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房村 |
释义 | 1 辽宁省桓仁县普乐堡镇瓦房村◎ 简介瓦房村位于桓仁县普乐堡镇东部,县重点建设项目牛毛大山风能电场坐落该村,有资料显示,全村下辖10个居民组,总户357户,总人口1236人。村域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36亩,山林面积21636亩,水域面积达4000亩,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自2005年与县供销联社结成帮扶对子以来,县供销联社坚持从资金、物质、路线、出路等方面,对瓦房村进行全方位扶持。2006—2007两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 农村经济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瓦房村在县供销联社的帮扶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引资建设了投资1500多万元的瓦房层压木厂,项目投产后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人就业,把原村小校舍转让给东明工艺品公司做工艺家具生产厂房,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安排该村70多人就业,配合县政府完成了牛毛大山风能电场的建设,牛毛大山及瓦房水库风景旅游区正在招商引资中,建成后可带动当地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在抓好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同时,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依托该村的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收入。两年来,瓦房村把山野菜归圃生产、中小药材种植、林果栽植、畜牧养殖确定为村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通过宣传引导,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村山野菜归圃生产面积2000多亩,林下参种植1000多亩,其他中小药材种植达300亩,板栗、尖把梨等经济林栽植达800亩,养殖山羊、绒山羊1500只,鸡存栏9000只,牛存栏900头,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390元,村经济实力强了,村民富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劲更足了。 ◎ 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县供销联社先后出资3.6万元,完成了全村的村路改造5.6公里,修建桥涵3座,新建了自来水工程,高标准完成了牛瓦线及村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栽植金丝垂柳、垂榆、梧桐等绿化树木7500株,绿化村屯路3公里。2007年,在县供销联社的帮扶下,投入资金34万元,改扩建村部及文化活动室275平方米,修建农民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设有健身区,娱乐区、绿化区等。投资59万元的瓦房河治理工程预计在上冻前竣工,招商引资项目瓦房水库工程已进入主体坝施工阶段。该村加强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亮化了人居环境,为牛毛大山及瓦房水库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创造了优美的投资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 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村级各项制度建设,为了加强村级管理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工作,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活动,强化群众监督作用,建立乡规民约,狠抓落实,确保村级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瓦房村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为群众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项目建设上,为农户争取资金、协调贷款,为群众办实事。经过村两委班子考察研究,决定发展山野菜大叶芹温室大棚生产,并把此项目作为今后村产业发展的主攻目标。为了集中连片发展,采取了“反租倒包”的办法,把老百姓分得的口粮田租过来,然后承包给农户发展温室大棚。农户建设大棚需要空心砖,为了节省资金,村便自己买水泥压,成本核算卖给农户。 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着眼于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科技意识的提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两年来,全村举办各类实用专业技术办12次。深入开展了向李秋实学习活动,加强了社会美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的思想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了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年春节组织秧歌队巡回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村共创“十星级”文明户口138户,其中标兵户8户。深入开展了帮困助残活动,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组织党员义务奉献修路植树,帮扶贫困户,全村形成学技术比致富的良好社会风气。 ◎ 城乡共建活动两年来,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群众办实事,村两委通过积极争取立项,筹措资金,全力组织投工投劳,从而提前完成了村通油路的路基改造任务。几年来,累计投资150余万元,兴建完成了村通油路、桥涵、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项。通过村两委一道争取牛毛大山风力发电站的建设,积极帮助上级部门协调林地、耕地、农房征占,使这一项目得到顺利实施。为了解决村环境街道脏乱差现象,已经完成街道改造500延长米,完成街道美化、绿化规划,栽植绿化树2000株。为了解决农户发展生产资金问题,每年把信用社请到村里,为农户协调贷款。 在城乡共建活动中,能把开展活动和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新农村的建设,制定了和完善了“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在禽流感预防工作中,广大村干部深入到村组、农户家中,为家禽注射疫苗,仅用3天时间,高质量完成了禽流感防疫工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看病难,为村民垫付医疗保险费1.2万元。 两年来,瓦房村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共建单位县供销联社的帮扶下,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村民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抓党员理论学习力度不够,导致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创新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村民缺乏致富奔小康的自信心,导致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生活还不富裕。三是产业结构提升较慢,导致新农村建设步伐较慢。 ◎ 地图2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 ,地处乌龙镇南部,距乌龙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东川区31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6.96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 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01亩(其中:田451亩,地750 亩),人均耕地 0.98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0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6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1亩,主要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7亩;草地4340亩;荒山荒地341亩,其他面积232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视、通路、通电话 ,无路灯。全村有312户通自来水,有19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63.7%)。有312户通电,有22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9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6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9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 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6.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6.5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0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户;建有小水窖2口;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3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4万元,占总收入的44.9%;畜牧业收入162万元,占总收入的47.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50头,肉牛65头,肉羊326头);林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 %;第二、三产业收入26.97万元,占总收入的7.86%。农民人均纯收入 2429.9元,农民收入以玉米、洋芋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5.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90人(占劳动力的27.53%),在省内务工190人,到省外务工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该县,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9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8.01%。该村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 ◎ 文化教育截止2007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460平方米,拥有教师4人,在校学生58人,距离镇中学6.5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5人,其中小学生66人,中学生29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0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年末集体总收入2.6万元,有固定资产23.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截止2007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3 ,其中男党员30人、女党员2人。 