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吐突承璀
释义

吐突承璀(?-公元820年),唐朝宦官,字仁贞,闽人。初在太子李纯东宫中充当小宦官,后由于性情聪敏,被提拔为掖廷局博士。唐宪宗即位后,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进爵,封为蓟国公,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

资料

吐突承璀(?-820年),字仁贞,闽人。

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唐宪宗即位,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深得宠信。元和初年,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元和四年(819年),讨王承宗屡败无功。自淮南还都,翰林学士李绛等要求严惩,宪宗不得已,贬为军器使,仍得宠,党类甚众。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宪宗打算废掉他:“此家奴耳,向以其驱使之久,故假以恩私;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外任淮南监军。元和九年(814年),李绛罢相,召回吐突承璀。

元和末年,吐突承璀欲以澧王李恽继皇位,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杀吐突承璀与澧王,拥立太子李恒。

简介

吐突承璀,唐宪宗李纯在做太子时,他即在东宫充当小宦官,后被提升为掖庭局任博士,宪宗时官至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封蓟国公。

元和四年三月,当时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请求继位不果,遂武装叛乱。吐灾承璀为讨好皇帝,请缨前往,左、右神策军及河中等几路兵均归他指挥。但是吐突承璀缺乏统帅的能力,使得战局陷入被动,之后他又暗中议和,以为王承宗谋得节度使为条件,让他上表请罪,朝廷撤兵。

元和五年九月,吐突承璀回京后,宪宗仍任命他为左尉大将军,充左军中尉。宰相裴埴、给事中段平仲、吕元膺以及大臣李绛相继上奏抨击吐突承璀,宪宗在大臣的压力下,不得已罢去他左尉大将军,左军中尉的官职,降为军器庄宅使。但是没过多久,宪宗又提升吐突承瑶为左尉上将军,知内侍省。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宪宗不好再包庇他,将他贬为淮南监军。可是在元和九年的时候,李绛免了宰相的职位,宪宗又将吐突承璀召回了京城。

元和六年十二月,十九岁的太子李宁夭亡,当时吐突承璀正倍受宪宗信任,第二年在议立储君时,他骄横跋扈,不听大臣意见,力排众议,要立澧王李恽为太子,以树自己的权威。由于宪宗坚持,才于十月册立逯王李恒为太子。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宦官粱守谦、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害死宪宗,伪称药发中毒而死。他们共同拥立太子李恒为帝,是为穆宗。唐穆宗即位后,痛恨吐突承璀偏袒澧王李恽,而与自己作对,遂令梁守谦等人,将吐突承璀、澧王李恽杀死了。

唐敬宗李湛即位后,宦官马存亮为吐突承璀辩护,认为他虽然犯有过失,但不该被杀,要求敬宗为他昭雪。敬宗下诏,为吐突承璀平反,并令其养子士晔将他以礼收葬。

事迹

媚上取宠,请兵讨伐藩镇

唐朝期间,河北成德、幽州、卢龙三镇节度使,从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以来,—直被王武俊、王士真父子把持二十余年。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王士真死,其长子王承宗被三军推为留后,并上表请求朝廷加以任命。

唐宪宗想趁王士真刚死之机,革除河北藩镇弊病,结束河北几十年的割据局面。宰相裴埴、翰林院学士李绛却不同意这一急功近利的作法,认为王承宗已总三镇军务,未必奉诏,一旦河北三镇易人,局势将会难料。

而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了媚上取宠,就迎合宪宗旨意,自请率兵讨伐王承宗。这时昭义军(治今山西长治市)节度使卢从史因遭父丧久未叙用,也想趋机让朝廷更新起用,就极力赞成吐突承璀的意见,并请求发昭义军进讨王承宗。于是宪宗就起用卢从史为金吾大将军,仍领昭义军节度使。

元和四年八月,宪宗让京兆少尹裴武到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进行宣谕,王承宗奉诏答应献出德、棣二州,以示对朝廷的诚恳之心。九月,裴武回京复命,宪宗认为王承宗态度诚恳,于是就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恒、冀、深、赵等州观察使。同时任命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使,德、棣二州观察使,以分割王承宗的势力。

私通朝廷

王承宗听说了朝廷对薛昌朝的任命后,认为薛昌朝私通朝廷,于是派遣数百骑兵,驰往德州,将薛昌朝虏至真定,加以囚禁。朝廷迫不得已.又任命田涣为棣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宪宗又派遣宦官景信忠前往真定加以宣谕,令王承宗遣返薛昌朝还镇,王承宗拒不奉诏。宪宗见王承宗拒不执行朝廷命令,便削去了王承宗的官爵,同时又任命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诏讨处置使,讨伐王承宗。

翰林学士白居易反对这一任命,他认为国家征伐应由将帅充任,自古以来未有宦官充任元帅的。如果让宦官充任这一职务,四方镇将将觊觎朝廷,四夷也会耻笑朝中无人,诸道将领必然感到耻辱,不受宦官节制。当时谏官也认为这样做会使宦官权势太重,可是宪宗根本听不进去。

而后在度支尚书李元素、盐铁使李鄘、京兆尹许孟容、御史中远李夷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等一大批官员都一致反对下,宪宗不得已,才削去吐突承璀四通行营兵马使的宫衔,改招讨处置使为招讨宣慰史,以龙武将军赵万敌为神策先锋将,宦官宋惟澄、曹进玉、马朝江等人为行营馆驿粮料等使。

