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恒升
释义

王恒升, 区域地质学家、岩石学家、矿物学家、矿床学家。对全国若干地区,尤其对新疆的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以及大西北若干重要金属矿的普查勘探贡献较大。他对角闪石晶体化学有精深研究。他提出了基性岩超基性岩岩石化学计算与图解方法及分类方案,是成因岩石学研究的先驱。他提出铬铁矿床属于晚期岩浆熔离的成因假说,又提出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的岩浆液态重力分异模式。合著的《含铬铁矿基性铬铁矿成矿规律》对中国铬铁矿资源的开发有重要贡献。

中文名:王恒升

别名:王洁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定县大礼村

出生日期:1901年8月4日

职业:区域地质、岩石、矿物、矿床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基性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分类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

人物简历

1901年8月4日 生于河北定县大礼村。

1919年 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192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

1933年 留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研究生部。

1936年 在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获博士学位。

1937年 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进修。同年底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桂林办事处主任。

1939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1940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

1944年 任新疆省地质调查所所长兼新疆省贵金属矿务局局长。

1950年 任新疆工业厅工程师。

1953年 任西北地质局总工程师。

1956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岩石矿物研究室主任。

1964年 任地质部铬矿指挥部总工程师。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任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委员会委员。

2003年9月 在北京逝世,终年102岁

生平概况

出身贫寒

王恒升,字洁秋。1901年8月4日出身于河北定县大礼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很晚才启蒙,在家乡乡?间的私塾念书。他在课余还要参与家庭的农业劳动,体魄很健康,又多接触农民,养成淳厚、朴实的性格。他深知生活的甘苦,学习刻苦用功,虽启蒙很晚,仍在12岁时读完了小学。

远走天津

他抱着闯大市面的想法,远走天津,在贤民中学读书。在那动荡的年代,国家贫弱,受帝国主义欺侮,学生爱国运动风起云涌,王恒升不但努力学习,也投入爱国斗争中。他特别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很积极。

考入北大

同年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五四”运动策源地——北京大学的理科预科。1921年升入本科时,这位背大腰圆的农家子弟由于从小热爱劳动,在大自然风风雨雨中经受锻炼,又深明国家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地质系。

成绩优异

该系虽创办不久,但有系主任何杰及刚回国不久的李四光教授和应聘来华的美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等,师资阵容很强。王恒升在他们教导下,不但学业成绩优异,而且他在野外实习等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爱戴。有一次,李四光带领着王恒升和很多同学一起到野外实习,临返校的前夜,在驻地发现一个很贵重的精密罗盘仪忘在山头上了,李四光因此寝不安枕。王恒升却在第二天凌晨,踏着拂晓月色,跑了一二十里,爬上几百米山头,将此罗盘仪找到,兴冲冲跑回住地。李四光和同学们准备踏上归程之前,见心爱的宝物被王恒升不辞辛苦地找回,对王恒升也就更加赏识。

实习经历

1924年,王恒升和同学们在李四光带领下去鄂西的长江三峡地区实习,归途经过武汉,见一英国水兵坐了中国人力车夫的车,不但不给钱,反而毒打车夫,李四光当即上前打了英国水兵几拳,又狠狠教训了他一通,英国水兵见李四光师生人多势众,只得狼狈逃走。王恒升对李四光也极为钦佩。以后几十年间,李、王之间师生情笃,原来有着深厚的渊源。

毕业就职

1925年,王恒升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考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以后担任过技士、矿物岩石研究室主任等职。他曾到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行过地质矿产调查。他深入荒山野岭,在极艰苦条件下进行工作。1930年夏,他在东北黑龙江省满洲里附近调查石油时,因国界不明,被苏联边防军拘捕。当时正在四川讲学的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闻讯后,急电苏联学士院及地质保矿部,诚恳说明,始得释放回来。

