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炳耀 |
释义 | 1.天津市师范学校讲师1946年1月生,河北定州人。中共党员,天津市师范学校美术学科教研组长,高级讲师。1968年毕业于河北艺术师院美术系。他曾做过县文化美工,参加过河北省“根治海河展览”、廊坊地区九县文物普查和建档工作,编写的《根治海河小老虎班》连环画脚本发表在《河北画报》,同金家广等多人共同完成的“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文物”调查报告,在《文物》期刊一九九三年第四期发表。1979年至今,先后在天津市师范学校、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第二师范学校任过素描、人体造型解剖、艺术常识等课程。1986—1993年曾任天津市中师校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长和天津市第二师范学校美术学科教研组长,为开展天津市中师校普师班、美术班和大专实验班的美术教学,组织过大量的美术教师先后在天津市园丁美展展出,水粉画“黄河”在《天津中学生》杂志刊登,在《中国美术教育》发表的《谈中师简笔画教学》一文并被编入《中华优秀科技论文选》。长期受到人体造型解剖学专家李景凯教授教学指导,并编著《人体造型解剖学基础》一书。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基其个人传略被《中国当代科技人才系列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国魂—跨世纪中华兴国精英大典》等收录。 2.著名学者(生卒年不详),东莞人,著名学者。 我国的古籍向来没有标点符号,往往引起文字含义上的混乱与错误。王炳耀根据我国传统的断句方法,吸收外国的新式标点符号,经过反复研究,在1897年提出了他草拟的十种标点符号:“,”为读号,“.”为句号,“。”为节号,“v”为段号,“:”为句断意连号,“——”为接上续下号,“!”为慨叹号,“I”为惊异号,“?”为诘问句,“<>”为释明号。这十种标点符号,后来大多数被我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先驱者鲁迅、周作人、陈望道、胡适、钱玄同等人所采用,并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逐步完善为适用于白话文的新式标点符号。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出53号训令,通告全国采用的12种新式标点符号,就是直接从王炳耀倡用的十种标点符号演变而来,与我国现行使用的14种标点符号也有极密切的渊源关系。 3.画家生于1955年,祖籍山东济南平阴。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山东东方艺术院济南分院常务副院长,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高级画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