村委会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副主任等组成。 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3人。 3 云南省永胜县东风傈僳族乡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东风傈僳族乡东乐村委会 ,属于山区。位于乡东南边,距离村委会2 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村委会和乡政府所在地。适宜种植玉米 水稻 花椒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3亩(其中:田63亩,地70亩),人均耕地0.49亩,主要种植玉米 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53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8亩,主要种植花椒等经济林果。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7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7 %和 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户(分别占总数的 7 %和 5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1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0.90亩,有效灌溉率为 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0.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9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7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 83 %;畜牧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 15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头,肉牛8头,肉羊1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 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占劳动力的 0.5 %),在省内务工1人。 ◎ 人口卫生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82户,共乡村人口308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48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人,劳动力1194人。该村以僳僳族,汉族为主其中僳僳族162人,汉族146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6人,参合率83 %;享受低保46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0户,占农户总数的 12 %。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东风一贯制学校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东风一贯制学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截止2007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人,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0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引 4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瓦房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地处乡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 公里,到乡道路为 弹石路路,交通方便,有农户 65 户,有乡村人口241 人,其中农业人口 238 人,劳动力 100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76 人。 全村国土面积 1.69 平方公里,海拔 1650 米,年平均气温 17 ℃,年降水量1230 毫米,适合种植 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23 亩,人均耕地 .5 亩,林地 10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50.7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农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3 亩(其中:田77 亩,地 46 亩),人均耕地 .5 亩,主要种植 水稻、包谷、小麦 等作物;拥有林地 10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55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1.07 亩,主要种植 等经济林果;草地 810 亩;荒山荒地 600 亩。有 3343 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 65 户通自来水,有 65 户饮用井水,有 65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65 户通电,有 60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60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50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30 户 。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5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5 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 4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77 亩,有效灌溉率为 %23。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8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2 户。全村有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所属该村委会的所有自然村都已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6 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4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1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45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15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5 云南省施甸县仁和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施甸县仁和镇,地处仁和南边,距仁和镇府所在地2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5公里。东邻热水塘,南邻团树,西邻响山,北邻沙沟,辖角里、西平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14户,有乡村人口3182人,其中农业人口3086人,劳动力202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37人。 全村国土面积4.98平方公里,海拔1467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21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136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226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面积2136亩(其中:田1757亩,地379亩),人均耕地0.6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2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2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7亩,水面面积30亩,草地970亩;荒山荒地1727亩,其他面积1548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817户通自来水,有817户通电,有5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9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2%、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98户(分别占总数的17%和48%)。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29辆,摩托车17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66.63亩,有效灌溉率为7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09.4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9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12户;建有小水窖49口;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0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7户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6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7.32万元,占总收入的64.1%;畜牧业收入19.49万元,占总收入的16.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0头,肉牛5头,肉羊2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11.6%;工资性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253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占劳动力的4.7%),在省内务工6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板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0户,共有乡村人口310人,其中男性115人,女性95人。其中农业人口210人,劳动力12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48人,彝族50人。 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0人,参合率90.5%;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东村中学。该村距离小学2公里,距离中学1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2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57.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选举公告等。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不便。