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完颜雍
释义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原名完颜褒,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1189在位)。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辽东留守,后被拥立为帝,在位29年,终年67岁。即位后,停止侵宋战争,励精图治,革除了海陵王统治时期的弊政。金世宗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使金国国库充盈,农民也过上富裕的日子,天下小康,实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金世宗也被称为“小尧舜”。金世宗统治时期,改善了民族不平等待遇,却未能真正消弭。他死后谥号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兴陵。

中文名:完颜雍

别名:完颜乌禄,完颜褒

国籍:中国—金朝

民族:女真族

出生日期:1123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1189年1月20日

主要成就:大定盛世

庙号:世宗

谥号: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陵墓:兴陵

简历

完颜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初名乌禄,汉名原叫完颜褒,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东都留守,后被拥立为帝,在位29年,病死,终年67岁,葬于兴陵(今北京市房山县三峰山下)。

宗完颜雍,太祖完颜阿骨打孙,完颜宗辅子。先后封为葛王、曹国公,赵王、郑国公、卫国公。金熙宗时任兵部尚书。海陵王时,任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 在世宗完颜雍做济南尹时,海陵王完颜亮闻其妻乌林答氏貌美,召她入京面圣。乌林答氏对世宗说:“我若不去淫贼必然会加害夫君,我自有办法,既不连累夫君,又不辱我清名。”遂起身赴京,行至良乡,自杀而死。世宗后来在位的29年间,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就是为了怀念深明大义的乌林答氏。

六年(公元1161年)9月,海陵王率军大举攻宋。同年10月,海陵王部下南征万户完颜福寿、高忠建、卢万家奴和婆速府路总管完颜谋衍于南下攻宋途中,分别率领所部从山东、常安自行返回辽阳,捕杀了海陵王安插在辽阳监视世宗的副留守高存福,并于10月8日拥立世宗为帝,改年号为“大定”。

世宗称帝后,下诏列数海陵王罪恶,废为庶人,并遣军切断了海陵王归路,进据中都。他外与南宋议和罢兵,内用各族人士为官,重兵镇压了契丹族起事。使统治集团内部趁于稳定,国内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他还注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举,学校等文化事业,放免二税户和部分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负担,取消金银矿税,广开榷场。使金国财政充足,仓廪有余,政治局面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一时的繁荣,成为金国的全盛时期,女真族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他也被誉为“小尧舜”。

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世宗病死于中都宫中的福安殿时,许多人都失声痛哭,悲声遍野。

完颜雍死后的庙号世宗,谥号为仁孝皇帝。

人物生平

金世宗对金朝中期历史有一定影响,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东京即位

金世宗,名完颜雍,女真名乌禄,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出生。他的父亲完颜宗尧(初名宗辅),是阿骨打的第五子。宗尧比较有头脑,当太祖诸子带兵出征时,宗尧经常运筹于帷幄之中。他主张以汉制对汉人,同宗翰等推行的杀戮政策有一定区别。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135),宗尧40岁那年,去世了。那时完颜雍只有12岁。他的母亲李氏,出身于辽阳渤海大族,聪明能干。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亲的教养。依金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应当嫁与宗族的人。李氏却不愿接受这种落后的习俗,就在辽阳出家为尼。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年轻时,他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金史·世宗本纪上》)。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8),完颜雍以宗室子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

金熙宗在位后期,时常酗酒,杀戮亲贵大臣,唯有对完颜雍比较好。什么原因呢?原来完颜雍的父亲伐宋时,得到了一条宋朝皇帝用过的白玉带,作为传家之宝。完颜雍很珍爱它。金熙宗时,完颜雍的妻子乌林荅氏,对他说:“此非王邸所宜有也,当献之天子”。完颜雍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将白玉带奉献给金熙宗,博得熙宗的悼平皇后的欢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海陵帝即位之初,完颜雍判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牧,不久,判大宗正事,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后又改为燕京(今北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职。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海陵帝对他很不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乌林荅氏又劝完颜雍多向海陵进献珍异,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诛身之祸。完颜雍照妻子的话,把辽骨睹犀佩马、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的珍宝,送给海陵。海陵认为完颜雍怕他,对他又很恭顺,疑忌之心稍解。但在完颜雍任东京留守时,海陵还是派了心腹高存福任东京副留守去监视他。