征伐藩镇,结果不了了之

元和五年正月,各路兵马尚未和王承宗接触,幽州节度使刘济独自率兵七万进攻王承宗,先后攻克饶阳、束鹿等城,这时吐突承璀才让河东、河中、振武(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等军从北面进攻王承宗。

而南面的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虽表示愿意出兵攻打王承宗,但他们心怀叵测,唯恐被朝廷各个击破,就和王承宗串通一气,各自攻下王承宗的一座县城后,便按兵不动了。

当吐突承璀到达河东镇将王荣的行营时,便急于取功邀赏,由于他不储军事,不会用兵,又没有长远策略,治军不严,军心涣散,和王承宗订了几仗,结果屡战屡败,左神策大将军郦定进虽号为骁将,但在这次战斗中也战死在沙场。由于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因而士气低落。

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起初和吐突承璀在讨伐王承宗的问题上一唱一和,由于出师动机不纯,在随军作战中,又逗留观望,拖延时机,暗中与王承宗私通,令军队打着王承宗的旗号,故意抬高收购粮草价格,以耗费国家资财。宪宗得知卢从史的罪行后,命吐突承璀将他擒获,送往京师斩首。

元和五年三月,白居易上书,认为对王承宗的用兵,只会拖延时日,耗费国家钱财,有损国威,并对这次用兵深表忧虑,建议罢兵。宪宗不听。五月,昭义军三干多人又投奔到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去。

结果这场战争拖了一年之久,时至七月,王承宗才上表朝廷,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归罪于卢从史的挑拨离间了事,并表示对国家愿输租赋,许其悔过自新。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数次上表,替王承宗说情,为他洗雪罪行。

达成妥协条件

这时朝廷也认为吐突承璀旷日持久地暴师于原野之上,屯兵于坚城之下,劳而无功,耗费资财,致使国力日沮,最后经过宰臣商议.双方达成妥协条件:朝廷赦免王承宗,仍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兼管德、棣二州,悉罢诸道兵马,班师回京。王承宗答应成德节废使下属官由朝廷任命,并送薛昌朝入京。这场战争就这祥不了了之。

相关记载

新唐书《吐突承璀传》

吐突承璀,字仁贞,闽人也。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察察有才。宪宗立,擢累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封蓟国公。

王承宗叛,承璀揣帝锐征讨,因请行。帝见其果敢,自喜,谓可任,即诏承璀为行营招讨处置使,以左右神策及河中、河南、浙西、宣歙兵从之。内寺伯宋惟澄、曹进玉为馆驿使:自河南、陕、河阳,惟澄主之;京、华、河中至太原,进玉主之。又诏内常侍刘国珍、马朝江分领易、定、幽、沧等州粮料使。于是谏官李庸阝、许孟容、李元素、李夷简、吕元膺、穆质、孟简、独孤郁、段平仲、白居易等众对延英,谓古无中人位大帅,恐为四方笑。帝乃更为招讨宣慰使,为御通化门慰其行。承璀御众无它远略,为卢从史侮狎,逾年无功,赖中诏擿使执从史,而间遣人说承宗上书待罪,乃诏班师,还为中尉。平仲劾承璀轻谋弊赋,损国威,不斩首无以谢天下。帝不获已,罢为军器庄宅使。寻拜左卫上将军,知内侍省。

会刘希光纳羽林大将军孙?钱二十万缗求方镇,有诏赐死,迹絓承璀,故令出监淮南军。纤人太子通事舍人李涉投匦言承璀等冤状,于是孔戣知匦事,阅其副,不受,即表其奸,逐为峡州司仓参军。然帝于承璀殊厚,会李绛在翰林,苦论其过,故决遣之。帝后欲还承璀,为罢绛宰相,召为内弓箭库使,复左神策中尉。惠昭太子薨,承璀请立澧王,不从。常饰一室藏所赐诏敕,地生毛二尺,恶之,躬粪除瘗之。逾年帝崩,穆宗衔前议,杀之禁中。敬宗时,左神策中尉马存亮论其冤,诏许子士晔收葬。宣宗时,擢士晔右神策中尉。

是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闽、岭最多,后皆任事,当时谓闽为中官区薮。咸通中,杜宣猷为观察使,每岁时遣吏致祭其先,时号“敕使墓户”。宣猷卒用群宦力徙宣歙观察使。

《李相国论事集》上令宣示邪人事

元和四年,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辄令军府。中人承璀,劝上兴师讨伐。时事人情,不愿动众,盖缘镇州四面皆是叛涣之地,事同势合,必难成功。又以承璀统左右神䇿军专征,令诸道取其节度。中外极諌,言其不可,前後二十馀度,上意犹豫未决。而宗正少卿李栻,宻上疏言:承宗必须诛讨,承璀是亲近信臣,合委禁兵为统师,诸军不敢不伏。

上忽遣翰林使梁守谦,把栻状来,谓学士等曰:此是奸邪之人,知朕欲令承璀领兵讨伐承宗,便希我意,故进此状。卿等记之,巳後不得辄令进用。若非应期圣哲,何以洞鉴事情,岂寻常守成之君所可拟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9:43