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妚大
释义

王妚大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运村人,虽然目不识丁,但熟悉34种歌调,能唱上千首民歌,被誉为海南黎族歌后。她的民歌曾录入《中国民歌大典》,被《诗刊》和《战地新歌》刊登。王妚大两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歌,曾被文化部授予“突出贡献奖”,最近又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 87岁的王妚大老人被授予“琼中民族终身成就奖”和“琼中民间艺术大师奖”。

个人简介

王妚大 女歌唱家,1923年12月出生,海南琼中什运镇什运村人。曾在县、省、全国民歌演唱会上屡次获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东分会会员。《叫侬唱歌侬就唱》这首黎族民歌是她自己作词作曲的,曾在省和中央广播电台播放,受到听众高度的赞赏。另外她的新作《深山画眉唱得欢》同样深受听众的喜爱。

荣誉

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昨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命名首批166名“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获此殊荣的海南省黎族歌王王妚大和黎族织锦技工符玉梅参加了命名仪式。图为王妚大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时和美国大学生合影。 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命名首批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166名。“黎族歌后”王妚大被评为“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登台领取了奖牌和证书。

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联合琼中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王妚大民歌培训班。省相关部门也积极地对老人的民歌进行收集整理,为王妚大的黎族民歌出了一本书,还制作了影像资料作为保存。

为了保护这位黎族歌手,2007年9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决定,向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王妚大发放终身生活补贴,每月150元,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就医。

此外还有男歌手王玉轩、女歌手王桂梅、唱技高超、誉满全州。

个人经历

族民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高兴的莫过于黎族著名民歌手王妚大了。走进琼中什运乡王妚大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这位87岁高龄的民歌手时,王妚大兴奋地说,“太好了,黎族民歌国家开始保护了,我很高兴。”老人孙女吉秋敏告诉记者,2007年6月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命名首批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166名。“黎族歌后”王妚大被评为“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登台领取了奖牌和证书。

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联合琼中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王妚大民歌培训班。省相关部门也积极地对老人的民歌进行收集整理,为王妚大的黎族民歌出了一本书,还制作了影像资料作为保存。

为了保护这位黎族歌手,2007年9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决定,向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王妚大发放终身生活补贴,每月150元,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就医。

遗产保护

有关部门以经费不足为由,迟迟无法对王妚大和她传承的民歌进行保护时,戴成熙、张宗爱两人的义举却让人心头一热。

王妚大,已是耄耋老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她的有生之日不多矣。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再不抓紧抢救、保护,那一首首心口相传的黎族民歌经典,会随老人的离去而成绝响,对海南的民间文化而言,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戴成熙、张宗爱两位来自他乡的文化人用行动证明了,要想保护、拯救并不难,上万元的设备即可,其实少几顿公款吃喝就省下来了。也许真正的难度是,有关部门对处于困境中的民间艺术缺乏珍爱之心,痛惜之情。

王妚大的民歌不会歌随人逝,能永远传唱在五指山的青山绿水间。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的王妚大已是87岁的耄耋老人,而令人痛心的是,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王妚大传唱的黎族民歌。很多专家学者为此心急如焚,纷纷呼吁保护已刻不容缓!

3月31日,是黎族传统的节日“三月三”,老人事先就准备好了衣服,准备到“三月三”庆祝现场献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她最终未能参加县里的“三月三”。

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他说,经费是最大的难题。记者当时曾详细询问需要多少经费,他说至少需要购置录音录像工具,并且还需要懂民歌的人参与整理。

王妚大和她的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申报,若能获批准就有资金进行系统的采集整理。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3月传来消息,王妚大的民歌未能获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困于所谓的经费问题,对王妚大的民歌的保护和整理,又成为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省政协委员、省民族歌舞团作曲家莫柯说,老人年纪已高,随时有离开人世的危险,对于她的民歌拯救相当紧迫。单靠民间微薄力量不足以成气候。即使她的孙女在学习,若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也很难系统的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民间,像白沙、乐东、东方等市县散落着许多优秀的老民歌手,可是政府一直没有对他们进行保护,挖掘和整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民歌逐步变异、消亡。所以,保护传统民歌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紧迫。

在海南省中部的黎苗山区,民歌遭到的破坏已经相当严重。记者去基层采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地老年人告诉我说,要是前几年,准能唱几首但现在嗓子不行了。就是王妚大年轻时所教的学生,现在也不过只会唱十几首。

在保护抢救民歌方面,重担都落在省群众艺术馆上,但是馆里真正懂黎族民歌的人没有几个。下面县市一级的文化馆,常年也没有经费投入,让他们来保护民歌,拿什么保护?在整理抢救工作中,喊口号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实事的人很少。一旦这些掌握民歌的老人去世,黎族民歌的精华将遗失殆尽。

文化成就

海南省民歌专家符策超说,王妚大所传唱的黎族古老民歌,如《黎族祖先歌》,体现了黎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为研究黎族民族发展史,宗教信仰情况以及社会习俗、道德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民歌同时也是海南黎族民歌中内容较为丰富、歌调较多、旋律较为优美的黎族民歌之一,对海南原生态民歌的创作发展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试想,如果现在还不加紧保护,歌随人逝,那对海南民间文化而言,是多么难以估量的损失呀。 在组织县里的文化部门给予保护,同时给了王妚大的孙女一定的经费,让她在家和奶奶学习民歌。

黎歌

黎族民歌有两种,一种是传统黎歌,一种是汉化黎歌。传统黎歌是用黎语咏唱的黎族歌谣,歌调古朴粗犷。传统黎歌每首歌句子结构无一定格式。有五字句,也有七字句,甚至多字句,不分段节,一气唱完,其韵律非常独特,押韵不一定规则。

汉化黎歌称为汉词黎调,是用海南方言咏唱的黎族歌谣,多为七言四句为一节或一首,韵律同海南方言歌,这是黎汉文化交流的产物。歌调较多,而以罗尼调、格罗调、哎罗调和四亲调最为流行,最为普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