正隆六年(1161),海陵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搞得“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契丹人不愿当兵,杀了金朝官吏,夺取3000副兵甲,举行起义。海陵的统治更加不稳。完颜雍的舅父李石劝他积蓄力量,夺取金朝最高统治权,他们也积极修造兵甲。这件事让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诉海陵;同时还同推官李彦隆图谋杀害完颜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颜雍告了密。海陵得悉,派谋良虎去杀害宗室兄弟。完颜雍听到这些,心里非常恐惧,李石劝他及早即位。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讨论备“贼”事为借口,将东京官吏召到他母亲出家的清安寺开会。高存福不敢来,完颜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来。完颜雍当场把高存福和李彦隆抓起来。十月初三,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率领金军两万人从山东前来,完颜谋衍率兵五千余人从常安(今辽宁沈阳东北)前来,他们都来投奔完颜雍。七日,各路军队入城,共同击杀高存福等人。第二天,诸军官属来到完颜雍的府第求见。完颜雍刚刚走出来,诸军官属在庭下高呼万岁。完颜雍推让了一番,将领、官员一再劝进。于是,完颜雍亲赴太庙,祭告祖先,再来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金世宗。全世宗即位后,改元大定,废黜海陵。从此开始了他为期29年的统治。

金世宗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并非偶然的事。从他本人来说,自为官以来“久典(主管)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丰富的实际统治经验。因此,无论在女真贵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声望。从当时金朝最高统治者海陵帝来说,他由于指挥南伐宋朝的战争,远离了金朝的统治中心,给完颜雍的即位带来有利的条件。更主要的是,海陵的伐宋战争,极不得人心,金朝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战争。这就更为完颜雍的即位,提供了条件。

稳定政局

金世宗虽然顺利地即了位,但他即位后的金朝政局并不稳定。金朝自阿骨打建国以来,至金世宗已历四帝,即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帝。在这期间,金朝从政治到经济都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统治区域已经扩展到中原地区。女真贵族依靠契丹、汉族地主建立起一套仿效汉制的统治机构和典章制度。经济上也被迫逐步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采用新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对农业,金统治者愈来愈重视。这都有利于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但是,金朝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相当激烈。以金太宗的儿子宗磐和太祖的儿子宗隽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改革,极力打击以太祖的侄子宗翰、宰相完颜希尹为首的改革派,致使宗翰愤闷而死,希尹也一度被罢去宰相的职务。在改革派和保守派激烈斗争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十分激烈。金熙宗杀完颜希尹,就是改革派内部的争夺权力的斗争。金熙宗16岁即位,大权都掌握在女真贵族手中。他亲政以后,无法摆脱贵族势力的影响。为了控制政局,他大肆屠戮贵族,从兄弟、叔侄到皇后、妃嫔,都遭到诛杀。最后他自己也被完颜亮所杀。完颜亮即位(即海陵帝)后,他继续执行以杀戮来稳定政局的政策。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全被杀死,甚至连他自己的母亲由于反对南伐宋朝,也被他杀害了。朝中人人自危。

金世宗即位时金朝的政局不稳,还表现在金朝境内布满了各族人民的起义。海陵帝时,女真族大量南迁,金朝政府授予他们土地,这必然要侵夺当地人民的土地,因而激起人民的反金斗争。同时,海陵帝伐宋,在民间“征敛烦急”。女真、契丹和奚三个民族的壮丁,全部要应征入伍,这还不够,又强征汉族壮丁。丁男不能从事农业生产,而军队需要大批粮饷,就产生了经济危机。这也激起各族人民的反金斗争。其时“盗贼蠭起,大者连城邑,小者保山泽”(《金史·李通传》)。人民的起义动摇着金朝的统治。

金世宗即位时,从对宋的战争看,金朝正处于失利的局面。海陵帝的伐宋,不像金朝初期,女真贵族处于奴隶社会时代,奴隶主贵族为满足掠夺的贪欲,都积极支持伐宋战争。这时的女真已向封建社会过渡,女真贵族大多已沉溺于富贵享乐的生活之中,不愿再去战场冲锋陷阵。金朝的军队,大部分是从各民族征来的壮丁,自然也不愿打仗。海陵帝不顾政治上的动乱,经济上的贫困和从上到下的厌战情绪,仍一意孤行伐宋。可是,他刚刚率军出发,“将士自军中亡归者相属(连接)于道”(《金史·海陵本纪》)。十月初八,海陵渡过淮河,进兵庐州。就在这天,金世宗在辽阳即位。海陵得到这个消息,仍然继续进兵。当他们抵达采石准备渡江时,金军遭到宋军英勇抵抗,大败而退。