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桃。 6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雨碌乡小米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雨碌乡南边,距离小数米村委会0.5 公里,距离 雨碌乡政府3公里。国土面积1.22平方千米,海拔205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4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05.8亩,其中人均耕地0.4亩;有林地137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6户,有乡村人口269人,其中农业人口269人,劳动力15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9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9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3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8万元,占总收入的 23.49 %;畜牧业收入31.87万元,占总收入的 52.01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78头,肉牛18头,肉羊21头);第二、三产业收入8.57万元,占总收入的 13.76 %;工资性收入6.86万元,占总收入的 10.74 %。农民人均纯收入189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9人(占劳动力的90%),在省内务工129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6户饮用井水,有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89.09 %)。有5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和16.36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户(分别占总数的 45.45 %和 45.45 %)。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全部都是土木结构住房。 7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旧县镇小房子村委会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旧县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6公里。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海拔1965米,年平均气温13.8℃,年降水量103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60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有林地22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6户,有乡村人口214人,其中农业人口214人,劳动力18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8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3.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3.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万元,占总收入的48.3%;畜牧业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29.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5头,肉牛6头,肉羊77头);渔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 1.7%;林业收入2.9万元,占总收入的3.6%;第二、三产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6.7%;工资性收入7.3万元,占总收入的9%。农民人均纯收入195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占劳动力的 2.7%),在省内务工5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和电话。全村有66户饮用井水,有6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77.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5户,占总数的83.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9辆,摩托车4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0.8亩,有效灌溉率为54.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1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8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龙潭镇 新启村委会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龙潭镇东北边,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 镇20公里,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海拔1910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97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烤烟、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294.6亩,其中人均耕地1.99亩;有林地86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6户,有乡村人口155人,其中农业人口155人,劳动力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409元。农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万元;畜牧业收入37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0头,肉羊40头);无渔业收入;林业收入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万元;工资性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9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在省内务工11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未通自来水,有36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86%)。有36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0%和83.33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 58.33%和55.56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公里,距离最近0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1辆。全村没建有沼气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1亩,有效灌溉率为 10.5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7 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无其他结构的住房。 9 云南省楚雄市南华县红土坡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市南华县红土坡镇龙潭山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红土坡镇北边,距离龙潭山村委会13.00公里,距离红土坡镇30.00公里;国土面积0.65平方公里,海拔2,30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630.00毫米,适宜种植大麦、玉米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2.00亩(地82.00亩),人均耕地0.90亩,主要种植大麦、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8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7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没有水面面积、草地、其他面积和矿产资源;荒山荒地92.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没有农户饮用井水,有7户存在饮水困难;有2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77.7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户(分别占总数的48.15%和48.15%);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0公里;全村有摩托车5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户,占农户总数的25.93%;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无砖混结构住房、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和其他结构的住房;全村27户均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4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48万元,占总收入的42.45%;畜牧业收入9.31万元,占总收入的25.53%(年内出栏肉猪88头,肉牛6头);林业收入1.59万元,占总收入的4.36%;第二、三产业收入4.83万元,占总收入的13.24%;工资性收入5.90万元,占总收入的16.18%;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16.00%),在云南省内务工8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南华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2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4.07%。该村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业产业。该村无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27户,共乡村人口91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4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55%和49.45%。其中农业人口91人,劳动力50人,占农业人口的54.95%。该村以汉族为主,无少数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1人,参合率 100%;享受低保人员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0公里;全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5户,占农户总数的55.56%。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龙潭山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南华二中;该村距离小学校13.00公里,距离中学30.0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7人,占总人口的29.67%,其中小学生24人,中学生3人,入学率均为100%。