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推拿疗法
释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q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作用原理

力学作用 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直接作用于机体 解除局部病变 直接作用

感觉刺激 神经-内分泌-满意网络调节 神经系统调节 调整内脏功能 间接作用

适应症

扭伤、挫伤、软组织劳损、落枕、肌肉萎缩、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关节运动功能障碍、骨折愈后功能恢复期、腱鞘炎、腱鞘囊肿、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感冒、早期高血压、头痛、失眠、呃逆、面瘫、偏瘫、截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乳腺炎、痛经等。

禁忌症

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精神分裂症、结核病进展期、恶病质、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有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炎、皮肤病者禁用。妇女孕期和月经期腰骶、腹部及下肢不宜按摩。

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由两个以上基本手法组合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规(或程序)的复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疗是以手法操作为主的一种特殊疗法,作为其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更以其师承及临证体验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鲜明的个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达百种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单独应用而成为有其适应证治范围的单一推拿疗法,也有融合变通后形成一套常规操作程度的复式推拿疗法;有些手法经一定的训练后即可掌握,而有的则需有相当程度的功法基础(如内功推拿等)和临证体验之后才能得心应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为按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捏拿类、捶振类和活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正因为推拿具有这样的作用,在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很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因为急性腰扭伤、落枕或者颈椎病,去做推拿。其实推拿不仅仅是针对落枕、扭伤,以及腹泻有效,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很有效果。比如某男子长期受失眠困扰,经常需要依靠药物才能入睡,接受了几次推拿治疗后,睡眠情况得到改善,不需要药物也能安然入睡。再如一老太太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四处医治都不见好转,在正规推拿治疗后,加上其他康复治疗措施,症状得以缓解。

推拿在消除疲劳、延缓衰老、减轻肥胖、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美容等的临床研究中,出现了新兴治疗优势,相信简、便、易、廉,无副作用的推拿疗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使用。

手法部分:既推、拿、按、摩、滚、揉、掐

推法

顾名思义是以手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体移动之意,其概念是,用指或掌着力于人体一定位置或穴位上,向前向外移动或弧形移动,可分平推、直推和分推等法。

拿法

手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揉捏动作。

要领:腕要放体灵活,用指面着力揉捏,动作要连续不断,用劲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于拿的部位的手法的差异,又可分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三种,拿法的剌激较强,常配合其它手法,用于颈下,肩部和四指部穴位。功能: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作用。

按法

手法:按是压的意思,用手指或掌面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

要领:按压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轻到重,稳定而持续,使剌激充分透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切忌用迅猛的暴发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对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临床应用时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此手法刚中兼揉,既有力而又柔和,按法的具体动作很多,有大指面直接法或用大指背屈而按之,或两手对面合按之,胸腹则以掌心按之。

摩法

摩是抚摩之意,在推拿手法中主要分为摩法和摩掌法。作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位置上,作环形有节奏的抚摩,称为摩法,摩法是推拿手法中最轻柔的一种,动作要领应掌握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轻放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然后连动前臂作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摸。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可,每分钟频率约定120次, 石宣秘录中说:“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重,有中和之义施之”。近代则有姜、葱汁、冬青膏、松节油等作为应用摩法时的辅助用药。摩法如同一指禅法结合成为推摩复合手法。这是点与面相结合的手法,即大拇指推所取穴位,其余四指摩相应的部位,更能加强其治疗作用。

滚法

可用于头部、肩背、腰骶及四肢关节处,治疗头痛、偏瘫、关节酸痛等症。

方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指关节突起部分,附在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屈伸外旋连续往返活动,使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动作要领:

①、肩臂不要过分紧张,肘关节屈曲120-140度角。

②、手腕要放松,滚动肘掌背尽侧部要紧贴体表,不可跳动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按摩。

③、手背滚动的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当腕关节屈曲时向名滚动约80度左右,腕关节伸时向内滚动约40度左右。