金世宗就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即位的。他即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稳定政局。

金世宗首先把都城迁到中都。金朝迁都中都,始自海陵帝,当时遭到女真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海陵是杀金熙宗即位的,统治期间又大杀宗室贵族,所以,在女真贵族眼里,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不合法的。金世宗即位于金的东京辽阳府,辽阳府地理位置偏僻,不适合作都城。在海陵帝之前,金的都城在上京会宁府。世宗即位,多数大臣建议他还都上京。但一些有见识的大臣不同意这种意见,已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的李石,对金世宗说:“正隆(指海陵)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伸长脖子向东看,意思是把希望寄托在东京的金世宗身上),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今天下,万世之业也”(《金史·李石传》)。另一位参知政事独吉义也劝说;“今正隆已渡淮,窝斡(指契丹人民起义领袖)未至太盛,将士在南,家属皆在此,惟早幸中都为便”(《金史·独吉义传》)。从当时形势看,上京偏于一隅,对于已进入中原地区的金政权来说,不利于控制全国;而且,那里的女真旧贵族的势力太大,不利于皇权的集中。为此,全世宗毅然采纳了李石等人的意见,十一月,诏群臣宣布迁至中都的日期,决定以中都为都城。十二月,金世宗率臣属抵达中都。 稳定最高统治集团。这是金世宗即位后的又一项稳定政局的措施。金世宗一反金熙宗和海陵帝滥杀宗室贵族反对派的做法,一即位就表示维护宗室贵族和对海陵手下的高官采取宽容大度的政策。金世宗即位后,下诏历数海陵杀皇太后、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毁上京等几十条罪过,把他贬为炀王;然后给完颜亶除掉东昏王的称号,恢复名誉,加谥号为熙宗,改葬于思陵;又修复被海陵毁掉的会宁府宫殿,恢复上京称号。他还多次下诏令,对那些被无辜杀戮大臣的家属、沦为奴仆的,恢复他们的身份;对那些大臣的遗骨,派人到各处去访求,得到以后,由官府收葬;那些被海陵无故削职、降职的官员,给予改正,量才录用。这些措施都起了安抚、笼络女真宗室贵族的作用。史书记载金世宗“临御(统治)三十年,绝少诛夷宗族之事”(《廿二史札记·金记注官最得职》),这确是事实。对于原来反对过他而有才能的人,金世宗不忌前怨,仍然重用。海陵时的尚书左丞、右领军大都督纥石烈志宁,很有才干,在金世宗即位前,曾与将领白彦敬等准备去攻打完颜雍。世宗即位后,派使者争取他们归附,志宁不但不肯归顺,还先后杀死使者九人。世宗在用武力征服志宁之后,不但没有加罪于他,还委以重任。海陵时任东京路转运使的张玄素,也很有才能。他曾在海陵面前告过完颜雍的状。世宗即位后,张玄素去见他,世宗对过去的事“一切不问”,反而升任他为户部尚书。海陵时曾任宰相和南京留守的张浩,是金代几朝老臣。金世宗即位后,拜他为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让他入朝可以不拜,还给他在大殿的东边专门设了座位,对他十分尊敬。金世宗不忌前怨的任人政策,使得女真贵族和海陵手下的官员,纷纷前来投奔,最高统治集团很快就稳定了。

各族牧民大起义,尤其是契丹人移剌窝斡领导的牧民大起义,严重威胁着金世宗的统治。所以他即位以后,立即采用招抚和镇压两手,来对付起义军。他先派移剌扎八去招降起义军,结果扎八见窝斡势盛,反而参加了起义军。正隆六年(1611)底,窝斡称帝。金世宗忙派兵去镇压,派去的兵都被窝斡起义军打得大败。第二年正月,金世宗又派右副元帅完颜谋衍等统兵前去镇压,并对归降者许以优厚条件,还在起义军中大搞策反活动。以此孤立窝斡一人。到这年秋天,窝斡被人出卖,捕至京师遇害,起义失败了。一部分起义军投奔了南宋。金世宗对起义首领的镇压十分残酷,不仅把窝斡枭首于市,而且把他的手足砍下来,分悬于各个京府。然后又派人前去招抚奚、契丹各族。为了防止契丹人民的反抗,金世宗把参加起义的契丹人分别编入女真的猛安谋克各部,使之杂处,便于统治。这样,金的境内暂时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崇尚节俭

