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托拉斯帝国主义 |
释义 | 简介“托拉斯帝国主义”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 托拉斯,英文trust的音译。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 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自由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美帝国主义工业跃居世界首位南北战争后,美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1859年,美国制造业产值约为18.8亿多万美元,到1900年则达1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煤、钢产量是英国和德国的总和。 在此期间,美国的农业也获得大幅度增长。1870年总产值为24亿美元,1900年上升到了47.17亿美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增长了4-5倍。美国生产的小麦占世界产量的1/4。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继续保持着这种发展的强劲势头。从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工业增长了1倍以上。钢产量1900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到1913年则达31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这一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8%,比英国(14%)、德国(16%)、法国(6%)、日本(1%)四国工业生产量的总和还多。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逐渐融为一体。到20世纪初,美国已发展成为由极少数垄断资本家统治的托拉斯国家。结果造成严重的贫富鸿沟。1900年,仅占人口2%的最富裕的美国人拥有了60%的国民财富。 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美西战争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对外贸易的增长表明了这一点。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出口数量增加了7倍。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较大,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一般地不超过10%。然而,美国经济的主要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有1/2出口,钢铁的15%,铜的50%,农业工具的16%均依赖出口。至于农业方面,棉花收成的半数和小麦生产总收入的1/3均供出口。此外,食品、纺织品、燃料、建筑材料和各种消费品生产均超过了国内的购买力。189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更使这一形势变得异常严峻造成450万人失业和群众的严重不满。面对着国内经济状况和社会的不稳定,美国政界和企业界一致相信,唯有扩大出口才能保持国内的繁荣稳定。1897年初,全国最有影响的工商界喉舌《商业日报》称,美国工业产品己大大超过国内消费的需要,许多产品为国内市场所需的4倍,“这就注定美国要争夺世界工业霸权”。 当美国踏上海外扩张,争夺殖民地舞台之际,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美国垄断资本便向着力量已经衰落的老朽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刀,并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最后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早在内战后,美国已在美洲、特别是在古巴实行了经济扩张、至1898年,美国公民在古巴的投资达5000万美元以上。虽然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美国已在经济上控制了古巴。 古巴人民因不满西班牙的残暴统治,从1868年起,进行了长达10年的民族革命战争。1895年,独立战争再起。西班牙竭尽全力以极残暴的手段镇压了古巴革命,美国在古巴的投资和商业利益也受到损害。1898年,西班牙驻美大使迪皮伊·德洛梅的私人信件于2月9日为《纽约杂志》所披露,德洛梅在给朋友的信件中称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政客”,并透露西班牙决心在古巴顽抗下去。信件的公布使美国的舆论哗然。美国借口“保护侨民”而炫耀武力,派战列舰“缅因”号前往哈瓦那。2月15日,该舰发生爆炸,266名官兵丧命。美国方面断言是因“触水雷”而爆炸沉没。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 美西战争实际进行仅3个多月。1898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12月,美国和西班牙在巴黎签订了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巴黎和约是对古巴和菲律宾主权的粗暴践踏,是一个重新分割世界的条约。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1898年7月,美国吞并了夏威夷。1899年占领威克岛,与德国瓜分萨摩亚群岛,得到了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东萨摩亚的土地伊拉岛及位于该岛的帕果一帕果港。夏威夷、萨摩亚、菲律宾等就像一级级踏脚石一样,把美国引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的新时代。 美西战争后,美国政府进一步策划如何在古巴推行新殖民主义,在给予古巴形式上独立的外衣下,事实上把古巴变成美国的殖民地。它炮制了一个规定美古关系原则的文件——“普拉特修正案”,规定古巴不得同外国缔结任何损害古巴“独立”的条约;限制古巴举借外债;美国有干涉古巴事务的权利;美国在古巴有取得和保持海军基地的权利。1903年,美国与古巴签订永久条约,美国向古巴租借关塔那摩港作为永久性的海军基地。由此,古巴沦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 美西战争给老朽的西班牙以致命的打击。西班牙丧失了它最后残存的殖民地,从此退出了争夺世界殖民地的舞台,而美国却由此而大大膨胀了扩张的野心。正如《华盛顿邮报》1898年的一篇社论所说的:“无论如何,我们为一种新的感觉所激励。……就象尝到在屠场上的鲜血的味道,人们尝到了帝国的味道。” 