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6.30亩,无土地流转面积。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但没有一事一议筹资额和一事一议筹劳。无集体总收入、固定资产和集体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粮食直补。 ◎ 基层组织该村有党员总数1人(为男党员);有团员3人,占总人口的3.30%。 ◎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娱乐,休闲公共设施缺乏。 2.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 3、生产渠道单一,经济来源于农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2.扶植一批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3.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发挥产业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10 云南省宣威市杨柳乡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杨柳乡海庆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2 公里,距离镇14.5公里,国土面积0.66平方公里,海拔2115米,年平均气温11 ℃,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215.6亩,其中人均耕地3.04亩;有林地660亩。有农户22户,有乡村人口71人,其中农业人口71人,劳动力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4万元,占总收入的37.01%;畜牧业收入14.7万元,占总收入的 52.3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2头,肉牛0头);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 7.1%;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3.6%。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占劳动力的2.5%),在省内务工2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22户通自来水,有2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 36.3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分别占总数的 31.82 %和31.8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小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4.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5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10口;该村到2007年底,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1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乡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茂租乡油房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6公里。国土面积4.62平方公里,海拔2188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104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83.94亩,其中人均耕地1.34亩;有林地1309.5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6户,有乡村人口297人,其中农业人口297人,劳动力1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7.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等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83.94亩(其中:地383.94亩),人均耕地1.34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309.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5亩,主要种植花椒、水果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4500亩,其他面积743亩。有铜矿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拥有电视机农户4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8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6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9户;建有小水窖6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8亩.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7.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16万元,畜牧业收入53.9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5头,肉牛5头,肉羊168头,禽类8羽);林业收入6.1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2.95万元,工资性收入40.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8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1人,在省内务工54人,到省外务工27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花椒,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15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花椒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6户,共乡村人口297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143人。其中农业人口297人,劳动力17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7人,享受低保3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6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油房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茂租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1公里,距离中学34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62人,其中小学生247人,中学生15人。 12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瓦房村◎ 村情概况瓦房村隶属于石鼓镇红岩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石鼓镇北边,距离红岩村委会19.00公里,距离镇19.00公里。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90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稻谷、小麦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446.06亩,其中人均耕地1.50亩;有林地1,720.0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9户,有乡村人口298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人,劳动力21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3,09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6.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务工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46.06亩(其中:田137.52亩,地308.54亩),人均耕地1.5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72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0亩,主要种植梨、桃子等经济林果;草地80.00亩;荒山荒地50.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79户通自来水,有79户通电,有7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3户(分别占总数的77%和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拖拉机3辆,摩托车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户;建有小水窖7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7.52亩,有效灌溉率为3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7.5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9户,共乡村人口298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50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人,劳动力213人。该村以汉、纳西族为主(是汉、纳西、苗族混居地),其中汗族110人,纳西族163人,其他民族25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6人,参合率99%。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4公里。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7户。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鼓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第四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3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 村务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355个(劳均1.5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 13 辽宁省丹东市浪头镇瓦房村瓦房村位于丹东市西部,东临鸭绿江,西临丹东民航机场,南北分别与本镇中和、滨江两村接壤,境内面积3.8平方公里。城乡混居,有7个村民组,2712人,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1300亩,旱田1500亩,村里还有国有林场共管的山林1000亩。瓦房村有集体厂房11743平方米,适合工业、商业发展的场地3.7万平方米,村办公楼936平方米,办公条件优越。村里交通事业比较发达,有10公里柏油路面,投资380多万元,全部由村集体投入。村民住房条件较好,平均居住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二、三产业,其中以近郊劳务收入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