金世宗在作风上还很崇尚节俭。他对秘书监移刺子敬等说:“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汉文帝)务为纯俭。朕于宫室惟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金史·世宗本纪上》)。他说自己“从即位以来,服御器物,往往还是用旧的”。据说他吃的也比较俭省。一次他正在吃饭,女儿来了,他竟没有多余的饭菜给女儿吃。还有一次,太子詹事刘仲诲向金世宗请求增加东宫的收入和陈设。他不同意,并且说:“东宫收入已有规定,陈设也都有,为什么还要增加呢?太子生于富贵,容易养成奢侈的习惯,你们应当引导他崇尚俭朴。”他反对铺张浪费。对各地进贡的食品,他几次下诏罢止。他听说自己到各地住过的殿堂,都封闭起来,不让别人住了,认为这样做太无聊,就让臣下诏令,这些房屋仍然可以住人。他经常教育太子、亲王,要他们节俭,并以自己所穿的衣服为例说:“此服已三年未尝更换,尚尔完好,汝等宜识之”。这些记载虽有所夸张,但多少也说明他的个人生活是比较节俭的。他崇尚节俭,是因为认识到这样做才不会失天下。他对臣下说:“前代的君主,享受富贵,不知道耕作艰难的人很多。他们失去天下,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还说:“辽朝的君主听到民间缺粮食,就说为什么他们不吃腊肉呢?这是因为他自幼没有老师教导他懂得俭朴,等到即位,也就不知民间疾苦了。”

致力改革

金朝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在不断地改革中发展的,其中以海陵帝的改革措施最为显著。尽管金世宗是以反海陵帝而即位的,但在改革的问题上,应当说他是同海陵一致的,而且有所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巩固统治的需要。金世宗在稳定政局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金世宗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的吏治改革内容,一是任人唯贤唯才,不重资历。金朝自太宗以后,选官以资历为标准。而金世宗认为。“止限资级,安能得人”(《金史·世宗本纪下》)。他对臣下说:“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耆老(老年),此不思之甚也”(同上)。金世宗还举了个例子说,参知政事阿鲁罕为人忠正、沉厚,有才干,不阿谀顺从。但他本人是出自低微的胥吏,当他资历升迁到参知政事时,已经年老了。金世宗说:“若是能早让阿鲁罕担任重要的职务,朝廷就必然能得到他的辅佐,可惜现在他已经衰老了。”所以,金世宗认为,按照资历用人,只是对待一般的人来说,对于才干过人者,怎么还能拘泥于常例呢!按照这种思想,在他统治期间,朝中任用了一些出身低微的小吏。如移剌道,原来不过是个都督府长史,世宗得知他的政绩,建议大用。但按他的资历最高只能为翰林直学士。世宗认为这样不足以尽其才,就派他去担任中都路的转运使,后又升任宰相。选官不重资历,这就把一批有才干、年富力强的人选到了领导集团中来。二是官吏的升迁以政绩为准,反对苟且因循。金世宗认为对官吏应“察其奋勤则升用之”,凡是“苟简于事,不须任满,便以本品出之”(《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二)。有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一路所过州郡,都征发众多的民夫,大修桥梁驰道,以博得金世宗的欢心。唯独同知北京(今辽宁凌源西)留守刘焕,只派少量的人把道路修得平整些。金世宗认为刘焕做得好,就升他为辽东路转运使。正是由于他以政绩好坏来选拔升迁官吏,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一批政治上有作为、正直清廉的官吏。三是官吏到了一定年龄,就应当辞官。他认为人到晚年,精力总是不足的,他以自己为例说:“朕今年五十有五,若过六十,必倦于政事”(《金史·张汝弼传》)。因此他规定朝中大臣“许六十致仕”,也就是允许六十岁辞去官职。他在吏治方面的改革除上述几点外,还有对官吏赏罚分明、中央和地方官经常交流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吏治改革,保证了金世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在改革吏治的同时,金世宗在官制、法制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他即位以后,在熙宗、海陵改革官制的基础上,着眼于集权于皇帝,又进行了改革。新订的官制,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为宰相官,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官。宰相增员,可以分散宰相的权力,以集权于皇帝一人,也可以使更多的官员参预政事。在法制上,金世宗主张择善而从。他认为旧的法律条文有不合适的地方,应当更改,唐朝、宋朝的法律有可用的,就用。他还对臣下说:“一制定法律条文,不要只局限于按照旧律,而且一些条文还很难让人看懂。历代的法律都在不断地修订、补充。文化低的百姓,常因不懂法律而违法。如果对那些难懂的条文,加以删改,让百姓一看就明白,不是更好吗?应当修订法律,务必让大家明了。”大定年间,金朝的法律经过修订,更加完善了。金世宗重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下令:“进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金史·选举志一》)。大定六年(1166)开始置太学,学生最初只有160人,后发展到400人。大定十六年(1176)又设置府学十七处,有学生上千人。金世宗尤其注意培养女真贵族子弟,他派人把《论语》、《孟子》、《老子》等,都译成女真文字,供女真贵族子弟学习。他还挑选猛安谋克良家子弟,让他们在地方的学校学习,共有三千多人。大定十一年(1171),创设女真进士科。两年以后,又创设女真国子学,在各路设女真府学,聘请新科进士为教授。对女真贵族子弟承袭猛安、谋克的职位,金世宗要求他们要学会一种文字,即女真、契丹或汉字。这样,在大定年间,女真贵族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金世宗对状元、进士,不仅要求其有才,而且要求人品要好。他规定,状元品行不好的,要除名。对中状元的人,先要访察他在乡里的品行,品行好的,才能按状元的待遇对待。全世宗一朝,科举制从人数到考试科目、到中举的质量,都有了发展和提高。官吏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科举考试。科举制的发展,为金朝政府广招人才,进一步充实了统治集团。

