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成赋 |
释义 | 王成斌,生于1928年1月15日,山东省掖县(今莱州)朱家村人,194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书记,中将军衔。获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中文名:王成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掖县朱家村 出生日期:1928年1月1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胶东保卫战参加潍县、兖州、济南战役参加淮海战役参加渡江、上海、福州战役参加漳厦战役 简介:王成斌是迎着日寇大"扫荡"的枪声和火光弃笔从戎的,十六岁的他,一拿起枪投身到胶东反"扫荡"的行列里,就再也没有了十六岁的稚嫩,有的倒像二十六岁的干练和勇猛。接着就在反顽战役、平度战役、济胶路作战中纵横拚杀,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走,又跃马飞枪在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漳厦金战役中大显身手,作战百余次,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打击台湾国民党骚扰大陆及炮击金门的作战中,他仍然是一马当先。百余次地出入枪林弹雨,|可谓百余次与死神交往,他八次负伤。其中五次非送到野战医院不可,他才不得不离开战场。然而,几乎每次都是强迫医生放行又奔赴到血与火的岗位上。查阅一下他的负伤史,很耐人寻味。他当战士时,负过伤;当班、排长时,也负过伤;当副连长、连长时,还负过伤。也就是说在战争年代的所有任职里,他都在第一线。他说在战场上他的嗜好是当主攻手,是同死神面对面的搏斗,这样战胜了它,才过瘾!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死神对他无可奈何,而战神对他格外!青睐,他所担任主攻及投入的百余次战斗,均胜利地完成任务。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他所在的团、师、纵队、乃至军区或更广阔一些,几乎没有不知道他是员战将,是能征惯战的猛将,是智勇双全的干将!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及中央军委首长的称赞,深为广大指战员由衷拥戴,虽然离开领导岗位已经十年,但人们依然称颂他、怀念他——北京军区原司令员王成斌中将。 他说:我最满意的事情,不是像大家对我的褒奖什么百战百胜的战斗,而是我斗胆几次违背上级命令独断专行的冲锋 王成斌的故事在一个春和日丽的上午,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拜访了他。请他谈点军旅生涯中最辉煌最满意的事情,给我及广大读者的人生以启迪。 他笑了,笑得爽朗而又柔和。片刻说:"我没有什么最辉煌的事情,如果说有,那么一切辉煌都归于党。我最满意的事情也不是像大家对我的褒奖什么百战百胜的那些战斗,而是我斗胆几次违背上级命令独断专行的冲锋……" "几次违背上级命令",对他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出生在具有礼仪之邦称誉的山东掖县,其父亲是以经商为名的我党地下交通员,其母亲是深明大义的传统型贤妻良母;他本人自幼就接受"力胜贫,谨胜祸"、"令必行,禁必止"的教育;从戎之前在日本统治下的哈尔滨第一中学读书,就奠定了坚实的民族意识和团体观念之基础;更何况他目睹旧社会黑暗中、侵略者铁蹄下国民之悲惨遭遇,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毅然从军,并立志跟定共产党为华夏大地赢得光明、为亿万国民获得康安,而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他怎么能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违背上级命令"呢? 我的思绪随着他的回忆走进了连天的炮火之中。 济南战役伊始,王成斌是我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七连副连长(连长暂缺)。他所在连担负突破杆石桥门的主攻任务。上级规定:十八时开始炮火准备,看到三颗绿色信号弹上天之后,迅速发起攻击。夕阳西下,他率领全连潜伏在城墙边壕沟外的砖石掩体里,焦急地等待着冲锋时刻的到来。突然,炮火开始了,无数枚炮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涌向泉城。王成斌即令爆破班利用炮火的掩护,实施爆破城墙。当爆破员张智忠携炸药包靠上城墙后,便传出"轰"的一声巨响。顿时,烟尘弥漫,碎石乱飞。从爆炸的声音和飞起的碎石判断,城墙已炸开了缺口。作为主攻连一号指挥员的王成斌怕失去战机当即立断:"上!七连的同志跟我上!"迅即跳出掩体跨越壕沟,如离弦飞箭,似兜地快风,扑进迷蒙的烟尘里,扑上刚炸开的缺口中。此刻,爆破班长蔡萼已带领全班登上城墙,并打退敌两次反击。王成斌赶到后,立即发出登城成功和要求炮火延伸的信号,并指挥部队迅速南北展开,沿墙追剿守城之敌。随之,枪声、杀声、手榴弹声四起。 刚刚被炸懵了的守城之敌尚未清醒过来,就看到了解放军如神兵天降,未定的惊魂又大吃一惊。有的狼狈逃命,有的胡乱开枪,也有的负隅顽抗。 此时,绿色信号弹尚未升空。 此时,王成斌正与一敌中尉搏斗……激战中,他身边的通信员、司号员、卫生员已先后负伤,当敌中尉从斜刺里跑出来的时候,王成斌迎面把他连同其持手枪的右手紧紧的抱住。扭打中,王成斌趁势咬着了他的手指和枪管,就在王成斌取出手枪的瞬间,敌人的钢铸枪管,别断了王成斌上下两排牙齿的牙根。 