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晚晴园 |
释义 | 晚晴园是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保存了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时的许多重要史料。晚晴园原由一位张姓富商修建,供同盟会南洋支部使用。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数次访问新加坡,把此地做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1966年3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几度易手的晚明园整修后重新开放,供人凭吊一代伟人孙中山。纪念馆的正面,摆放着中山先生的座像。 简介晚晴园(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路,占地1800多平方米,已有百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现在是新加坡的游览胜地之一。园内是一座红色尖顶的两层楼房,正面呈“凸”字形,三面筑着围墙,门窗都呈拱形,房檐饰以木制廊花,水槽沿墙柱而下,是19世纪末期海外华人的典型别墅。有“晚晴园”三个苍劲大字的横匾挂在大门的门楣上,大字下面写着“孙逸仙别墅”的英文字佯。楼的底层正面是宽敞的大厅,后被辟为展览室,展出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其中有孙中山的亲笔函件、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员的合影、孙中山在晚晴园卧榻照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新加坡时死难侨胞的遗物等,还有宋庆龄女士晚年从北京寄赠的孙中山手书的“遗嘱”影印件。楼上被辟作图书馆,陈列中国大陆、港台出版的数以千计的史籍、杂志,供人阅览。 这座古老的建筑早期名为“阴珍庐”,早年营建这座巴拉甸式两层楼独立洋房的主人是名姓梅的富商,洋房是专为爱妻造的。据说她的芳名叫明珍,所以屋名为“明珍庐”。当时室内的陈设布置非常精致,富丽堂皇。梅姓商人家道中落后,将明珍庐卖给富商张永福。张永福将这座建筑物买下的目的是供奉母亲养老。他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里的晚晴两字,将明珍庐重新命名为晚晴园,象征晚霞绚烂,晴朗气爽,寓意母亲晚年安逸,晚景常好。当孙中山先生1906年来新加坡时,爱国的张永福想把晚晴园作招待下塌地。于是先向老母请命,并说明原委,老太太一口答应儿子的要求,同时还称赞儿子深明大义。 1906年,孙中山先生正式在新加坡组织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社址就在晚晴园。此后一年里,孙中山先生在晚晴园策划了几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及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新加坡被选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支部。在这期间,同志群英,为倒满建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努力。近则为南洋各同盟会所朝宗,向心;远则出钱出力,呼应国内迭次起义。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革命告成。孙中山先生来新加坡一共八次。他与家眷于1910年最后一次住在晚晴园。 辛亥革命之后,晚晴园的主人因生意失败逐渐衰落,房屋易主,庭院荒芜。1937年,原同盟会会员李光前等6侨胞集资将它买回,献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并由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修葺成昔日的样子,同时向海外侨胞搜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文物、资料。1942年,日军侵占新加坡,晚晴园被充作宪兵部,许多文物遭到毁坏。1964年,侨商李光前提议将晚晴园作为纪念馆,并于1966年孙中山诞辰100周年之际再次整修建筑物,充实文物,同时改名为“孙逸仙别墅”。别墅前面是芳草萋萋的宽阔庭院,庭院的石墩上为一尊孙中山身着唐装的铜铸坐像,是1966年整修晚晴园时增置的。坐像的基座两层,基座上的孙中山双手轻按膝前展开的蓝图,目光炯炯有神。坐像背后两侧各植一株青松,四周繁花环抱。上层基座正面镶嵌着一面黑色闪亮的大理石,镌刻着晚晴园的历史沿革。整座庭院的布局十分匀称、庄严,一派恬静、幽雅气氛。 历史晚晴园始建于19世纪末。当时是由橡胶业巨头张永福为他的母亲陈宝娘女士买下的一幢独立洋房。张永福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热心支持者。1906年2月,他将这幢独立洋房送给孙中山先生,以方便他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中国革命成功后,晚晴园由当时的中华总商会(现在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管。 辛亥革命成功后,人事星散,加上张永福因支持革命,生意亏蚀很大,因此将晚晴园卖给一位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买下后,本人并不住在这里,园林逐渐荒芜。新加坡的同盟会老同志,非常珍惜晚晴园那段光荣的历史。1937年,新加坡六位有远见的华社领导合力将晚晴园赎回。这六位领导都是种植业和树胶业的翘楚兼银行家,他们是:李光前、陈延谦、李振殿、周瑞献、李俊承和杨吉兆。1938年,他们将晚晴园交给中华民国政府管理。民国政府拨款修理,并搜集文物,安放桌椅、铜像。1940年元旦举行开幕典礼开放供参观者凭吊瞻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晚晴园被日军占用,充作通讯部。园内楼上楼下陈设的纪念文物和图片荡然无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但晚晴园已经满目疮夷,四壁萧然了。 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再次拨款重修晚晴园,并作为驻新加坡国民党支部办公室之用。1949年,英国承认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殖民地政府不允许国民党在新加坡设立支部。民国政府于是在1951年将房地契约交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晚晴园再度沉寂下来。 1964年1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决定重修晚晴园,作为纪念孙中山在新加坡领导群众,策动革命的光荣史迹。1965年修复完成,同年11月12日庆祝孙中山诞辰99周年纪念。