公费留学

王恒升工作多年后,深感直接接受欧美各国地质科学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他边工作,边进修有关课程,终于考取了河北省公费留学资格,于1933年赴瑞士巴塞尔大学留学,不久又转到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研究生部,师从著名岩石学、矿床学大师保尔?尼格里(PaulNiggli)教授,攻学岩石学、矿床学。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在外留学期间,他与北京大学同学、农商部(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同事乐森璕、黄汲清、李春昱等常常见面,共同抒发海外游子的爱国之情,以及努力深造的报国之志。李四光到英国讲学时,路过瑞士,见到王恒升、李春昱,他们还一同去考察阿尔卑斯山的冰川。

心系祖国

1937年,王恒升再度到巴塞尔大学,师从莱茵霍教授,专攻费德洛夫旋转台技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后,他谢绝了外国的高薪聘请,于同年底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回国后,他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该所桂林办事处主任,滇缅公路沿线地质调查队队长等职。当时抗日战争急需大量矿产,滇缅公路是联系中国战区与东南亚战区的咽喉要道,王恒升亲自率队调查地质矿产,测制路线地质图,日以继夜地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1939年,他应聘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应聘为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主讲成因岩石学。他是系里精力充沛的年轻教授之一,备课认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悉心爱护,深受学生尊敬。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举行的学部大会上,王恒升半世纪前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地学部的学部委员涂光炽(学部主任)、董申保、池际尚、郝诒纯、马杏垣、刘东生、张炳熹等热烈地向90高龄的王恒升道贺,祝他健康长寿,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献身事业

1944年,王恒升接受经济部长翁文灏关于组建新疆省地质调查所的任务,他放弃了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优越条件,携带家眷,率领西南联合大学一批毕业生、青年地质工作者同赴艰苦的大西北,进行开创性的地质工作。他到新疆后,创建了省地质调查所,任所长,又兼新疆贵金属矿务局局长。他与同事们对新疆地质、矿产、土壤等进行了调查,为新疆解放后的地质工作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带领解放军官兵,在乌鲁木齐附近的六道湾找煤,对新疆地质矿产了若指掌的王恒升估算了六道湾煤矿储量后,设计了几种开采方案,并在30米深处采到了煤。新疆军民的燃煤之急终于解决了。王震将军高兴地说:“你们为新疆军民立了大功!”1950年,王恒升担任新疆工业厅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他除找到很多矿藏外,还举办地质矿产培训班,并亲自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3年,王恒升调任西北地质局总工程师。自1956年底至今,王恒升一直工作在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后相继为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1956—1966年和1978—1980年两度出任岩石矿物研究室主任。1964—1966年兼任地质部铬矿指挥部总工程师。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底,他在镜铁山铁矿进一步调查时,因车祸受重伤,经过治疗,尚未完全康复时,便又投入新的工作,这种精神给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工作受到人们一致好评。他参与的“含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体类型及铬铁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的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科技成果奖。他参与编写的《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一书也曾获地质部科技成果奖。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60周年纪念时,王恒升获献身地质事业50年荣誉奖。1985年,他又获中国科学院授予的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他十分重视对中青年地质科学工作者的扶植和培养,他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多名,而今都已成为矿床学界的骨干。

王恒升早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曾当选为学会的第18-23届(1941—1947年)理事,1939年任《中国地质学会志》编辑,1943-1945年任《地质论评》编辑。1979年,当选为学会第32届理事,又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

主要成就

走遍祖国

王恒升从事地质工作大约70年,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他对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地质矿产都从事过调查。