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元月二日病死于中都,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葬于大房山兴陵。 金世宗的政绩,使他赢得了封建史学家的美誉,称他为“小尧舜”,颂他有“汉文景风”,说他统治时期“号为小康”。这些赞颂虽有过分,但历史地分析金世宗在位时的所作所为,他是称得上我国封建社会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

原载《中国历代名君》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选自王宏志著:《旧史新谭》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政治政策

完颜雍从小善于骑射,才识过人,初被封为葛王。即位之前,曾先后在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作过地方官,对民间的疾苦有所了解。金世宗即位之前,金朝的皇帝是海陵帝完颜亮。他统治的时期,赋役繁重,战争接连不断,激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人民的不满。1161年十月,由于害怕被完颜亮杀害,完颜雍起兵反抗,在辽阳即位,改元“大定”,他就是金世宗。不久,海陵帝在扬州被部将所杀。总结教训,金世宗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重新整顿了金朝的统治秩序,使金朝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好局面。因此,清朝人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 1162年二月的一天,在金朝首都的宫门口,有个老臣局促不安地等待着求见金世宗。他叫张浩,辽阳渤海人,从金太祖阿骨打时期起就任官,是前任丞相。金世宗亲切地接见了他,并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现今,我感到国君难当,生怕出现一些差错和弊端。你是国家的元老,理当齐心合力帮我治理好我们的国家,好让后世人来赞扬我们的德政。”张浩是个秉公办事的人,在他任地方官时,所在的县秩序井然,政绩显著;后任尚书时,负责监督营建燕京都城的施工,也深得民心。但是,也正是在他任丞相期间,海陵帝好大喜功,滥肆征伐,大兴土木,弄得民怨鼎沸。张浩虽曾婉言相劝,可并没有抵制。张浩深感自己未尽职责。金世宗知道张浩的为人,也怕他有此顾虑,于是就对他说:“在海陵帝时,你是丞相,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有些事与你无关,因此大家并不怪罪于你。现在,我继续请你为丞相,也就是对你的信任,请你自勉,不要辜负了我的信任。”张浩对金世宗这番通情达理的讲话非常感激。这次会见,使君臣之间的感情得到了交流。 几天之后,金世宗对张浩说:“你是尚书令(掌管政务的宰相),凡有可用的人才,应立即推荐上来。”张浩见金世宗态度诚恳,就大胆地荐举了纥石烈志宁。 纥石烈志宁是什么人呢?他的本名叫撒曷辇,是海陵帝时的左丞(宰相)、右领军大都督(统兵元帅之一)。金世宗即位以前,他为保护海陵帝,曾与白彦敬一起联合一些地方官吏准备攻打金世宗。这时正好世宗即位,海陵帝被杀,因此进攻未成。金世宗即帝位后,派了石抹移迭等九人为使者去争取他们归顺。纥石烈志宁不但不服,反而杀掉了使者九人。金世宗就命令完颜谋衍出兵征伐,结果迫使他们全部投降。 一天,金世宗把纥石烈志宁等降将找来。金世宗对他们说:“海陵帝暴虐残忍,你们却大加保护;我派使者去劝你们归来,你们又杀我的使臣。现在,我如果把你们处死也是理所当然的。”柬石烈志宁回答说:“我们因为得了海陵帝的厚恩,所以不降,罪该万死。”但是,金世宗不念旧恶,又看到他们很有才能,就赦免了他们,还任用纥石烈志宁为临海节度使。他对纥石烈志宁说:“你对海陵的态度是出于忠心,希望你今后要保持忠节,更好地为国效力。”后来,张浩又推荐他,金世宗就更加重用纥石烈志宁了,拜他为右丞相,进封金源郡王。纥石烈志宁屡建战功,为金朝作出了不少贡献。