④、压力要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一般每分钟滚动140次左右。滚法由于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所以接触面较广,并且压力较大,掌背着力柔和而舒适,故应用于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滚法推拿疗法是以滚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病理变化和辨证施治理论,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人体体表适当的部位上施以擦、揉、按、拿、捻、搓等手法,并配合被动运动或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功能锻炼来治疗疾病。

滚法是滚法推拿的主治手法。滚法的操作是依靠腕关节的伸屈动作来促使手掌背部在人体体表进行来回“滚动”的。滚法操作时,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掌背直接抵压于人体体表,并作腕关节屈伸运动,所以它不但刺激力量强,而且作用面积也较大,能够使其作用力深透到体表深层而直达病所,通过腧穴的“得气”感应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明阴阳、濡润筋骨等作用,并能对肌肉痉挛、强直和粘连等病态直接发挥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滚法推拿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正确地配合以各种辅助手法及被动运动,并适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功能锻炼,对某些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有相当显着的疗效。

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操作时,术者的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离开躯干约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过度屈曲或伸直,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掌背部分1/2的面积接触在治疗部位上。掌背的近小指侧部分是滚法操作的着力点,应紧贴治疗部位上,不宜移动或跳动,腕关节的屈与伸应保持相等均匀的压力,以避免手背与体表撞击。每分钟来回摆动120次左右。滚法在临床上应用时,常根据治疗的需要,配合各种被动运动以及按、拿、捻、搓等各种辅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松解粘连、理顺筋脉等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颈、肩、腰。背、臀部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扭挫伤,以及筋脉拘挛、关节强直、肢体瘫痪、疼痛麻木等症。

揉法

用拇指指端、食指端、中指指端或中、无名指指端紧附于穴位上作缓和回转的按抚动作。除用指端外,还可运用小鱼际部或掌根部作揉法。故可分别称之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际揉法。揉法较推法、按法、摩法均有力大些,在施法时带动皮下组织,不是在皮表抚摩。揉法为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有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之说。

掐法

把拇指或食指的指甲竖立着按压,给予强剌激的方法。逐渐加大用力,使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伤皮肤。掐后压出轻微的痕迹。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上述手法为常用基础手法,临床法疗时常常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求“特医”治疗者要把上述基础手法刻苦练习务必掌握。

治疗

头部按摩法

准备:端坐姿势,微闭双目,意守中丹田,舌顶上腭,缓呼缓吸,上身挺拔,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分开,两脚与肩同宽,医患者均加良性意念:如:高血压下降、低血压回升、头通解除等。

端坐式主治范围:各种感冒、各种发热牙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低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失眠、多梦等均可适用。

①、按印堂(用右手拇指按肚,由轻到重逐渐加重到逐渐减压,时间四分钟)。

②、推上星:双手拇指交替由印堂穴推入上星穴九次,在上星穴上用按印堂法四分钟。

③、推太阳穴:双手拇指由上星穴经头扒入太阳穴,使用上述按法四分钟。

④、按风池穴:双手拇指从太阳穴绕耳后推入风池穴,仍用上述按法四分钟。

⑤、按缺盆穴:双手拇指从颈面下推入缺盆穴,用按法四分钟,然后拍打肩两下,患者体会到一股热流顺臂而下。

⑥、干梳头:除拇指外,其它八指呈90度弯曲返复推梳头皮约30次。由轻到重。

⑦、叩天灵穴:除拇指外其它八指弯曲拍击头部各部,注意此手法要用手腕上下甩动的力量拍击,动作轻柔而有力,不可用臂带腕而力量过大。

⑧、揉双耳:用双手大鱼际反复揉搓双耳20次。

⑨、掩耳:用双鱼际紧堵双耳,切勿漏气。

⑩、鸣天鼓:掩耳后用食、中指交替之弹力弹击玉枕部位,弹击时先快后慢,先轻后重,共三次。

注意:此法按摩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情况施力,要随时注意患者的自我感觉,否则,手法轻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适得其反或造成患者头晕、心悸、面色发白、昏倒等,出现不良情况时,暂停休息,重者平卧、喝点开水缓解。

