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动力地质作用
释义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 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二) 剥蚀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侵蚀、刨蚀、潜蚀…….)

(三) 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四) 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CACO3+CO2+H2O Ca[HCO3]2

(五)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物是松散的,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

从沉积物

沉积岩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压固作用

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

(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

2. 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

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结物质充真到孔隙中,使沉

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 (SiO2);

铁质 (Fe2O3.nH2O);

钙质 (CaCO3);

(粘土矿物)

不同的化学成分的胶结物坚硬程度不同:硅质铁质 〉钙质泥质

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图略

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 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3. 重结晶作用

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T<150°),矿物晶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相嵌的过程。(石英、方解石等)。

4. 新矿物生长

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稳定矿物使沉积变坚硬,成岩石作用T<150℃ P<14巴。

经过以上阶段,纵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实际上是岩石在地表环境下转变的几个阶段(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几个阶段),经过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地表环境下稳定的坚硬的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在外动力中,流水是极为重要的动力,是沉积物、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沉积岩可谓“水成”,相反岩浆岩可谓为“火成”。在地质学发展早期,300多年前,人们对地表岩石的形成曾有过“水成论”与“火成论”的一场论战,持续了三十多年。

“水成论”以德魏尔纳为代表,主张地球上岩石都是水中结晶沉淀的形成的。“火成论”以赫屯(英)为代表,主张地球岩石并非全由水成,主要是熔融岩浆冷凝而成。最终以“火成论”的胜利而告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6: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