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及血吸虫病 |
释义 | 埃及血吸虫是Bilhartz 于1851 年在埃及开罗首先发现的,又称为Bilharziasis。该病流行于非洲大多数国家,根据埃及古尸木乃伊发现,本病在非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产生泌尿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有终末血尿,膀胱刺激与阻塞等症状。患者以农民为多,男女无差别,妇女在河中洗衣,儿童洗澡、游泳,均易感染,16~20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 病因埃及血吸虫是由Bilharz于1851年在埃及首先发现。根据埃及古尸木乃伊中发现,本病在非洲已存在数千年之久。雄虫10~15×0.75~1.0mm,雌虫20~26×0.25mm大小,表皮有细小结节。虫卵83~187×40~73μm大小,呈纺缍形,一端有小棘。虫卵从尿(偶尔粪)排出时,内含活毛蚴。侵入中间宿主水泡螺(Bulinus),有截口水泡螺、非洲水泡螺、球水泡螺等,发育为尾蚴。当尾蚴侵入人体皮肤,脱去尾部形成童虫。童虫侵入小静脉,经右心、肺血管,最后到达肝脏。在肝内门静脉中发育成长,约经20天发育为性成熟成虫。雌雄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痔上静脉,有时停留在直肠静脉内,多数成虫通过痔静脉与会阴部静脉至膀胱静脉与盆腔静脉丛产卵,少数也可在直肠与肠系膜下静脉内产卵。从尾蚴侵入至成虫产卵约为10~12周。 周期总述潜伏期从尾蚴侵入至尿中出现虫卵为10~12 周。 急性期在本病流行区,患者大多为重复感染,故急性期症状少见。仅少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荨麻疹常见。并有腹痛与肝、脾肿大。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临床表现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相似,但较轻。 慢性期早期症状为无痛性终末血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而无其他症状,但以后逐渐出现尿频、尿痛等慢性膀胱炎症状,继而导致排尿困难、泌尿道阻塞、肾盂积水、逆行性细菌感染,最后引起肾衰竭。 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壁上由大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沙斑(sandy patches),黏膜增生性炎症与乳突状生长,以及由尿酸、草酸与磷酸盐组成的结石。在埃及,83.1%膀胱癌患者有埃及血吸虫病变,故埃及血吸虫病可能诱发癌变。该类患者年龄较轻,在40 岁左右,大多为完全分化的鳞状细胞癌;转移较少见,而且出现较迟。 症状肝肠症状远较日本血吸虫病少而轻,出现较迟。主要是结肠与肝门脉周围由虫卵肉芽肿引起,从腹泻与痢疾患者粪便中排出虫卵。肝脾肿与肝纤维化等症状一般较轻。 肺部症状较为少见。患者诉乏力、头昏、头痛、心悸、心前区隐痛。约1/3 患者劳累后发生晕厥。胸部X 线检查可见肺动脉显著扩张。心电图可见P波高耸与右心室肥大。在晚期可并发右心衰竭,因本病为阻塞性肺心病,无心肌损伤,故发生较迟。根据埃及报告,临床上仅0.8%~1%患者引起肺心病。血吸虫性肺心病仅占心脏病患者总数的4%。 生殖系统症状男性患者前列腺可因虫卵沉积发生炎症,质变硬。有时从精液中可发现大量虫卵。虫卵经肠系膜静脉吻合支抵达精索静脉,可引起精索与附睾病变。由于鞘膜纤维化使阴囊淋巴管阻塞,回流不畅,可引起阴茎龟头像皮肿。女性患者生殖系统症状较不明显,可有宫颈、阴道与阴唇病变。输卵管与子宫炎较少见。 病理生理埃及血吸虫病病变主要由虫卵肉芽肿引起,成虫很少产生病变。病变程度取决于体感染的虫数(虫荷)。埃及血吸虫寄生在膀胱与盆腔静脉丛内,其所产生的虫卵主要沉积在膀胱与远端输尿管黏膜下层与肌肉层,尤以膀胱三角区为多。虫卵破入膀胱腔,从尿排出,可产生血尿,但大多数虫卵沉积在膀胱壁产生肉芽肿性病变。膀胱颈也是病变好发部位。在正常情况下,膀胱三角区的肌肉由水平位置直接向下,接合到精阜,成为尿道后壁。当膀胱三角区肌肉收缩时,尿道向后移位,使膀胱颈完全开放而排尿。如果该处肌肉因虫卵肉芽肿损害,引起纤维化与萎缩,则产生膀胱颈弛缓不能(achalasia)与排尿功能障碍。膀胱颈阻塞与膀胱壁病变可引起膀胱变形,产生憩室。此外,膀胱病变可产生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最后产生不可逆转的纤维化与钙化。输尿管或膀胱颈部可引起肾盂积水,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后导致肾衰竭。 生殖器官病变,男性患者可引起前列腺与龟头病变;女性患者子宫颈,阴道与阴唇也可被累及,但较少见。