就在王成斌率全连在城墙内追杀守敌的时候,王成斌所在团团长带领部队也沿着王成斌连的足迹、沿着这一缺口冲了进来,并向纵深发展,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涌向内城…… 其实,王成斌与敌人死拼硬打的精神,早在他18岁任排长时就展现出来。当时他所在的西海独立团在山东掖县粉子山担任阻击任务,他所在连负责坚守粉子山南麓的橡山,整整与敌人打了5天5夜,在全连干部严重伤亡的情况下,他带伤率领仅剩的八名战士突出重围,完成了阻击任务,被胶东军区命名为"橡山连"荣誉称号。 当我再次向他谈起橡山阻击战及解放济南战斗时,王成斌将军毫不掩饰地说:"橡山阻击战是值得称颂和怀念的。进攻济南我最得意的是没等信号弹升起就冲了上去,抓住了战机,赢得了时间,闯开了通路。当我看到我们的大部队从这里潮水般涌进来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是给我个处分我也心甘情愿。在我们追杀守城敌人时,看到各个城垛口都摆满了揭开盖儿的一箱一箱的手榴弹,如果我们等信号弹升起来再进攻,光这些手榴弹,也够我们折腾一阵子的。" 组织上是明鉴的。没因为王成斌没按规定冲锋而给予处分,恰恰相反,为他的机智果断,给他立了二等奖,团长在城墙上宣布提升他为主攻内城的二连连长!纵队奖给他连队的锦旗上绣有八个大字:"机智灵活,勇猛顽强"。 淮海战役的第一仗又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 "淮海战役的第一仗原计划在台儿庄打响。"将军介绍道,"由于我敌工干部杨斯德协助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就决定第一仗地点南移。我大批参战部队浩浩荡荡向南行进,到指定地点宿羊山南、陇海路北集结。国民党的飞机成群结队低空飞行,多时达12架一批,低到几乎贴着地皮飞。带领全连离开了大路,脱离了大部队,顺着田沟一气儿跑出几公里,跑到集结地不仅是第一名,而且没伤一人没丢一弹。可是,在大路上行进的部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第一仗在曹八集打响时,我们连同兄弟连队又担负主攻任务。守敌是国民党的第一零零军第四十四师,曾于抗战时入缅甸对日作战,被国民党授予‘荣誉二师'称号。守城的火力一直很猛,而且持续不断。当敌火力突然停止的时候,上级命令尚未发出,我当即命令全连快速突进!确实有‘迅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闭目'之势,全连就像一个肉团,更像一团旋风冲了进去。我们像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纵横冲击,敌人顿时乱了手脚,加之大部队的及时赶到,国民党荣誉师再也荣誉不起来了。" 听着将军充满自豪的介绍,我不禁想到古兵书的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而英国人哈克特关于"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低级指挥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大胆独立思考是很关紧要的"之论断,好像就是对将军当年指挥的总结和赞赏。 而将军参加的解放厦门的战斗,对哈克特的箴言又是个很好的佐证。 “……部队登陆后,团里要求要迅速抢占厦门另一面的胡里炮台,以堵截逃窜的敌人。上级命令我们占领厦门的制高点云顶岩,以阻击敌人。无疑,这一命令自有他的道理。但行至王台山根儿,我看了看地形,感到如果要执行这一命令,势必要翻过王台山和五老峰,抢占胡里炮台的时间必然推迟,敌人就有跑掉的可能。我当机立断带领全连沿王台山和五老峰的山边前进,穿过厦门大学,直插胡里炮台海滩。我们赶到时,海滩上已有黑压压一片人群,有国民党兵,有他们的老婆孩子,在集结待逃,全部成了我们的俘虏。清点一下有6000余人。以至率直属队随后赶到的团长黄冠亭大为惊喜,立即命令有关部队协助我们处理俘虏……" 将军说:"我只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个断然的措施罢了。古人讲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这个道理。绝不能也绝不允许为了自己的利益、偷生怕死而擅自行事。说到底,还是个实事求是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打仗也不例外。所以,我对毛泽东主席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陈云同志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主张,十分推崇和拥护,并身体力行。但是,实行起来,在和平时期并没有打仗时那么简单。" 突然的"改弦更张",他并不感到奇怪,而是绝对服从。在陆军学校这个舞台上,他上演了生动感人、令人称道的活剧 l983年初,时任某军副军长的王成斌,突然应召晋见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见面伊始,杨司令即开门见山:"你已经55岁了,身体还很好,在副军长的位置上也干了十几年了,你有搞军事教育训练的才能,是不是到学校再过渡一段时间,发挥你的余热。"王成斌清楚:这看似征求意见,实则下达指示。军人的习惯容不得他过多地考虑,便回答道:"服从组织安排。"很快,王成斌便接到命令,升任南昌陆军学校校长。 南昌陆军学校渊源于红军大学,前身是华中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后几经变更,1963年1月更名为福州军区步兵学校,后称南昌陆军学校。是培养陆军基层指挥干部的初级指挥学校。 