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瓦亭镇
释义

瓦亭镇在处于中原的黄金地带,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属内乡县,位于南阳盆地西缘,县境西南边缘,距城关西南24公里。西、南与淅川县厚坡乡、香花乡、黄庄乡搭界。面积89.3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瓦亭,故名。人口3.4万人,其中满族百余人。

中文名称:瓦亭镇

外文名称:Wating Town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下辖地区:周家村、闫湾村、杨河村 等

政府驻地:瓦亭村

电话区号:0377

邮政区码:474372

地理位置:南阳盆地西缘,内乡县境西南边缘

面积:89.32平方公里

人口:3.4万

方言:河南方言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瓦山寨、角子山、庞山寨、金马山 等

车牌代码:豫R

历史沿革

清时属内乡县永青保。1912年属南二区(师岗区)和南三区(李官桥区)。1948年属师岗区。1956年设瓦亭中心乡。1958年属师岗人民公社瓦亭管理区。1962年由师岗析建瓦亭人民公社。1984年为乡。

行政区划

下辖周家村、闫湾村、杨河村、杨沟村、罗沟村、瓦亭村、魏河村、石营村、温岗村、薛岗村、庞集村、药山村、春景村、袁沟村、山南村、袁营村17个行政村。

地理信息

瓦山寨(山),西有角子山、庞山寨、金马山,海拔皆在350-500米;南边杨太山、卧牛山海拔200米以上。中部长生观河自北向南流经8个村委会,至周家村委会人淅川县厚坡乡,境内流长15公里。其支流有春景河、魏河,分别于庞寨、侯营村旁汇入。耕地4.4万亩。长生观河两岸的庞集、袁营、杨河、阎湾、周家5个村委会土层厚肥,是主要产粮区。其他均系浅山丘陵地带,黄棕壤土质,土壤瘠薄。产小麦、玉米、红薯、豆类、芝麻、花生、烟叶。特产小谷子。处北温带边缘,一月均温1.6℃,七月均温28℃,年降水量750毫米。易遭旱灾,是内乡县历史上较偏辟的贫穷地区。1956年后建有温岗、春景、蔡家、盆窑沟、赵家沟、杨沟6座水库,并在于营、薛岗、魏河、前营,北沟、夫子岈、南王家、张南、上刘、庞家、药山(2个)挖坑塘和修建拦河坝12个,置喷灌机,灌溉面积0.42万亩,占总耕地的20%

历史悠久

瓦亭镇历史悠久。相传东汉年间,会稽郡太守刘旭因政绩显著而受皇帝褒奖,在奉调离任时,刘旭建一凉亭以示留念,亭子顶盖由瓦建造,后人因之立庙纪念,“瓦亭”始而得名。瓦亭于宋朝设置建镇,目前还留存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位于袁沟村胡家营。现属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角子山、卧牛山根,明、清有通秦鄂古道。李自成、洪秀全、白朗、李先念、贺龙、徐向前等曾率军经此。

古迹有长生观、佛盛寺、千佛阁,分别在袁沟、袁营、西杨沟村境,均已荡然无存。

瓦亭,建于金马山以东,魏河西岸十字路岗上。明时曾临老河口、邓州通往西峡、商南等地古道。其西半里处有一小集镇,名日九里集。因偏居大道,过往行人和商贾多有不便,故店铺、粮行、作坊相继迁此。瓦亭随之有逢双日的简单集市。1962年设立人民公社以来,工商业日渐兴旺,集市才逐渐繁荣,

主要农副产品

农产品主要是小麦、玉米、红薯、小谷子、烟叶、蔬菜小辣椒。主要土特产有芦苇、龙须草、竹子、荆条、柞蚕等。

中药材有柴胡、桔梗、何首乌、全虫、蜈蚣、杜仲、沙参、麦冬、天竹黄、苦参、百合、山楂、葛根、木香、白头翁、豆根、二花、半夏、夏枯草、土黄芪等100多种,多产于药山寨、庞山等地。

发展中的瓦亭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全镇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弘扬瓦亭农民运动"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已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镇农业已实现机械化耕作,目前已建省市级现代示范园区1个,区级特色农业基地8个。2004年被列为南阳市农村现代化试点乡镇。

瓦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近年来,镇财政用于瓦亭农民协会旧址、瓦亭农村小学校、文化中心等保护建设投入近三百万元。被列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在21世纪的进程中,瓦亭人民将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突出"创经济建设强镇,兴历史文化名镇"主题,深化改革,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增长31.54%;成为南阳市第一个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乡镇,名列河南最发达100名乡镇第11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