金世宗采取不弃前嫌?唯贤才是用的政策,很得人心。因此,在他统治典大定年间,金朝政府内形成了一个精干的有能力的统治核心。核心成员中有在海陵帝时身居高位的人,有反对过金世宗的人,有资历浅薄的人,也有出身低微的人。如移刺道,原先是个都督府长史,后按资历升任翰林直学士,但是,根据他的政绩和才能,金世宗破格提拔为转运使,后又任宰相。金世宗依靠这个核心中的女真贵族和汉族知识分子,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为了保证政治上的清明,金世宗尤其重视对官吏进行考察。他评定官吏的标准是看政绩的好坏。好的得到升迁,差的予以除名,赏罚分明。他有三条途径来考察官吏:第一是亲自巡行。通过传统的“巡猎”活动,既可以习武,又可视察下情;第二是派使臣专程视察;第三是鼓励各地官吏和群众“上书”言事。有一次,金世宗得知有个叫左渊的贵族子弟,在任漕司(负责漕运的官吏)时贪污钱粮,非常生气,就好意劝他改正错误。但他坚持不改,后又盗用物资。金世宗当机立断将他除了名,永不叙用。还有一个叫徒单贞的人,是太子妃徒单氏的父亲。当这个皇亲国戚的贪污罪行被揭发之后,金世宗除要他退回全部赃款、赃物外,还把他降了职,又削去他夫人的爵位。 金世宗不仅注意任用原有知识分子做官,而且注意官吏的来源,注意培养女真族的知识分子。大定初年,张浩因年老多病,多次请求辞去官职,金世宗既对他极力挽留,又诏谕他不必每日上朝,即使入朝,也为他设有专座。一次,宫廷近臣中有人提议罢除科举制,金世宗就请张浩裁决。金世宗对张浩说:“自古帝王中有不用文学之士的吗?”张浩回答说:“有。”金世宗问:“谁?”张浩答:“秦始皇(指他的焚书坑儒)。”金世宗环顾左右说:“难道要把我当作秦始皇吗?”通过这次咨询,以科举取士的办法不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充实。金世宗还创立了女真进士科,设立了女真国子学、女真府学、女真太学,为女真族培养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是一位女真民族传统的坚定捍卫者,他为保存女真文化可谓苦心竭虑,不遗馀力。

军事策略

金世宗即位后,开始积极平息契丹人的叛乱。他改变了完颜亮全力剿杀的策略,而是剿抚并用。他利用了很多契丹族的官员,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对投降的起义者给以重赏,对不肯归顺的坚决镇压,终于平息了契丹起义。

由于主要对付契丹,所以金世宗对宋采取守势。首先向南宋声明,南侵是完颜亮的错误,希望能重新按照绍兴和约行事。其次对南宋的军事行动保持克制,不予以还击。等到平息了契丹人的起义,金世宗重新对南宋采取强硬态度,先是击溃了川陕的吴军,又逐步收复了海陵南侵后丢失的土地。

