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团林铺镇
释义

团林铺镇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市城区南郊18公里处,紧邻荆门掇刀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与掇刀区麻城镇交界,南与沙洋县五里镇接壤,西与当阳市官当镇相连,北邻荆门南城区---高新科技技术开发区,全镇国土面积28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456亩。

主要简介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

团林铺镇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市城区南郊18公里处,紧邻荆门掇刀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与掇刀区麻城镇交界,南与沙洋县五里镇接壤,西与当阳市官当镇相连,北邻荆门南城区---高新科技技术开发区,全镇国土面积28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456亩。

辖区概况

全镇共辖4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委会,辖1个居委会、44个村委会:团东、双碑、合星、团林、石堰、兴当、兴隆、白鹤、龙王、鸦铺、莲花、蒋集、孟港、宁庙、洪桥、槐桥、杨畈、陈集、五岭、凡桥、马山、青龙、姚庙、松店、马庙、何场、石龙、朱店、苏场、路冲、赵庙、熊店、罗咀、丁庙、四岭、阴山、普庵、乔庙、代店、代磅、张场、大同、高庙、草坪、七岭。

经济概况

经济建设稳步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落实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引进投资项目35个,其中新建项目20个,到位资金2.6亿元;续建项目6个,到位资金4000万元;储备项目9个,计划投资8.1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完成招商引资4100万元,同比增长2.5%,占全年目标值3000万元的136.7%。规模企业发展迅速。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重要突破点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强力实施“亿元工程”。千里香、金福源油脂实现了产值过亿,民峰油脂达到了2亿元。新增规模企业5家,总数达20家。四是示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双碑循环农业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以金旭农牧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和天露千头奶水牛专业合作社为产业支撑,规划了5000亩的“猪(牛)—沼—菜”生产基地。一期200亩的核心蔬菜园区已建成,有机肥厂已建成投产。建设日光温棚10个,骨架大棚50个。

人口情况

362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2482户,其中农业户11393户,总人口47410人,其中农业人口42808人,非农业人口4602人。2005年末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总产值3.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5元。

历史

镇名历史来源

三国时期,蜀将关羽曾在团林铺北5里处的黄岭铺屯兵,团林铺是他来往荆襄 的必经之路,故设有为邮递之程,文吏所司的铺。在路西堰角处设置烟台(即烽火台)。由于往来行人甚多,一些商贩便集聚此地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年长月久,就形成了一个集镇。又因在西南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园形的茂密松林,故名团林铺。

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之前,在公路东侧有一条长500米左右的老街住有近百户人家,300多人。街面均由青石铺砌,设有当铺、茶、饭、酒店,非常热闹,号称“小沙市”,日寇侵占荆门,在此设立据点,修建哨台,实行疯狂的“三光”政策,将一条整齐热闹的街道,几乎夷为平地。解放后,逐步在襄东公路两侧兴建了商业中心和企业厂、站单位,成了全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荆襄古道上的重镇之一,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共和国一代名将陈士榘,原中共襄西行委会书记李纯斋,革命先驱陈士苍均诞生在团林这块热土上。

水利和交通

水利情况

全镇共有水库13座,库容为2733.1万立方米,堰塘4450口,可蓄水1133.9万立方米,当坝37处,可蓄水989.1万立方米,固定泵站124处,装机156台,3419.4千瓦。一大批中小型水库,泵站得以兴建,为我镇的农业丰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情况

穿过境内的焦(作)柳(州)铁路、长(江埠)荆(门)铁路、荆(门)沙(市)铁路,207国道,杭(州)兰(州)高速公路、襄(樊)荆(州)高速公路与汉江、江汉运河互为补充,距长江出口港80公里,构成了便捷的水陆运输网络,毗邻的三峡国际机构距团林镇115km,武汉天河机场距团林镇245km,奠定了团林水陆空运的基础。

团林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湖北省小城镇改革试点明星乡镇,依托湖北荆门高新区建成的兴隆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形成了以纺织、食品为龙头的轻工,以生产各种阀门、机械连接件为龙头的机电,以生产各种汽车挡风玻璃,研制各类高效农用配肥的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

荆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基地。团林是荆门市最大的农业镇,粮食年产量10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油料年产量5万吨,油菜双低化率达100%,以207国道为轴心,形成了5000亩的花卉苗木走廊;团林还是荆门市重要的牲猪、家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全年牲猪出栏10万头,家禽出笼200万只,龙虾、黄鳝年产量达到100万斤,是全市的养鹅大镇。

