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宛如 |
释义 | 1 汉语词语◎ 释义词义:1、委曲顺从貌;2、好像,仿佛。 词语分开解释: 宛:宛 wǎn 曲折:委宛。宛妙(声音婉转动听)。宛转(zhu僴 )(a.辗转;b.同“婉转”)。仿佛。 如:如 rú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 基本解释 1. [as if;just like ;as though]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be obedient]委曲顺从的样子 详细解释 1. 委曲顺从貌。 《说文·人部》“僻”字下引《诗》:“宛如左僻。”今本《诗·魏风·葛屦》如作“然”,僻作“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马瑞辰通释:“按《说文》‘僻,辟也’,引《诗》‘宛如左僻’。如,犹然也。僻,即辟也。” 2. 好象;仿佛。 唐 元稹《青云驿》诗:“纔及 青云驿 ,忽遇蓬蒿妻;延我开荜户,凿窦宛如圭。” 宋 何薳《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既覆缶出水,而有馀水留缶,凝结成冰,视之,桃花一枝也,众人观,异之,以为偶然。明日用之,则又成开双头牡丹一枝。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鹭,宛如图画远近景者。”《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 妲己 ,面无粉饰,宛如月里 嫦娥 ;头不梳粧,一似蓬莱仙子。”《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玉娥 道:‘妾除夜曾得一梦,次日岁朝遇一胡僧,宛如梦中所见。’”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乃制孙叔敖衣冠剑履一具,并习其生前言动,摹拟三日,无一不肖,宛如叔敖之再生也。”明 钱谦益《尚司少卿宝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风雨馌耕,不废丘园之礼;灯窗课读,宛如宾友之期。”《清史稿·灾异志五》:“五年冬至时, 高淳 羣花齐放,宛如春色。”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那窗户上的冰花雪纹,宛如一块用银丝刺绣成的碎花巾帕,显得格外好看。” ◎ 诗词忆宛如 飞鸿踏雪 冰雪少女入凡尘,西子湖畔初见情. 春风杨柳漫天絮,春雨凝碧如镜明. 风生竹外两相识,共应湖水说旧心. 孤舟轻波下桥东,双飞燕过曲山亭. 山高峰下绕流水,桃李花下姻缘定. 岂闻君为现天子,对此愁惆意满怀. 深宫苑闱莫如诲,高墙瓦冷只独寒. 但君为妾事情深,情由己钟身不由. 凡事亲躬日复日,上奉下效年复年. 枝上杜鹃带啼血,柳头飞絮吹成雪. 翠袖凝寒回月明,倦倚西风空瘦影. 身于帝王家无奈,爱恨纠责难释怀. 身心具瘁知限至,红消一去谁与怜? 夕殿寒风窗外雨,孤枕难眠魂未惊. 萧萧枫叶闭疏窗,陌头残阳倍凄凉. 自古红颜多薄命,玉碎瓦全到西楼. 2 小说《小时代》人物人名:小时代中的大条女唐宛如。 唐宛如是郭敬明跨年小说《小时代》中的女主角之一,是一名有着健硕肌肉羽毛球运动员,在心爱的的人面前却也展现出江南女子温柔的一面(粉红色少女的心情)。 唐宛如在小说中,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角色。 唐宛如和小说中另外的三位女主角:顾里、林萧、南湘有着很鲜明的性格对比。 3 电视剧《孝庄秘史》人物◎ 基本信息宛如,即董鄂妃,也即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内大臣鄂硕之女,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其母为汉人。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 董鄂氏于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656年10月12日)被拟立为贤妃,一个月后(九月二十九日,西历11月15日)被拟立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1657年1月20日),福临颁诏正式册立其为皇贵妃(册封贵妃制向无颁诏之例)。 董鄂妃入宫后住在承乾宫,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生下皇四子,不料未及百日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1月25日)便夭折。顺治追封这位尚未取名的皇子(甚至打算立他为皇太子注四)为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皇宫内虽极受福临宠爱但为免遭妒,时时谨小慎微使其精神极度紧张加上丧子的打击以及产后因孝庄太后生病而不得不勉力伺候,很快病倒(亦可能在十四年八月便已患病)。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董鄂妃之死对福临的打击极大,福临“竟至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注五八月二十一日(9月25日)董鄂妃被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简称端敬皇后,而对此,福临“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亲自撰写其《行状》数千字,并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她作《别传》,辍朝五日以示哀,用蓝笔批答奏章四个多月注六,甚至再萌剃发出家的念头,经各方人士劝阻才未果。三七(阴历九月初十日,西历10月13日),在景山火化,由茚溪行森注七秉烛,偈语曰:出门须审细,不比在家时;火里翻身转,诸佛不能知。136天后,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福临亦逝。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合葬孝陵。 ◎ 董鄂氏的身后事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氏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舒畅-董鄂妃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满腹经纶的董鄂妃 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为什么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呢?因为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氏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 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福临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骨灰罐)。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福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顺治皇帝经过失子、失妻几次变故,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帝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是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顺治皇帝死后,尸体被火化,于康熙二年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东陵中的孝陵。 ◎ 角色信息在《孝庄秘史》中,宛如(即董鄂妃)由舒畅饰演。舒畅饰演的宛如温柔体贴,小巧可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此外,舒畅还在《皇宫宝贝》《曹雪芹》《宝莲灯》《皇太子秘史》《金粉世家》《少年大钦差》《天龙八部》《魔幻手机》《鹿鼎记》等多部影视剧中有非常精彩的演绎。 ◎ 精美剧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