击退了宋孝宗的隆兴北伐。和宋重新订立了和约,在和约上作出了让步,改宋向金称臣为称叔,而且将岁贡改称岁币,并减少了10万。但割去了秦商的土地。对于后来南宋一直要求的改变宋朝皇帝接受金国国书的礼节和河南土地的要求,金世宗却不肯让步。隆兴和议使金宋保持了40多年的和平状态。

对待北边的蒙古,金世宗认为是心腹之患,他经常派兵去“减丁”,就是消灭一部分精壮的男子,并且还修筑了壕边堡。保卫了中原文明不受侵害。

对待西夏和高丽,金世宗一直保持睦邻友好的姿态,坚决不支持高丽权臣的叛乱,对西夏的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也不深究。

对于金国境内的契丹人,金世宗把他们迁居到内地,让他们和女真人混居,强迫他们放弃游牧,改为农耕生活。加强了对他们的控制。

经济改革

金世宗还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改革。1164年,金世宗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金、宋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为了与民休养生息,安定社会秩序,他颁发了免奴为良的沼令,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他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进一步开弛禁地,实行增产者奖,减产者罚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对于遇有水旱灾害的地区,实行减免租税的办法,减轻人民负担,稳定了生产情绪。金世宗本人又提倡节俭,注意兴修水利,鼓励民间发展手工业生产。因此,从金世宗大定年间开始,金朝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这时,金朝的统治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上,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作“大定仁政”,“号为小康”,而把金世宗誉为“小尧舜”。芦沟桥就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这年六月,金章宗开始修建芦沟桥,三年后建成。初名“广利桥”。 后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原来只有浮桥相连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诏命建桥。芦沟桥的修建,尽管已不在金世宗统治时期,但实际是金世宗“大定仁政”的一个结晶。

诗歌作品

完颜雍诗歌有《本朝乐曲》、《减字木兰花 ◎赐玄悟玉禅师》

本朝乐曲

《本朝乐曲》如下: 猗欤我祖,圣矣武元。诞膺明命,功光于天。拯溺救焚,深根蒂固。克开我后,传福万世。无何海陵,淫昏多罪。 反易天道,荼毒海内。自昔肇基,至于继体。积累之业,沦胥且坠。望戴所归,不谋同意。宗庙至重,人心难拒。 勉副乐推,肆予嗣绪。二十四年,兢业万几。亿兆庶姓,怀保安绥。家国闲暇,廓然无事。及眷上都,兴帝之第。 属兹来游,恻然予思。风物减耗,殆非初始。虽非昔时,朕无异视。瞻恋慨想,祖宗旧宇。属属音容,宛然如睹。 童嬉孺慕,历历其处。壮岁经行,恍然如故。旧年从游,依稀如昨。欢诚契阔,旦暮之若。于嗟阔别兮,云胡不乐。

《减字木兰花 赐玄悟玉禅师》

完颜雍是受金源内地文化薰陶而成长于黑土地的帝王作家。他既擅长自作自歌女真本曲,又能用汉文创作诗词,《法苑春秋》中录有他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赐元悟玉禅师》: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月无为,十二时中更不疑。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挂碍。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词中既有佛家的"色空"思想,也有道家的"无为”之说,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佛道虚空观的否定,具有哲理诗和朦胧诗的双重意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金国统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限制佛、道两教,并允许他们合法存在的博大宽容的政治襟怀,起到了某种缓冲民族矛盾和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后妃子女

后妃

昭德皇后乌林荅氏

元妃张氏

元妃李氏

贤妃石抹氏

德妃徒单氏

柔妃大氏

昭仪梁氏

才人石抹氏

儿子

金显宗完颜允恭,母昭德皇后

赵王孰辇,母昭德皇后

越王斜鲁,母昭德皇后

鄗王允中,母元妃张氏

越王允功,母元妃张氏

郑王允蹈,母元妃李氏

卫绍王允济,母元妃李氏

潞王允德,母元妃李氏

豫王允成,母昭仪梁氏

夔王允升,母才人石抹氏

女儿

豫国公主,母昭德皇后

鲁国公主,母不详唐国公主,母不详,下嫁徒单思忠,大定二年,徒单思忠病逝,改嫁给乌林答天锡。

吴国公主,母不详,下嫁唐括贡。

政治贡献

登基为帝

完颜亮排除干扰,全力推进金政权的封建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金对中国北部的牢固统治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但他急功近利,在主客观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去巩固既得的政治成果,充实国力,发展生产,而是在连续大兴土木之后,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大举南征。结果前方受阻于长江,后方遭到农牧民的反抗,东京又发生了宗室的政变,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被杀身亡。