近年来,集镇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集镇规模不断扩大,集镇功能逐步完善,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8000人,镇区绿化覆盖率70%,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80%以上,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拥有35万伏变电站两座。程控电话、小灵通、移动、联通、互联网等通讯设施无备。中心集镇发展迅猛,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镇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服务中心。

乡镇详细概况

团林铺镇镇政府驻团林铺,人口47438人,面积282.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4个村委会,362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2482户:团东、双碑、合星、团林、石堰、兴当、兴隆、白鹤、龙王、鸦铺、莲花、蒋集、孟港、宁庙、洪桥、槐桥、杨畈、陈集、五岭、凡桥、马山、青龙、姚庙、松店、马庙、何场、石龙、朱店、苏场、路冲、赵庙、熊店、罗咀、丁庙、四岭、阴山、普庵、乔庙、代店、代磅、张场、大同、高庙、草坪、七岭。

团林铺镇农业户11393户,总人口47410人,其中农业人口42808人,非农业人口4602人。2005年末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总产值3.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5元。

团林铺镇的历史悠久而灿烂。三国时期,蜀将关羽曾在团林铺北5里处的黄岭铺屯兵,团林铺是他来往荆襄的必经 水库建设

之路,故设有为邮递之程,文吏所司的铺。在路西堰角处设置烟台(即烽火台)。由于往来行人甚多,一些商贩便集聚此地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年长月久,就形成了一个集镇。又因在西南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园形的茂密松林,故名团林铺。

抗日战争之前,在公路东侧有一条长500米左右的老街住有近百户人家,300多人。街面均由青石铺砌,设有当铺、茶、饭、酒店,非常热闹,号称“小沙市”,日寇侵占荆门,在此设立据点,修建哨台,实行疯狂的“三光”政策,将一条整齐热闹的街道,几乎夷为平地。解放后,逐步在襄东公路两侧兴建了商业中心和企业厂、站单位,成了全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荆襄古道上的重镇之一,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共和国一代名将陈士榘,原中共襄西行委会书记李纯斋,革命先驱陈士苍均诞生在团林这块热土上。

团林铺镇水利条件较好。全镇共有水库13座,库容为2733.1万立方米,堰塘4450口,可蓄水1133.9万立方米,当坝37处,可蓄水989.1万立方米,固定泵站124处,装机156台,3419.4千瓦。一大批中小型水库,泵站得以兴建,为我镇的农业丰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林铺镇交通快捷、便利。穿过境内的焦(作)柳(州)铁路、长(江埠)荆(门)铁路、荆(门)沙(市)铁路,207国道,杭(州)兰(州)高速公路、襄(樊)荆(州)高速公路与汉江、江汉运河互为补充,距长江出口港80公里,构成了便捷的水陆运输网络,毗邻的三峡国际机构距团林镇115km,武汉天河机场距团林镇245km,奠定了团林水陆空运的基础。

团林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湖北省小城镇改革试点明星乡镇,依托湖北荆门高新区建成的兴隆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形成了以纺织、食品为龙头的轻工,以生产各种阀门、机械连接件为龙头的机电,以生产各种汽车挡风玻璃,研制各类高效农用配肥的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

荆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基地。团林是荆门市最大的农业镇,粮食年产量10万吨,商品率达6 油菜生产基地

0%以上;油料年产量5万吨,油菜双低化率达100%,以207国道为轴心,形成了5000亩的花卉苗木走廊;团林还是荆门市重要的牲猪、家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全年牲猪出栏10万头,家禽出笼200万只,龙虾、黄鳝年产量达到100万斤,是全市的养鹅大镇。

集镇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集镇规模不断扩大,集镇功能逐步完善,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8000人,镇区绿化覆盖率70%,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80%以上,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拥有35万伏变电站两座。程控电话、小灵通、移动、联通、互联网等通讯设施无备。中心集镇发展迅猛,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团林铺镇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服务中心。

乡镇建设

掇刀区团林铺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破解制约“三农”发展问题,真心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行路难

团林铺镇部分村“行路难”成了农村脱贫致富的首要难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团林铺镇将“行路难”作为整改的首要问题,多方筹资进行公路建设。2006年共修建晴雨路78.3公里,柏油路23.6公里。团林铺镇通往各村、各组公路都实现了晴雨通车。