调查报告

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两大时期。其一,是他刚参加工作到出国留学之前的8年内,他先后完成并发表了以下诸篇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吉林省穆陵密山二县地质矿产纪要》,《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之地质》(与谭锡畴合著),《京粤铁道线地质矿产报告(南京至福建南平段)》(与李春昱合著),《山东东部地质》,《辽宁葫芦岛附近锦西锦县一带地质矿产》(与侯德封合著),《葫芦岛海港概况》,《安徽南部九华山一带之地质》(与孙健初合著)等。这些著作,对于以上这些地区的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来说,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其二,是他1944—1956年在新疆和西北工作时期。他调查新疆地质矿产、后,与宋叔和、关士聪写成了《新疆迪化八道湾煤田》一文,又作了《新疆矿产资源》的报告,发表于《矿测近讯》。他还运用施泰因(Stein)的《新疆绿洲图》,估算了新疆农田面积。1950年,他奉王震司令员指示,负责组织了南疆矿产考察队,在哈什、乌恰地区找到了煤矿,并找到了库车的石油及和国、于阗的金矿等。当年他还发现了南疆昆仑山上海拔4000米高处的现代火山。1953—1956年,他在西北地质局任总工程师期间,与宋叔和、陈?等先后勘探了陕西金堆城钼矿、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甘肃镜铁山铁矿,并通过勘探否定了牛山铜矿。

主要研究

火山岩

恒升早年在研究河北宣化中生代火山岩时,发现一些火山熔岩剖面层序自下而上常常呈现出由基性到酸性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指出,这是火山喷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反映了火山岩浆房内岩浆分异的特征。为此,他发表了《宣化一带古火山之研究》一文。

他通过对我国大量煤的分析资料研究,发现了煤的正含水量变化与其形成时代有关,并以此作为同一地区煤层形成时代的区分标志和对比标志。

他在瑞士荣膺博士学位论文为《阿尔卑斯山太辛耨区角闪岩岩石化学的研究》,文中指出,角闪石晶体的构造水,必须加热到900℃以上,使晶体构造全部破坏之后,才能完全释放出来。从而解决了当时颇有争论的角闪石全分析总重量达不到百分之百的疑难问题,为角闪石研究做出了贡献。

创立计算方法

60年代初,为适应基性岩、超基性岩成矿专属性研究,他与同事们一道创立了新的岩石化学计算方法和图解方法,并将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用岩石化学进行分类。他与白文吉合作发表了《对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一种计算方法和图解的建议》和《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计算方法》二文。又与白文吉、宛传永合著发表了《基性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分类》一文。这些方法已为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并在书刊和具体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重要贡献

50年代

自50年代中期起,王恒升就集中精力于矿床学研究方面,尤其在铬铁矿床的研究上业绩最为突出。50年代末,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王恒升急国家之所急,承担了中国基性岩、超基性岩及有关铬、镍、钴、铂、金刚石的研究项目,为中苏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他组织全室人员奔赴野外,曾对内蒙、西北等地的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科研工作。在他倡议下,曾先后进行过几次中国基性超基性岩的编图以及对国外铬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推动了全国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的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他还重视研究室的建设,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他还和程裕淇一起努力争取,并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于50年代末组建了地质部门第一个绝对年龄实验室。这与中国科学院同时组建的绝对年龄实验室是全国首批仅有的两个。这为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缩短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恒升在地质部铬矿指挥部总工程师任职期间,一方面组织地质研究所科技力量深入各矿区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精心组织并指导了西北、东北许多地区含铬超基性岩体的勘探和评价工作。后在新疆的萨尔托海、鲸鱼等矿区,探明了一定工业储量的铬铁矿。王恒升对新疆上述各地含铬基性超基性岩体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索伦山和锡林郭勒盟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评价,对我国当时铬矿普查勘探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恒升通过对全国有关铬矿地质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及基性超基性岩的含矿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明确指出西藏是我国铬铁矿最有远景的地区,并建议组队到西藏工作。这一战略决策是王恒升及其科研集体多年从事铬铁矿研究后得出的重要结论。地质部采纳了此建议,并组队在藏北、藏南进行普查勘探,证实了王恒升这一推断的科学性。

