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挽面 |
释义 | 在潮汕地区的农村或一些老城区风行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美容术——“挽面”,当地爱美的姑娘都争相“挽面”,焕发青春风采。“挽面”乃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在某些地方又称“开脸”、“界面”、“修容”。按传统习俗,女人只有出嫁时才享受这种待遇。即经人用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流传至今,“挽面”已不是新娘的专利,爱美的姑娘只要花上几块钱,经阿婆们一双手、几根线的精心打扮,脸蛋便流溢出青春的光彩。 如何“挽面”杨家乳娘对苏六娘说:“修容择在寅时,簪花择在卯时。”新娘出嫁前夕,要进行挽面美容。方法是由一名具有“挽面”经验的妇女,先在出嫁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接着拿一条二尺多长的浸湿纱线对折,中间在右手拇指上绕两匝,一头拿在左手上,另一头用牙咬着,紧贴在出嫁女子的脸部,然用手一弛一张,上下左右交叉绞动,就可以拔掉脸部的茸毛,清除脸上的污垢。先是清除眉毛底下的杂毛,再从额头顶端开始,线圈行遍整张脸,不一会儿,脸蛋便显得光滑、整洁、容光焕发、光彩明净。挽面,因为这是一个女孩子一生第一次的美容活动,所以非常慎重,负责挽面的必须是“好命人”(子孙多,威望高的老妇人)。“挽面”完毕之后,还要赠送给好命人答谢礼。 挽面婶缘由其实,“挽面”功夫不只适应于出嫁女,而且很多中老年妇人也乐于此道。因此,每个自然村都有两、三个以此为副业的妇人,姐妹们昵称她们“挽面婶”。以前,过年要挽面,红白喜事也要请人来家中挽面。丧事的挽面,主要在“成服”(上孝)与“除服”(脱孝)之时,男人剃头,女人挽面。临近七夕,一些将出“花园”的小姑娘和准备回娘家探亲的小媳妇,都纷纷“挽面”美容一番。而这些“挽面”的“美容师”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阿婆,她们技法娴熟,两手配合恰到好处。“挽面”过去用的线一般是较粗的黄麻线,但现在已难以找到,只能使用缝纫线,增加了不少操作难度。一次挽面,工夫做得细的,要将近一个钟头。这一工艺今天已快失传了,不过近年又有复兴的趋势。许多老年妇女仍然喜欢它,孙辈结婚,老人大寿,这类喜庆日子,她便要找人给自己挽面,头上还要插上一支如意。 介绍挽面婶,多为四、五十岁,一般年近四旬才愿拜师学艺,并以此为副业挣点银元弥补家用。挽面这玩意儿,看似简单,其实几根轻纱能操作自如并非易事,非心灵手快者莫能胜任。她们每天除了料理家务之外,便专心忙于挽面了。她大部分时间在家作业,也有被一些富裕人家约请过去。每年农历八月至春节这几个月,可谓是挽面的旺季,天天顾客络绎不绝。一是年底婚嫁多,大姑娘非挽面不可;二是“欲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些中老年妇人或为操办喜事,或为出行做人客都想请挽面婶妙手回春,力求年轻潇洒一点。挽面婶主要为本村人服务,但有个别功夫一流者名闻遐迩,邻村人也慕名而至。挽面婶虽然日无暇晷,但她的生活过得很充实,收入虽低微但细水长流,她不愁没有零用钱,不愁没有油盐酱醋茶。 发展挽面婶大多戴着一副老眼镜,见多识广,深谙人生哲理,十分健谈,她是同辈的姐妹,是姑娘的良师。她边挽面边与姑娘拉家常讲故事谈婚嫁,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说到伤心处,她潸然泪下;讲至新婚之夜男欢女爱时,她含情微笑令大姑娘白嫩的脸庞倏然泛红而羞答答地低下了头。像这样和蔼可亲的挽面婶,很受乡村妇人尤其是大姑娘的欢迎与敬仰。但随着乡镇发廊的涌现,使挽面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一些时尚女郎舍弃挽面而频频光顾发廊请理发师傅为其修面美容。因此,过去那门庭若市的情景已经消失,上门挽面的人日渐稀疏了。 “挽面”虽是一种旧民俗、一门古老的手艺,但却是农村妇女美容的最佳选择,并且随着都市人复古之风悄然兴起,“挽面”以其价廉且无副作用,将越来越受到爱美女士的青睐。从前在农村,挽一次面才两角钱。今天,有些新开张的挽面店,一次要收几十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