.中国茶业考察团赴日本考察报告.中国茶叶,1989(3):34~35

5 王家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见,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0:4~6

6 王家斌.茶叶生产实用技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

7 王家斌.面向市场经济,振兴浙江茶叶.见,中国茶叶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

8 王家斌.农业部全国工人技术培训统编教材——茶园工.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

9 王家斌.浙江茶叶科学技术.见,浙江省科学技术志.北京:中华书局,1996:346~349

2 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9

民 族: 汉族

山东文登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天津第十一中学。曾到地质学院进修,历任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藏综合考察队技术员,天津海洋捕捞公司船员、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为魂泉·雪人》、《雪人部落》、《死海惊奇》、《百年海狼》、《海狼三友》、《狼死绝地》,长篇报告文学《神堂变迁》,中短篇小说集《扬帆出海》(合作)、《大海落叶》、《南海鬼船》,散文集《蓝色的冰塔林》,小说《聚鲸洋》等。

3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1945.10—)河北安兴人。擅长雕塑。197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教务处处长;美术教育系主任、院长助理,教授。作品《律动》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姑娘追》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出版《华夏五千年艺术·雕集》,译著《画动物》。

4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研究员

(1929-- )研究员。江苏吴江人,l953年安徽农学院毕业。毕业后在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等单位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研究的项目曾先后获得部级、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合写或个人撰写的著作有《中国名茶》、《中国茶经》、《中国茶业大典》、《茶叶生产实用技术》和《制茶节能》等,并撰写学术论文和译文80余篇。

5 山东省临清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男,1958年11月出生。现任山东省临清币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内科主治医师。自1981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工作中精心钻研,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了一些新疗法、新技术、新项目。总结撰论文30余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20余篇。其中“溃疡灵胶囊临床疗效观察”、“针刺麻醉用于胃镜检查”被评为山东省科研成果,并获聊城地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合著《实用脑血管病治疗学》专著一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