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兴亚 |
释义 | 个人情况综述万兴亚,男,1950.7 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3年调入解放军军需大学,任副教授;1995年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经在省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省部、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教材6部。 学习工作简历1982.07 大学本科毕业。 1983.02—1983.07 赴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进修部分研究生课程。 1983.07—1983.08 参加中美两国举办的第一期《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讲习班,地点在陕西武功。 1984.07—1984.08参加中美两国举办的第二期《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讲习班,地点在辽宁大连。 1985.07—1985.08参加中美两国举办的第三期《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讲习班,地点在北京。 1982.08—1993.02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教师 1993.03—1995.07 解放军军需大学 教师 1995.08— 东北师范大学 教师 社会学术兼职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理事 吉林省政治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教学工作(近三年)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①政治经济学;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③西方经济学原理;④涉外企业管理。 研究生:①西方经济学;②制度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与最新理论成果;④西方经济思潮;⑤技术经济与技术创新;⑥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 : 截止2008年12月, 指导并毕业研究生40余名。 科研方向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当代市场经济; 3、人口、资源与环境; 4、中小企业与政策; 5、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 6、“三农”问题; 7、区域经济。 科研项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自从1991年以来,主持完成与正在完成的科研项目有13项: 1991—1992:《成人高校教育投资效益研究》省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已结项。 1993—1995:《军队农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对策研究》解放军总后勤部重点课题;已移交。 1997—1998:《吉林省解决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的对策研究》省社会科学“九五”招标项目;已结项。 1999—200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项。 2002—2004:《高校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已结项。 2005—2005:《长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长春市社科院社会招标课题;已结项。 2005—2006:《强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已结项。 2005—2006:《吉林省全民创业体制机制问题研究》省委宣传部重点调研项目;已结项。 2006—2006:《长春市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走势研究》长春市社科院社会招标课题;已结项。 2007—2007:《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长春市社科院社会招标课题;已结项。 2007—2008:《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及其在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已结项。 2008—2009:《长春市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战略推进机制研究》长春市科技局项目;正在结项。 2008—2009:《吉林省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体系研究》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正在进展中。 科研成果(按年度排列) (一)主要论文与研究报告(1999年以来): 1、《中国买方市场分析与制度创新》,合撰第一名,载于《长白学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9(3),学科二级。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促进体系及其对策》,独撰,载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省级。 3、《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与扩大内需》,独撰,载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5),省级。 4、《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独撰,载于《长白学刊》,2000(5),CSSCI期刊。 5、《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独撰,载于《新长征》,2000(10),省级。 6、《扩大农村内需的障碍和对策选择》,独撰,载于《长白学刊》,2001(专刊),省级。 7、《坚持“三个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独撰,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专刊),省级。 8、《技术创新系统分析》,合撰第二名,载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省级。 9、《发展中小企业是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化的关键》,独撰,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重点刊物。 10、《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加速东北地区现代化发展》,独撰,载于《经济管理》,2003(1),国家级。 11、《中小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独撰,载于《中国盐业》,2003(4),省级。 12、《加速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是长春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独撰,载于《要报》(内参),2003(4),重点刊物。 13、《加速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独撰,载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5),省级。 14、《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有新思路》,独撰,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特刊),省级。 15、《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独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省级。 16、《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取向与措施》,独撰,中国数字化出版社,2003(11),省级。 17、《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演进过程与创新思路》,合撰第一名,载于《税务与经济》,2004(2),CSSCI期刊。 18、《农村小康建设重在培育中小企业》,合撰第一名,载于《中国改革报》,2004/2/21,省级。 19、《3.15过后消费投诉增长,令人深思》,独撰,载于《要报》(内参),2004(3),重点刊物。 20、《吉林应加重“民营经济情结”》,独撰,载于《吉林内参》,2004(3),重点刊物。 21、《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战略思考》,合撰第二名,载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省级。 22、《促进长春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执笔人,载于《要报》(内参),2004(12),重点刊物。 23、《解决“创城”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独撰,载于《长春日报》,2005/7/2,省级。 24、《我国农地征用制度:沿革、现状问题与健全对策》,合撰第二名,载于《古今农业》,2005(3),省级。 25、《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独撰,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重点刊物。 26、《夯实生产节约的基础》,独撰,载于《人民日报》理论版,2005/10/10,国家级。 27、《建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5/05/01,重 点刊物。 28、《我国农用土地制度:沿革现状问题与健全对策》,合撰,《古今农业》,2005/05/01, 省级。 29、《夯实生产节约的基础》,独撰,《人民日报》,2005/10/01,国家级。 30、《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独撰,《光明日报》,2005/12/07,国家级。 31、《强化研究生信仰教育的理性思考》,独撰,《研究生教学研究》,2005/12/01,内刊。 32、《加速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变化的确对策建议》,独撰,《要报》,2006/01/01,领导参阅重点刊物。 3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独撰,《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006/01/01,国家级。 34、《自主创新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独撰,《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02/01,国家级。 35、《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独撰,《税务与经济》,2006/03/01,CSSCI期刊。 36、《关于长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独撰,《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06/01,省级。 37、《吉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独撰,《高技能人才论坛》,2006/07/01,省级。 38、《建立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独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2006/10/01,省级。 39、《吉林省推进全民创业体制创新问题研究》,独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大问题研究II》2006/11/01,省级。 40、《自主创新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独撰,《人民日报》,2006/12/01,国家级。 41、《长春市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走势研究》,独撰,《要报》,2006/12/01,领导参阅重点刊物。 42、《知识产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独撰,《人民日报》,2007/01/01,国家级。 43、《促进长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独撰,《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06/01省级。 44、《改善民生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独撰,《长春日报》,2007/09/01,省级。 45、《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独撰,《长春日报》,2007/10/03,省级。 46、《“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独撰,《长春日报》,2008/01/29, 省级。 47、《强化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对策》,合撰,《要报》,2008/07/25,重点。 48、《教师的坚守与追求》,独撰,《东北师大报》,2008/07/15,内刊。 49、《加速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独撰,《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01,省级。 50、《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思考》,独撰,《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09/01,省级。 (二)主要学术著作和教材(1993年以来): 1、《现代技术经济学》(全国高等财经、农业院校试用教材),第二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2、《中国农业全书—吉林卷》,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程》,参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自著,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小企业成长原理与方略》,自著,人民出版社,2005。 获奖信息(一)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作期间,曾经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励。 (二)1996年,论文《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难点和关键》,获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三)1996年,研究报告《成人高校教育投资效益研究》,获 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颁发的《省级“八五”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 (四)2001年,论文《中国买方市场分析与制度创新》,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颁发的《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五)2003年,著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获东北师范大学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六)2003年,论文《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加速东北地区现代化发展》,获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七)2004年,论文《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思考》,获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吉林省委颁发的《优秀论文奖》(不分级别/“优秀”为最高奖项)。 (八)2005年,著作《中小企业成长原理与方略》,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一等奖。 (九)2006年,论文《吉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获得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优秀论文奖,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群团奖一等奖。 (十)2007年,论文《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获得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即吉林省政府省级奖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