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贵友 |
释义 |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男,1946年生,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1965年毕业于襄樊市第四中学,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6月晋升为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从事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加的主要学术团体有: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际系统科学学会,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等。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从混沌到有序》、《解自生之谜》、《因的性与因果性探索》、《法拉第传》等。其中《解自生之谜》一书,作为《认知与方法丛书》中的一种,获第五届中国图书二等奖,《光明日报》等报刊对该书作了大量报导与评论。他发表的多篇论文中《论系统的整体作用与矛盾》,福建论坛,1989年1期,该文为全国第三届哲学学术思想交流会入选论文;《实践辩证法解析》,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1期,该文由武汉市科委、科协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他曾先后承担了《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中华社科基金)、《现代科学前沿哲学问题》(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现代科学对经典思维方式的变革》(国家九五社科基金)、《生物哲学》(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项目的科研工作。此外,他还承担了《武汉大学人文试验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项目)的教学研究工作,该项目荣获2000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王贵友教授近期从事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近、现代自然科学观念的变革问题。第一个方向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实践中介关系、系统整体联系,及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第二个方向突出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思想与方法、科学与人文诸因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互为中介与协调变换,及自然科学认识的可能性;第三个方面突出自然科学观念的变革、筹划与建构,及其对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性与主导性作用。他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均处于这些研究领域的前沿地位。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简介王贵友:硕导 副教授 1971年9月生,材料学专业博士,1999年7月留校工作,2001年被评为副教授。2000年7月-2000年9月公派至美国Huntsman-ICI公司设在比利时的聚氨酯研发中心进行“聚氨酯材料”方面的科学研究;2001年9月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4年1月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教学上: 1.主讲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化学”本科课程; 2.讲授博士生课程“近代材料科学与进展”中的“高分子合金”讲座; 3.指导本科生毕业课题; 4.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协助指导博士生。 科研上: 1.主持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喷涂型聚氨酯脲和聚脲弹性体的研究”,已鉴定; 2.现正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喷涂型聚氨酯脲和聚脲的开发研究”和“硅镁加气轻质隔强板隔声的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聚氨酯水性化及功能化”和上海市教委项目“互穿聚合物网络胶乳阻尼材料的研究”; 3.主持开发的“反应型热溶胶”和“喷涂型聚氨酯脲和聚脲材料”已经批量生产。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聚氨酯材料、高分子合金、纳米复合材料、水性高分子和胶黏剂等方面的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