1966年,总商会将在新加坡各处发掘的日治时期死难人民的遗物陈列在晚晴园。这时晚晴园展示的历史文物分成两部分,一是孙中山的遗物及历史图片,一是日本统治时期死难人民的遗物。 1994年,晚晴园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历史古迹。1995年2月19日,时任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的杨荣文准将(现为外交部长)亲自到晚晴园参观。他认为晚晴园是新加坡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局势。为了让年轻一代对过去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应该将它翻新,重新赋予它历史的生命。1996年,中华总商会将其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以追念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的革命事迹。1997年,中华总商会成立了子公司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限公司,负责纪念馆的修复工作。 晚晴园修复委员会是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任会长郭令裕发起并成立的。在郭先生领导下,委员会属下还包含了五个工作小组,彼此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懈。经过四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将晚晴园改造成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经过了4年的修复,这栋耗资新币800万的纪念馆,已在2001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135周年纪念当天开幕。由内阁资政李光耀主持开幕典礼。 内部景观在纪念馆的南洋室,有一幅引人瞩目的巨幅油画《华侨是革命之母》,画的是1907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向当地矿工和胶工宣扬革命思想的场面。那也是一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南洋色彩的画作。作品里画了孙中山和10多个追随者,还有矿工、胶工、农民、妇女和小孩等130多人。背景是新加坡锡矿区的典型风貌。整个作品气势恢宏,人物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设在二楼前半部的新加坡室介绍了新加坡华侨追随孙中山的事迹。那时晚晴园成了革命义士聚集的地方。展览室右侧展示的一组塑像,就生动地展现了当年孙中山与同志密谋推翻满清政府的场景。 和平室把晚晴园的过去与现在一一地陈列出来。为了让各层阶级的人士了解孙中山是在何种情况下开始革命活动的,在这里先给参观者做一个中国时代背景介绍,表现出当年中国陷在内忧外患不断,国家陷入被列强瓜分的惨痛景象,孙中山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 奋斗室将追踪孙中山的家境和他从夏威夷檀香山到广州和香港的足迹。这里能认识到孙中山如何学医和如何将美好前途抛之脑后,投入革命生涯。革命工作不只是策划起义。筹募支援起义更为头痛,而孙中山不惜负起这庞大的任务,到世界各地如日本、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劳碌奔波。在这间展览厅里,来访者能得知并深入了解孙中山与他的同志们如何起义,改变历史。 晚晴园庭院还有其他精彩的展览物和表演供游客观赏,包括:烈士树、六种南洋热带水果树、酸仔树。孙中山母亲爱吃酸仔炒咸虾,孙中山孝顺母亲,特地把酸仔树的种子从檀香山带回翠亨村栽种。晚晴园这棵树就是来自翠亨村酸仔树的种子。 雕塑晚晴园的雕塑很多,多数是前馆长冯仲汉先生在任时委托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制作的。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73岁)制作。他以“组雕塑”艺术形式创作的“孙中山先生组雕塑”,以艺术手法概括和浓缩他的生平、民主革命思想和精神精髓。每尊铜像高约50至60公分,它们分别是“根”、“志远”、“求索”、“丰碑”、“奋进”及“携手”。除了孙中山,展室内的雕塑也反映同时代其他优秀人物。如秋瑾女士、林则俆、黄花岗烈士等。 1928年5月3日,蔡公时代表中国与日本交涉,惨被日本杀害,史称“五三惨案”。“五三惨案”发生后,陈嘉庚除了发动华社捐款救济受害者之外,还特地请德国的铸造厂铸造一座蔡公时铜像以纪念他。这座铜像完成后,本来的安排是先运到新加坡,再转运到中国。铜像抵达新加坡后,由于日军已南侵,无法转运到中国去,只好落户在芽笼3巷陈嘉庚的南益树胶厂。直到1945年新加坡光复后,铜像才重见天日。5月30日“五三惨案”78周年纪念日。山东济南市委、市政府在趵突泉公园举行蔡公时烈士铜像安置暨“五三惨案”纪念堂奠基仪式。蔡公时烈士铜像终于“回家”了。 晚晴园有还一尊特别的雕像。雕的是几年前刚去世的本地戏剧大师郭宝昆。郭宝昆1939年生於河北武邑县。49年移居新加坡。在该地受中小学教育。64年毕业于澳洲悉尼国立戏剧学院。65年回新与吴丽娟联合创办“新加坡表演艺术学院”。1972年与一群院友发起南方艺术团。他曾任新加坡电视台导播。从60至80年代他译导过多部舞台剧。其中包括:《考验》、《高加索的母亲》、《黑魂》、《搭错线》、《希兹尉:班西尼死了》、《亚答屋顶瓦屋顶》。他是新加坡少有的双语戏剧工作者,不但用中英文在报章撰写戏剧评论,开导演讲班,也用中英文创作。他是1989年的文化奖得奖者,他於2002年9月与世长辞,享年63岁。他的著作有:《棺材太大洞太小》、《单日不准停车》、《喂·醒醒》、《成长》、《挣扎》、《萍》等。 雕塑的底座上刻着郭宝昆的对艺术的思考:“这些年来,我总是持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艺术的重要性是次于生活的,生活才是最基本的,首要的。除非你严肃的对待生活,要不然搞艺术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艺术的真谛,是通过艺术的过程,去对人与生活作更深入的了解”。 旅游信息地址:Tai Gin Road,大人路12号 新加坡邮区327874。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上午十点至下午五点, 每周一休馆。 乘搭巴士:访客可以乘搭21,130,131,139,145或186。 *当巴士转进马里士他路时,访客可以在中山公园旁的车站下车。马路对面可看到马里士他路观音堂。 乘搭地铁与巴士: ■ 大巴窑(NS19)地铁站,从地铁站走到大巴窑巴士转换站,*乘搭139或145。 ■ 诺维娜(NS20)地铁站,在诺维娜地铁站对面,*乘搭21或131。 ■ 宏茂桥(NS16)地铁站,在宏茂桥巴士转换站,*乘搭130。 *当巴士转进马里士他路时,访客可以在中山公园旁的车站下车。马路对面可看到马里士他路观音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