60年代

王恒升从找矿勘探实践出发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他在60年代初提出过有工业价值的铬铁矿床属于晚期岩浆熔离的成因假说,认为残余岩浆中的挥发组分的富集促进了矿浆和岩浆的分熔,所以存在铬铁矿矿浆,由矿浆再结晶成矿石。70年代,他又提出了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的岩浆液态重力分异模式的新认识。他认为鲍文的岩浆结晶重力分异是在这种液态重力分异的基础上进行的。他认为岩浆具有群聚态有序结构,不同群聚体的比重不同,比重较大的群聚体首先沉积在岩浆房的底部,因而导致了岩浆液态重力分层构造。他由此解释了岩浆液态重力分异的机理和岩浆成矿专属性的机理。这一学说现已为实验所证明。

70年代

王恒升为首的研究集体发表了专著《含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岩体类型及铬铁矿成矿规律》,王恒升指出锯铁矿矿浆的存在,铬铁矿在岩浆晚期成矿,其成矿是通过岩浆的液态分异及铬矿浆的熔离来进行的,他并指出有少部分矿床是晚期残余岩浆矿床。并指出岩浆分异与岩体产状、规模在成矿上的重要意义,规模越大,出露面积、厚度越大的岩体则成矿规模也大。

80年代

1983年,王恒升与白文吉、王炳熙、柴耀楚合编出版了专著《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在此书中,首先谈到超镁铁岩的成因与上地幔的岩石性状,又谈到铬铁矿床的成因。以后用了红旗、东风、索伦、赫根、乌珠、大道、萨尔、鲸鱼、玉石、高寺和平顶共11大矿例来加以说明。最后得出矿床成因与找矿指导的24点重要结论。书末还有关于铬铁矿研究方法的4个附录,即《镁铁岩与超镁铁岩岩石化学计算及图解方法与化学分类》、《镁铁岩与超镁铁岩定量矿物分类》、《铬尖晶石类矿物化学成分的计算方法》、《铬铁矿石的浸染度分类和粒度分类》。此书是王恒升为首的研究集体多年工作的结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主要论著

1 王恒升.宣化一带古火山之研究.地质汇报,1928(10):67-83;英文25—42.

2 王恒升.北平西山妙峰山髫髻山一带之火成岩.地质汇报,1928(11):25—37,英文17—30.

3 王恒升.吉林省穆陵密山二县地质矿产纪要.地质汇报,1929(13):51-62,英文25—31.

4 谭锡畴,王恒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之地质.地质汇报,1929(13):63-81;英文33—41.

5 王恒升,李春昱.京粤铁道线地质矿产报告(南京至福建南平段).地质汇报,1930(14):55—142;英文7-11.

6 王恒升,侯德封.辽宁葫芦岛附近锦西锦县一带地质矿产.地质汇报,1931(16):83—117;英文11—22,图版I—V,附图1—12.

7 王恒升.葫芦岛海港概况.地质汇报,1931(16):119—137;英文23—28,图版I—Ⅲ.

8 王恒升.新疆矿产资源.矿测近讯,1945(58):11-12.

9 王恒升.对铬铁矿矿床生成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地质,1962(7):18—26.

10 王恒升,白文吉.对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一种计算方法和图解的建议.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论文选集(矿物,岩石,地球化学),1963:189—199.

11 王恒升,白文吉.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计算方法.地质学报,1975(1):77—91,图1—12.

12 王恒升.关于铬铁矿的成因问题——含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岩体类型及铬铁矿成矿规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岩石研究室编著),地质出版社,1976:254—270.

13 王恒升,白文吉,宛传永.基性与超基性岩岩石化学分类.地质学报,1978(1):33—39.

14 王恒升,白文吉,王炳熙,柴耀楚.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地质出版社,1983:1—227,图版I—XIX.

参考资料

1.光明网(图片以及部分资料来源)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地学家王恒升:成因岩石学研究的先驱> 

3.互动百科 

扩展阅读:

1

http://www.gmw.cn/content/2006-12/06/content_517177.htm(光明网)

开放分类:
人物地质学家北京大学
“王恒升”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0次
最近更新:2011-10-28
创建者:silentino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