说来也巧。紧随着王成斌上任的脚步,上级关于在陆军学校试点招收地方高中毕业生、开办大学本科班的指示也来到了学校。这对长期以来以培养中专为主要任务的南昌陆校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素来乐打硬仗善打恶仗的王成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振奋。然而,一系列问题也堆到了他的面前:办大学本科班,就要有教大学本科班的老师,还要有大学本科班学习的教材、设备甚至教室,这些在当时的陆校里几乎都是空白,而当年的暑期就要按照上级的规定去招生,也就是说教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具实验设备等须臾不能离开的问题,要在几个月内全部备齐。迫在眉睫,谈何容易?一时间,无数双目光投向了新校长。 王成斌镇定自若,除正常工作一切照常外,列入首位的倒是登门拜访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诚恳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接着进行的是深入到教职员工之间熟悉情况、听取意见交叉进行的是同校领导一班人谈心。在摸准、掌握整个学校脉跳、体温等健康状况的同时,就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校委会决定:"振奋精神、搞好改革,开创学校建设新局面",而且都有明确的具体措施。诸如解决缺乏大学本科班的教员问题,立即从干部、教务、院务等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四个招聘小组,分赴华东地区各名牌大学,商调高水平教授,与此同时申请经费为这些请来的教授们盖教授楼。继续尽快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全校掀起一个尊师重教的新高潮。 当他得知有的教师积极性受挫、有的学生盲目性发觉时,就亲自释重、挖潜、把关、定向。 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员丁世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撰写了一本《毛泽东军事思想辩证法》,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华东地区、江西省社会科学奖。校政治部某领导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是名利思想作怪,不仅开会批评、责令检查,还没收了稿费,并准备安排转业。对另一位同样的同志,也是如此。使这两位同志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对组织也当然地流露出了不满。 王成斌了解、核实情况后,当即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再拿出新作来。随后又找到政治部的那位领导,要求他迅速纠正这一错误。几经工作,那位政治部领导作了自我批评,退回了稿酬。王成斌又借助这个机会,在全校表彰了这两位教员,号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在认真热情地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刻苦地进行学术理论研究。要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要夺取教学、科研双丰收。自此,南昌陆校的教学、学术理论研究格外活跃。在王成斌任职期间,就涌现出十余项教学、学术成果,有的在全军推广并参加了国际交流。在此期间,丁世尤也被提升为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 有段时间,南昌陆校掀起了一股"文凭热"。一些教职员工连同机关干部,都争先恐后地去拿"文凭",什么"大专"、"大本";其途径电大、函大、脱产进校等等。其目的不乏有求真知、长常识者,但也有为数不少者是大势所趋、为"提升使用看文凭"所诱惑。 "这怎么能行?"王成斌指示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规划,不能"一窝蜂",当学者则学,专为文凭者,立即停止。"在谋取文凭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干部在职学习,只有选择与工作需要相一致的内容,才有实际意义,才能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尊重。"在指导思想上,他规定了三为主:一、选学的课程必须以军队建设需要为主;二、以本职工作需要为主,三、以业余时间为主。 他要求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我们陆军学校,培养的不是工程师、科学家等人才,而是培养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军政文协调并进、有一定技能和谋略水平、会管理教育和会带兵的初级指挥员。"为此,他创造了新的管理教育方法。由于学员具有兵、大学生、军官的"三重性",他分别实行了"规范"、"自管"、"互管"的"三部曲"。为塑造良好的军人姿态和使部队正规化,他要求对学员的一举一动实行规范化。在有一定自我约束力的基础上再提倡学员自管,尤其在学习上给学员以更多的自主权,以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空气。