除泌尿生殖系统外,虫卵可通过肠系膜下静脉至阑尾、盲肠、结肠,尤其直肠产生病变。虫卵可从粪便中排出。少量虫卵可从门静脉进入肝脏,产生假结核结节与门脉周围纤维化。 肺部病变,埃及血吸虫卵可通过膀胱静脉,经下腔静脉进入肺部。大量虫卵反复栓塞肺小动脉,产生坏死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肺循环阻塞与肺动脉高压。根据埃及的尸检结果,约有30%患者有肺动脉病变。在肺循环阻塞近端由于血管中层受损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常呈血管瘤样扩张,由于阻塞部位在肺微血管之前,不在微血管或肺泡,故不引起缺氧或发绀,也不伴有心肌损伤。 诊断检查在本病流行区有无痛性终末血尿患者应怀疑为埃及血吸虫病。诊断依赖从尿中发现有尾刺的虫卵。取最后几滴血尿离心沉淀后直接涂片检查可发现虫卵。尿沉渣孵化,于10min 至2h,即可见毛蚴。从膀胱镜直接取材做活组织检查,用压片法可查见大量虫卵。从尿中排出的大多是活卵,但也有为钙化虫卵。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有时也可发现虫卵。免疫学试验由于应用的抗原为属特异性与曼氏血吸虫病有交叉反应,两者不能鉴别,但对急性期有早期诊断价值。实验室检查: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从尿中发现有尾刺的虫卵。取最后几滴血尿离心沉淀后直接涂片检查可发现虫卵。尿沉渣孵化,于10min 至2h,即可见毛蚴。 其他辅助检查:从膀胱镜直接取材做活组织检查,用压片法可查见大量虫卵。 流行病学埃及血吸虫病最初于尼罗河上游,现已扩散分布至大部分非洲国家。由于水利灌溉工程扩展,使螺扩散,本病仍有逐渐蔓延趋势。流行范围从东非苏丹、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至岛国毛里求斯与留尼日瓦;中非大部分;西非从尼日利亚向南,直到安哥拉;北非从埃及至摩洛哥。其中非洲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尼日尔,索马里和毛里求斯只有埃及血吸虫病,其他国家则有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同时流行。除非洲外,欧洲南面的葡萄牙南部与亚洲西部塞浦路斯;中东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与伊朗以及印度孟买南部也发现有本病流行区。 1.传染源 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此外,狒狒与黑猩猩虽有自然感染,但对本病传播不起作用。 2.传播途径 患者尿与粪中虫卵污染河流、池塘等水源,螺蛳感染后释出尾蚴,后者大多由皮肤或(与)黏膜侵入。感染方式与日本、曼氏血吸虫病基本相同。 3.人群易感性 以农民为多,男女无差别,妇女在河中洗衣,儿童洗澡、游泳,均易感染。 鉴别诊断埃及血吸虫病临床症状复杂,主要需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炎、肾结核、膀胱癌,膀胱炎等鉴别。 并发症状男性患者可引起前列腺与龟头病变;女性患者子宫颈,阴道与阴唇也可被累及,但较少见。假结核结节与门脉周围纤维化、肺部病变。晚期并发右心衰竭。 治疗方案采用吡喹酮治疗为主。剂量为40mg/kg 体重,1 天疗法,单次或分2 次口服是治疗埃及血吸虫病的最适剂量。美曲膦酯(敌百虫,metrifonate)是一种有机磷制剂,具抑制胆碱酯酶作用,可使埃及血吸虫麻痹。该药价廉,易被患者接受,故在非洲仍在应用。剂量为5~15mg/kg 体重,1 次/2 周,共给2 次,口服。因疗程长,不适合于普治。 吡喹酮(praziquantel)为朵环的吡嗪并异喹啉药物,无色、无臭、结晶粉末,味苦,有吸湿性,但理化性质稳定。溶于氯仿与二甲亚砜,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动物实验证明它对各种血吸虫均有杀虫作用。血吸虫与药物接触后立刻发生痉挛性麻痹,迅速转移至肝脏。本药对血吸虫皮层产 生显著损伤,使表皮细胞肿胀突起,继而出现许多球状或泡状物,溃破、糜烂与剥落,白细胞吸附其上,并侵入虫体,引起死亡。但本药对移行期童虫无杀虫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吡喹酮口服后,80%药物从肠道迅速吸收。血药浓度于2 h 左右达高峰。血清中生物半衰期为1~1.5 h。门静脉血药深度较外周血液高l0 倍以上。吡喹酮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其代谢产物无杀虫作用。肝脏对吡喹酮有很强的首次通过效应,本药在系统循环血液中浓度显著降低,其代谢产物于24h 内大部分从肾脏排泄,在体内无积蓄作用。吡喹酮毒性低,治疗剂量对心血管系统、肝、肾、造血器官与神经组织均无损害,并且证明无突变、致畸胎与致癌作用。适用于各期各型血吸虫病患者。