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隆南侨文化学会
释义

简称南化学会。印度尼西亚华侨社会文化团体。发起人为蔡炳坤、黄文华、陈举民、梁国英、张江敏、杨望东、许荣枝、梁培基等,除黄文化和张江敏和马辰来自雅加达外,其余皆为战前万隆中华学校(简称隆华)校友,其中有些是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简称民大) 成员,

历史

1945年8月至9月间筹备,10月25日宣告成立。以传播中华文化,宣扬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推动华侨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会址最初借用中华平民学校(简称中平),1946年4月16日南化学校创立后,始迁入。会员人数最初约70-80人,后来增至数百人。会务由执行委员会设文书、财政、学习、教育、社会、联络等股,股长由执委会成员兼任。为体现民主和集体领导,执委会设3名常委,不设正副主席,由3名常委轮流主持日常会务。

首届执委会成员

有蔡炳坤、黄文华、张江敏、杨望东、陈举民、梁培基、黄韶、陈增章、许荣枝、曾广兴等;常委为黄文华、张江敏、蔡炳坤等,另设监察委员会,首届监委有霍东阁(霍元甲之子)、何国荣等。

主要活动

有:(1)组织读书会,由骨干分子组成,每组三五人,学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兼读《华商报》、《群众》、《正报》、《风下》等国内和香港、新加坡出版的进步报刊,武装思想,提高理论分析和判断能力。(2)每周举行时事及哲学座谈会,讨论或辩论时局热点问题,探讨辩证唯物论哲学理论。(3)建立南化歌咏团,大唱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延安颂》等。(4)出版《南化旬刊》,由梁培基等编辑。(5)创办南化补习学校,为创办正规学校作准备,由黄文化、许荣枝、陈举民、梁国英等负责,1946年4月16日南化学校正式开学,成为该会最重要和艰巨的任务。(6)借用清华学校楼上4间教室,举办国语义务补习班,主要招收华侨职工,傍晚上课,每周3次。1945年11月招生,旋因"万隆大火"而中断,到1946年10月开始正式开学。学员人数约200余名。(7)派遣张江敏、黄文华、蔡炳坤等3位常委到印地华侨广播时事新闻。(8)联合爱国进步侨胞通电反对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和独裁专制(9)1946年3月25日印尼军队撤离前焚烧万隆南区,造成"万隆大火"事件,华侨损失惨重,该会积极募捐救济,在中兴旅店(Horel Tionghin)和中平学校设置难民收容所,并开1946年9月开办难童训练班,在10月21日正式上课,陈景寅、陈喜良、陈玉涓等担任义务教员。(10)派陈举民、张江敏等执委参加领导万隆中华青年保安团。该团是经印尼军队同意,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华侨由土生华侨组成,其副团长兼秘书长为王庆勇。(11)为团结广大侨胞,不断扩大发展华侨民主爱国统一战线,孤立国民党势力,为南化学校筹资建设新校舍,该会和学校于1946--1948年积极开展戏剧义演,公演《永久的朋友》、《米潮》、《凯旋》、《升官图》、《海恋》、《战斗里成长》等,并组织歌泳团,人数达百人左右,号称"万人歌咏团"。开展演唱活动,赴井里汶、直葛、北加浪岸、三宝垄等埠巡回演出。(12)团结和改造万隆中华总会。战后万隆中华总会曾被国民党势力控制,南化学会团结万隆华侨联合会、万隆中华青年会、万隆中华青年总会、万隆中华民主协会万隆分会(50)年代初改称为中华民主党万隆支部)土生华侨团体和万隆华侨妇女协会、万隆教师公会、万隆华侨公会、万隆中华业余社、万隆中华戏剧协会等华侨团体及万隆亚弄公会、万隆三轮车公会、万隆长黄公会等于1949年8月成立万隆中华侨团总会,主席洪载德,副主席房延凌、林仁木等;秘书吴秀德、余继周、常委霍东阁、杨望东等。并于1950年12月,改造万隆中华总会,洪载德任主席,房延凌任常委。1951年初,万隆中华侨团总会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自动解散。(13)积极参加中国、印尼和世界人民的进步和正义事业和活动,支持抗美援朝、参加保卫和平签名运动,与印尼人民共同举行保卫世界和平火炬示威游行;在亚非会议、亚非作家代表会议期间,在祖国政府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毅、贺龙、刘宁一、杨成武、彭真、郭沫若等以及中国妇女代表团、工会代表团、人大代表团、各种体育代表团访问印尼期间,积极参加保卫后勤工作;多次参加当地兴修水库、疏通河流铺设国道等义务劳劝,为促进侨居地经济建设以及中印(尼)人民友谊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解散

1966年奉命解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