推拿疗法

近视眼自我保健按摩法

①、三指三穴旋转按摩法:即拇指按太阳穴,中指按四白穴(在下眼眶下一分处)拇指按下关穴,三指适当用力,向前旋转30次。

②、二指二穴按摩法:即拇指按翳明穴(即医风穴下一寸),食指搭于中指之上,中指按风池穴,适当用力向前旋转30次。

③、掐双眉:即拇指按压攒竹穴,食指弯曲掐眉头到眉梢20次。

④、捏山根:即用拇、食二指按压山根,呈旋式2 0次。

腹部按摩法

准备:平卧、屈膝、手自然平放,眼睛微闭,全身放松,用良性意念。

主治范围:胃痉挛、胃溃疡、腹泻、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①、开胃口:即用指按上腕穴,食、中、无名三指,以拇指为轴心按压。上、中、下腕,气海穴、关元穴,余三指做出相应的顺时钟旋转动作,按压旋转,每次3 0次,或反利复按压旋转上述各部位。

②、注意收气:即用上述手法每3 0次用两手自腰窝开始。合力搂气两分钟,腹部按摩完毕后,再收气一次,否则会造成气散而病情加重。

4、治感冒、背部风湿痛、消化不良等症

华佗捏脊法:背部按摩法:

准备:腑卧平胸,全身放松,每椎间隙,自胸至腰椎旁二横指处施以推、拿、摩、滚、掐、擦七种手法。

5、治各种中风后遗症,四肢疼痛等

特医叩击法

特医叩击法是用指、掌、拳、鱼际或棒、拍、击、打患者肢体一定部位的体表,使之产生叩击感觉的一种医疗按摩手法。以手指指端着力,以腕关节或肘、肩关节为活动中心。用腕部或前臂、上臂部发力,叩击患者肢体中的经络循环的一定部位或穴位,犹如蜻蜓点水般或小鸡啄米状,点到即起,反复操作。

推拿疗法

动作要领

①、意念集中,气息调匀,运一身之“气”、“力”通过上臂、前臂、手腕直达着力肢体。

②、指端与被点部位的肌肤可至60-90度,叩点时发出噼噼的响声,点到后即用手腕与前臂的弹力,前指端迅速抬起。

③、叩点频率每秒可达2 - 3次,快的可达4-6次。

④、叩点要有节律性,根据用力轻重快慢的不同,有一虚二实、二虚二实、三虚二实、五虚二实不同的节律。每一节律中,虚点用力轻,速度稍快,实点用力重,速度稍慢。

⑤、叩点的力量要刚(指力)中有柔,柔(腕肘、臂的弹力)中有刚,刚柔相济,力透深层,操作敏捷,有力而富于弹性。

⑥、叩击的三种方法:

①、轻点。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以腕部力量,用肘关节协调配合,其力轻而富有弹性。剌激相对较弱。

②、中点。以肘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前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或半固定,肩关节协调配合,其力介于强弱之间。剌激中等。

③、重点。以肩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上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肘关节予以协调配合。其力大,剌激很强。

操作手势

(1)、中点指法

中指指关节屈成9 0度角,其余各指握成虚拳,中指指端着力,以腕部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轻点时可用此法。

中指指关节屈成9 0度角,食指螺纹按在中指未节背侧,拇指螺纹面抵在中指掌侧面,小指无名指握紧,用中指指端着力,以腕部或前臂上臂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轻点时可用此法。

(2)、食、中指两指点法

食指、中指并拢,中指做屈使两指指端平齐,用两指指端着力,以腕部或前臂部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叩点时力要深沉,轻点时常用此法。

(3)、三指点法

中指稍后与食指并齐微屈,拇指螺纹面抵于食、中指末节掌侧,三指并拢至品字形,小指与无名指握紧,用拇、食、中指指端着力,以腕部或前臂上臂部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轻点或重点时常用此法。

(4)、四指点法

食、中、环、小四指伸直,用四指指端着力,以腕部或前臂部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指端抬起,稍屈掌平,动作要轻巧有力,敏捷而富有弹性,本法又称“笃油法”。