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剂量与疗程:①慢性血吸虫病:住院成年患者总剂量为60 mg/kg 体重(体重以60 kg 为限),10 mg/(kg?次),3 次/d,连续2 天。儿童体重<30kg 者,总剂量为70 mg/kg。轻流行区用40 mg/kg 体重,一剂疗法;重流行区用50 mg/kg 体重,1 天等分2 次口服,也取得满意效果。左旋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可采用吡喹酮一半的剂量。②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 mg/kg 体重,每日剂量分2 次或3 次服用,4~6 天疗法。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10mg/kg 体重,3 次/d,连续4 天。③晚期血吸虫病: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口服常规吡喹酮剂量后,药物在肝脏内首次通过效应差,而且药物由门静脉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故血浓度较高,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故以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疗程为宜,否则有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可能。 疗效: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有良好疗效。急性血吸虫病轻、中、重型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9 天,6.5 天与9.5 天。粪便毛蚴孵化于第18~20 天内阴转。治疗后6~12 个月的远期疗效:粪孵阴转率达90%左右。对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更好。根据血吸虫研究委员会吡喹酮协作组在无重复感染的轻流行区1276 例治疗后3 个月与6 个月以及8~12 个月粪便孵复查,其阴转率分别高达99.4%,98.4%,90.9%。 药物副作用:轻而短暂,于服药后0.5~1h 出现,不需处理,数小时内消失。少数患者出现心脏期前收缩(房性或室性)。心电图检查发现5%~10%患者有T 波与ST 段极度变化;偶有QT 延长与I 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时短暂,迅速恢复正常。神经肌肉反应以头昏、头痛、乏力较常见。消化道反应轻微,可有轻度腹痛与恶心,偶有食欲减退、呕吐等。应当指出,少数重感染患者发生大量便血。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如果吡喹酮剂量偏大或过量有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可能。总而言之,吡喹酮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方便、疗程短的优点,是治疗血吸虫病较理想的药物。左旋吡喹酮是吡喹酮的有效成分,其用量只需吡喹酮的一半,疗效同吡喹酮,副反应少而轻。 预后预防预后: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应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灭螺 在非洲采取兴修水利建设与使用灭螺药物相结合的措施。螺蛳中间宿主密度在每年旱季在河流中死亡,大幅度降低,但仍有螺蛳潜伏在泥土空隙或荫蔽处存活,在旱季过后,重新滋生繁殖,成为传播媒介,故灭螺工作必须反复进行。 2.大规模治疗 在埃及,曾采取以大量人口为对象的化学治疗(吡喹酮),对消灭本病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因为不能防止重新感染。采用吡喹酮普治40mg/kg体重一剂疗法,口服,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的优点,对社会性控制本病是有效的。 3.改善环境卫生 如粪便管理,安全用水阻止人-螺间感染,不易做到,且耗费昂贵。本病的防治对策需要对流行区居民进行长期宣传教育。本病无保虫宿主。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因此应对维持埃及血吸虫生活循环自己负责。只有在社会经济提高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才能控制与消灭本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