门户开放政策美西战争后,美国立即加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19世纪末,俄、德、英、法、日在中国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担心地写道:如果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下去,“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当时在中国参加角逐的主要列强的军事力量都远比美国强大。美国无力用军事手段从中国获得势力范围,却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以竞争方式来实现其扩张利益。 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国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列强应承认它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的关税特权和通商、航运等利益。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向各国发出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声明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者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本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门户开放政策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新阶段,即由长期以来跟在英国炮舰后面“分取杯羹”的传统政策,转变为奉行独立的帝国主义大国政策。美国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进入20世纪,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尤其是经济扩张,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美国进行侵略扩张的手段,或使用暴力,挥舞大棒,或以“金元外交”为诱饵,进行经济渗透。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有名的“大棒政策”——“说话温和,但带根大棒,就定能成功”。其第一个露骨表现便是从哥伦比亚手里夺取运河区。 美西战争后,美国急于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因为开凿运河后可沟通两洋,大大减少美国商船和军舰的航行时间,使美国两岸海军连成一片,无异于使海军力量增加一倍。 1903年1月,美国采取威胁利诱等方式迫使哥伦比亚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据此美国从哥伦比亚手里获得了6英里宽的运河地带,租期99年美国答应付给哥伦比亚国1000万美元以及25万美元的年金。但哥伦比亚议会拒绝批准这一条约。美国便一手策划了隶属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发动“革命”,宣布独立。美国立即同巴拿马签订条约,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区。 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竣工。美国长期以来追求的将加勒比海变成“美国湖”的计划实现了。巴拿马运河的修建意味着美国在加勒比海霸权的崛起。 事实上,罗斯福的大棒政策被运用于整个拉丁美洲。 为适应扩张的需要,罗斯福于1909年对门罗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即“罗斯福推论”进一步把不准干涉美洲延伸为美国管理美洲。罗斯福警告拉丁美洲人民说,“在西半球,美国坚持门罗主义,因此在发生作恶多端或软弱无能的严重情况时,对美国而言,尽管勉强,也不得不发挥一个国际警察的作用。” 罗斯福还积极插手欧洲事务。1906年1月,美国派代表参加在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召开的关于摩洛哥问题的国际会议,调解德国与法、英之间的矛盾,从而自建国以来第一次违背不介入欧洲事务的美国传统外交政策。 1909年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塔夫脱提出了主要应用于拉丁美洲的金元外交。 1912年12月,塔夫脱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总结他四年期间的外交政策时称,“现政府的外交一直是以金元代替枪弹为其特征的。”其实,这不过是大棒政策的变种,目的在于利用经济手段对拉丁美洲国家进行控制,进一步杜绝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事务的干涉。但美国并没有忘记随时携带大棒,而是金元、大棒交替使用。 1909年秋,尼加拉瓜爆发了反对塞拉雅专制统治的革命。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起义者取得胜利,塞拉雅被迫辞职。阿多尔福·迪亚斯成为总统。新政府成立后,塔夫脱以拒绝承认相威胁,迫使它接受美国银行家的巨额贷款,以尼加拉瓜关税作抵押,并允许美国在尼加拉瓜建立银行和修筑铁路。另一方面,为了镇压尼加拉瓜人民的反抗,美国自1912年到1933年(除短时间外)一直在尼加拉瓜驻军。尼加拉瓜事实上成为美国的第二个古巴。金元外交还在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海地等国家频繁推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甚至延伸至遥远的非洲。1912年美国政府支持其银行同英法合伙向利比里亚提供贷款。美国由此而控制了利比里亚海关并进而粗暴干涉利比里亚内政。 塔夫脱还把金元外交作为实现对华门户开放的手段。日俄战争后,日美关系恶化,日本控制中国东北的经济,美国势力难以渗入。塔夫脱上台后表示,“我特别急于想做的事,就是促进美国资本对中国的投资。”1911年4月,美国和英、法、德组成的四国银行团与中国签订了币制贷款协定。5月,签订了湖广贷款协定。在币制贷款协定签字的当天,美国代表得意地说:“币制借款完成了,金元外交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 综观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美国经济和外交,不难看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并在门户开放、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一套海外扩张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力求控制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并且第一次介入欧洲事务。这些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和国际联盟计划,以实现“世界领导地位”的图谋,准备了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