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拓跋恒 |
释义 | 拓跋恒,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国官员。本姓元,因避马殷之父(后追封南楚景庄王)马元丰之讳,改姓拓跋。 南楚武穆王马殷在位时,拓跋恒任职学士兼仆射。后马殷之子衡阳王马希声继位,罢建国之制,降称节度判官。而马殷另一子文昭王马希范当国时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拓跋恒与廖匡图、 李弘臬、徐仲雅等十八人为学士,号称“天策府十八学士”。 拓跋恒上书“殿下长深宫之中,藉已成之业,身不知稼穑之劳,耳不闻鼓鼙之音,驰骋遨游,雕墙玉食。府库尽矣,而浮费益甚;百姓困矣,而厚敛不息。今淮南为仇雠之国,番禺怀吞噬之志,荆渚日图窥伺,溪洞待我姑息。谚曰:‘足寒伤心,民怨伤国。’愿罢输米之令,诛周陟以谢郡县,去不急之务,减兴作之役。无令一旦祸败,为四方所笑。”因劝谏减轻赋税,触怒马希范,终身不再召见。 公元947年4月,马希范病重,召拓跋恒,托其立弟马希广为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