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晚清宫廷与人物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 吴相湘著

出 版 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 数: 200000

版 次: 1

页 数: 298

印刷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0842866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

宫廷的轶闻韵事,是最富神秘性的,同时也是自古以来,文入学士及一般人所喜谈述的;惟其富于神秘性,难得真相,捕风捉影,遂在所为免;于是好事者为迎合世人心理,而向壁虚构的故事,也层出不穷了。

笔者是素留心明清史事,并有意撰写趣味化中国近代史书的,因此,多年来,在故宫博物院直接搜集材料时,也颇留心这许多问题,幸有所发现,……以纠正世俗讹说,并便一般读者。

——吴相湘

内容简介

《晚清宫廷与人物》,是作者十余年在台湾撰述近代现代人物的一部分,全书包含了天子、庶人,更有宫廷最高主宰,也是统治了中国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的言行。尽管内容是如此广泛,但却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这里出现的人物都是与中国近代兴衰有密切关系的。

对于这些人物的描述,除开着重他生平大关大节以外,个性也是注意的重点。“李鸿章的中堂脾气”,自信是同类性质的书籍中所未前见的。读者由此可窥见“大人物”个人修养的重要。“耍脾气”、“使性致”一时冲动,国事却蒙受不幸影响了,真是“不吉慎哉,可不戒哉!”

记录这些人物言行的凭藉,都是可信赖的史料,绝没有采用道听途说的野人之言。

作者简介

吴相湘(1912-2007),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湖南省常德人,1912年1月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负责校勘《明实录》。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入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专事收集战争资料编纂战史,多次随军在前线参战,到敌后了解情况,撰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文稿。他阅读日本军部及外交档案,掌握了中日战争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他在20世纪70年代,编著出版的两巨册《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最早记录了中国军民长期抗战的历史,也是学术界公认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和优秀的抗日战争史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北平故宫博物院编纂、兰州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主任、台北市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曾应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邀请,主持《中国革命同盟会史实研究计划》,并参加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民国时期人名典》的撰述工作。他治学严谨,著述认真,广征博采史料,力求客观翔实。特别长于直接搜集引用中外第一手资料,参考稽证,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研究,出版了大批专著、专论。他根据故宫档案编著的《晚清宫廷实纪》、《清宫秘谈》,揭露数百年来紫禁城中隐踪秘事,很有史事价值。他引用英国、日本外交档案写成《孙逸仙先生传》,披露了大量国内书刊从未涉及的史料。他撰著的《民国百人传》、《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先驱》、《民国政治人物传》、《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等民国著名人物传记,开民国史研究之人物研究的先河。他研究历史注重以史料为基础,主编出版了一系列史料丛书,如《中国现代史料丛书》、《中国现代史丛刊》、《中国史学丛书》、《民国史料丛刊》、《乡村建设史料汇编》,为史学界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长编。他发表的大量史学论文,已辑成《近代史事论丛》、《历史与人物》等书刊出版发行。台北三民书局出版了其长篇自传《三生有幸》。他的论文和著作也发行于祖国大陆,成为中国史学界研究民国史、民国人物的参考书。2007年9月21日,吴相湘先生在美国伊力诺州自由市逝世,享年95岁.

图书目录

前言

慈禧与慈安

光绪帝的读书生活

天花与御医

壬辰谈往

癸巳谈往

甲午述往

戊戌政变之国际背景

林则徐与禁烟节

魏源与《海国图志》

祺祥故事主角肃顺

胡林翼手扼乾坤

李鸿章的中堂脾气

李鸿章与中俄密约

李鸿章擅入圆明园

翁同龢戊戌罢官原因

刘坤一“东南自保”

张之洞的“附子”、“六君子汤”

刘铭传与中国铁路

郭嵩焘超人识见

誉满中外的曾纪泽

许景澄成仁取义

杨子通大义凛然

大刀王五

洪钧与王之春

鲍超如雷如霆

武昌起义时清军之行动

武昌旧太守梁鼎芬

清帝退位与出宫经过

书摘插图

慈禧与慈安

关于慈安的死,各家笔记说法甚多,大多不可相信。但也有个别记述,被史家考证可信者多,值得研究。

香港台北近刊行以慈禧为主题的小说,有关慈禧与荣禄以及慈禧因羞愧而耽杀慈安的内容。

一般说来:关于慈禧与荣禄的“情史”,德龄女士所著的《御苑兰馨记》中早有描述,应该是世人所熟知的了,但这一描述的荒谬可笑是不下于坊间一般小说的。至于慈禧耽杀慈安的传说,各家笔记中的异闻甚多,大都不可相信,但光绪朝日讲起居注官恽毓鼎所撰的《崇陵传信录》中的记述,却很值得注意——《崇陵传信录》的内容,经各家考证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对其有关“慈安之死”也值得研究。

《传信录》有云:“光绪辛已(七年)三月十一日,孝贞太后崩,时慈禧病甚剧,慈安固健康无恙,凶信出,百官皆以为西圣也,既而知为东后,乃大惊诧。相传两太后一日听政之暇,偶话咸丰末旧事:慈安忽语慈禧日:我有一事,久思为妹言之,今请妹观一物,在箧中取卷纸出,乃显庙手敕显庙手敕即咸丰手诏。也,略谓叶赫氏祖制不得备椒房椒房指后妃,今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朕实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慈安持示慈禧,且笑日:吾姊妹相处久,无间言,何必留此诏乎?立取火焚之。慈禧面发赤,虽申谢,意怏怏不自得,旋辞去。”——其下续记翌日慈禧遣人以毒饼进慈安,食之,即传太医,而凤驭上升矣。又云: “或传咸丰时,肃顺曾密疏请文宗钩弋故事钩弋指汉武帝妃子钧弋夫人,故孝钦听政,首取肃顺,而摭拾跋扈罪状,以成其狱。”——要确定这一说法是不是可信,首先要看咸丰帝晚年是否“专宠懿贵妃”(当时称谓如此,慈禧乃同治时所上尊号)。

就我在清宫各种档册中寻觅答案的结果,我所得的印象可以说:咸丰帝生前,至少可说是晚年是并不专宠懿贵妃的。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