团林铺镇在”吃水难“问题上,针对部分村水资源严重匮乏、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镇里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整治水库3座,兴修泵站2座,硬化渠道24.6km,新挖堰塘20口,改造维修堰塘300口,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团林铺镇还采取结对救助方式,帮助解决贫困生的“上学难”问题,2007年学校共为50名贫困生免收学杂费、书本费2.5万元。镇直单位共为30名孤儿和特困生捐助学杂费2万多元。

看病难

团林铺镇“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镇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签订了医疗互助协议,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公示药品及服务费价格,5次降低药品费用,对急救病人无偿接送,免费为特困户体检,并定期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团林铺镇在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上,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形成了6大特色产业。2007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00亩。六大产业产值达82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70元。同时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共成立9家涉农企业,覆盖了1.12万余户农民。

党政建设

2007年以来,团林铺镇党委、政府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从依法治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构筑了“四位一体”保稳定的新格局。

突出依法治镇。由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及法庭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依法治镇讲师团,开展送法下乡活

腰鼓队

动,在各村建立起“法制宣传点”;进一步加大信访条例宣传力度和加强农村干部培训,使法制宣传深入人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级联创”为契机,实行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规定每月30日为党员活动日,每月1日为支部例会日,使基层党组织充满了活力。

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行了农村“三项制度”建设,增加村务公开透明度,每月底将村开支明细公布在公示栏内,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增进了干群关系。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和“好媳妇”活动,在各村建立起了腰鼓队、健身舞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就召开信访领导会议12次,排查不稳定因素34起,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养殖业发展

2006年5月25日,荆门市畜牧业局专家来到掇刀区槐桥村7组养鹅大户王海成的家走访,王海成告诉他们,“这鹅毛鹅肝鹅肉鹅蛋都是市场的俏销品。一只鹅平均重7斤,按5元/斤的价格来算,每只卖到35元,鹅毛8元/只,减去

养鹅场

鹅苗、饲料等费用,一只鹅可纯赚二十元。今年我家养了2400只鹅,年收入四五万呢!养鹅这条路是走对了!”

2006年5月底,团林铺镇养鹅35万只。

团林铺镇农民虽有团林铺镇养鹅的习惯,但由于受种鹅缺乏、技术滞后、流通不畅、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农民养鹅大多是庭院式散养,没有形成气候,再加上当时没有鹅产业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大部分养鹅户被动地停留在以自食为主的消费状态,很少进入市场交易。团林铺镇拥有宜牧山林和草场10万亩,可养水面9万亩,发展养鹅业可谓得天独厚。镇里因势利导,大力提倡发展种草养鹅。为了提高农民养鹅的积极性,许多村干部带头养鹅。与鸡、鸭等家禽相比,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大型水禽。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村民们发现,大鹅能够耐粗饲料,可以放养,适应性非常强,在粗放条件下,鹅雏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团林镇1.1万农户中养鹅的就达7000户,凡有水有坡的地方,群众家家养鹅。截止2008年,团林铺镇饲养规模超过200只以上的养鹅户就有200户,500只以上的达到20户,1000只以上的达到了10户,预计全年养鹅的总数将达到45万只。

镇里规划用3年时间,使团林铺镇种鹅存笼量达到3万只,年供应优质鹅苗200万只,商品鹅年出笼量达到50万只,鹅业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1000万元以上。

兴隆工业园

团林铺镇兴隆工业园在“兴工富市”的战略引导下,于2003年2月成立了兴隆工业园筹建指挥部,成立了专班,落实了载体。依托高新区、荆宜高速公路、207国道,以207国道为轴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计划用1--5年时间把

团林铺镇

工业园建成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园,第一期详规面积600亩已经完成。

按照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实行“分步实施、分段建设、分块开发”的原则,我们在财政最困难的情况下,对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面筹资,已经投入近100万元资金,解决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截止目前,工业用地已征340亩,其中:当年新征45亩。工业园项目总投入近2亿万元,落实进园项目12个,正常运行投产的6个,在建的4个,新建的2个。能够实现四项指标的完成。即产值8900万元,销售收入8400万元,增加值2210万元,利税总额720万元,可以解决1580名当地农民工务工,实行“进厂不进城”、“务工不误地”的就地打工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