(5)、五指并拢点法①、五指并拢微屈,捏在一起,拇指螺纹与小指螺纹面相抵,指端靠近,中指与环指螺纹面分按食指、小指背上,五指聚合成梅花形。用五指指端着力,以腕部或前臂部发力, 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 轻点、中点时常用此法。

②、五指分开屈成爪形,以指端着力,以腕部发力,叩点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轻点时常用此法。

例如:叩点百会穴

患者坐式,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其前,一手五指并拢聚合成梅花形。用五指指端着力,叩点在百会穴上,操作时力轻而柔和,腕部用力即可。

加意念:疏通经络,健脑宁神

一般来说,叩击法不讲体位,可腑卧、仰卧、站立均可。

适用范围

1、叩击乳突。可治头痛、失眠、瘫痪等症。

2 、叩击风池。可治头痛、失眠、落枕、颈椎病、颈肩疼痛综合症、眼疾、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等症;

3 、叩点百会。可治头痛、失眠、耳鸣、耳聋等症。

4、叩点前额头顶部。可治头痛、失眠、眩晕、高血压、眼疾等。

5、叩点肩俞穴。可治肩膀关节周围炎、痹症、颈肩膀疼痛综合症、上肢瘫痪等症。

6、叩点臂穴。可治头痛、高血压、上肢瘫痪、痹症等症。

7、叩点小海穴。可治上肢瘫痪、痹症等症。

8 、叩点曲池穴。可治上肢瘫痪、痹症、肩关节周圈炎、颈肩疼痛综合症、肘臂挛痛等症。

9 、叩点手三里穴。可治上肢瘫痪、痹症等症、肩膀关节炎、颈椎病、颈肩膀疼痛综合症、前臂伤筋等症。

10、叩点间使穴。可治上肢瘫痪、腋肿、肘臂挛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病症。

11、叩点经渠穴。可治上肢瘫痪、腕部伤筋、咳逆上气等症。

12、叩点阴郄穴。可治上肢瘫痪、头痛、失眠等症。

13、叩点肩井穴。可治落枕颈肩膀疼痛综合症、颈椎病、肩膀关节炎、半身不遂、上肢瘫痪、痹症等症。

14、叩点天宗穴。可治肩关节炎、颈肩疼痛综合症、肩胛间综合症、半身不遂、上肢瘫痪等症。

15、叩点腰眼穴。可治急性腰扭伤、臀上皮神经损伤、腰臀肌筋膜炎、半身不遂、月经不调等症。

16、叩点居穴、环跳穴。可治急性腰扭伤、慢性腰劳损、腰椎肩盘突出症、腰臀肌筋膜炎、臀上皮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瘫痪等病症。

17、叩点髀关穴、伏兔穴。可治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瘫痪、股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病症。

18、叩点委中穴、委阳穴。可治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痹症、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瘫痪、膝关节炎等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瘫痪等病症。

19、叩点鹤顶穴。可治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瘫痪、膝关节炎等病症。

20、叩点足三里穴。可治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瘫痪、慢性结肠炎等病症。

21、点解溪穴。可治下肢瘫痪、胃下垂、头痛、眩晕等病。

22、点上肢背侧剌激线。可治痹症、上肢瘫痪、肩膀疼痛等病症。

23、点脊腰骶剌激线。可治痹症、偏瘫、截瘫、失眠等

临床应用

失眠

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

②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推拿疗法

纳差、脾胃不和

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

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便秘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

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

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腹胀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

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小儿疳积

①患儿取俯卧位,用一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轻揉1分钟。

②术者以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起皮肤,双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肤至大椎穴,推至肾俞、胃俞、脾俞时,分别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肤,使椎节发出响声。自下而上推运一遍,即自大椎向长强用掌或指揉法,轻揉一遍,共推3~6次。

③患儿仰卧,轻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 饭后30min,空腹及劳累后,均不宜进行推拿。

2. 应取得患者合作,并经常注意患者反应及局部情况,根据病情变换手法,适当掌握强度,防止擦伤。被动时手法要轻缓。

3. 室内空气要流畅,温度要适宜,冬季注意保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