世宗完颜雍,太祖孙,完颜亮从弟,曾先后任兵部尚书、会宁牧、中京(大定府)留守、济南尹、西京留守,贞元三年任东京留守,1161年十月即位于东京,改元大定。他吸取完颜亮失败的教训,注意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秩序,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他在位的27年和他的孙子完颜璟统治的前期,是金朝的强盛时期。

世宗的统治

世宗继续执行完颜亮以中原为统治中心的政策,发展完颜亮的改革成果。他即位之初,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纳了参知政事李石的意见,继续以汉地为统治中心,发展封建制,占据天下腹心,控扼四方,以成万世大业。

扭转了部分守旧势力全面否定海陵的政策,毅然决定仍以中都为京师,并立即起程离东京赶赴中都,表现了力求进取的决心。

(一)安定秩序,结束混乱

世宗的政策方针一经制定,便立即着手巩固统治,安定秩序,以结束混乱局面。首先,他下诏揭露完颜亮的罪恶,实行大赦;招谕完颜亮时期诸官,起用被完颜亮免职者,鼓励他们为新皇帝效力;归还民间征调的马匹,死者赔偿。同时,调动布置军事力量,派出招降使者,以讨伐和招抚两手全力对付移剌窝斡的起义军,终于在大定二年(1162年)九月将起义镇压下去,安定了内部。调整了与南宋的关系,结束了与南宋的战争,确定了金与南宋对峙的政治格局。

(二)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世宗对正隆官制稍加调整,增平章政事二员,与尚书令、左右丞相并为宰相。同时广泛吸收契丹、渤海、汉人和女真诸部人参与统治,甚至任用了一些反对过他的人。改变了金初以来只有宗室和完颜部人参与机务的状况,也扭转了完颜亮排斥宗室和异己势力的局面,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包括各民族上层的统治集团。

他“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对女真和汉人社会都有一定的了解,能“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在不改变完颜亮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吸取完颜亮失败的教训。他常

以完颜亮为政苛急、拒谏自专、非礼臣僚为戒,要求宰执务远图,习经济,举贤能,劾贪墨,并身体力行,在巡行中亲自体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行为,认为“郡守系千里休戚”,“县令之职最为亲民”,②十分重视地方官的选授。他以廉平戒谕百官,严惩贪污,在位期间,“群臣守职,上下相安”。

(三)留心经史,重视教育世宗在万机之暇,博览史册,注意借鉴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他对汉高祖至辽道宗的行事皆有考察和品评。他认为,汉明帝进用谗谄,而受其蒙蔽;梁武帝“专务宽慈,以至纲纪大坏”;唐太宗对太子承乾不加约束,以致于废,都是沉痛的历史教训。他批评唐太宗以权谋对臣下,梁武帝舍身佛寺,辽道宗以民户赐寺庙。他赞赏汉高祖的胸怀,文帝的纯俭,光武的大度。

他要求宰臣以魏征为楷模,留心国事,随时进谏;效法娄师德荐举狄仁杰,为国家选贤任能。他羡慕齐桓公以中庸之才,得一管仲而成霸业,因而“夙夜思之,惟恐失人“。尤其推崇司马光,认为《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

甚有借鉴“。

他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指出:“经籍之兴,其来久矣,垂教后世,无不尽善。于是,设译经所,以女真文翻译《诗》、《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以仁义、忠孝教育百官、护卫和宗室子弟。

他重视科举,任用进士,创女直进士科,鼓励女真人学文化;提倡孝道,将儒家的忠孝思想与女真人的古朴纯实结合起来,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他又注意发展生产、招谕流亡,轻徭薄赋。他即位以后,金朝才从军事征伐走上了发展生产和政治治理的正常轨道。

历史评价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脱脱(元朝政治家)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金史》

阿鲁图(元朝末期重臣)

非武元之英略,不足以开九帝之业,非大定之仁政,不足以固百年之基。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金代九君,世宗最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