由于学员毕业后要带兵、教兵、用兵,因此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员管人,让学员轮流担任管人的角色,高年级学员队的管理干部干脆退居第二线,完全由学员轮流担任领导。这就形成了南昌陆校的又一大特色。 他还把学校、课堂延伸到了野战部队。他亲自联系并报请军区批准,以某野战军为学员们的实验基地,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让学员到基地实习,并坚持实战实弹训练,他响亮地提出了"跟着炮弹上去"的口号。这样,把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结合起来,使学员在部队的实际生活中吸取营养,同时又由部队检验院校教育质量,以达到"人才共育、训用共管"之目的。这样,就大大加速了一个由青年学生成长为部队初级指挥员的进程。 在这一系列地活动中,他始终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除正常的课堂教育、基地教育外,他充分利用校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组织学员到南昌八一纪念馆、井冈山等地进行实地教学。谁也没想到,他还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教育基地——1969年至197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在十年浩劫中被贬到南昌,就住在该校的一座小楼上。王成斌把此楼命名为"小平楼",结合小平同志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对学员们进行否定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改革开放势在必行的教育等等,学员们感到格外亲切、生动、有力。迄今"小平楼"已经成为该校甚至南昌的一座亮丽景点。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王成斌总是亲临一线、躬亲力行。他主持研究制订教学方案,他亲临课堂听课,他军容整齐地在训练场上巡视,他多次到后勤、施工单位检查,他还亲自撰写各种形式的文章,开始被称为"大校长小文章",后来被誉为"大将军小文章";当然也不仅是"小",他组织编撰出版的《民国将领列传》、《中国一百个军事家》、《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等重要专著,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校的教育、教研成果纷纷获奖,并跃人全军院校先进行列。 也正因此,从陆校派出参加自卫反击战的学员,均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作风过硬、有勇有谋,一次战斗就出了五个战斗英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云南前线部队,听到这情况汇报后,当即询问了南昌陆校及校领导的情况,随后大声称赞道:好样的!这些参战的学员是好样的!南昌陆校是好样的!南昌陆校的校长是好样的!出人才,出英雄!请代我向他致谢! 在方面军司令员位置上,他信仰未变,作风未变,建党强军,率先垂范;召呼他离职,他慷然应允:军委首长赠他"雄风"二字 1985年6月,王成斌被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1990年4月,他又被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在方面军司令员位置上,他信仰未变,作风未变,干劲未变,性格未变。在前进的征途上,依然能看到他当年攻城的身影,依然能听到他当年深沉的心声。l991年,他针对部队现有信息自动化和机械化装备的特点,在继承传统训练方法的同时又进行了改革。秋天,他在京郊举行了全区训练成果汇报表演,江泽民、李鹏、杨尚昆等党政军领导出席,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1992年,他从实战出发,在张北地区举行了严寒条件下实兵检验性拉练,为寒区作战总结了宝贵经验。1993年,他主持举办了师以上干部战役集训,并举行了"北国利剑"的实兵演习。近四年来他多次深入边防部队调查研究,为若干个边防部队解决了缺电、缺水、缺营房的困难。指战员们至今还深深地感激他怀念他。 可他常说:"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我只参加了个尾儿,又是战争的幸存者。我所有的进步及工作上取得的一点儿成绩,都是党的培养、领导上支持及同志们帮助的结果。离开了组织和群众,我王成斌会一事无成。因此,我只有尽职尽责、全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牺牲的战友,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 1993年7月的一天,军委首长同他谈工作,顺便说道:按条例规定老同志到时间就下,你已经超期一年了,打算怎么办? 他郑重地回答:服从命令,执行规定。军委什么时候下命令,我就什么时候离职,一切都愉快地服从。 他坦然而又轻松愉快地离开了领导岗位后,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书赠他"雄风"二字。 雄风,乃英雄之风。"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凝视这遒劲雄健的"雄风"二字,我猛然悟到王成斌将军确实像"风",对敌人是冽冽飓风,对小人是啸啸秋风,对人民和同志是熙熙春风和徐徐清风,对大千世界则是浩浩雄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